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情况下来说,文史资料是比较详细的、直观的或片断的史料是对历史上某个事件、某个过程或对某个人物详细情况的描写是不一样界别的委员站在不一样的的视角看问题并把它记述下来的第一手资料。文史资料的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它只可以为重在整体宏观和大局大势的党史、国史、军史、地方史志提供史料参考和依据,
我们所认识还能用到的史料总体有四类:一是实物,涵盖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大类。这当中,前者指个人和国家收藏还有出土的文物,如工艺品、生产工具、生活资料等,后者指文物遗存,即历史遗迹。二是行为,如祭拜黄帝陵、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习俗。三是口碑,即口述史料,主要指经过口传或记录成史料的历史人物讲话、录音录像、访问调查的原始资料还有民间传说、社会歌谣等。四是文献,如文字档案、文集、类书、笔记、日记、信札、方志、报刊、谱牒、诗词、小说等。
根据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1、史记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前后经历了 ,才得以完成,规模巨大,体系完备,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式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除“表”和“书”外都是以人物为中心来编排史料的,人物传记既精彩又富有文学性,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蓬勃发展和进步都出现了深远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2、资治通鉴
在中国好的史书排行中能与《史记》能一非常高下的唯有这部《资治通鉴》,本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内容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大、体大思精、史料充实、考证稽详、叙事详明、繁简得宜。司马光对《资治通鉴》文献整理思想,文献整理模式及方式,不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蓬勃发展和进步出现了深远的影响,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这里说的“史学两司马”。
3、汉书
《汉书》是中国著名的史书,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多年,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 ),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 )共229年的史事,在中国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它写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实录”精神,平实中见生动,算得上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霍光传》、《苏武传》、《外戚传》、《朱买臣传》等都收录这当中。
4、后汉书
本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 ),共195年的史事。全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根据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井井有条地叙述了东汉一代的历史兴亡大势,错落有致地描画出东汉一代的社会、民情与人物百态。
5、三国志
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很多,想要深入了解,有关三国有名的史书就是这部《三国志》了。本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觉得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因为这个原因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唯有《三国志》还一直流传到现今,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默认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6、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是经典史书之一,它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国史学史特别是唐宋以后史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仿《春秋》笔法,用不一样的字句表现微言大义,个人好恶时常影响了史实的记述,终于招致了后人的批评。但是,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各位考生,古文运动的领导人和集大成者,故此,《新五代史》写作上的文章造诣简洁,叙事生动,当时人就觉得它的笔力与《史记》差不多,《新五代史》的写作上的文章造诣之出色,在二十四史中很罕见。
7、尚书
《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客研习之基本书籍,也是我们国内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部涵盖了虞、夏、商、周四代皇室文献的古代重要史书,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些帝王的言行。它引人注目标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这样的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书中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它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第一,有部分篇章注重人物的声气口吻;第二,有部分篇章注重语言的形象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意趣;第三,有部分篇章注重对场面的详细描写。
8、春秋
《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们国内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蕴涵着作者深入透彻政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这是从先秦孟、荀到两汉马、班诸家完全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两汉以后,今文经学衰微,学者多受古文经学门户之见的影响,启动视《春秋》为历史学著作,并由此引发了长时间以来聚讼纷纭的《春秋》性质之争,而且,本书用于记事的语言非常简练,然而,基本上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9、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们国内叙事散文的成熟,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出现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因为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规则和程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为这个原因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后面,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10、战国策
《战国策》。本书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部分重要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具体地记录了当时纵横家的言论和过往经历,文学成就也很突出,特别在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文字地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很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11、国语
《国语》是很有名的史书,它是我们国内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古人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犬戎(约公元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公元前453年)。《国语》中涵盖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还有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本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目共睹,对后世出现了很大影响,陈寿的《三国志》、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吴任臣的《十国春秋》,都是《国语》体例的蓬勃发展和进步。此外其缜密、生动、精炼、真切的笔法,对后世进行文学创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2、隋书
《隋书》是中国史书中修史水平是非常高的一部,由唐代魏征主编,从草创到都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记载了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 )共38年的历史,本书弘扬秉笔直书的优良史学传统,品评人物较少阿附隐讳,主编魏征刚正不阿,他主持编写的纪传,较少曲笔,不为尊者讳,保存了非常多政治、经济还有科技文化资料。这当中十志记载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朝的典章制度,有部分部分甚至追溯到汉魏,在正史书志中,一直享有非常高的声誉。
全球通史》
在历史书籍排行榜前十名中《全球通史》是由享誉全球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编写而成,整本书书一共分为两个部分,这当中的大多数都是以材料为主,涉及范围广,假设能坚持看完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极简欧洲史》
《极简欧洲史》在全球历史领域是备受推崇的一本书籍,整本书直接将欧洲的历史连成一条主线,很明了的阐述出了欧洲文明能传承千年的因素是了解欧洲历史文化的好书。
三、《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出自于黄仁宇之手,全书一共有133册,整个有史料,也有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探索,不少都是大事件,表达也属于是比较通俗易懂的。
四、《耶路撒冷三千年》
《耶路撒冷三千年》主要讲述的是中东地区的一部分历史和现状,这当中将不少本质性的问题进行了很好很全面的分析,假设是想深入了解中东地区历史,这本书是在适合不过的了。
五、《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这本书是很多历史学家、历史教授极力推荐的一本书,全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这当中没有不少的历史事件,但从另一部分方面展现了人类在万年的进化途中是的规则和特点。
六、《罗马人的故事》
在历史书籍排行榜前十名中《罗马人的故事》基本上在历史学界导致了一股讨论风,全书的阐述很系统,很好的还原了曾经的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历史,很值得拜读一下。
七、《第三帝国的兴亡》
《第三帝国的兴亡》出自于夏伊勒之手,在全球是非常畅销的历史学著作,这当中每一处的描述都可以用精妙绝伦来形容,里面的一部分史料都是真实的。
八、《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这本《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用真实的图片和写作上的文章造诣史料展示了人类两百万年发展历程中的文明,读起来有着满满的人文情怀感,整本书对历史界基本上算是做出了非常大的奉献。
九、《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以问题回答的形式吸引人着读者的注意力,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十分精彩,读起来会让人对历史有很大与曾经大不一样的见解和认识和了解。
十、《史记》
以下这几部比较经典,推荐给各位考生
1、史记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前后经历了 ,才得以完成,规模巨大,体系完备,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式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除“表”和“书”外都是以人物为中心来编排史料的,人物传记既精彩又富有文学性,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蓬勃发展和进步都出现了深远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2、资治通鉴
在中国好的史书排行中能与《史记》能一非常高下的唯有这部《资治通鉴》,本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内容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大、体大思精、史料充实、考证稽详、叙事详明、繁简得宜。司马光对《资治通鉴》文献整理思想,文献整理模式及方式,不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蓬勃发展和进步出现了深远的影响,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这里说的“史学两司马”。
3、汉书
《汉书》是中国著名的史书,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多年,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 ),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 )共229年的史事,在中国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它写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实录”精神,平实中见生动,算得上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霍光传》、《苏武传》、《外戚传》、《朱买臣传》等都收录这当中。
4、后汉书
本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 ),共195年的史事。全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根据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井井有条地叙述了东汉一代的历史兴亡大势,错落有致地描画出东汉一代的社会、民情与人物百态。
5、三国志
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很多,想要深入了解,有关三国有名的史书就是这部《三国志》了。本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觉得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因为这个原因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唯有《三国志》还一直流传到现今,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默认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6、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是经典史书之一,它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国史学史特别是唐宋以后史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仿《春秋》笔法,用不一样的字句表现微言大义,个人好恶时常影响了史实的记述,终于招致了后人的批评。但是,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各位考生,古文运动的领导人和集大成者,故此,《新五代史》写作上的文章造诣简洁,叙事生动,当时人就觉得它的笔力与《史记》差不多,《新五代史》的写作上的文章造诣之出色,在二十四史中很罕见。
7、尚书
《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客研习之基本书籍,也是我们国内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部涵盖了虞、夏、商、周四代皇室文献的古代重要史书,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些帝王的言行。它引人注目标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这样的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书中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它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第一,有部分篇章注重人物的声气口吻;第二,有部分篇章注重语言的形象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意趣;第三,有部分篇章注重对场面的详细描写。
8、春秋
《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们国内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蕴涵着作者深入透彻政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这是从先秦孟、荀到两汉马、班诸家完全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两汉以后,今文经学衰微,学者多受古文经学门户之见的影响,启动视《春秋》为历史学著作,并由此引发了长时间以来聚讼纷纭的《春秋》性质之争,而且,本书用于记事的语言非常简练,然而,基本上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9、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们国内叙事散文的成熟,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出现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因为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规则和程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为这个原因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后面,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10、战国策
《战国策》。本书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部分重要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具体地记录了当时纵横家的言论和过往经历,文学成就也很突出,特别在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文字地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很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11、国语
《国语》是很有名的史书,它是我们国内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古人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犬戎(约公元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公元前453年)。《国语》中涵盖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还有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本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目共睹,对后世出现了很大影响,陈寿的《三国志》、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吴任臣的《十国春秋》,都是《国语》体例的蓬勃发展和进步。此外其缜密、生动、精炼、真切的笔法,对后世进行文学创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2、隋书
《隋书》是中国史书中修史水平是非常高的一部,由唐代魏征主编,从草创到都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记载了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 )共38年的历史,本书弘扬秉笔直书的优良史学传统,品评人物较少阿附隐讳,主编魏征刚正不阿,他主持编写的纪传,较少曲笔,不为尊者讳,保存了非常多政治、经济还有科技文化资料。这当中十志记载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朝的典章制度,有部分部分甚至追溯到汉魏,在正史书志中,一直享有非常高的声誉。
值得阅读的10部古书
《三字经》,从名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三个字就是一句话,虽然概括性很强,但却浅显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如此短小、浅显的主要内容很合适幼儿学习是孩子启蒙时好的书。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扩大幼儿的视野,背诵《三字经》,可以锻炼幼儿的记忆力,提升其智力。
《弟子规》,其内容采取《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这本书会提醒和启发现代人有的时候,候会忽视的`一部分接人待物的细节。
《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内容涉及治国、齐家、修身、养性等人类生活很多方面,两千多年来它所传达的思想仍然散发着永恒的光辉,深入透彻影响着大家的现实生活。
《中庸》是人生的大道是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意义: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
《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不少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觉得此书“根据往事,有资于治道”,就是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孙子兵法》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共分十三篇,虽然唯有五千余言,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算得上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
《三国演义》,老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意思就是水浒传里血腥东西太多了,对小孩子影响不好。老不看三国是因为三国里阴谋太多,人老了历经沧桑不愿意再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多看看会有启发的。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涵盖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涵盖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开阔眼界,这是对世界的另一种思考。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现目前情况,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并熟悉科学方式以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非真正的科学。虽然有部分理解与科学符合,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不可以因为这个原因说它是科学的,只可以当它是一种文化。
《庄子》,因为他既没办法使人类在现实世界中安顿自我,又不愿像神学家们在逃遁的精神中求自我麻醉,在这样的情形下,唯一的出路便是回归于内在的生活-向内在的人格世界开拓其新境界。在喧闹的世界里,庄子创造了一片净土。
1、司马迁:《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 ),司马迁启动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 ,才得以完成。
2、班固: 《汉书》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 ),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 )共232年的史事。《汉书》涵盖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3、欧阳修:《新五代史》

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 )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多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等,因为这个原因内容更详实。
4、司马光:《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 )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5、黄宗羲:《宋元学案》
三国志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独自流传。为了不要曹魏的《魏书》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魏书》相互混淆,在北宋王朝在咸平六年(10 )将三书合为一书,后成书。

因为这个原因《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文中后面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史记
史记相信各位考生依然不会陌生,这是一部记载着从上古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历史的经典史书巨著,也是一部有着规模巨大、体系完备特点的中国历史上首部纪传体通史,在我们国内文学史、史学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
2.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以时间为纲记载着16朝1362年历史的中国好的一部史书。是由司马光编撰的史料充实、叙事详明、脉络清晰、体制严谨的史料文献,对历史文献学的蓬勃发展和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3.汉书
汉书是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编撰的中国首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前后历时二十多年编著的二十四史之一,并于史记、后汉书和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记载着西汉汉高祖元年至新莽王朝帝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
4.后汉书
后汉书是由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所编撰的记载着东汉历史的史书,记述的是东汉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总和是195年的史实是利用这严谨有序的笔法描写着东汉兴亡历史、社会民情百态的史书。
5.三国志
三国志这部完整的记叙了汉末至晋初近百年历史全貌的三国有名史书是现代人公认的可以与史记、汉书并称的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史学界还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是纪传体史学名著。
6.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是一部诞生在唐宋以后的唯一一部私修正史,也是一部仿照春秋笔法编著的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经典史书,欧阳修为这部史书的作者,并因简洁的写作上的文章造诣和生动的叙事因为这个原因在二十四史中较为少见。
7.尚书
尚书这部儒家的经典研习书籍是研究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皇室历史的古代重要史书,这当中记录者的帝王言行和思想倾向,对现代社会提供了借鉴,这部著作的完成也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
8.春秋
春秋是中国的首部编年体史书是讲述着周朝时期鲁国国史的中国古代经典儒家典籍,而这部著作中利用非常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孔子深入透彻的政治思想是先秦孟、荀、两汉马、班诸家完全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
9.左传
左转是一部由左丘明著写的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原名为左氏春秋的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代学子重要的研习史书,这部著作的诞生也标志着我们国内叙事散文的成熟是研究先秦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
10.战国策
战国策又被称为国策是由西汉刘向编订,但原作者不明的国别体史书,资料年代大多以战国时代为主,成书年代大概确定在秦朝统一后面,全书共分为东周、西周、秦、楚、齐、赵等十二国的策论,现在现存497篇,起于的在宋代早就有很多的缺失。
各位考生都在看
中国现存早的官修类书是唐高祖命欧阳询(557—641)等辑的《艺文类聚》。
全书共100卷,约百万余字。武德七年(624年)编成。该书征引古籍,1431种,分门别类,摘录汇编,分岁时、活政、产业等46部,727个类目,事实在前,诗文列后。这当中征引的古代典籍,现多散佚,赖此书保存了很多宝贵资料。
第一部官修史书《东观汉记》。
《东观汉记》是我们国内第一部官修纪传体国史,记载了自光武帝至汉灵帝这个时间段一百多年的东汉历史。该书问世后,在当时具有很大影响,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
唐代作为我们国内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文治武功,蔚然可观。常言“盛世修史”,唐代亦不例外。其在档案编研方面所获取的成就,尤值一述。
一、史馆之制
西汉以来,史书大多是私家修撰,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还有陈寿的《三国志》。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官修史书也启动产生,如东汉之《东观汉纪》。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修撰虽盛极一时,但国史的修撰工作也一直由秘书省的著作局主持。隋朝建立以后,在秘书省设立史馆,监修国史。开皇十三年(公元539年),隋文帝明令不允许私家修撰国史。从此,国史修撰便完全控制在封建王朝手中。唐武德初年,因隋旧制,史馆隶秘书省著作局。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移史馆于门下省。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改隶中书省。唐之史馆,较之隋代设置更为完备,选派当时名士充任史馆史官,并由宰相直接负责监修。
唐代史馆保存有非常多的文书档案。唐王朝规定起居注、时政记等皇家记注材料要定期移送史馆,还规定全国各主要官府的文书,都要摘要录送史馆。并制订了《诸司应送史馆事例》,颁发全国。明确规定了报送文书的种类、负责报送的部门还有报送的方式。负责报送的部门涵盖中央三省、各寺、局还有地方州县衙门。而报送的方式大体有定期录报和不定期录报两种。定期录报有“逐月录报”“诸季录报”“逐年录报”。不定期录报有“有即报”、“勘报”、“录考使送”等各种形式。除了依照《诸司应送史馆事例》收集各官府的文书材料外,史馆还可以“牒索”。“如史官访知事由,堪入史者,虽不与前件色同,亦任直牒索,承牒之处,即依状勘,并限一月内报。”
其实就是常说的说,只要史馆查知有其它可供修史参考的档案材料,可直接向相关部门去牒索取,凡接到“牒索”的部门,一定要在30天之内将要求的材料报送史馆。因为这个原因,全国非常多的文书档案材料都汇聚到了史馆。史馆成为当时集中、巨大和收集档案文书多的机构,为官修史书提供了非常多的史料。
在史馆收集到的非常多史料的基础上,唐代官修史书获取了空前的成就。“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和《北史》,都在唐朝的史馆中修成。这些史书在“二十四史”中竟占了八史。另外,终唐一代史馆修撰的本朝史书也相当丰富,如纪传体的《唐书》和《国史》,还有编年体的《唐历》与《唐春秋》等。
二、实录
实录是前帝崩殂后,继嗣按照起居注、时政记一类史料而敕修的编年体史书。
实录的修撰早时间是在齐、梁时期。《隋书.经籍志》杂史类有《梁皇帝实录》三卷,记梁武帝事,周兴嗣撰。又有《梁皇帝实录》五卷,记梁元帝事,梁中书侍郎谢昊撰。又《史通杂说》篇有《梁太清实录》十卷。高似孙《史略》有《六朝实录》一书。这些都是较早的实录,但都已失传。
实录容纳的资料很广泛,除起居注、时政记外,凡诏令章奏,悉得入录。实录虽然属于修撰范围,但主要是档案资料的汇编,是档案编研的一种形式。因为实录是当代人所撰的当代史资料编年,修撰者又都是专职史官,既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又能接触到非常多原始的重要文献,故此,实录所引的资料十分繁富,也较可靠。而且,所记内容十分广泛,除皇帝政治活动外,凡相关军国大事,如政治对策、经济措施、各地社会变动等,都拥有极具体的记录,是国史修撰以前的资料准备,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很值得珍视。
三、政书
唐代是政书体裁的确立时期,其主要成果是针对记述典章制度的宏篇巨著会通体《通典》与断代体《唐六典》、《唐会要》。
《通典》,唐杜佑撰,是一部典章制度专史。所记上起传说中的唐虞到唐肃宗、唐代宗时,有的地方以附注形式记载了代宗、德宗时的改革制度。全书共二百卷,以事类为中心,以时间为先后编次,内容以专题分为八门: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每门之下又分子目。全书取材严谨,脉络清晰,分类编述,条贯古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然其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文集奏疏之有裨得失者,每事以类相从。凡历代沿革,悉为记载,详而不烦,简而有要。元元本本,都为有用之实学”。《通典》的史料来源,唐之前的主要是把纪传体正史的“书”、“志”进行系统编纂,兼采其它史书及经、子、文集中的相关资料。唐代的则主要是取自实录、国史及政府档案。《通典》为我们国内典志体史书开创了先例,为史学编纂创立了一种新的史体,开拓了一个新的史学领域。
《唐六典》,唐玄宗开元年间修撰。由张说、萧嵩、张九龄等主持,徐坚、韦述等十余人编修,后再由李林甫修订补注。因系玄宗敕撰,故题为唐玄宗撰。此书记叙唐代官制,注文则叙及历代沿革。依据为当时的官府原始档案,尤其是相关政典、制度方面的档案,因为这个原因该书为我们保留了非常多有关当时典章制度方面的珍贵材料,史料价值非常高。两《唐书》之《职官志》皆以之为依据。
《唐会要》。会要为断代体政书,源自于《唐六典》。会要始创于唐德宗时的苏冕。他以《唐六典》和《大唐开元礼》等为蓝本,编撰唐高宗至唐德宗九朝政治、经济、军事、刑法、职官、天文、地理、文化等沿革典制,编成会要四十卷,首创会要体。宣宗时,命崔铉等续修德宗以来会要四十卷,成《唐会要》八十卷。今本《唐会要》是宋代王溥按照官修《唐会要》经掇编宣宗以后过往经历而成,计一百卷。《唐会要》成书在两《唐书》以前,保存了非常多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很高。
四、地方志
地方志的修撰,早时间是在隋代。隋统一后,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启动了全国性区域志的编纂,据《隋书.经籍志》载,隋炀帝时“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于尚书。故隋代有《诸郡物产土俗记》一百三十一卷,《区域图志》一百二十九卷,《诸州图经记》一百卷,其余记注甚众。”唐朝贞观时,由魏王李泰组织,萧德言等编撰《括地志》五百五十卷,段公路撰《北户录》三卷,贾耽撰写了《贞元十道录》,李吉甫纂修了《元和郡县图志》四十卷。现在留存下来的唯有《元和郡县图志》,该书以唐玄宗元和年间诸道所属47镇为篇,记述了诸镇所属州县的历史、地理沿革、户籍财赋、名胜山川等内容。原书每篇之首均有地图,共47幅,因而称之为“图志”,但至北宋时,地图已亡佚,书志部分也有缺失,大多数情况下就以《元和郡县志》称之。此书是流传至今早而又较完善的地方总志。这些地方志主要是依据档案资料编写而成,因为这个原因具有比较可靠的史料价值。
综合上面所说得出所述,唐代在档案编研方面,开拓了不少新的领域,从修撰前代史、当代史,到记述典章制度,以至汇录风土人情,无一不汲取档案的主要内容。其档案编研,继往开来,在档案编研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上就是本文文史资料包括什么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zhiyezige/202306111572802.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中学教师资格证课程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jszg/zhongxuejiaoshizigezhengkecheng/)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文史资料包括什么和中学教师资格证课程的相关信息。
文史资料涵盖什么? 大多数情况下来说,文史资料是比较详细的、直观的或片断的史料是对历史上某个事件、某个过程或对某个人物详细情况的描写是不一样界别的委员站在不一样的的视角看问题并把它记述下来的第一手资料。文...
2023-06-11
字画的装裱方式? 1、选购排笔、棕刷等工具:排笔和棕刷是手工书画装裱为重要的两个工具。排笔选用24管的为好,新买回来的排笔在其根部滴上一部分502胶水,以防脱毛。新买的棕刷好拿碱水浸泡不短的一个时期,去除其表...
2023-06-11
思维拓展奥数区别? 1.课程内容不一样: 数学思维训练:注重孩子的大脑潜力开发及促进大脑发育,培养孩子的思维、文化、能力,涵盖阅读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逻辑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意思维、数学思维、抽象思维、...
2023-06-10
考教师招聘,用什么软件做题很好,求过了的? 可以用用中公教师在线题库,不用安装APP,在线直接答题就可以。 是否有好用点的教师招聘做题软件? 当然是有的,而且,很方便 1.备考用书 有不少版本,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比较...
2023-06-09
我们国内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资料讲解? 1 我们国内有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料,这当中包含各自不同的文献、器物、建筑等等。2 这些资料能有效的帮大家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还有古代科技、艺术等方面的蓬勃发展...
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