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是怎样崛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形态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儒学是什么样崛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形态的?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何?
一、
1.儒学形成于孔子时期,战国时孟子、荀子将孔子的学说加以继承,荀子做到了集大成者。
二、
2.汉代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创立了“新儒学”,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要求。
3.五代时期,儒学受到佛学和道家的冲击。
4.宋代时发展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儒学从此成为科举的必修课和统治者的理论基础。
三、
5.儒学作为传统的生命力强大的先秦学说有其在哲学、社会学、政治上的先进理论,又长时间被统治者所推崇在中国历史发展途中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本着批判继承的辩证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和礼是儒家思想的主要核心,提倡以德治国,重礼仪,尊王道。
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不稳定,诸侯割据,各方势力霸占一方。
在那个崇尚法治与无为而治的时候代,儒家思想是不符潮流的,不会被君主所接受,接受它就基本上等同于接受了灭国。
因为这个原因儒家思想合适和平日间代,而在战争时期法家思想更盛行。
儒家思想的核心为: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1、儒家思想的第一个要点是:仁爱。儒家的仁,同道家的道,佛家的空一样,一个字反映了儒家的都思想内涵。
2、儒家思想的第二个要点是:修身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弟子立志走向圣贤之路的终极目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了解而不温,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了解为不了解是知也。
3、儒家思想的第三个要点是:诗礼乐。孔子觉得通过积极美好向上的诗、礼、乐的形式,可以有助于良好地匡扶人的德性。《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从而为基础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