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计划指什么,如何理解设定受益计划的计算和会计处理的关系

受益计划指什么?
设定受益计划是在企业年金计划中按照一定的标准(职工服务年限、工资水平等)确定每个职工退休后每期的年金收益水平,由此倒算出企业每期应为职工缴纳报名费用的金额。因为职工在退休后每期所能落在自己身上的年金是固定的,年金缴纳报名费用和投资运营的风险都由企业担负,因而也称作“待遇确定型计划”。
特点
(一)设定受益计划会计处理的特点
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比较麻烦,《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职工福利(IAS 19 Employee Benefits)》大量文字内容篇幅较大都在讲解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计量与列报方式,其复杂性主要反映在以下哪些方面:
1.在设定受益计划里,企业需通过精算假设来计量每期的应计年金负债和年金费用。精算假设是对确定企业年金费用各自不同的变量的好估计(IAS 19),涵盖统计假设和财务假设两种。前者主要涵盖死亡率、职工离职率还有职工寿命等;后者主要涵盖折现率、未来的工资水平还有年金基金的投资回报率等。
2.设定受益计划常常会出现精算损益。精算损益是因为精算假设变化还有已达到损益等因素出现的应计年金负债的变化(IAS 19),主要涵盖对职工离职率的调整、对折现率的调整、职工寿命超过预期出现的差异还有年金基金实质上投资回报与预估投资回报的差异等。
3.在设定受益计划中,应计年金负债是一项长时间负债,反映企业按照年金计划确定的期末对职工未来应付年金的现值,需选择一定的折现率进行折现。
4.企业年金费用的确定比较麻烦,大多数情况下与企业当期缴纳报名费用的金额依然不会相等。
故此,设定提取计划的开展需精算师参加。精算师的主要任务是在现目前环境下依据一定假设对每一个职工的年金价值进行合理的精算,并采取针对的方式(一般有应计退休金估价法(PUC)、累计收益法(ABM)和等额缴纳报名费用法(LCM)三种),确定每期应为职工缴纳报名费用的金额。而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则是按照精算师精算的结果计算确定企业每期的年金费用水平,并进行有关的确认和列报。
如何理解设定受益计划的计算和会计处理?
报告期末,企业需要将设定受益计划出现的职工薪酬成本确觉得下方罗列出来的组成部分:
1、服务成本,涵盖当期服务成本、过去服务成本和计算利得或损失。
这当中,当期服务成本是指职工当期提供服务所致使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多额;过去服务成本是指设定受益计划更改所致使的与之前这个时间段职工服务有关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多额。2、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涵盖计划资产的利息受益、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还有资产上限影响的利息。
3、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金负债或净资产所出现的变化。除非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职工福利成本计入资产成本,上面说的第1项和第2项应计入当期损益;第3项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且在后续会计这个时间段不允许转回至损益,但企业可在权益范围内转移这些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金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