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点:得气
距离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越来越近,复习时间越来越紧张,如果我们知道了考试的高频考点,把他作为重点的学习对象,这样对于学习会相对轻松很多。以下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考点:得气”的内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得气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的经气感应。
1.得气的表现
《标幽赋》曰:“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这是对得气所做的形象的描述。
当出现经气感应时,医患双方会同时有不同的感觉。医者:针下有徐和或沉紧感。患者:①针刺处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感,这是常见的感觉。②向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感觉。③出现循经性肌肤震颤、不自主地肢体活动。④出现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等现象。⑤出现热感、凉感、痒感、触电感、气流感、水波感、跳跃感、蚁行感、抽搐及痛感。若无经气感应而不得气时,医者则感到针下空虚无物,患者亦无酸、麻、胀、重等感觉。
2.得气的临床意义
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得气与否还与疾病的预后有一定关系,如《金针赋》曰:“气速效速,气迟效迟。”说明针刺后得气与否,是获得疗效的关键。具体表现在:①一般得气迅速,则疗效较好。②得气较慢则疗效较差。③若不得气者,难以取效。④若经反复施用各种候气、催气手法后,经气仍不至者,多属正气衰竭,预后极差。⑤若初诊不得气或得气缓慢,经使用正确的针刺方法治疗之后,开始得气或得气较快,表示病人正气恢复,预后良好。
3.得气强弱的选择
一般而言,急性疼痛、痹证、痿证、偏瘫等疾病得气强则效果好;失眠、心悸、面肌痉挛等疾病得气弱则效果显著。气血虚弱、久病年迈之人,得气宜弱;气血旺盛、体壮年轻之人,得气宜强。总之,以患者舒适、疗效显著为原则。
4.促使得气的方法
若刺后不得气或得气缓慢,要分析原因。检查取穴定位是否准确,针刺角度、深浅是否适宜,手法运用是否恰当,据此重新调整腧穴的针刺部位、角度、深度和相应手法。若经过上述调整仍不得气,则可采用留针候气法等待气至。留针期间亦可间歇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手法,以促气至,也可使用催气法。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中医助理医师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医学教育网卫生职称免费资料下载
电子版资料领取 辅导班培训课程
中医助理医师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