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集因子计算方法,水泥熟料的硫碱比多少合适施肥

富集因子计算方式?
元素的富集因子是以定量评价污染程度与污染来源的重要指标,它选择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素作为参考元素(或称标准化元素),样品中污染元素浓度与参考元素浓度的比值与背景区中二者浓度比值的比率即为富集因子,计算公式为:公式中Ci为元素i的浓度,Cr为被选定的参考元素的浓度。
针对大气,则(Ci/Cr)颗粒为颗粒中Ci元素的相对浓度;同样,(Ci/Cr)背景为地壳中对应元素的相对浓度。
然后,把这两种浓度相除,即为Ci元素的富集因子值,用EF表示。
水泥熟料的硫碱比多少适合?
水泥孰料的硫碱比例0.8-0.9适合。假设硫碱比大于1,则硫含量非常高,过多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与钙反应生产氯化钙和硫酸钙等物质,使熟料的钙含量减少,降低熟料硅酸盐矿物成分,以此降低熟料强度;假设碱含量高即硫碱比小于1,则在回转窑和预热器当中,挥发性化合物(Cl, K2O, Na2O, SO3)会持续性的蒸发/凝结,循环富集。影响窑的煅烧,降低熟料质量,以此降低熟料强度。
因为这个原因,硫碱比约等于1很好。
燃料中的三氧化硫=硫*三氧化硫/硫
熟料中的三氧化硫=灼烧生料中的三氧化硫+燃料中的三氧化硫
硫碱比=熟料中的三氧化硫/(0.658*熟料中的氧化钾含量+熟料中氧化钠的含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计算公式
按照朗伯比尔定律得出: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一定液层厚度的有色溶液时,因为溶质吸收了光能,光的强度就可以减弱。溶液浓度越大,液层越厚,入射光越强,光被吸收的就越多。
假设用公式表示,完全就能够表示为表示为:A=E*C*L(A为吸光度,C为溶液浓度,L为液层厚度)。E是物质在一定波长下的特点
常数,与对光吸收的灵敏度呈正有关。该公式适用于有色溶液和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如:固、液、气)。在进行含量测定时,我们时常选择被测物质的大吸收波长来作为使用波长,以防止外界干扰。于是,我们可以按照公式可以计算测定管中物质的含量,过程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A1=E1*C1*L1 A2=E2*C2*L2
A1/(E1*C1)=A2/(E2*C2)
因为标准液和待测液中的物质一样,故E1=E2∴C2=(A2/A1)*C1因为标准液和待测液的体积相等,物质含量m=C*V*M(M为相对分子质量,V为体积)故m2=(A2/A1)*m1故此,溶液中物质的含量m2。
A=ECL C=A/EL
A为吸收度;T为透光率;E为吸收系数,采取的表示方式是(E1%1cm),其物理意义为当溶液浓度为1%(g/ml),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收度数值;C为100ml溶液中所含被测物质的重量(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g;L为液层厚度,cm。
在给定波长,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称为吸收系数。
按照比尔定律,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和吸收池光程长b的乘积成正比。当c的单位为g/L,b的单位为cm时,则A=abc,比例系数a称为吸收系数,单位为L/g.cm-1;当c的单位为mol/L,b的单位为cm时,则A=εbc,比例系数ε称为摩尔吸收系数,单位为L/mol.cm-1,数值上ε等于a与吸光物质的摩尔质量的乘积。
它的物理意义是:当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mol/L,吸收池厚为1cm,以一定波长的光通过时,所导致的吸光度值A。ε值主要还是看入射光的波长和吸光物质的吸光特性,亦受溶剂和温度的影响。明显,显色反应产物的ε值愈大,根据该显色反应的光度测定法的灵敏度就愈高。
扩展资料: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按照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nm-40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式。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视性好。波长长(频率小)的光线能量小,波长短(频率大)的光线能量大。分光光度测定是有关物质分子对不一样波长和特定波长处的辐射吸收程度的测量。
吸收系数可由光度法测量。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光吸收的特点及吸收的程度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类分析方式。按照测定时所用的光源不一样,分光光度法可分为可见先分光光度法、紫外先分光光度法及红外光谱法等。
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非常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现在对微量组分的测定已能达到1~10μg/L的数量级,若事先经分离、富集,可测定含量更少的物质。分光光度法测量的相对误差大多数情况下为2~5%,精密的仪器可减至1~2%,完全能满足测定微量组分的要求。
朗伯-比尔定律A=Kbc=- lgT,标准比较法 c(x)=A(x)•c(s)/A(s)
>>注册消防工程师视频网课教程培训班介绍,点击图片试听名师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