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体系概况,1949年至今我国会计实行什么模式?

中国会计体系概况?
我们国内会计法律制度体系涵盖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其基本构成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1)会计法律。它是指调整我们国内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总称,即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按照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有关更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修正、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会计行政法规。它是指调整我们国内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公布,或者由国务院相关部门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如,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公布的《总会计师规定》,1992年12月16日国务院批准,同月31日财政部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还有近几天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等详细会计准则。
(3)会计规章。它是指由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财政部就可以计工作中某些方面的主要内容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相关部门按照其职责制定的会计方面的文件,认真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详细办法等,也属于会计规章,但一定要报财政部审查核验批准。会计规章的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如财政部公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政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公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
每个省份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与宪法和会计法律、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也是我们国内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上面说的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会计法》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的依据,也是详细指导会计工作的高准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国务院规定的相关会计核算和会计工作的行政法规,即《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规定》;
3、财政部制定的相关会计核算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即《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预算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及会计制度补充规定、执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问题解答等。
1949年至今我们国内会计实行什么模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内引进了“苏式会计模式”,一直沿用至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们国内市场经济的建立,“苏式会计”已不适应形势的需了。
为了适应我们国内改革开放的需,使我们国内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国内启动全面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会计模式”。
我们国内会计准则制度变迁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启动的。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国内企业是单一全部制形式,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采取的是统收统支体制下的资金平衡会计模式。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没有太多的变化,也没有改变会计报告的体系和会计制度的框架,会计观念更没啥突破和变化,不存在会计准则制度的原则性变迁问题,因为这个原因,本篇文章论述的会计准则制度变迁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内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方面的变化。
不一样学者对我们国内改革开放以后的会计准则制度变迁过程的划分有不一样的观点,有“三阶段说”、“四阶段说”,就算同是分为三阶段或者四阶段,其起止时点划分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本篇文章觉得,不管划分哪些阶段,重要是不一样阶段除了准则制度有显著变化外,还需要有明确的起止标志以利于区分。因为这个原因,可把我们国内会计准则制度变迁历程分为国际会计惯例引入学习、国际会计准则学习借鉴、会计制度统一完善、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四个阶段。
(一)国际会计惯例引入学习阶段(1979—1992年)
这一阶段的起点标志是1979年颁布的《有关中外合资工业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的若干规定》,终点标志是1992年11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还有13项行业会计制度和10项行业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1979年颁布的《有关中外合资工业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的若干规定》和1985年的《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首次参照国际惯例设计了会计制度,其规定的会计核算大多数情况下要求、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处理方式、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内容均学习、借鉴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通用的会计处理方式和程序。
(二)国际会计准则学习借鉴阶段(1993— )
这一阶段的起点标志是1993年7月1日正式开展1992年颁布的“两则”、“两制”,终点标志是财政部于 12月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规定》的要求公布的《企业会计制度》。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学习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启动采取会计准则,并结合国情,采用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办法开展“两则”、“两制”。针对“琼民源”等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案,我们国内于1997年公布了第一项详细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从1998年起启动开展),到 底我们国内已颁布了16项详细准则,标志着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一步一步建立。
(三)会计制度统一完善阶段(2023— )
这一阶段的起点标志是自 1月1日起《企业会计制度》的正式施行(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并鼓励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执行),终点标志是 2月财政部正式公布39项新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企业会计制度》达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达到了不一样全部制、不一样行业企业的会计制度的统一。 颁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颁布《小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会计制度体系。
(四)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阶段( 以后)
这一阶段的起点标志是从 1月1日正式开展的39项新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这一阶段以会计准则全面取代会计制度(除少数准则保持中国特色外),与国际会计准则达到了全面趋同,进一步变小了我们国内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是中国会计国际化趋同的显著标志。
- 中国会计体系概况,会计体系建设是什么意思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