经浙江政府决议,省立战时大学于 1938年 11月启动筹备,1939年2月正式办公。1939年5月定名为浙江立英士大学,分设工、农、医三院于松阳、丽水。1942年5月英士大学内迁云和、泰顺,12月经行政院决议改成“国立英士大学”,1945年11月迁至永嘉,1946年3月奉令移址金华。1949年8月为金华市军管会接管,并解散了英士大学。
英士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是世界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创建于12世纪末期的英国牛津市。下面讲解一部分与英士大学相关的历史和传说:
1. 创校传说:据传,英士大学建立于公元1167年左右。当时,一位名叫亚历山大的修道士因为在巴黎大学受到排挤,来到牛津,向当地居民寻找帮。后,他在当地的圣玛丽教堂中心创办了一所学院,即后来的英士大学。
2. 教学历史:自成立以来,英士大学长期以来都是世界上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培养出彩多杰出人才。这当中涵盖26位英国首相、至少30位诺贝尔奖得主、数十位文学、艺术和科学界的知名人士。该校还拥有世界上大的图书馆之一-博德利图书馆,收藏了约1300万册图书和手稿。
3. 建筑风格:英士大学拥有数量很多、建筑风格各异的学院和教学楼,这当中为著名的是基督堂学院、贝利奥尔学院、麦格达伦学院等。这些建筑多数建于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时期,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而闻名。
4. 校园文化:英士大学一直秉承传统,注重学术和文化教育。校园内每一年会举行各自不同的文化活动、音乐会和戏剧表演等,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学生和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除开这点该校还有不少悠久的传统和仪式,如毕业典礼、宵禁仪式等,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些。
以上是有关英士大学的一部分历史和传说,这所古老的大学不仅仅是学术和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在文化和民俗方面也拥有独特的魅力。
1937年11月,黄绍竑第三次出任浙江政府主席,正是在其“战时教育第二,平日间教育第一”教育方针主要之下,浙江“省立战时大学”启动筹备,互联网青年才俊,培养针对人才,由谷正刚、阮毅成、黄祖培、许绍棣、伍廷飏、赵曾珏、莫定森、王佶、黄祝民等9人组成筹备委员会,1939年5月报国民政府教育部注册备案后面,定名为浙江立英士大学。
英士大学(Asher University)是一所虚构的大学,常常被用于互联网笑话和恶搞中。下面这些内容就是英士大学的一个故事:
一名学生在英士大学考试中作弊,试图窃取考试试卷并通过各自不同的手段取得答案。但是他被发现了,被校方开除。这名学生很生气和失望,于是他启动抨击英士大学,指责这所学校没有真正的学术水平或任何诚信标准。他的攻击让更多的人参加这当中,甚至导致了国际注意。
后,英士大学采用了措施来反击这些指责。他们公开了学校的成绩排名、录取标准还有其他学术信息,以证明自己具备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和完整的课程体系,强烈谴责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并表示将继续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全部学生
英士大学传奇故事很多,例如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百年较量,还有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的爱情故事等等。但不论哪个故事,都反映了英士大学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学术实力。英士大学在欧洲乃至全球高等教育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先后诞生了13位诺贝尔奖得主,很多名杰出人才经过这里的培养。在英士大学里,你可以上到宇宙高端的学术殿堂,也可在学校念书园里流连忘返,体验无尽的社交与文化活动。不论你是想挑战自我还是人生追求卓越,英士大学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学府。
令人感动。因为英士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大学之一,也是当时不少著名学者的母校。该校于1916年创立,曾先后经历了北洋政府、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国政府等各种政治体制的变迁。令人感动的是,不管什么时候,这所大学都可以够坚持自己的办学观念和精神,尽力培养出一批批具有人文精神、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该校虽说1949年解散,但其针对中国近代教育史和人文精神的奉献是不可磨灭的。
英士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建立于19世纪初期,坐落于一个美丽的校园。这所大学以优质的教育和优秀的师资而闻名于世。
听别人说,在英士大学的故事里,有一个传说。传说中,有一位名叫约翰的学生,他很努力地学习,但总是考试不及格。他感到很失落,基本上要放弃学业。
有一天,他在学校念书园里偶然碰见了一位老教授。老教授看到了他的疑惑,便问了他的情况。约翰向老教授倾诉了自己的困境。
老教授听后,告诉约翰,他已经在追求错误的目标。他应该放松心态,不要一门心思地追求高成绩,而是应该特别要注意关注学习途中所获取到的知识和技能。
约翰听了老教授,后,他启动放宽心态,专注于学习,不可以再担心考试的成绩。后,他在学业上获取了突破,还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专业人才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途中不要漫无目的地追求高成绩,而是应该特别要注意关注学习的过程,持续性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不存在英士大学这个学校。 因为英国并没有一所被称作“英士大学”的学校,或者是拥有“英士”这个单词的大学。可能是因为“英士”这个单词在中文中曾被译成“英国人”或“淑男靓女”的意思而导致了一部分误解。 假设你想要获悉英国的一部分著名大学,可以了解剑桥、牛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学院等,它们在多个领域都拥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存在不少有趣的英士大学故事。原因是英士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传统和校风深厚,自然孕育出不少令人惊叹和感慨的故事。比如,《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J·K·罗琳就是在英士大学想象并撰写出这个著名的魔法世界;著名数学家图灵也曾在这里学习;还相关于掀翻汽车的牛或者奶牛在学校散步的传说等等,这些故事都成为了英士大学独特的文化符号。英士大学的可观历史和文化底蕴不仅针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荣耀,也成为吸引着很多游客、学者和研究人员前来探访和研究的珍贵资源和文化遗产。
令人感动的故事不少,这当中涵盖不少。一部分英士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非常大的顽强性格和创意。这当中一个很有名的案例是一位英士大学生发明了一种拥有自我清理功能的水泥。这样的水泥不仅可以自动清理表面的污垢,而且,其实可以吸收和污染物质相互作用,假设放置在公路上,它可以大幅度减少污染。这是一项很创造性的发明,为环保做出了不少奉献。这样的精神在英士大学校园里持续性被传承,学生们在追求自己的事业的同时,积极在各个领域探索新的概率,这样才可以为社会作出更大的奉献。
1、崔元翰(729-795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考试试卷《白云起封中赋》等。崔元翰是中国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全唐诗》存其诗七首。
2、武翊黄,字坤舆,官大理卿。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氏三头,生卒不详。唐官方正史记录其人其事甚少,吾在这里为其扶位正名。
3、张又新,字孔昭,工部侍郎张荐之子,深州陆泽(河北深县)人,元和九年(814年) 状元及第。生卒不详,流传诗作17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是继陆羽《茶经》后面我们国内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4、孙何(961-1004年),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字汉公。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状元。英年早逝。著有《驳史通》十余篇,文集四十卷传世。
5、王曾(978-1038年),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字孝先,谥号文正。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状元。官至宰相,为宋仁宗时名相,智除丁谓,政绩卓著,著有《王文正公笔录》传世。
扩展资料
以清代作为例子:
1、旧时科举考试整个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启动,叫做童试。
2、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后面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非常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每三年一次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后面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3、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后面称贡士,第一名是“会元”,第二至五名是“经元”;殿试则在紫禁城的保和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士,考中后面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科举制度,分三级考试,中试者的第一名分别给以“解元”、“会元”、“状元”的头街,如参加本次考试举子在三级考试中,连取三个第一名,即这里说的“连中三元”,这在封建社会是无上的荣宠。连中三元的意思是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用荔枝、桂圆和核桃各三枚表现,因这三种果实都为圆形,取其“圆”与“元”发音相同;亦有的用弓箭射准三个铜钱或三个元宝表示。寓意“连中三元”。以清代作为例子,科举考试整个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启动,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这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非常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后面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后面称贡生,第一名是“会元”;殿试则在皇上的金銮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生,考中后面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有17人可以连中三元,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准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除开这点历史上也出过两位“武三元”。其一是明朝万近几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直道君子之风。其二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与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大家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写作上的文章造诣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部分连中三元者简介
钱棨 (1743年—1799年),字湘(舟令),一字振威,号湘舲,清朝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以乡试第一中解元。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京参与会考,连续摘下会元和状元,连中三元是明代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商辂连中“三元”,到钱棨连中“三元”已相距336年,乃清代第一人,乾隆皇帝亲自作《御制三元诗》以示庆贺。钱棨曾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兼任太子师傅,在上书房行走,后为云南学政、云南乡考官,官及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云南任上,葬于吴县胥口香山。
戴衢亨 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殿试一甲一名,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选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乡试。嘉庆初年,凡大典须撰拟文字,皆出自其手。嘉庆十年(1805)起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从政谨饬清慎,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远见,为嘉庆时重臣。历任侍读学士、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等职,赠太子太师,谥文端。著有《震无咎斋诗稿》。善画山水 。乾隆三十六年(1771)尝作庐山瀑布图 。卒年五十七 。《毗陵画徵录、知鱼堂书画录》 。 其叔均元,字修之,乾隆进士,嘉庆时迁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又拜文渊阁大学士。叔侄相继为枢相,数司文柄。戴衢亨与父亲戴第元、叔父戴均元和兄长戴心亨均显赫于朝,合称“西江四戴”。
陈继昌 中国科举史后一位“三元”状元陈继昌,广西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因为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声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的说法。陈继昌在翰林院修撰国史三年后,被派放外任。历任陕西、甘肃、顺天等乡试典试官。道光六年(1826)任会试同考官。道光十年后,历任山东兖州知府、直隶保定知府、通水河道巡察、江西按察使等职。曾任山西、直隶、甘肃、江宁布政使。道光二十三年,进京受道光帝嘉勉。道光二十五年,官至江苏巡抚。一年后,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卧病三年,病故于家中。 陈继昌多任外放官,所到之处,他办事公正廉明。做了不少兴利除弊、促教兴文的事情。尤以兴修水利,深得民心。陈继昌善书法,有书法各位考生风范。能诗文,著有《如话斋诗存》。另有文《殿试策》。
黄观 在明代的科举考试中获取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次第一,后人用“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来称赞他创造科举考试史上的奇迹,可是在明代的登科录中,却没有他的名字。因为在“靖难之变”中,黄观保持了忠臣的名节,为“君臣大义”的传统观念而牺牲了自我。早在朱棣起兵之初,黄观在其起草的讨伐文告中,就痛斥朱棣的所为,揭露朱棣的篡位野心。建文四年,朱棣的军队南下,京城危机,黄观奉旨离开南京,去安庆一带招兵。结果,在他返京的路上,朱棣的大军攻破了南京。黄观悲壮地为建文帝殉难了,但朱棣却仍不放过他,愤恨之余,叫人扎了草人,带上黄观的帽子,放到街上斩首示众。更残忍的是朱棣发布命令屠杀黄氏家族全部的男丁,历史记载,仅仅只有黄观的弟弟黄觏留下一子,幸运地躲过一劫。怒气未消的朱棣还命人删改了登科录,把黄观的名字划掉,妄图抹杀他辉煌的历史。
王曾 是北宋名臣,古人传说其父见破旧经籍,必加整修,片言只字,不敢丢弃。一晚,孔子托梦给他:“你如此敬惜我的书,我让曾参投胎做你的儿子”。未几,夫人果有身孕,生下一儿,因取名为曾。二十出头的王曾在乡贡考试中名列第一,即这里说的“解元”。此后,被推荐进京,参与礼部主持的会试,再居榜单第一名,称之为“会元”。 ,还有一扬由宋真宗亲自出题的殿试,题为《有教无类赋》。王曾交卷后,这当中有“神龙异禀,犹嗜欲之可求;织草何知,尚薰莸而相假”等警句,甚得皇帝激赏,擢为第一名,这样,青年王曾便成为宋朝开国以来第一个集解元、会元、状元于一身的“三元”,攀登到了科考金字塔的塔尖上。 捷报传回王曾的故乡,官民俱引为千载难逢的荣耀。青州知州特地去他的故里,给挂上“三元坊”的金匾。好事者则绘以桂圆、荔枝、核桃各三枚合成的纹图,取圆谐“元”,而寓三数,意为“连中三元”。
张又新 (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孔昭,深州陆泽人,张荐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初应“宏辞”第一,又为京兆解头,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状元及第,时号为张三头。应辟为广陵从事。历左右补阙。谄事宰相李逢吉,名在“八关十六子”之目。逢吉领山南节度,表为司马。逢吉败,坐贬江州刺史。后附李训,迁刑部郎中。训死,复贬申州刺史。终左司郎。初,又新志在得美妻,后娶杨虔州女,有德无才,殊怏怏。后过淮南李绅,筵上得一歌姬,与之偕老。又新嗜茶,著有煎茶水记一卷,及诗文等,《唐才子传》并行于世。宋庠(996~1066),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生于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后徙开封之雍丘。宋庠是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的三元状元。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甲子科状元。初仕擢大理评事,通判襄州,召直史馆,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后被刘太后看中,破格升为太子中允,再迁为左正言。太后病逝,宋庠为知制诰。曾上疏建议科举应文武分试,被采纳,不久,知审刑院,当时,密州一霸王澥私自造酒,并杀人灭口,宋庠不顾当朝宰相陈尧佐说情,异常是坚决地判王澥死刑,大快民心。又迁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为仁宗亲信。宝元中(1038-1040),宋庠为右谏议大夫任参知政事,为相儒雅,遇事是非分明,因与宰相吕夷简不各,被排挤,加上弹劾范仲淹,被贬知扬州。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舆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范仲淹变法失败,召回任枢密使,皇佑元年(1049),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久居相位,终无建树。舆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几经迁徙,鬓染秋霜,被仁宗封为莒国公。英宗即位,改知亳州,宋庠请求告老还乡,不准,改封郑国公,后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朝廷追赠太尉兼侍中,谧元献,帝撰其碑曰:“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曾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又辑《纪年通谱》,区别正闰,为十二卷。另有《掖垣从志》,三卷,《尊号录》一卷,《别集》四十卷。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为《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详细内容记录于卷末。
孙何 〔公元九六一年至一〇〇四年〕字汉公,蔡州汝阳人。生于宋太祖建隆二年,卒于真宗景德元年,年四十四岁。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与丁谓齐名友善,号为“孙、丁。”王禹偁尤雅重之。尝作两晋名臣赞,宋诗二十篇等,闻于时。淳化三年(公元九九二年),举进士甲科。起家将作监丞,通判陈州。累迁两浙转运使。景德初,判太常礼院,命知制诰。以疾,卒于官。何著有文集四十卷,驳史通十馀篇,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孙何,北宋大臣,荆门人是荆门知军孙镛的长子。与其弟孙仅、孙侑合称“荆门三凤”。
感谢提问。
我们国内古代连中三元的人有15位,他们分别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黄观、商辂;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
古代自隋朝启动设立了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门阀把控官场的制度,让寒门子弟可以鱼跃龙门,取得一个好的出身。
三元是指科举制度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而连中三元则是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接连获取第一名,这是一个名符实际上的高难度动作,自科举制度问世直到清王朝灭亡,也才唯有15个。而能做到这一步的无一不是人才中的人才,对儒家文化的理解还有自己的修养都到了一个好高深的层次。
应该拿出来说一下的是明代的黄观,黄观本肯定是明朝早的一位连中三元者,但是,后却不被认可,这是为什么呢?
黄观是洪武二十四年参与的殿试,朱元璋赏识他,点他为头名状元。朱棣靖难时,南京城被攻下,黄观为了表示对建文帝的忠心,还有不屈身事贼,投河自尽。朱棣对这一很生气,抹去了他的状元身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商辂成了明朝唯一的一个连中三元者,然而,公道自在人心是非对错,显而易见。
看到前面两个答案已经回答的比较圆满了。但是,我认为还有一个被忽视的很重要的连中三元者不可以不提。他是一个"纯粹的人,真正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此人就是明朝的黄观。
黄观(1364~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早年从许姓,明洪武二十九年恢复黄姓。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人。明代第一个连中三元者(另一人为商辂)。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试,中解元。 洪武二十四年(1391)三月,黄观应会试,中会元。是年四月,黄观复参与由明太祖朱元璋主考的殿试。他在策论中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以此深得朱元璋的赏识,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是明朝历史上早的一位“连中三元”者。然而这样一个在学业上达到顶峰的人,却在国家的动荡之中,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当时用的口号是"靖难")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大军直逼南京。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建文帝朱允炆不了解所踪。而这个时候的黃观已经在外募兵勤王。当他得知朱棣己攻入京城即皇帝位, 建文帝已死(实际上是失踪)的消息时,他已经在长江的一条船上。他对人说,我的妻子是个贞洁的人,目前想必已经死了(其实他的妻子确实投水而亡了)。 自己也整理衣贯,向南叩拜后面投水而亡。当心胸狭窄的朱棣得知黄观宁死不降个消息后面。余怒未消,将黄观的名字从登科录上划掉,并诛其九族,亲朋好友连考生生受到监禁,受此事诛连者达几百人之多。直到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黄观终得昭雪,补谥“文贞”。
这样一个宁死也不辱自己家国情怀的读书人是值得我们牢牢的记在心里,不能忘了的。
以上就是本文英士大学的故事,中国古代连中三元的人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xueli/202308012005537.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练习题库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zhuanshengben/lianxitiku/)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英士大学的故事,中国古代连中三元的人和练习题库的相关信息。
本文主要针对英士大学的故事,中国古代连中三元的人和永嘉教师编制考试真题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英士大学的故事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容...
2023-08-01
本文主要针对哈尔滨教师什么时候开始招聘,哈尔滨语文谁教的好一点和哈尔滨教师招聘真题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哈尔滨教师什么时候开始招聘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
2023-08-01
本文主要针对山西博物馆是室内的嘛,山西鼎丰源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介绍资料和山西室内设计专升本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山西博物馆是室内的嘛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
2023-08-01
本文主要针对为什么不能用假人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是往里吹气还是往外吸气呢和人工呼吸错误的方法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为什么不能用假人人工呼吸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
2023-08-01
本文主要针对关于保护学生隐私的英语作文,provide被动语态和初三英语作文单词怎么保护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关于保护学生隐私的英语作文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