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当前位置: > 医药 > 全科主治医师 > 题库练习 >

三国历史真实资料,三国的历史讲解视频全集

时间:2023-08-08来源:华宇考试网作者:题库练习 备考资料下载
本文主要针对三国历史真实资料,三国的历史讲解视频全集和三国历史简介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三国历史真实资料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容,也可以通过阅览本文做一个参考了解,希望本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
三国历史真实资料

三国历史真实资料?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夯实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启动。第二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取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自始至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的历史介绍?

三国的历史,主要是就是讲的是在东汉末年,因为诸侯国分封过多导致了群雄割据的局面,然后群雄争霸过后,后就剩了三个,占领了北方的曹操,国号为魏国,占领了东南方的孙权,国号为吴国,还有占领了蜀地还有汉中的刘备,国号为蜀国,这三国后也被一一毁灭合成一个国家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后面,晋朝以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产生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出现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夯实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启动。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三国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

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其实以丞相的职位掌握并熟悉东汉政权,获取“魏王”称号,加九锡。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其位,同年强迫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他,建立了曹氏政权,国号“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政权正式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启动。

221年,以益州为按照地的刘备自立为皇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割据扬州、荆州、交州等地的孙权接受曹魏政权的册封,启动称“吴王”。229年,他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吴”,史称“东吴”。

已经其实控制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于263年吞并蜀汉后,司马炎于265年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

西晋于280年攻克江南的孙吴政权,正式统一中国,三国时代就此结束。

三国,上承东汉,下启晋朝。从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也有说从公元184年到公元280年),持续60年。这一个时期,先后产生了曹魏、蜀汉、孙吴三个主要政权。

黄巾之乱动摇东汉统治,引发群雄割据

东汉末年,十常侍祸乱朝政, 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天灾加人祸压的百姓喘不过气。

张角凭借自己医术救治百姓,并创立太平道教,用宗教笼络人心。受苦受难的百姓们有不少喝了张角的药水治好疾病的,纷纷加入太平道教。太平道教迅速发展起来,散落在全国的教众有几十万人。张角将教众统一起来,为起义做准备,意图推翻汉朝,建立自己的政权。

184年,逢大旱,不少地方粮食绝收,而朝廷税赋不减。加上朝廷卖官爵,致使官吏腐败,大肆搜刮百姓。官逼民反,张角与信众相约造反,起义军头绑黄巾,因为这个原因称“黄巾起义”。起义军烧毁官府,四处劫掠,30天内,起义军就席卷全国七州二十八郡(汉朝共设十三个郡)。一时当中,州郡失守,官吏逃亡,东汉中央政府震惊。

军阀混战,曹操脱颖而出

自董卓入长安后,统治更暴敛,司徒王允和吕布联合故将他杀死。不久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又杀死王允,他们控制朝廷长达四年。195年,李傕、郭汜内斗,汉献帝历经磨难逃回洛阳,曹操派人将汉献帝迎至许昌,此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第一个平定关中。

孙坚死后,儿子孙策带着孙坚旧部在江东征战,后割据江东,与刘表对峙。

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后来被曹操及刘备攻灭。

这时期各军阀混战,实力顶级的是袁绍与曹操。袁绍占据青、冀、幽、并四州,雄霸河北,曹操先后破袁术、灭吕布、降张绣、逐刘备,控制兖、豫、徐三州、部分司隶、雍州等中原地区。

200年,袁曹当中爆发了官渡之战。曹操通过此战大败袁绍,消灭了袁氏势力。此后,曹操又平定辽东,远征乌桓,差不多统一了北方地区。同年,孙策统一江东后去世,将江东权力交给了弟弟孙权。

孙刘联合对抗曹操

曹操统一北方后,积极准备南下,试图先灭刘表,再顺江而下灭孙权,以此一统天下。

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献《隆中对》。

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刘表病死,继任的刘琮投降。屯兵樊城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赶快率军离开新野南下江陵。曹操率军追杀刘备,刘备被逼得抛妻弃子,仅带诸葛亮、张飞等十余骑逃跑。

在刘备被追得落荒而逃时,孙权派鲁肃来找刘备商讨联盟,刘备派诸葛亮出使江东,结盟满足双方利益,孙刘一拍即合。

赤壁一战定天下

208年,孙坚以程普和周瑜为都督,领兵三万,与刘备率领的两万兵马结成孙刘联军,曹操率二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双方在赤壁相遇。

当时曹军中瘟疫蔓延,死伤很重。加上原来的北方将士与后来加入的荆州军磨合不够,一对战,曹军就产生败迹。因为曹军多数来自北方,不习惯坐船,因为这个原因将舟船连在一起,人在船上若是平地一样可以行走。周瑜的部下黄盖看出了破绽,建议用火攻,被周瑜采纳,那就是著名的“火烧赤壁”。曹军被烧死和淹死的人不计其数,孙刘联军趁势追击曹军,曹军被迫败逃,途中又遇大雨,有一多半将士因饥饿、踩踏、瘟疫等致死。

曹操败退荆州后,害怕因赤壁之战的失利,致使北方按照地不稳,他部署大将曹仁、徐晃、满宠等人,以“六军”守卫荆州,而自己则回到北方。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胜,曹军损失惨重。曹操在短时间内再没可能集结这么大的兵力,以绝对优势统一天下,而孙权和刘备趁机迅速发展壮大。因为这个原因,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夯实了基础。

孙刘势力迅速扩张

赤壁之战后,又爆发了南郡之战。208年—209年,盟军与曹军展开了对兵家必争之地荆州的争夺。盟军以周瑜、刘备为主帅,参战将领有有程普、关羽、张飞、甘宁、凌统、吕蒙等,曹军以曹仁为主帅,参战将领有徐晃、满宠、李通等。

周瑜领东吴兵马与曹仁对战,关羽率军阻止各路支援的曹军,刘备率赵云等攻占了江南四郡。南郡之战盟军取得了成功,周瑜任南郡太守,把南郡南岸分给刘备,刘备屯兵南岸的公安。

南郡之战中,荆州被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大的南阳郡和长江以北的江夏郡,孙权得到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多数南郡,刘备得到长江以南的南郡、还有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

南郡之战后,周瑜提出取蜀,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按照地蚕食曹操,北才可以图的战略。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的伐益州的战略,然而,周瑜在返回江陵的途中染病去世。

周瑜去世后,刘备向孙权请求借东吴所在的南郡,图谋发展。在鲁肃的建议下,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目地是让刘备壮大实力对抗曹操。

另外一个方面曹操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两年后重整兵马平定马超、韩遂的西北联军。自此,西北后方稳固。

211年,益州牧刘璋请刘备入蜀对抗张鲁,并供应刘备钱粮军需。“刘备借荆州”后,已经在想方设法攻取益州,做梦都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好事,马上同意了。刘备入蜀后,不打张鲁,反到是攻伐刘璋,逼得刘璋投降,刘备夺取益州。同年,曹操攻伐凉州,逐马超、破韩遂,凉州基本平定。

刘备得了益州后,孙权就派人去讨还荆州。孙刘双方针对这个问题剑拔弩张,215年,孙权派吕蒙攻取荆州东部3郡。曹操趁机进取汉中,刘备担心益州失守,向孙权请和。孙刘双方重新划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曹操占领汉中,孙权趁机攻合肥,差点被张辽生擒。

218年,宛城百姓造反,并联合驻守荆州的关羽,曹仁去平叛。219年,刘备与曹操争汉中,刘备部下大将黄忠斩杀曹将夏侯渊,曹操亲率大军争汉中,被赵云在汉水劫去粮草,曹操只得退兵,刘备夺回汉中。同年,关羽到襄樊进攻曹仁,包围樊城。曹操派于禁带3万人救援,当时正遇汉水泛滥,关羽利用汉水暴涨的机会和可能水淹七军,逼降于禁,斩获庞德。此后,许都以南的山贼、曹魏在荆州的刺史还有南乡太守等都投靠关羽,关羽威震华夏。连曹操想要迁都避其锋芒,被司马懿等人劝阻。曹操亲率大军袭击关羽,并联合孙吴偷袭荆州,后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部下杀害。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孙吴。

三家归晋

蜀汉

蜀汉:221年—263年,享国43年,历任两代帝王。蜀汉在三国中势力弱,主要控制益州。

蜀汉的奠基人是刘备,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后裔。刘备的出道是从黄巾起义启动,因镇压黄巾起义立功,取得官位,后来参加讨伐董卓,持续性发展壮大。

221年,刘备得知曹丕称帝后,以汉室承继者身份在成都称帝。222年,张飞被杀。刘备称帝后,打着为关羽报仇的名义亲自率兵讨伐孙吴。汉军深入吴地,但后被孙吴新锐陆逊用火攻打败,战败后,刘备退至永安,史称“夷陵之战”。夷陵之战中,冯习、沙摩柯等将领阵亡,蜀汉损失惨重。

223年,刘备在永安病逝,儿子刘禅继位,令诸葛亮开府治事。

诸葛亮在世时,刘禅谨遵父命,事无巨细,都交由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派邓芝去东吴夯实吴汉同盟,一面安抚百姓,将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富民强,蜀汉政权平稳过渡。225年,诸葛亮亲自率军七擒南蛮王孟获,使孟获心服口服,自此南蛮归顺蜀汉,蜀汉领土扩张。此后,诸葛亮积极准备北伐。228年—234年间,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因种种原因北伐并没有获取本质性的进展,但也以攻为守,让曹魏无暇攻击蜀汉。234年,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临终前向刘禅举荐蒋琬接任。

234年—246年,蒋琬辅政,246年,蒋琬去世。同年,董允去世,刘禅以陈祗接替董允,陈祗支持姜维北伐。刘禅宠信宦官黄皓,董允在世时,一直牵制着黄皓,使他没办法掌权,但陈祗不排挤黄皓,黄皓启动干政。246—253年,费祎辅政,253年,费祎被刺客刺杀。蒋琬和费祎辅政这个时间段,遵守诸葛亮的治国方略,将蜀汉内政治理得很好,在238—262年间,姜维十一次北伐,胜多败少。

258年,陈祗去世,黄皓势力坐大,排挤大将军姜维,朝中有不少大臣依附黄皓。姜维见黄皓玩弄朝政,上书刘禅将他处死,刘禅只是让他给姜维赔罪了事。姜维见黄皓在朝中的势力盘根错节,不敢回成都,于是请求到沓中屯田。朝廷内外不和,蜀汉根基动摇。

262年,曹魏大将军司马昭制定先灭蜀再顺江灭吴的战略,命钟会为镇西将军去关中整军备考。

263年,姜维得知钟会在关中备考,上书刘禅调遣张翼、廖化防御要害。而黄皓迷信巫术,他告诉刘禅敌军后不会来,刘禅听信。直到魏军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刘禅连忙派张翼、廖化支援,但战机已经错过,汉中要道没有严加防守,致使曹军长驱直入,汉中很快被攻破。姜维将钟会率领的10万主力军阻挡在剑阁,而邓艾抄小路偷渡至绵竹打败诸葛瞻,兵锋直指成都。刘禅一边调军支援成都,一边召集大臣商议,谯周力主投降,后投降派占了上风。

263年,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姜维想借钟会和邓艾之手复国,但计划泄露,姜维、钟会、邓艾都被杀。

曹魏

曹魏:220年—266年,享国47年,历任五代帝王。曹魏在三国中势力顶级,主要控制九州,占据中原核心地区。

曹魏的奠基人是曹操,曹操以卓越的政治和军事能力从东汉末年的群雄中脱颖而出,但没能一统天下。220年,曹操因病去世,世子曹丕继位。曹丕看时机成熟,便迫使汉献帝禅位,代汉称帝,史称魏文帝。魏文帝注重经济和教育,使魏国经济繁荣,国力进一步提高。政治上,曹丕大权独揽,根据西汉藩王作乱还有东汉宦官与外戚专权,曹丕严控外戚和宦官权力,削夺藩王实权。这一系列措施,使曹魏自始至终没有遭遇外戚与宦官专权的危机,但也使司马氏篡权时,曹氏宗亲只可以眼睁睁看着,而没有实力抗衡。外交上,魏文帝恢复了中原对西域的统治,又多次击败鲜卑,但三次大举伐吴,都无功而返。

226年,曹丕去世,儿子曹叡即位,史称魏明帝。

魏明帝在位这个时间段,司马懿斩杀受诸葛亮引诱准备投降的孟达,诸葛亮五次北伐,孙权先后攻江夏、襄阳、合肥等地,魏明帝重用名将曹真、张郃和司马懿等名将作战,阻止蜀汉与孙吴北进,还派田豫等名将与鲜卑轲比能作战。235年,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对魏的威胁减弱,同年轲比能被曹魏刺客所杀,北疆安定。魏明帝晚年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蜀汉后主刘禅看出这是败亡征兆,令蒋琬为大司马,开府治事,寻机北伐。238年,曹叡派司马懿平定辽东,同年,曹叡病重。

239年,魏明帝立年仅8岁的养子曹芳为太子(魏明帝儿子都早夭),同日去世。曹芳继位,曹爽和司马懿辅政。

曹爽擅权专政,连郭太后都被软禁,司马懿则韬光养晦。 起初司马懿被曹爽排挤,司马懿装病避乱,暗中积蓄实力准备消灭曹爽。249年,曹爽陪曹芳到高平陵祭祀魏明帝,蓄谋已久的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并以谋反之罪将曹爽兄弟及亲信诛杀,曹氏宗亲被清除。此后,司马氏家族掌控朝政。高句丽被打败,朝鲜半岛半数并入曹魏版图。251年,司马懿镇压淮南王凌之乱(“淮南三叛”之一),同年病逝,儿子司马师接替掌权。司马师掌权这个时间段,选贤任能,魏国上下安稳。

254年,许允等人与曹芳谋划诛杀司马师,但没有成功。司马懿上书太后,废黜曹芳,立曹据(曹操之子),在郭太后的一再坚持下,改立曹髦(曹霖之子,曹丕之孙)为帝。

255年,镇东大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氏(“淮南三叛”之一),孙吴也派丞相孙峻领兵支援,司马师亲率10万大军征讨,大破淮南军,毋丘俭被杀,文钦逃往孙吴。平叛不久,司马师病逝,临终前将权力交给弟弟司马昭。从此,司马昭执掌朝政大权。同年,孙峻率大军攻寿春,被诸葛诞击败。

260年,曹髦因不满司马昭专权,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曹髦准备与王经等人共同讨伐司马昭, 王沈、王页转身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司马昭。曹髦率亲信讨伐司马氏,后被司马昭亲信贾充派的刺客成济杀害。曹髦死后,司马昭诛杀成济三族,又逼迫郭太后下旨褫夺曹髦皇帝封号,废为庶民。

260年,曹髦被杀,司马昭令立曹奂(曹操之孙)为帝,史称魏元帝。曹奂没有任何实权,只是一个傀儡皇帝。

263年曹魏派钟会、邓艾、诸葛绪等人攻伐蜀汉,蜀汉被灭。

265年,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掌权,并逼迫曹奂禅位,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东吴

东吴:229年—280年,享国52年,历任四代帝王。东吴在三国中势力居中,主要控制东南方的扬州、交州、荆州。

东吴的奠基人是东汉末年的割据军阀孙坚,孙坚在与刘表交战中战死。孙坚死后,儿子孙策统一江东。孙策英年早逝,临终前具体安排弟弟孙权执掌江东。

孙权先稳定江南局势,又在赤壁之战中与刘备联合击败曹操,夯实了三足鼎立的局面。229年孙权称帝,此后多次对外征讨,但多数都是无功而返。241年,孙吴太子孙登去世,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同时册封了四子孙霸为鲁王。太子和鲁王待遇差不多,致使鲁王萌生了夺嫡之心,拉帮结派陷害太子,朝中大臣也分为两派,史称“两宫之争”。后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孙权立幼子孙亮为太子。因本次宫变牵连致死或致罪的官员有不少,名将陆逊也在这里后不久郁郁而终。孙吴启动走向率落。

孙吴内乱

252年,孙权病逝,年仅10岁的太子孙亮继位,由诸葛恪、孙弘、孙峻等辅政。

曹魏趁孙权病逝之机,出兵15 万,兵分三路进击东吴,这当中东路军司马昭为都督,统兵7万直逼东兴,史称“东兴之战”,孙吴以诸葛恪为统帅,领兵4万迎击魏军,魏军惨败。253年,诸葛恪又出兵伐魏,因为瘟疫蔓延,致使损兵折将惨重、无功而返。以诸葛恪专政为由,孙峻联合孙和杀害诸葛恪,此后孙峻专政。

孙峻比诸葛恪更专权跋扈,官员和百姓敢怒不敢言。孙峻掌权三年后病逝,将权力交给堂弟孙綝,孙綝惨没有人道,肆意杀戮朝中重臣。孙亮与全皇后的父亲等人密谋除掉孙綝,秘密泄露,孙亮反被废黜。

孙亮被废后,孙綝迎立孙权第六子孙休即位。孙綝与其兄弟擅权专政,不久孙休联合张布等人杀死孙綝。孙休在位这个时间段,重视教育和农事,但没有改变孙吴江河日下的处境。

264年,孙休病逝,孙吴内外交困,而太子年幼,大臣们谋立年长的孙皓(孙和的儿子)为帝。

孙皓继位初期,善待百官和百姓,然而,没过多久就本性暴露,骄奢淫逸、残虐无道。因陆逊之子陆抗、侄子陆凯等重臣的全力支撑才使孙吴勉强维持。然而,孙皓不顾江东局势还有众臣的反对,执意发动对外战争,致使孙吴处境更艰难。271年,陶璜收复交趾,平定了交趾叛乱。272年,西陵督步阐叛吴降晋,陆抗率兵讨伐,快速击败救援步阐的晋军,西陵城被攻克。西陵之战后,孙皓更穷兵黩武,多次对晋发动战争,孙吴国力消耗严重。

279年,晋武帝司马炎发布命令,以贾充为都督,兵分六路大举伐吴。因为孙吴上下离心,军事意见行动不完全一样,以至于节节败退。

280年,孙皓投降,西晋达到了统一。

三国历史简介:随着汉朝的末落,越发多的人想要造反,于是天下枭雄被分成了三大派系,分别是魏蜀吴。三国出了很多的猛将,也有不少智慧超群的幕僚,但后还是给司马家等到的机会,魏蜀吴的成果都成为了他的嫁衣。

资料: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三国真实历史介绍?

三国是古代著名古书,讲的是魏国曹操和蜀国刘备,还有吴国孙权争天下之事,以曹操北方实力为雄厚,吴固居中,蜀国弱,后来孙刘连合赤壁之战大胜曹操以此三国鼎立,然后经过几十年交锋,后司马家族靠的智慧和铁碗终于取代曹势家族后统一全国

三国,上承东汉,下启晋朝。从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也有说从公元184年到公元280年),持续60年。这一个时期,先后产生了曹魏、蜀汉、孙吴三个主要政权。

黄巾之乱动摇东汉统治,引发群雄割据

东汉末年,十常侍祸乱朝政, 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天灾加人祸压的百姓喘不过气。

张角凭借自己医术救治百姓,并创立太平道教,用宗教笼络人心。受苦受难的百姓们有不少喝了张角的药水治好疾病的,纷纷加入太平道教。太平道教迅速发展起来,散落在全国的教众有几十万人。张角将教众统一起来,为起义做准备,意图推翻汉朝,建立自己的政权。

184年,逢大旱,不少地方粮食绝收,而朝廷税赋不减。加上朝廷卖官爵,致使官吏腐败,大肆搜刮百姓。官逼民反,张角与信众相约造反,起义军头绑黄巾,因为这个原因称“黄巾起义”。起义军烧毁官府,四处劫掠,30天内,起义军就席卷全国七州二十八郡(汉朝共设十三个郡)。一时当中,州郡失守,官吏逃亡,东汉中央政府震惊。

汉灵帝闻讯急忙调兵遣将与张角军周旋,有大将军何进、名将皇甫嵩、朱儁、孙坚等人,但初战汉军并没有成功,黄巾军势如破竹。后来皇甫嵩被围,用火攻击黄巾军,使黄巾军大乱,恰逢曹操赶来援助,皇甫嵩、朱儁和曹操三面夹击,斩杀黄巾军数万人,汉军大胜。经过10个月的激战,黄巾起义才被平息。

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是,天下大大小小的起义浪潮已经掀起,接连的起义使汉室朝廷疲于应对,汉室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中。

188年,黄巾余部再次发动起义。为了迅速平定叛乱,汉灵帝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将部分刺史改成州牧,让其拥有地方军政大权,以便加强实力进剿起义军。

汉灵帝下放权力的政策,致使地方军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势力,朝廷无力管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东汉朝廷名存实亡,为三国拉开了序幕。

宦官与外戚争权,引董卓进京

189年,汉灵帝去世,年仅14岁的皇子辩继位,史称东汉后少帝。刘辩年幼,其母何太后和舅舅何进掌权。

汉灵帝去世之初,宦官蹇硕等意图杀害何进,改立刘辩的弟弟刘协。刘辩继位后,何进与袁绍等人密谋除去十常侍,但受到何太后的反对。何进听从袁绍的建议召凉州董卓带兵入京,迫使何太后同意。宦官们先发制人,杀死何进。何进的部下以为什么进报仇为名率兵入宫杀宦官,张让等人挟持刘辩和何太后等人出宫避乱。董卓打听到少帝在北芒山,急忙率兵去,立下救驾大功。何进的余部都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出现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夯实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启动。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三国时期历史?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后面、晋朝以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产生了曹魏、蜀汉、孙吴三个主要政权。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孙吴。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到208年的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从此,夯实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自始至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6年2月8日,曹魏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启动。280年,晋灭孙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有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国家。汉末三国战争持续性,让人口下降,经济受损,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因为战争需求,各自不同的技术都拥有很大发展。

三国时期形势图

三国时期启动时间学者各有不一样见解,大多数情况下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是东汉灭亡启动。广义大多数情况下觉得有184年东汉黄巾之乱启动。这起源于汉灵帝为处理黄巾之乱而成立州牧制度,该制度致使地方割据,天下分裂。其他观点还有: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启动,这时东汉朝廷已经崩溃;208年赤壁之战后启动,这时三国鼎立形成雏型。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已启动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形成三国雏型直到魏代汉为止,故此,时常将这段184年到220年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后世经常追思当时风云人物。在唐宋诗词中产生非常多三国内容。元明清这个时间段,三国过往经历更深入人心,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明代罗贯中以这段历史为蓝本,编撰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亚洲及世界各地,影响了这些地区。晋代陈寿所作《三国志》,后经裴松之注引,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参考价值。直到今天,三国的著名人物、事件仍是耳熟能详,成为电视、电影或游戏题材之一。

三国大事年表

  184年2月 黄巾起义。

  10月 张角病死。

  187年 曹操任东郡太守。

  189年9月 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12月 曹操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190年1月 各路诸侯起兵反董卓。

  董卓令李儒毒死弘农王(少帝) 卒年15岁

  2月 董卓焚洛阳,迁都长安,洛阳古都残破

  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

  191年 孙坚破董卓,斩华雄。

  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

  192年4月 王允设连环计,吕布杀死董卓。

  6月 李傕、郭汜围长安,杀王允,败吕布。

  曹操击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实力得以壮大。

  孙坚攻击刘表,战死。

  193年 曹操东征徐州,大败陶谦。

  194年 吕布攻击曹操。

  陶谦病亡,刘备领徐州牧。

  195年10月 曹操领兖州牧。

  孙策攻打江东大败刘繇。

  李傕、郭汜争夺献帝。

  196年7月 献帝在杨奉等人护送下,回长安。

  吕布占徐州,刘备投曹操。

  曹操始兴屯田,将献帝劫持到许。

  197年 袁术在寿春称帝。

  曹操讨伐张绣,失败。

  袁绍占领冀、幽、青、并四州。

  198年9月 吕布攻打刘备,破小沛。

  12月 曹操擒杀吕布。

  周瑜同小乔成亲。

  199年11月 张绣投降曹操。

  董承与王子服等密谋除曹操。

  孙策袭取庐江,败刘勋。

  刘备讨伐袁术,袁术病死。

  200年 曹操诛杀董承一伙。

  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

  陈琳撰写讨曹檄文,官渡之战启动。

  10月 曹操偷袭乌巢。

  201年 曹操败袁绍于仓亭。

  刘备投奔刘表。

  202年5月 袁绍病死。

  203年 孙权讨伐黄祖。

  204年 曹操平定冀州。

  辽东公孙度死,子公孙康继位。

  205年 曹操平定青州。

  206年 曹操平定并州。

  207年8月 曹操大破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曹操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

  208年6月 曹操封为汉丞相。

  7月 曹操南征刘表。

  8月 刘表病死。曹操杀孔融。

  9月 刘琮投降曹操。

  11月 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209年10月 刘备与孙权之妹成亲。

  210年 曹操建成铜雀台。

  周瑜亡。

  211年 曹操攻破马超。

  刘备入川。

  212年10月 曹操南下进攻濡须口。

  刘备驻扎霞萌关。

  孙权移治秣陵,改名建业。

  213年5月 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214年5月 孙权攻破宛城。

  7月 孙权进攻合肥,被张辽击败。

  10月 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曹操,事泄,曹操诛杀众人。

  刘璋投降刘备,刘备自领益州牧。

  215年7月 曹操征张鲁。

  11月 张鲁降曹操。

  逍遥津之战。曹操在濡须打败孙权。

  216年 曹操称魏王。

  217年2月 曹操进攻濡须口,孙权败。

  218年 曹彰大破乌桓军,鲜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7月 刘备进位汉中王。

  关羽水淹七军。

  10月 关羽失荆州,被孙权杀害。

  220年1月 曹操病亡。

  10月 曹丕称帝,建魏国。

  221年4月 刘备称帝。

  刘备伐吴。张飞遇害。

  222年 孙权称吴王。

  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

  223年4月 刘备死于白帝城,刘禅继帝位。

  8月 曹丕五路伐蜀。

  蜀吴重修和好。

  雍闿叛乱。

  225年 诸葛亮南征。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平定蜀国南方。

  226年 曹丕病亡,曹睿继位。

  12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孙权围攻江夏,兵败。

  227年 诸葛亮上书北伐。

  228年 诸葛亮首次北伐。

  姜维降蜀。

  马谡失街亭。

  周鲂诈降诱曹魏攻吴,陆逊大败曹休。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229年 孙权称帝。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230年 吴派卫温、诸葛直航海到夷洲。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真病亡。

  231年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

  234年 诸葛亮六出祁山。

  8月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吴大举攻魏合肥。

  235年1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太傅。

  马钧制造司南车和水转百戏。

  237年 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

  238年 司马懿平辽东,杀公孙渊。

  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

  239年1月 曹睿亡,曹芳继位。

  240年 蜀将张嶷平定蛮族之乱。

  241年 魏国在淮河兴修水利。

  242年 孙权派军攻打海南岛。

  244年 曹爽派兵攻打蜀汉不利,伤亡惨重。

  245年 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权,陆逊因受牵连,忧愤而死。

  246年 毋丘俭两度攻破高句丽。

  247年 蜀姜维出陇右攻魏,接应附蜀的羌、胡部落。

  248年 司马懿封为丞相。

  249年1月 司马懿杀曹爽一伙。

  夏侯霸降蜀。姜维伐魏。

  250年 孙权废太子孙和为庶人,赐鲁王孙霸死,立孙亮为太子。

  姜维攻魏西平失败。

  251年 魏国太尉王凌阴谋叛变,被司马懿平定。

  7月 司马懿亡。

  252年 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为大将军。

  孙权亡,孙亮继位。

  司马昭攻吴,失败。

  253年 诸葛恪进攻魏国,无功而返。

  姜维攻魏狄道失败。

  吴孙峻诛杀诸葛恪。

  254年9月 司马师废曹芳。

  10月 曹髦继位。

  吴孙英谋杀孙峻未果。

  255年 镇东将军毋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讨伐司马师。

  司马师亡。司马昭为大将军。

  姜维攻魏狄道,先胜后败。

  256年4月 司马昭讨伐诸葛诞。

  姜维伐魏被邓艾击败。

  吴孙峻死,弟孙琳专吴政。孙綝杀死滕胤等人。

  257年 魏诸葛诞与孙吴联合起兵反魏。

  姜维出骆谷攻魏失败。

  258年 魏军攻破寿春,斩诸葛诞。

  孙綝废吴帝孙亮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为帝。

  孙休与丁奉设计杀死孙綝。

  260年5月 贾充、成济杀死曹髦。

  6月 曹奂继位。

  262年10月 姜维攻魏,被邓艾击败,退屯沓中。

  263年 司马昭三路伐蜀,蜀亡。

  264年 钟会和姜维密谋失败被杀。

  司马昭称晋王。

  孙休亡,孙皓继位。

  265年 司马昭亡,其子司马炎继任晋王。

  12月 司马炎废曹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

  271年 吴孙皓出兵攻晋,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 司马炎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支持战略要地西陵。

  陆抗大败杨肇,杀步阐。

  277年 晋文鸯击破鲜卑族。

  278年 羊祜死、杜预驻扎襄阳。

  279年 西晋出动六路兵马攻打吴国。

  280年 西晋消灭吴国,吴帝孙皓投降,吴亡

注:lz说的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为三国演义编造出来的,正史中并没有,推荐lz看三国志

三国完整历史?

三国的完整历史主要从东汉末年启动,东汉末年,宦官专政,汉朝皇帝更替频繁,军阀当中连连混战,在消灭黄巾起义的同时,也一步一步发展成了三大军阀势力,一霸占中原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二继承父兄基业的江南孙权,稳步发展,三偏居一隅的刘备汉中成名,建立蜀国,

三国是很复杂的一段历史,那个时候很的混乱,到处都在打仗,老话说的好,乱世出枭雄。

随着汉朝的末落,越发多的人想要造反,于是天下枭雄被分成了三大派系,分别是魏蜀吴。三国出了很多的猛将,也有不少智慧超群的幕僚,但后还是给司马家等到的机会,魏蜀吴的成果都成为了他的嫁衣。哪怕的曹操、刘备都没有笑到后。

全科主治医师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医学教育网卫生职称免费资料下载

    电子版资料领取 辅导班培训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全科主治医师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以上就是本文三国历史真实资料,三国的历史讲解视频全集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yiyaokaoshi/202308082043162.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题库练习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quankezhuzhiyishi/tikulianxi/)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三国历史真实资料,三国的历史讲解视频全集和题库练习的相关信息。

    题库练习热门资讯

  • 三国历史真实资料,三国的历史讲解视频全集

    本文主要针对三国历史真实资料,三国的历史讲解视频全集和三国历史简介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三国历史真实资料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容,...

    2023-08-08

  • 航天英语手抄报,英语四年级中秋手抄报图片

    本文主要针对航天英语手抄报,英语四年级中秋手抄报图片和英语手抄报初三横版模板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航天英语手抄报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

    2023-08-08

  • 吉林高考英语难不难,吉林中考标准答案2022

    本文主要针对吉林高考英语难不难,吉林中考标准答案2022和吉林初三英语模拟题卷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吉林高考英语难不难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

    2023-08-08

  • 广州历史文化遗址有哪些,广州有多少历史人物遗址在哪里

    本文主要针对广州历史文化遗址有哪些,广州有多少历史人物遗址在哪里和广州历史遗址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广州历史文化遗址有哪些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

    2023-08-08

  • 贵州英语专业哪个学校好,贵阳英语补课机构

    本文主要针对贵州英语专业哪个学校好,贵阳英语补课机构和贵州英语初三补习班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贵州英语专业哪个学校好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