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这份试题的答案x线检查技术名词解释

提供这份考试试卷的答案?
1、X线管阳极效应: 因为球管阳极有倾角,在平行于X线管长轴方向上,近阳极端有效焦点小,X线量少;近阴极端有效焦点大,X线量多。
在垂直X线管长轴方向上,有效焦点大小对称相等,X线量分布也相等。以上两点称X线阳极效应。2、光学密度: 大家把胶片乳剂膜在光(或辐射线)作用下致黑的程度称X线照片光学密度,又称黑化度或摄影密度。密度D=lg I0 / I。I0为观片灯的入射光强度,I为经照片密度吸收后的光强度。3、栅比: 指铅条高度(h)与相邻铅条间距D的比值,即R= h/D栅比越大,吸收散射线的能力越强。X线摄影所用管电压越高,应选择栅相对较大的滤线栅。4、第一斜位: 病人立位,右前胸转向前紧贴摄影架面板并使身体冠状面与面板成45-55度角。右手背放于臀部,屈肘内收,左手上举抱头,保持身体稳定中心线:经左腋后线T6水平入射。曝光前吞钡,深吸气后屏气曝光通过食管压迹显示左房大小 5、CR: 又称为间接数字X线摄影。它是利用IP板作为成像介质,通过读出装置把X线信息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由计算机处理得到数字影像。因为这样的数字影像是通过间接转换而得到的,故此,又称计算机X线摄影为间接数字X线摄影。6、CTValue: 在CT的实质上应用中,我们蒋各自不同的组织涵盖空气的吸收衰减值都与水比较,并将密度固定为上限+1000。将空气定为下限-1000,其它数值均表示为中间灰度,以此出现了一个相对的吸收系数标尺。7、声影: 声波传播途径中,因反射吸收等原因,使声能非常多衰减,阻碍声的传播,导致回声明显减弱,如结石表现为强回声光团后方回声减弱区。8、靶扫描: 是对感兴趣区先进行局部放大后扫描的方式。主要用于小器官和小病灶的显示。9、流空效应: 心血管内血液因为流动快速,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离开接受范围以外,故此,测不到MR信号,在 T1或 T2 中均呈黑影,那就是流空效应,这一效应使心脏和大血管在不需注射对比剂时也可以显示心脏和某些血管的结构。10、DSA: 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将未造影图像和造影图像分别经影像提高器提高,摄像机扫描而矩阵化,再经A/D转换成数字影像,两者相减得到减影数字影像,再经D/A转换成模拟减影影像。结果消除了骨骼和软组织结构,就算浓度很低的对比剂所充盈的血管结构在减影图像中也可以显示出来。二、填空题(共 10 分,每小题 0.5 分) 1、右手后前斜位时中心线需要通过第三掌指关节垂直暗盒射入,双手正位时中心线需要对准双侧第三掌指关节连线中点垂直暗盒射入。2、肩胛骨前后位摄影时,中心线需要对准_喙突下125px 垂直暗盒射入;侧位摄影时,中心线需要对准肩胛骨内缘中点_垂直暗盒射入。3、膝关节侧位体位设计时,要求被检下肢外侧靠近暗盒,并弯曲成1350角。4、足前后位摄影时,需要将中心线对准第三跖骨基底部垂直暗盒射入;侧位摄影时,需要将中心线对准_中内侧中点垂直暗盒射入。5、膈上肋骨摄影时,中心线需要对环状软骨与剑突连线中点射入暗盒;膈下肋骨摄影时,中心线对准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垂直暗盒射入。6、肺部及心脏摄影时,中心线需要分别对准_T5_与_T6 垂直射入暗盒。x线检查技术名词解释?
x射线检查技术是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后,第一被应用到医学诊断上,x射线又称为伦琴射线,它是肉眼看不见的一种射线,但能够让某些化合物出现荧光或是照相底片感光。
它在电场或磁场中不出现偏转,能出现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它具有穿透物质的本领,但对不一样物质它的穿透本领不一样,能使分子或原子电离,有破坏细胞的作用,人体不一样组织针对x射线的敏感度不一样,受损程度也不一样。因为这个原因x射线能使人体在荧光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是根据人体组织的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x线的基本结构涵盖?
X 线的基本结构由 X 线管、高压出现器及控制台构成。
(一) X 线球管是 X 线机的核心部件,功能是将电能转换成 X 线能。 X 线球管的发展,先后产生了气体电离式、固定阳极式、旋转阳极式及各自不同的特殊X线球管。
(二)高压出现器, X 线出现器由高压变压器、灯丝变压器、高压整流器和高压交换闸等构成,组装与钢板制成的箱体内,箱内充满起绝缘及散热作用的变压器油。
(三)控制台,控制台式 X 线设备的控制中心,由各自不同的控制部件及线路所组成。
与x线的穿透本领强弱相关的是?
X线波长很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穿透大多数情况下可见光不可以穿透的各自不同的不一样密度的物质,并在穿透途中受到相对的程度的吸收即衰减。
X线的穿透力与X线管电压密切有关,电压愈高,所出现的X线的波长愈短,穿透力也愈强;反之,电压低,所出现的X线波长愈长,其穿透力也弱。
另外一个方面,X线的穿透力还与被照体的密度和厚度有关。X线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x射线的穿透本领强弱主要还是看管电流、管电压、焦距和曝光时间。
有关x线,其基本特性为?
X线的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电磁波的共都是性。除开这点,具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特有性质。 一.物理特性:
1.X线在均匀的、各项同性的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不可见电磁波。
2.X线不带电,故而不受外界磁场或电场的影响。
3.穿透作用:X线波长短具有非常高能量,物质对它吸收弱,因为这个原因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
4.荧光作用:某些物质被X线照射后,能激发出可见荧光。
5.电离作用:具有足够能量的X线光子可以撞击原子中的轨道电子,促使其脱离原子出现一次电离。
被击脱的电子仍有足够能量去电离更多的原子。
6.热作用:X线被物质吸收,后超过百分之80都将变成热能,使物体出现温度升高。 二.化学作用:
1.感光作用:X线和可见光一样,同样具有光化学作用,能够让胶片乳剂感光能使不少物质出现光化学作用。
2.着色作用:某些物质如铅玻璃、水晶等经X线长时间大剂量照射后,起结晶体脱落渐渐改变颜色称着色作用或者脱水作用。 三.生物效应特性: X线在生物体内也可以出现电离及激发,使生物体出现生物效应。
非常是一部分增殖性强的细胞,经一定量的X线照射后,可出现拟制、损伤甚至坏死。
x线原理?
X线成像基本原理,X线之故此,能使人体组织在荧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一个方面是根据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另外一个方面是根据人体组织当中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当X线透过人体不一样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一样,故此,到达荧屏或胶片上的X线量即有差异。这样,在荧屏或X线片上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一样的影像。
x线技术的发展史论文?
1799年,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发明伏打电堆,为取得持续的恒定电流提供了概率。而稳恒电流的取得,使那个时代的科学家充分研究了电流的各自不同的效应及其规律,同时也给电越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在这方面,以奥斯特为开端。终于使电的研究从神秘王国进入了实用的阶段。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 利用盖斯勒管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阴极的辉光会随着磁场的变化改变其形状。189年,他又在对着明极的管壁上看到了绿色焚光。1869 年普吕克的学生希托夫发现,假设把物体放在点状的阴极和出现费光的管壁当中,物体就可以出现清晰的影子,这表达射线起源自于明极。他断言,从阴极发出了一种直线传 播的射线,撞击在玻璃壁上发出了荧光。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哥尔德斯坦(E. Gldstin)把普吕克发现的这样的射线称为“阴极射线”。
从1883年起赫兹(H. Hertz)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阴极射线是连续射出的,不是像一部分人所观察到的阴极射线具有脉冲的性质;阴极射线的径迹也未必与真空管中电流的走向完全一样;阴极射线在电场作用依然不会偏转,其静电性质和电磁性质也很微弱。1891年,他更进一步发现,阴极射线可以穿透金属薄片(金箔、银箔、铝箔),这似乎证明阴极射线不是粒子流( 因为当时大家已知的任何物质粒子都不可能穿过金属薄片)。从1892年起,赫兹的学生勒纳德(P. Lenard)也从事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他试图使阴极射线越出真空管外,以便在管外方便地研究它的性质。他想到石英板对紫外光一类射线是透明的,阴极射线不出意外的情况大概也会透射过去。但实验失败了。他接受赫兹的建议,用厚为0.000265厘米的铝箔代替石英板,阴极射线马上穿透了这些铝箔,使管外几厘米远处的荧光屏发出荧光。他断言,阴极射线并非飞行的粒子,而是“以太中的情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