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官渡区大专有什么学校,昆明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专业好

昆明官渡区大学专科有哪些学校?
昆明官渡区大学专科学校有:建筑、冶金专业突出的是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以艺术著称云南艺术专科学院,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国防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云南第三化工技工学校,地点位置:昆明市官渡区茨坝镇茨。
云南林业技工学校。地点位置:官渡区矣六乡塔密村委会跑马山。
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云南经贸外事学院,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
昆明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有什么专业?
昆明冶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下设冶金材料、矿业、电气、环境工程、测绘、建材、建工、化工、机械工程、计算机信息、物流、外语、东盟国际和商学院等18个学院,拥有500多个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现目前已经开办地质、测绘、采矿、选矿、冶炼、电气、环境、化工、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六十多个专业.
昆明冶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高职专业60多个,涵盖矿物资源工程、冶金工程、机械工程、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与维修、汽车运用技术、电气工程、计算机与应用、测量工程、建筑工程、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管理、建筑装饰技术、公路工程、环境工程、物业管理、企业管理、会计、英语、基础工程施工与管理、房屋设备安装、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及互联网、市政工程管理、环境艺术设计、电子商务、导游、建筑水电工程、分析测试技术、地理信息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地理信息应用技术、分析测试技术、土木工程、机电技术应用、资产评估与管理、软件开发技术、城乡规划与建设、商贸英语、项目管理、电脑艺术设计、建材机械设计与维修、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工程地质勘查等。
昆明技术学院有什么专业?
没有昆明技术学院,唯有昆明工业技术学院,专业有冶金技术,压力加工,统计,矿山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等。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校历史?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为始建于1952年的个旧矿业技术学校,1954年迁址昆明更名为昆明有色金属工业学校,1958年更名为昆明冶金工业学校,1978年举行大学专科,1985年升格为云南矿冶专科学校,1987年更名为昆明冶金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建筑材料工业学校、云南流通经济学校三校合并组织建设新的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一、学院创建时间及背景
1952年11月,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个旧采矿工业学校”成立,启动仅仅只有“有色金属矿床开采”一个专业,1958年在“大跃进”、“大战钢铁”形势的推动下,又成立了“重有色金属冶炼”及“炼铁”、“炼钢”和“轧钢”四个专业,随着59年后面调整时期的到来,“炼铁”、“炼钢”和“轧钢”三个专业在招生两届后面停办。后面又间隔了七年,于1973年和1975年又招收了学制两年半的冶炼10和11班,以后又再次停招,直至1987、1988年又招了三年制的冶炼12班和13班。从89年启动办重有色金属冶炼专科班,与此同时还招了黄金选冶891班,使专业建设适应需求向外延伸。因为招生的不稳定性,显现了该专业人才才需求的不稳定性。这给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考试教材建设等非常不利。由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因为没有冶炼专业的在学校念书生,有关专业教师改行筹建环境工程专业,到后来又恢复招生,则又需引进有关专业教师。实验室也因长时间不需要而改建其他实验室,后面又再办班时也又需重建。进入九十年代,涵盖大中专在内,每一年招生1至3个班级,招生较稳定,对专业建设较为有利。
进入21世纪,冶金技术专业按照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持续性调整专业办学方向,从办学初期以重有色金属冶炼为重点的专业方向,到冶金944、冶金955的钢铁冶金方向,后面一步一步确定为依托云南有色冶金行业,立足云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东盟,培养以有色金属冶金为主、兼顾钢铁冶金方向,可以在有色冶金企业、钢铁冶金企业的熔炼、电解精炼、球团焙烧、高炉运转等一线生产岗位从事工艺过程控制及生产管理、设备及系统运行操作、维护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
1月,为了应对高职教育做大做强和学校示范建设的要求,学校进行了新一轮机构调整,把冶金技术专业、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从原矿冶学院分离出来,成立了冶金材料学院。同年,学院还结合云南冶金行业背景,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申报了“炭素加工技术”专业,并于 启动招生。现在,冶金材料学院拥有五个专业,60余名专兼职教师,这非常大的提高了我校为冶金工业大发展服务的能力。
二、历来学院主要领导及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代表
冶金专业建设之初,于1958年早引进的有色重金属冶金专业教师是中南矿冶学院58级的黄谦德老师。后面,58级长沙有色工业学校的曾绍刚老师,于1959年4月又调来我校。59年昆明工学院有色冶金专业毕业的陈敏如老师也于同年到校。1958年后面引进的有关专业教师,多数于63年送走了两届毕业生后面先后调离学校,唯有少数留校任教,如后面一直在重有色金属冶炼专业任教的周桂珍老师。到1963年又有调来的罗剑和分配来的应届生杨长英、王宜明到教研室,至此师资队伍基本配齐,为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基本保证,第一任教研室主任是陈敏如老师。
1966年及其以后的文革这个时间段,教学行政体系受到很大影响,直到复课后面才渐渐恢复正常工作。但是,因为需求的制约,75年后面有色冶炼专业有再次停招。为适应需求,有色冶金教研室的我们全体教师都参加了“环境工程”专业的筹建工作,并于82年和85年分别招收了中专“环境保护”和大学专科“环境工程”。到八十年代后期又恢复“有色冶金”专业招生时,明显教师队伍已不可以适应需求,故又需引进有关专业教师,重建有色冶金专业教师队伍。1987年从云南越州钢铁公司调入史新生老师,1988年从安徽铜陵有色金属公司调入徐忠学、吴开英两位老师(现目前已经退休),组成了冶炼教研室,后面又从昆明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原东北工学院)等学校及贵州铝厂单位分配调入刘自力、何凤翔(目前加拿大)、邹林华(目前贵金属研究所)、张文莉、卢宇飞(现任学校副校长)等老师,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师资队伍。
90年代以后,冶金专业先后归属于冶金系、资源与冶金系、测绘与冶金工程系、冶金与矿业学院。王宜民、卢宇飞、乐莉、刘正昌、叶加冕、陈永龄、王育军、况世华等同志先后担任系主任、院长或书记、主持工作副书记;武从德、徐忠学、王资(现任校长)、周晓东、刘洪萍、杨建中、李志成等同志先后担任系副主任、副院长。
师资建设方面,徐征、王玉林(现调到云南民族大学)、余宇楠、杨贵生、陈利生分别由东北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分配到冶金教研室工作。 后,又有张军、全红、刘洪萍、黄卉、胡新、杨朝聪、陈福亮、宋群玲、吴承玲、龙晓波、胡曰博、杨志鸿、邱邻霖、张凤霞、邹强、纳佳、刘云梅等教师相继分配和调入冶金教研室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研室工作,让专业的师资力量得到了非常大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获取了重要的成就,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爱生意识强、“双师”素质优、教学水平高、技术服务好、整体奉献多和社会影响大的“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冶金技术专业教学团队Team”,并于 6月被云南教育厅评为云南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Team, 7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 国家级教学团队Team。
示范建设以来,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完成培养学术学科带头人1名(张军),专业带头人3名(徐征、刘自力、张文莉),骨干教师7名(余宇楠、刘洪萍、陈利生、杨贵生、黄卉、宋群玲、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