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成本如何计算有公式吗,怎样计算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主营业务成本如何计算?有公式吗?
主营业务成本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成本=已达到销售的产品数量*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1、月末,企业应按照本月销售各自不同的商品、提供的各自不同的劳务等实质上成本,计算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劳务成本”科目。
2、企业本期出现的销售退回,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直接从本月的销售商品数量中减去,也可独自计算本月销售退回商品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3、按照建造合同准则确认合同收入时,按应确认的合同费用,借记本科目,按应确认的合同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
4、合同完工时,还应按有关建造合同已计提的预估损失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估损失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
5、期末,应将本科目标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怎样计算主营业务收入?
计算主营业务收入方式请看下方具体内容: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按照以上公式不难看出等式右边: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按照配比原则,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当期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当期与主营业务收入相对应的产品销售数量×该产品的单位成本 会计处理结转产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产成品(或库存商品) 以下举例说明: 某企业某月销售A、B两种产品,款项都收到。这两种产品的销售数量、单价和单位成本分别是:A产品销售1000件,单价30元/件(不含税),单位成本25元/件;B产品销售800套,单价150元/套,单位成本130元/套。要求计算当月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并进行会计处理。 当月主营业务收入=30×1000+150×800=150000(元) 当月主营业务成本=25×1000+130×800=129000(元) 1、确认当月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1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30000 主营业务收入-B产品120230 应缴税费-应缴增值说(销项税款) 25500 2、结转当月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9000 贷:产成品(或库存商品)129000 为了证明成本与收入相匹配的原则,在讲“主营业务成本”时,一定要同时讲“主营业务收入”。即一部分产品的销售收入,应该对应同样数量产品的销售(生产)成本。
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计算公式?
第一种: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第二种: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计算出营业利润来的
会计主体收入计算公式?
主营业务收入计算公式有几种算法:
第一种: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第二种: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可以推导出,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其他业务收入。
1、 税额=销项税-进项税
2、 销项税=销售额*率
3、 视销征税无销额,(1)当月类平均;(2)近类货平均,(3)组税价=成本*(1+成利率)
4、 征增税及消税:
组税价=成本*(1+成润率)+消税
组税价=成本*(1+成润率)/(1-消率)
4、含税额换
不含税销额=含税销额/1+率 (大多数情况下)
不含税销额=含税销额/1+征率(小规模)
5、 购农销农品,或向小纳人购农品:
准扣的进税=买价*扣率(13%)
6、 大多数情况下纳人外购货物付的运费
准扣的进税=运费*扣除率
@随运付的装卸、保费不扣
7、 小纳人纳额=销项额*征率(6%或4%)
@不扣进额
8、 小纳人不含税销额=含额/(1+征率)
9、 自来水公司销水(6%)
不含税销额=发票额*(1+征率)
二、 进口货
1、 组税价=关税完价+关税+消税
2、 纳额=组税价*税率
三、 出口货物退(免)税
1、“免、抵、退”计算方式(指生产企自营委外贸代出口自产)
(1)纳额=内销销税-(进税-免抵退税免不了、抵税)
(2)免抵退税=FOB*外汇RMB牌价*退率-免抵退税抵减额
@FOB:出口货物离岸价。
@免抵退税抵减额=免税购原料价*退税率
免税购原料=国内购免原料+进料加工免税进料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组税价=到岸价+关、消税
(3)应退税和免抵税
A、 如期末留抵税≤免抵退税,则
应退税=期末留抵税
免抵税=免抵退税-应退税
B、 期末留抵税免抵退税,则:
应退税=免抵退税
免抵税=0
@*期末留抵税额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定。
(4)免抵退税不可以免和抵税
免抵退税免不了和抵税=FOB*外汇RMB牌价*(出口征率-出口退率)-免抵退税免不了抵税抵减额
免抵退税免不了和抵扣税抵减额=免税进原料价*(出口征率-出口货物退率)
2、 先征后退
(1) 外贸及外贸制度工贸企购货出口,出口增税免;出口后按收购成本与退税率算退税还外贸,征、退税差计企业成本
应退税额=外贸购不含增税购进金额*退税率
(2) 外贸企购小纳人出货口增税退税规定:
A、从小纳人购并持普通发票准退税的抽纱、工艺品等12类出口货物,销售出口货入免,退还出口货进税
退税=[发票列(含税)销额]/(1+征率)*6%或5%
B、 从小纳人购代开的增税发票的出口货:
退税=增税发票金额*6%或5%。
C、 外企托生企加工出口货的退税规定:
原辅料退税=国内原辅料增税发票进项*原辅料退税率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出现或已经完美的达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其实就是常说的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针对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升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满足有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详细内容分类进行核算的方式。这里说的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的详细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在设计会计制度时事先规定这些项目,然后按照它们在账簿中开立账户,分类地、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反映因为各经济业务的出现而导致的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情况和结果,为经济管理提供各自不同的类型的会计指标。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与单式记账相对称的一种记账方式。这样的方式的特点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纪录写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相关经济业务内容的来龙去脉;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可以检查相关业务的记录是不是正确。
填制和审查核验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凭证一定要经过会计部门和相关部门审查核验。唯有经过审查核验并觉得正确正确的会计凭证,才可以作为记账的按照。填制和审查核验会计凭证,不仅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登记账簿
账簿是用来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是保存会计数据资料的重要工具。登记账簿就是将会计凭证记录的经纪业务,序时、分类地纪录写入相关簿籍中设置的各个账户。登记账簿一定要以凭证为依据,并定期进行结账、对账,以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完整而有系统的会计数据。
营业收入净额的计算公式?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计算公式:
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涵盖转让资产全部权的溢价所得。
人都可以支配收入实质上增长率= (报告期人都可以支配收入/基期人都可以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百分之100。
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净额,即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成本费用支出额怎么算?
成本费用利润率的计算公式: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百分之100 式中的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总额来自企业的损益表。成本费用大多数情况下指主营业务成本和三项这个时间段费用。分析的时候,可将成本费用与营业利润对比,计算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指标。其计算公式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额/成本费用总额×百分之100 如利润中还涵盖其他业务利润,而其他业务利润与成本费用也没有内在联系,分析的时候,还可故将他他业务利润扣除。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这个时间段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表达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取得多少利润,反映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该项指标越高,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销售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有哪些区别?
销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也简称为毛利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百分之100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毛利率是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之差与主营业务收入的百分比
>>注册消防工程师视频网课教程培训班介绍,点击图片试听名师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