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韦多的省份排名,有没有谁知道韦氏家族的来源呢

姓韦多的省份排名?
韦姓人分布很广,远及海外诸国,总计约有90万人。分布有点多的省份有陕西(西安、长安、蒲城、澄城、咸阳、宝鸡、延安、榆林、清涧、汉中、安康、商洛)、广西(仅中级职称以上者就多达200余人)、广东(广州、龙川、珠海)、江苏(镇江、常州、苏州、南京、扬州、上元)、浙江(杭州、绍兴、余姚、吴兴)、安徽(合肥、芜湖、霍丘)、河南(洛阳、郑州、开封、原阳、杞县、滑县)、山东(济南、曲阜、淄博、邹县)等省(县、市因无资料,难详述)。
次之是河北(石家庄、邯郸、肃宁、保定)、北京、天津、上海、山西、甘肃、内蒙古、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贵州、四川、香港、台湾省等省和地区。世界诸国的韦姓人,以东南亚诸国有点多。
韦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二位的姓氏,人口约一百七十六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11%。
韦姓人口广西多!韦姓在中国算是一个中等大姓,韦姓排名68位,人口650万人(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百家姓讲)人口网为122名。
韦姓主要分布地是广西( 据广西公安部门统计, 广西韦姓人口305多万人排名第3,约占总人口的5.7%)、陕西(排名第35)、海南(排名第52)、广东(排名第88)、重庆(排名第100)等,其它的有浙江、江苏、山东、辽宁、河南、安徽等。
是否有谁清楚韦氏家族的来源?
韦姓始祖-元哲,少康为夏帝时,封大彭氏国支孙元哲于豕韦(今河南滑县),并建立诸侯国,成为夏的同盟部落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 豕韦国又称韦国,夏末时被商汤所灭,韦国王族四散出逃,其子孙后代便以原国名韦为姓,遂成韦氏。故元哲就是韦姓的得姓始祖。 韦姓的发源地虽在河南境内,但自称韦氏已居彭城,即今江苏境内。其早期的迁播情况总体请看下方具体内容:韦伯遐24世孙孟为汉初太傅,辞位后移居鲁国邹县;孟四世孙贤为汉相,后迁杜陵。那就是说,早在汉代,韦氏就已经分布在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了,而且,有韦氏南迁。 主要来源 韦姓源出有四: (1)出自彭姓,为颛顼高阳氏大彭后面裔,以国名为氏。据《韦氏家谱》记载:“出自颛顼大彭后面,夏封于豕韦,苗裔以国为姓,家彭城(今江苏徐州的古称)。” (2)出自韩姓,为汉初韩信后面裔,为避难简改成韦氏。 (3)出自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有韦氏。据《韦氏家谱》所载,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今新疆喀什市)有韦姓。 (4)出自赐姓而来。据《韦氏家谱》所载,桓彦因功受赐韦姓,其后人以韦姓自居。 (5)出自其它源流有韦氏。清朝时广西庆远府、贵州贵阳府定番州、湖广施南古巴地和海南东方市及仫佬、苗、瑶、水等不少少数民族均有韦姓。 迁徙分布 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境内,唐朝时韦姓在陕西境内得到了大举繁衍,以至盛唐时期的韦氏大多在陕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也有一部分韦氏移居到今江苏、四川、安徽登地,大多是京兆郡望的分支。韦氏的大举南迁反而在晚唐以后。唐代以后,韦氏才遍及大江南北。总而言之,历史上的韦氏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 韦姓分布 韦姓人分布很广,远及海外诸国,总计约有90万人。分布有点多的省份有陕西(西安、长安、蒲城、澄城、咸阳、宝鸡、延安、榆林、清涧、汉中、安康、商洛)、广西(仅中级职称以上者就多达200余人)、广东(广州、龙川、珠海)、江苏(镇江、常州、苏州、南京、扬州、上元)、浙江(杭州、绍兴、余姚、吴兴)、安徽(合肥、芜湖、霍丘)、河南(洛阳、郑州、开封、原阳、杞县、滑县)、山东(济南、曲阜、淄博、邹县)等省(县、市因无资料,难详述)。 次之是河北(石家庄、邯郸、肃宁、保定)、北京、天津、上海、山西、甘肃、内蒙古、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贵州、四川、香港、台湾省等省和地区。世界诸国的韦姓人,以东南亚诸国有点多。 郡望堂号 【郡望】:京兆郡:汉初元年设置京兆尹,基本上等同于郡太守,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基本上等同于今之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堂号】: 扶阳堂:西汉的韦贤是邹鲁的大儒,本始初年官至宰相,封扶阳侯是针对这个问题号。 京兆: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境内,故韦姓有以“京兆”为其堂号郡望。 家乘谱牒 1 江苏:江都韦氏族谱八卷、丹徒京口韦氏族谱四卷、丹徒韦氏族谱六卷、宜兴韦氏宗谱十二卷 2 浙江:东阳东春韦氏家乘三十二卷、松阳韦氏宗谱卷、太湖县韦氏宗谱三十五卷首二卷末一卷 3湖南:姜华韦氏宗谱三卷 4 广东:韦氏族谱一卷、韦氏族谱二房卷、中山香山翠微韦氏宗谱十二卷、中山香山翠微韦氏族宗谱十三卷 5广西:宁明思陵土州韦氏家谱、容县水源里覃韦氏族谱二卷、容县自良韦氏族谱不分卷、延陵韦氏家乘十八卷 6山东: 单县韦氏族谱 举5代 "昌 统 安 钦 修 " 7 山东 临沂韦氏族谱六卷 家族谱系: 广东中山韦氏字辈:“永乾佑宁嘉延国安靖始。” 湖北仙桃韦氏字辈:“智思守先训敦厚乃本元”。 贵州都匀韦氏字辈:“应永廷恩毓忠良继国邦荣华昌万世庆喜福寿长”。 京兆堂韦氏字辈:“祖启福基海文世应成朝克振儒志联庆国秀昆荣逢光显定经汝良嘉英华善永修得贤才昌润建景恒舒端薄祥茂远兴”。 广西韦氏字辈:东兰县三石镇泗爷村弄别牙保队字辈:“青大高明利运昌隆盛树孔孟书勤颂韩能报国忠。” 土司直系:“景君宴贤万爵玩兴祖正虎起应文继光兆国朝振永承清年述臻忠厚祥庆吉光”。 板选分支:“朝振权文明景庆云祥开恢复波涛涌进导致建国。 兰木分支:“正(振)大高明立钟灵盛益昌思儒周世德忠厚显文章锦服春宜广精衣夏欲长箕裘辉灿耀裾裙刺豪光”。 乐里分支:“虎起龙飞尤天星国朝仲振永承清世界灵盛益高兴正大光明立更新”。 州洛分支:“道(清)德仁义礼举全忠信英雄盖豪杰”。 长江分支:“兰桂荣宗祖国朝廷绍展尤科名联选仕永世进箕裘翰墨昌文武燕冀庆益谋辅弼年统绪大业继韩侯”。 南丹坡分支:“国朝文仕景道义日钱家福禄如东海寿比玉南山”。 田林刹周、老山分支:“国朝文明仕庭忠道德先荣华流世显如应祖宗成”。 凤山分支:“公侯伯子男著宗声誉扬韩将勋耀宇州司义天长忠孝德智勇宏谋济同强怀源立壮志新纪普华章”。 广西藤县韦氏字辈:“昭浩恒喜式旭以显扬铭祖德流芳远万载达朝京”。 韦氏一支字辈:“希尚士启国志宏端永长光宗耀先德文明焕道昌”。 广西苍梧县沙头镇深塘村韦氏字辈:“镜邦振佳以国宏、永纯世代自兴荣;存仁尚义文光炳、明德招常景运崇;万年继昌兆本同、显宗耀祖志英雄;才华会序乾坤喜、承胜安详纪泰隆。” 广西靖西县韦氏字辈:“敏宗光天文士世,家有道高美传继;勤修祖训振儒业,才可以存忠孝节义;佑启后人广前烈,远绍功勋信益著,诚能守珍贵荣华,子肖孙贤乐圣治”。 贵州三都县部分韦氏字辈:“仕显学,占锦光,朝廷启凤章;公中明秀远,胜德永安邦”。贵州丹寨县县部分韦氏字辈:“洪应登国正,陈德世(启)友文,祖宗恩泽右,伟大发英雄。 广西桂林市永福县广福乡马陂村韦氏家族是在天启年间,由河池南丹迁居至马陂村。字辈:“应丰扶志文廷宗,树启君基汝有从,承继前人之福善,光贻永世如游龙”。 历史名人 韦昌辉:壮族,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之一。被洪秀全封为北王,1851年金田起义时任后又护军师,领右军主将,十二月被封为北王,六千岁。因对杨秀清素怀不满,1856年督师江西时,得洪秀全密诏,带3000人回天京,利用洪、杨矛盾残杀杨的部队及家属,导致公愤,被洪秀全处决。 韦迢:京兆人,岭南接度使行军司马。 韦庄:长安杜陵人,五代前蜀诗人、词人,曾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其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 韦忠:平阳人,十六国时期赵名人。 韦昭:云阳人,三国时吴之著名学者。 韦孟:彭城人,第一个产生于史籍上的有影响的人物。西汉诗人,他精通鲁诗,其子孙传至韦贤,5世都是邹鲁的大儒。当时有韦学之说。今存有《在鲁诗》。 韦以德:清广西桂平人,韦昌辉之侄。参与太平军,后封国宗,提督军务。1854年参与太平军克武昌,即奉命和石凤魁、黄再兴驻守。旋返天京。武昌陷后奉命西援田家镇,1854年战死于半壁山。 韦云清:清末广西南宁人,壮族。光绪三十一年入清军当兵。第二年参与同盟会。曾参与镇南关起义和河口起义,进攻两广都督时被俘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韦绍光:广州北郊三元里人,鸦片战争时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英雄。1841年五月二十八日,盘踞四方炮台的英国军队流窜到三元里一带,韦绍光组织群众奋起反击,被推举为首领。后又联络一百零三乡人民,诱敌至牛拦冈,伏兵四起,大败英军,杀敌200余人。 韦朝元:南笼府当丈寨人,清代南笼起义领袖。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诗人,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有《韦苏州集》。 典故趣事: 韦玄成装疯救兄 韦诞题词须发白
太平天国占领了多少县?
太平天国自1852年12月至1864年8 月,在这期间内,相继建立了7省47郡(涵盖郡级州3个)236县(涵盖县级州10个)。先后设置行政区划的省、郡、县(有的设置后为时不久又丢失)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江南省
置有3 郡13 县:
江宁郡治江宁。 领6 县:江宁、句容、溧水、高淳、六合、尚元(由清上元县改)。
镇江郡治丹徒。 领4 县:丹徒、丹阳、金坛、溧阳。
扬州郡治江都(此郡控制时间较短)。 领3 县:江都、仪征、甘泉天。
天浦省
(太平天国于1853年改沃浦县为天浦县,又于1858年秋改天浦县为天浦省)
治天浦县。 领浦口镇(由清浦子口改)。
苏褔省
治苏州。置有4 郡26 县:
苏州郡治苏州,与长洲天县、吴县、元和3 县同治一城。 领10 县:长洲天县(由清长洲县改)、吴县、元和、常熟(与昭文县同城治所)、昭文、昆珊(由清昆山县改)、新阳、吴江、震泽、东珊(清原为东山县,后改设东山厅,1862年太平天国改成东珊县)。
常州郡(清为常州府) 治武进、阳湖。 领5县:武进、阳湖(上两县同治常州城)、抚锡(由清无锡改成抚锡)、金匮县(上两县同治无锡城)、宜兴、荆溪(上两县同治宜兴城)、江阴县。
太玱郡(太平天国改清太仓直隶州为太玱郡) 治镇洋县。 领2 县:镇洋、嘉定(上两县同城而治)。
松江郡(清为松江府) 治花亭、娄县。 领7 县:花亭、娄县、菁浦(由清青浦县改)、奉贤、南汇、川沙、金珊。后四个县控制期较短。
浙江天省
治杭州。置有10 郡一州、65 个县:
杭州郡治钱塘、仁和两县。 领9 县:海宁、钱塘、仁和、富阳、余杭、新城、临安、于潜、昌化。
嘉兴郡治嘉兴、绣水两县。 领7 县:嘉兴、绣水(由清秀水县改)、嘉善、海盐、石门、平湖、桐乡。
绍兴郡治珊阴、会稽两县。 领8 县:珊阴(由清山阴县改)、会稽、莦珊(由肖山县改)、诸暨、尚虞(由清上虞县改)、嵊县、余姚、新昌。
湖州郡治归安县。 领7 县:归安、乌程、长兴、德清、武康、安吉、孝丰。
严州郡治建德县。 领6 县:建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遂安。
台州郡治临海县。 领6 县:临海、黄岩、宁海、太平、天台、仙居。
宁波郡治勤县。 领5 县:勤县、义县、奉化、镇海、象珊。
金华郡治金华县。 领8 县:金华、兰溪、义乌、武义、浦江、汤溪、东阳、永康。
衢州郡治龙游县。 领3 县:江山县、常山县、开化县。此郡后三县控制不久即失。
处州郡治丽水县。 领8 县:丽水、缙云、菁田、松阳、遂昌、芸和、景宁、宣平。此八县中唯丽水、缙云两县统辖较久。
另有温州郡,郡及辖县因与清政府相互占治,故不作为太平天国的完全行政区划。
江西
治九江。置有14郡1州61县。
九江郡治湖口县。 湖口、德化、德安、彭泽、瑞昌、新城(由小池口改成新城县)。
南昌郡治新建县(清南昌府城内)。 领7县:义宁、新建、丰城、进贤、奉新、靖安、武宁。此郡及辖县在太平天国时,清政府占据时间较久。
饶州郡治鄱阳县。 领4县:乐平、鄱阳、浮梁、安仁。另有余干、德兴、万年3 县为太平天国势力范围。
建昌郡治南城县。 领3县:南城、南丰、泸溪。另有新城、广昌两县为太平天国势力范围。
抚州郡治临川县。 领6县:临川、金溪、崇仁、宜黄、乐安、东乡。
临江郡治青江县。 领4县:青江、新喻、新淦、峡江。
瑞州郡治高安县。 领3县:高安、新昌、上高。
吉安郡治庐陵县。 领10县:庐陵、泰和、吉水、永丰、安福、龙泉、万安、永新、永宁、莲花。
袁州郡治宜春。 领4县:宜春、分宜、萍乡、万载。此郡太平天国控制时间不长。
南康郡治星子。 领4县:星子、都昌、建昌、安义。此郡太平天国控制时间不长。
赣州郡治雩都。 领2县:雩都、定南。
南安郡治大庾。 领3县:大庾、南康、崇义。另有上犹县为太平天国势力范围。
宁州郡(宁都州) 治瑞金。 领1县:瑞金。
广信郡(此郡仅为太平天国的势力范围,非夯实的行政区划。) 治上饶。 领5县:上饶、弋阳、铅山、兴安、玉山、贵溪。
湖北
治武昌。置有4郡4州22县。
武玱郡(由武昌改成武玱)。 领10县:兴郭(兴国)、武玱(武昌)、江夏、蒲圻、崇阳、通城、咸宁、大冶、通珊(通山改)、嘉鱼。
汉阳郡治汉阳。 领4县:沔阳、汉阳、汉川、孝感。另黄坡县为太平天国势力范围。
黄州郡治黄冈。 领7县:蕲州(县)、黄冈、蕲水、罗田、广济、黄梅、麻城。另黄安县为太平天国的势力范围。
德安郡治安陆。 领4县:隋州(县)、安陆、芸梦、应城。另应珊县(应山改)为太平天国势力范围。
安徽
治安庆。置有12郡3州40县。
安庆郡治怀宁。 领6县:怀宁、桐城、潜珊(潜山)、太湖、望江、宿松。
庐州郡治合肥。 领5县:无为、合肥、舒城、庐江、巢县。
凤阳郡治凤阳。 领4县:凤阳、定远、凤台、寿州(县)。
宁郭郡治宣城。 领6县:宣城、泾县、宁郭(宁国)、太平、旌德、南陵。
和州郡治含珊县(含山改)。 领1县:含珊。
池州郡治桂池(由清贵池改)。 领6县:桂池(贵池)、菁阳、铜陵、石埭、建德、东流。
太平郡治当涂。 领3县:当涂、芜湖、繁玱(由繁昌改)。
泗州郡治添长(由天长改)。 领1县:添长。
徽州郡治歙县。 领4县:歙县、休宁、婺源、黟县。此郡太平天国统辖时间不长。
六安州治英珊(英山改)。 领2县:英珊、霍山。
滁州治荃椒(全椒改)。 领1县:荃椒。
广德州治建平。 领1县:建平。
文如王勃三生慧出处?
文如王勃三生慧,名爱严光万古情。
文章之才如王勃一样具备三世的智慧,巨大名声,就爱严光那样的万古流芳。王勃和严光都是古代名人。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从小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写作上的文章造诣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偏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后面,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非常多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严光,又名遵,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公元前39-公元41年,汉族,河南汝州(今河南汝州)人(一说余姚人),原姓庄,因避东汉明帝刘庄讳而改姓严。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考生,亦为好友。其后他积极帮刘秀起兵。 公元25年,刘秀即位,多次延聘他,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后他享年八十岁,葬于富春山。后世人称富春山为“严陵山”,又称其富春江垂钓处为“严陵濑”,其垂钓蹲坐之石为“严子陵钓台”。后来北宋政治家范仲淹重修桐庐富春江畔严先生祠堂,并撰写《严先生祠堂记》,内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赞语,遂使严光以高风亮节。
文如王勃三生慧,出自一副对联、对联作者无考。
文如王勃三生慧,名爱严光万古情。
黄帝前面是什么朝代?
黄帝前面没有朝代。按传说,“三皇五帝之一的黄帝是距今五千年之前的部落联盟的领袖。五千年之前,我们国内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刚刚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有了部落联盟,黄帝就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部落联盟领袖,这个时候尚没有进入国家阶段是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时期。这个时期,手工业启动从农业独立出来,釆用轮制法制造陶器。黑陶和袋状足类陶器是典型代表,骨针普遍使用,会缝制衣服。
龙山文化以前是仰韶文化时期,使用新石器,陶器是彩陶为主,生产力还不够先进,处于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转变途中。
伏羲女娲时代
伏羲女娲氏政权
中华远古文明的创始阶段
伏羲女娲氏政权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创始阶段。羲女娲氏政权是中华民族自然人文科学起步的黄金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为创建中华文明大厦铺好了牢固的基石。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百王之首是东方人种各族人民共同的祖先。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伏羲女娲氏政权
文明成就
开天文学之先
科学考证
中石器时代
文明成就
一、创造圭表八卦太阳历,观察天象,掌握并熟悉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开天文学之先。
二、建寅为正,颁行上元太初历,开历法之先。
三、发明琴瑟,用琴、瑟演奏音乐,开礼乐之先。
四、创造文字,以文记事,开典史之先。
五、首创牧草栽培,引种野生莱麦,开农业之先。
六、发明鱼网,教人结网打鱼,开渔业之先。
七、驯化和饲养家畜,开牧业之先。
八、发明测试风雨的石晷,开气象预测之先。
九、发明用树皮编织蓑衣,开雨具制作之先。
十、首创人工养蚕,化茧抽丝织布,开丝织业之先。
十一、首创一夫一妻婚姻,开婚姻法之先。
十二、以兽皮为婚姻信物,开婚礼之先。
科学考证
伏羲女娲时期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第四纪的全新世。考古年代为中石器时代。其代表文化有:发现于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河南舞阳贾湖等地的磁山裴李岗文化(约公元前7000-前6000年),陕西大荔的沙苑遗址(约公元前7000-前5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早期(约公元前8000-前6000年),湖南城头山文化早期(约公元前5000年)等。
中石器时代的人类,仍以渔猎采集为主。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可以制造十分精巧的细石器和弓箭。因为婚姻制度的改变,已经启动产生了以女性为主体的对偶婚家庭。每个家庭都建有自己的房屋,很多房屋组成了大大小小的村落。大家在没有战争没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快快乐乐地生活着。
生活的稳定使各部落的人口迅速增多,人类产生了空前的繁荣。但是人口的快速增多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新的危机。大家靠捕捉动物和采集野生植物已经超级难维持生活。面对这一种状况,一部分思想比较开放的部族,采用了分割部落的策略,使部分身体强健的族人迁徙远方,开辟新的家园。而一部分思想保守的部族,他们不愿意分割部落,也不愿离开故土;为了控制人口的增长,他们被迫施行计划生育,采用堕胎、停止为幼儿哺乳和杀死新生儿等野蛮方式,使人口的数量保持在平衡和稳定状态,杜绝因人口过剩而出现的饥饿危机。
这一时期人类社会出现了重要变化,非常多村庄的产生,使
黄帝时期是距今4200-4700年前,以前还有炎帝时期大约两千年,炎帝以前就是伏羲时期了,大概有3000-4000年,其实就是常说的说追溯三皇时期可以把华夏族历史上推到10000多年前。
而三皇以前还可以继续追溯到人祖时期:即燧人氏,缁衣氏,有巢氏时期,这个时期已经虚无缥缈了,已经大概距今20230到50000年前了, 实际上还可以向前推,中国神话史可以追溯到200万年前左右,但是,那已经没有太多“人”的概念了。
中国史前时代的各自不同的文化是经过了以下哪些阶段:
直立猿人为主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期,距今约50至40多万年前
河套时期-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20至10余万年前
山顶洞人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0至1万5千多年前
以裴李岗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中期
以龙山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300年
黄帝的历史时代是属于上古时期,而黄帝再以前的时候代,就是伏羲女娲这个时代。
成人高考-专升本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成考+专升本考试(免费资料+培训课程)
-
成人高考资料下载
专升本免费资料下载
成人高考视频网课
专升本视频网课
网校培训班课程
免费在线机考题库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