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数学历史,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历史故事

周长的数学历史?
南北朝时,祖冲之为了计算圆周率,他在自己书房的地面画了一个直径1丈的大圆,从这个圆的内接正六边形一直作到12288边形,然后一个一个算出这些多边形的周长.那时候的数学计算,不是用目前的阿拉伯数字,而是用竹片作的筹码计算.他夜以继日、成年累月,终于算出了圆的内接正24576边形的周长等于3丈1尺4寸1分5厘9毫2丝6忽,还有余.因而得出圆周率π的值就在3.1415926与3.1415927当中,准确到小数点后7位,创造了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
字母表示数的历史数学故事?
字母表示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使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在古希腊,他们使用字母表中的前9个字母表示数值,即从1到9,分别用α(alpha)到θ(theta)表示,后面的数值可以用这些数字的组合表示。比如,10可以用 ι(iota加上一个单引号)表示,因为它等于 9 + 1; 11可以用ι (iota加两个单引号)表示,因为它等于 9 + 2。后来渐渐发展出更复杂的表示法,比如倍增法、重复法和简洁法等等。
在古罗马,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系统,这当中字母与数值的对应关系是:I = 1,V = 5,X = 10,L = 50,C = 100,D = 500,M = 1000。一系列规则和限制规定,如何使用这些字母来表示数值,比如:一样字母最多不可以产生三次,一样字母左侧的数字一定要小于右侧的数字,左侧的数字是右侧数字的减数,右侧数字是左侧数字的加数等等。
在中世纪欧洲,罗马数字渐渐被阿拉伯数字所取代,字母表示数的方式在数学中的应用也渐渐减少。但是在一部分领域,如代数学、几何学和物理学等,字母仍然被广泛使用来表示数及其关系。
科学计数法的历史?
我们追溯到五千年到八千年前看一看,这时,四大文明古国都早已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了,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和进步致使国家雏形的出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则刺激了大家对大数的需.例如某个原始国家组织了一支部队,国王陛下总不可以老是说:“我的这支战全都胜的部队总和是有9名士兵!”于是,慢慢地就产生了“十”、“百”、“千”、“万”这些符号.在我们国内商代的甲骨文上就有“八日辛亥允戈伐二千六百五十六人”的刻文.也就是在八日辛亥那天消灭敌人总和是2656人.在商周的青铜器上也刻有一部分大的数字.以后又产生了“亿”、“兆”这样的大数单位.
而在古罗马,最大的记数单位唯有“千”.他们用M表示一千.“三千”则写成“MMM”.“一万”就得写成“MMMMMMMMMM”.真不敢想象,假设他们需记一千万时咋办,应该如何处理,难道要写上一万个M不成?
总而言之,大家为了找寻记大数的单位是花了很多脑筋的.旧社会在农村读私塾,一部分私塾先生告诉:“最大的数叫‘猴子翻跟斗’”.这位私塾先生可能觉得孙悟空一个跟斗翻过去的路程是最最远的,不可以再远了,故此,完全可以用“猴子翻跟斗”来表示最大的数.在古印度,使用了一系列大数单位后,最后的最大的数的单位叫做“恒河沙”.是呀,恒河中的沙子你数得清吗!
然而,,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学者,他却数清了“充满宇宙的沙子数”,那就是阿基米德.他写了一篇论文,叫做《计沙法》,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的记数方式,同现代数学中表示大数的方式很类似.他从古希腊的最大数字单位“万”启动,引进新数“万万(亿)”作为第二阶单位,然后是“亿亿”(第三阶单位),“亿亿亿”(第四阶单位),等等,每阶单位都是它前一阶单位的1亿倍.
阿基米德的同时代人、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斯曾得出地球到天球面距离10,000,000,000斯塔迪姆(1斯塔迪姆=188米),这个距离当然比目前我们所认识的宇宙要小得多,这才只是太阳到土星的距离.阿基米德假定这个“宇宙”里充满了沙子.然后启动计算这些沙子的数目.最后他写道:“明显,在阿里斯塔克斯计算出的天球里所能装入的沙子的粒数,不会超越一千万个第八阶单位”.假设要把这个沙子的数目写出来,就是10,000,000×(100,000,000)7或者就得在1后边写上63个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这个数,我们目前可以把它写得简单一部分:即写成1×1063.而这样的简单的写法,听别人说是印度某个不了解名的数学家发明的.
目前,我们还可更进一步把这样的方式推广到记任何数,比如:32,000,000就可记为3.2×107,而0.0000032则可记为3.2×10-6.这样的用在1与10间的一个数乘以10的若干次幂的记数方式就是“科学记数法”.这样的记数法既方便,又准确,又简洁,还方便进行计算,故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阿拉伯数字的演变历史是什么样的?
1.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最初由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后面再经欧洲人故将他现代化。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后被国际通用的重点节点,故此,大家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2.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采用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表达。借助一部分简单的数学符号(小数点、负号、百分号等),这个系统可以明确的表示全部的有理数。为了表示非常大或极小的数字,大家在阿拉伯数字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记数法。
临床助理医师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医学教育网卫生职称免费资料下载
-
电子版资料领取
辅导班培训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临床助理医师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以上就是本文周长的数学历史,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历史故事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yiyaokaoshi/202309072145711.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题库练习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linchuangzhuliyishi/tikulianxi/)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周长的数学历史,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历史故事和题库练习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