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准则的制定过程,企业会计制度制定的依据是会计法对不对

会计学准则的制定过程?
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程序是指制定国际会计准则,必须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的手续进行。从会计准则项目,选择到发布国际会计准则,大约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
(1) 确定会计准则项目a备选会计准则项目,由理事会、会员国会计职业团体、咨询小组成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秘书处等提出,由理事会确定会计准则项目。项目确定后,设置相应的起草委员会。各会员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应按照要求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与会计准则项目有关的本国会计准则、规定及其他资料或者有关意见。
(2) 项目研究问题要点。起草委员会将有关意见和问题进行整理,并编写出项目研究问题要点。此时应当对各国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进行详细的调査研究,并与国际会计准则框架协调一致。
(3) 发表原则意见报告。项目研究问题要点经理事会审议后,起草委员会根据理事会的意见,编写原则意见报告。原则意见报告应包括叙述有关会计原则。在多种会计方法中选择某一会计方法时,原则意见报告应叙述选择的理由和不采用其他方法的原因。原则意见报告经理事会审议批准后,印发会员国、咨询小组及其他有关方面征求意见。
企业会计制度制定的依据是会计法?
说法正确,这是因为: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制度。
会计法律是会计法律制度中高层次的法律规范,是制订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高准则
会计制度的制订必须一会计法为依据,企业会计制度制定的依据是会计法。
会计计量制定方法的特点和不足?
1、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这种会计计量模式依据了货币计量假设,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它的优点在于它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可验证性,有利于资产保管责任的履行。缺点在于不考虑货币价值的变动,不能较好的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不适于制定经营与投资的决策。
2、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
这种会计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相比,所不同的是它考虑了一般物价变动水平,但没有考虑个别物价的变动,而且一般物价指数的选择也比较困难。
3、现行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这种会计计量模式否定了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所依据的货币计量假设,计量的收益中包括了资产置存的收益,属于按投入价值计价。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正确计量企业的收益,并做到计价在时间上和方法上的一致性,它的缺点在于现实成本很难予以确定,而且报表项目之间也缺乏纵向的可比性。
4、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
这种会计计量模式试图通过现行成本计量属性来消除个别物价变动的影响,通过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的调整来消除一般物价变动的影响,从而全面的解决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问题,不足之处在于取得会计信息的成本较大,缺乏客观性与可行性。
什么是优的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内容,国际会计准则内容会计准则所衍生的经济和政治后果使得准则的制定、会计准则乃至准则的国际协调与趋同均成为各方利益的博弈及微妙平衡,保持准则制定机构的独立性对于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会计准则理论上独立的民间社会机构主导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对于发挥财务会计的固有功能应该是优的。但是,会计准则准则制定者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超然存在,这使它不可避免地受到相关利益方的影响。
实践中,政府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正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会计准则,金融危机爆发后,会计准则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强化政府对于金融机构以及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监管的一-系列措施,表现出积极的危机治理效应。
会计科目可以根据企业自行设置吗?
可以。企业可以在会计准则原则指导下,按企业需要自行设置(增加)总账或明细会计科目, 企业可以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一级会计科目,一级会计科目包括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
国家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中相应规定了统一的会计科目名称,并对每一会计科目的使用作了详细的说明。
会计科目设置特点:
1、统一性。要求企业设置会计科目时,应根据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及核算内容应保证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相一致。
2、灵活性。指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行业特征和业务特点,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作必要的增设、删减或合并,有针对性地设置会计科目。
《会计规章》的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对吗?
正确 会计规章是以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为依据制定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