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中华三杰的来历,春秋三杰是谁

时间:2022-11-10来源:华宇考试网作者:注册会计师税法科目 注册会计师在线课程
中华三杰的来历

中华三杰的来历?

一.春秋三杰: 介子推、伍子胥、管仲

介子推: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

春秋时候,晋国出现内乱,晋献公宠信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由是引发一系列变乱。

汉初三杰指的是韩信、张良、萧何三人,这是刘邦对他们高评价,刘邦曾经说过,他之故此,能得天下是借助了三个人的力量,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张良第一;论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保证后勤,萧何当之无愧;论率军战必胜攻必克,韩信没有什么好反驳的。这几点都是刘邦所不够的,但是,正因为三位人杰的帮,因为这个原因刘邦后从才得以夺取天下。

明初三杰指的是指刘伯温、李善长、徐达三人。刘伯温此人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兵法,朱元璋称赞他可媲美汉初的张良;李善长是明朝的开国丞相,常伴朱元璋左右,在识人用人上给予了朱元璋不少珍贵的意见;徐达是朱元璋儿时的伙伴,也是朱元璋的大将军,骁勇善战,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晚清三杰指的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这三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汉人,晚期的大清已经病入膏肓,中期之前,汉人基本上是不可能在大清的政治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的,但是,中期以后,随着大清更多的内忧外患,单靠满人自己已经没办法从根源处上处理国家的问题,依靠汉人的力量已经是不可以不做的选择,于是三人渐渐走上大清的政治舞台,为大清又多延续了几十年的光景。

北洋三杰指的是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三人。王士珍被称为北洋之龙,凭借着过人的才智,他在袁世凯的手下如鱼得水,并深得其信任,职位一度高升至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段祺瑞被称为北洋之虎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铁腕人物,也是袁世凯为倚重的大将之一,人称六不总理;冯国璋被称为北洋之豹,和段祺瑞一样,深受袁世凯的赏识和信任。三人在袁世凯死后也是称霸一方的诸侯,深深影响着北洋军阀时期的中国。

明末清初中华三杰庞振坤

提要:明末清初中华三杰庞振坤,庞振坤,清朝河南邓州人氏(现邓州裴营乡柳林)。其才华横溢,曾考了头名状

 庞振坤,

清朝河南邓州人氏(现邓州裴营乡柳林)。

其才华横溢,曾考了头名状元。

雍正皇帝作了一个梦,权臣石文英百般附会,无缘无故伤害了两条人命,与此事毫无关系的初生婴儿庞振坤也险些遇难。尽管他才华横溢,考了个头名状元,却被贬到了边疆小县。

这一切,皆因雍正帝那场恶梦所致。庞振坤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凭着他的聪明才智,于笑骂声中惩奸。有“中州才子”之誉。   

明末清初,中原庞振坤与北疆阿凡提,南疆徐文长并称中华三杰。

庞振坤性格秉性耿直、愤世嫉俗,常以嘲弄官宦、鞭挞豪强为乐事。因其才智过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计,官府拿他也无可奈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庞振坤留下了不少儿熟能详的智慧故事。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一期考生中为突出的三个人物,当时的排列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三人。前两人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而贺衷寒则有一个转变的

为了找到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的方式,蒋百里、蔡锷、张孝准三人踏上了远赴日本的求学之路。彼时的他们可能没有想到,本次归来,他们已经焕然一新。

蒋百里、蔡锷、张孝准都是中国优秀的留学生,他们三个人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日本士官学校。尽管身为中国人远在异国他乡,可是蒋百里、蔡锷、张孝准三人却依然有着让其他人刮目相看的能力。

他们在学校的成绩名列前茅,蒋百里更是凭借着自己第一名的成绩取得了日本天皇赠送的武士刀。

曾经的辉煌只是大家有时人生旅程的见证,而那些未来的目标才是真正支持大家一直走下去的动力。蒋百里、蔡锷、张孝准三人学成归国,准备大展拳脚,而他们学成归国后,究竟发展得如何呢?

名震四方

优秀的人总是可以在不了解不觉当中吸引别人的目光,那些不经意间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是全部人的梦寐以求。蒋百里在回国后面成为了保定军校校长,在袁世凯手下担任重要官职。不久后面,蒋百里在各个军阀当中周旋,他曾经是不少著名军阀的军师。

人生的选择千千万万,成功的道路也拥有很多的出口。外界针对蒋百里的印象自始至终停留在他极高的军事素养,却鲜有人清楚蒋百里也是一个合格的作家。

《国防论》一书是蒋百里的军事类代表作,而后面这本书也成为了很多学校的军事考试教材。蒋百里将文学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也曾经同徐志摩、章太炎等著名文学家、作家交流心得。蒋百里不仅仅只是一个仅仅会舞刀弄枪的莽夫,更是一个文武双全、全面发展的人。

1938年,蒋百里成为了陆军大学的校长,却在陆军大学搬迁的途中永远离开了人世。蒋百里去世的那一刻,大量的人泣不成声,那是一代人的回忆,更是一代人的期望。正这里说的虎父无犬子,蒋百里的5个女儿都在自己的领域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建树,而三女儿蒋英的丈夫正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不懈追求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追逐着自己内心所爱,拥有坚定的目标,人生便从此有了正确的方向。蔡锷回国后面曾经在大清王朝的统治之下担任着训练新兵的任务。

辛亥革命爆发之时,蔡锷揭竿而起,为推翻清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久后面,他成为了云南都督。蔡锷因为过硬的军事实力取得了一众追随者,势力日渐膨胀的他被袁世凯提防,于是他不可以不接受被迫软禁的命运。

在自己红颜知己的帮之下,蔡锷成功逃脱,东山再起。袁世凯复辟帝制后面,蔡锷是护国军的领袖,坚决打击袁世凯倒行逆施的荒唐行径。袁世凯离世后面,蔡锷成为了新任总统黎元洪的手下,他在四川担任督军兼任省长。

然而,蔡锷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为了养病,他再一次远赴日本。在日本养病这个时间段,蔡锷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后抢救无效,英雄落幕。蔡锷生前享受着高待遇,死后也尽享哀荣。北洋政府针对为蔡锷举行了国葬,而他也是民国历史上国葬的第一人。

英雄落幕

名震日本军校的第三杰是张孝准,在日本这个时间段,张孝准已经成为了正式的同盟会成员,回国后面,张孝准自然成为了辛亥革命队伍之中的一员。尽管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统治十分黑暗,但是,张孝准一直坚守着自己内心的信仰和目标。

袁世凯将革命果实窃取后面,张孝准一直在反对袁世凯的道路上奔走呼号,他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更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蔡锷和张孝准的关系十分好,在他被软禁这个时间段,张孝准曾经多次伸出援手。不久后面,张孝准帮蔡锷成功从袁世凯的圈套中逃脱,也是重情重义的好典范。

人生终会落幕,散场后面,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选择。张孝准的上级、朋友接连离开,一向坚强的他突然对官场的起起伏伏放下执念。

不久后面,张孝准离开了政治舞台,选择成为一名商人,他旗下建立了很多公司,也曾经是富甲一方的成功人士。1925年,张孝准突发脑溢血,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着的世界。

没有人会一生辉煌,亦没有人会一生跌落谷底。生活便是这样一个起起伏伏的过程,大家没办法预料到下一秒,却愿意为了目前的每一分每一秒拼尽全力。明知前路艰难,大家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退一步有退一步的勇气。愿每个人都可以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拥有充实而充满意义的人生。

中国历史上的三杰

一.春秋三杰: 介子推、伍子胥、管仲

介之推小传

介子推: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

春秋时候,晋国出现内乱,晋献公宠信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由是引发一系列变乱。

太子申生被骊姬用计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胆怯逃亡,重耳避难奔翟,随行贤士多人,重耳从皇子变为四处流窜的流浪汉,介子推以为重耳有德是以追随其左右,主要人士有五人,即: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及介子推,又有“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犨”之说。介子推即是这当中之一。介子推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屡屡受到诸国王公大臣调戏。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艰难”。重耳后能返回晋国,立为晋君,介子推也尽了犬马之劳。早年重耳出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晋惠公追杀。重耳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据《韩诗外传》,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一作里凫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清楚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

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结束后,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变成了晋文公,时值周室内乱,“未尽行赏”,便出兵勤王,“是以赏从亡者未至隐者介子推”。对这一,介子推没有像壶叔(一名陶叔狐)那样,主动请赏。他说,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介子推却觉得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有什么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狐偃等以为己力,无异于贪占他人之财的小偷,故“难于处矣”。介子推无视狐偃等人的夹辅之力是错误的,但这当中没有任何对晋文公的怨恨,没有对功名利禄的艳羡。有的反而对狐偃,壶叔等追逐荣华富贵的鄙夷。有部分并没有跟随晋文公逃亡的人(比如:竖头须)为了贪小便宜通过说些难听,也来请赏,介子推因为这个原因很气愤,进一步隐居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邻居解张为子推不平,“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晋文公看到这首诗后,后悔自己忘恩负义,抓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清楚他已隐入绵山。

县志云,文公返国,介子推“不言禄”,隐于绵山。晋文公欲求却不可以,放火焰焚身山,他抱树而死。致死不忘其衷心:爱其君不受其禄之廉志。虽然有点极端,孟子曰:“大人者,言没有必要信,行没有必要果,惟义所在。”。假设他读过儒家思想,理所当然不会不受其禄,既然,文公开口让他做官,他就可以接受。《孟子》日:“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当仁不让”,介子推爱其羽翼,授爵不能,非爱好官爵者能知,尔爱其羊,吾爱其礼。

又据通志,介子推“隐后三十年,见东海边卖扇”。如是,其卒年可能在晋成公年间(前607年~前600年)。

伍子胥小传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yún),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乾溪(今利辛县西北部,传说又叫“阴阳城”)人。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子胥的哥哥叫伍尚。

《伍子胥-奇谋战圣》称:伍子胥是姑苏城的创建者.苏州至今有纪念伍子胥的城门“胥门”、祭祀的祠堂和墓地并被入祀“500名贤祠”,1988年秋,我们国内大书法家启功先生以“古贤至德尊三让,吴苑雄涛溯伍胥”的对联书赠苏州,苏州为纪念伍子胥的功绩,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会址(现苏州规划展示馆)前培养了雕像和纪念园。 他的祖父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故此,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伍子胥本为楚国人。性格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为乱”,于是迁怒于太子太傅伍奢,故将他父、兄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

在伍子胥入吴以前,跟随楚国太子建到齐国。后又到郑国。太子建和晋国君王私通。要做晋国攻打郑国的内应,伍子胥劝说建,郑国以忠义对待他们,他们怎么能背叛郑国呢?但是,太子建说他已和晋国说好了。就不听伍子胥的劝说,后来被郑国清楚后,郑国国君就把太子建杀了。伍子胥就逃亡到吴国去。在他还没到吴国时。出了郑国都城后面,出了昭关后面还有一条河隔着。伍子胥看见没有船,内心很焦急,突然走出一条渔船。渡了伍子胥,下船后面,伍子胥怕他说出去,就对渔翁说不要把事情说出去。渔翁很伤心,他想他诚心渡伍子胥,但伍子胥还怀疑他,他很敬重伍子胥,也没有抱怨他,渔翁就把船滑到江中心自沉了,以绝伍子胥的疑心。伍子胥看到后大哭,说是他害了渔翁。但有的书上说渔翁没死。后来伍子胥要灭郑国为太子建报仇,渔翁的儿子就唱了一首歌。就是老渔翁对伍子胥唱的,伍子胥想起他的恩人在郑国就班师回去了。这是后话。

入吴后,知公子光有大志,乃用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得进用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与谋国政。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按照吴与周边各国的强弱形势及利害关系,与孙武等制定先西破强楚,以解除对吴之大威胁,继南服越国以除心腹之患的争霸方略。

周敬王八年(前512),针对楚国执政者众而不和,且相互推诿的弱点,提出分吴军为三部轮番击楚,以诱楚全军出战,彼出则归,彼归则出,“亟肆以罢(疲)之,多方以误之”(《左传·昭公三十年》),待楚军疲敝,再大举进攻。此后数年间,吴军连年扰楚,迫楚军被动应战,疲于奔命,实力大为削弱。随即展开大举攻楚的准备,争取与楚有矛盾的蔡、唐两国作为吴的盟国,使楚北方门户洞开,为尔后规避楚军防守正面开展突袭创造了条件。又出兵攻越,给楚导致吴不会大举攻楚的假象,并施反间于楚,使楚不需要知兵善战的子期,而用贪鄙无能的子常为帅。十四年,与孙武等佐阖闾统领大军沿淮水西进,由楚防备薄弱的东北部开展大纵深战略突袭,直捣楚腹地,以灵活机动的战法,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今汉川北),并展开追击,长驱攻入楚都郢(今荆沙江陵西北),终成破楚之功(见柏举之战)。因为怀有强烈的个人复仇愿望,在楚未能安抚民心,激起楚国上下反对,致使吴军很难立足。(伍子胥到楚国后,听说楚平王已死,就把楚平王的坟墓撬开,用钢鞭鞭尸三百,楚国人民看到吴国人如此复仇心强,全国百姓大惧)。“

阖闾死前并托伍氏辅佐少君,封他高爵位称相国公。后继事吴王夫差。二十六年,吴、越夫椒之战,越惨败几于亡国,夫差急于图霸中原,欲允越求和之时,伍子胥预见到两国不可以共存之势,又洞察越王勾践图谋东山再起之心,力谏不可养痈遗患,而应乘势灭越。夫差不纳,坐视越国自大。 三十六年,及见夫差欲率大军攻齐,越王勾践率众朝贺,再度劝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以除心腹之患,又遭夫差拒绝。知夫差昧于大势而不可谏,吴国必为越国所破灭,为避祸而托子于齐国鲍氏,反遭太宰伯嚭诬陷,被逼自杀。伯嚭本来也是楚国人。在伍子胥来吴国后面伯嚭才到吴国,当时有一个相面的人就说伯嚭这个人没什么本事,仅仅会拍马屁。让伍子胥提防他一点,但伍子胥想他和伯嚭来自同一个楚国,而且,和楚国都拥有深仇大恨。后因为勾践送给伯嚭非常多财务和美女,伯嚭就在夫差面前进谗言。说伍子胥把儿子送到齐国就是背叛吴国。夫差用属娄剑赐伍子胥死。伍子胥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死后仅十年,越灭吴,终应其言。

春秋末期吴国兴亡,伍子胥非常重要。其治国用兵,以务实为旨,远见卓识,谋略不凡。《汉书·艺文志》著录兵书《伍子胥》十篇、图一卷,虽已亡失,当证伍子胥生前有其军事著作。

管仲小传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阜阳市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被道教列奉为 “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

管仲是我们国内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思想集中反映于《管子》一书。是书整版内容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如《牧民》、《形势》等篇讲霸政法术;《侈靡》、《治国》等篇论经济生产,此亦为《管子》精华,可谓齐国称霸的经济政策;《七法》、《兵法》等篇言兵法;《宙合》、《枢言》等篇谈哲学及阴阳五行等;其余如《大匡》、《小匡》、《戒》、《弟子职》、《封禅》等为杂说。《管子》是研究我们国内古代非常是先秦学术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拥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二.战国三杰:商鞅、肥义、屈原

商鞅小传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 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假设不需要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魏惠王觉得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听取意见,也不解决问题。公叔痤转而让商鞅抓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听取意见,也不解决问题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故此,并没有马上离开魏国。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故此,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

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觉得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一样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以此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语出《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这里说的“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 、抑制商业发展(现代解释错误,应该解释为鼓励商)、重塑社会价值观,提升农业的社会认识和了解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 等改革方略。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还有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肥义小传

肥义(?~前295),肥氏,名义,战国时赵国大臣,邯郸(今邯郸市肥乡县)人。本为赵肃侯的贵臣,赵武灵王继位后由其辅政。

他的思想开明豁达,在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碰见阻力时,极力劝说武灵王,坚持改革,没有必要顾虑,使武灵王下定了改革的决心。后来变革顺利进行,赵武灵王也成功收编了楼烦、林胡等部落的军队与土地,并在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4年)时成功灭亡了中山国。

后面又精心辅佐幼主赵何,在沙丘宫变中,为保护赵惠文王而惨遭杀害。

屈原小传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早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产生,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出现了深远影响。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三.汉初三杰: 张良、萧何、韩信

张良小传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为汉初城父(安徽亳州)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夯实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张良先祖原为韩国颍川郡贵族其祖三代为韩丞相本姓韩。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古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秦末农民起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申徒。以韩申徒之职率军帮助平定关中,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刘邦脱离险境;灞上分封时“为汉王请汉中地”。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这个时间段,“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萧何小传

萧何(前252年3.20—前193年7.8),汉族,西汉初期政治家。

萧何出生于秦泗水郡丰邑县(今江苏丰县)东护城河西岸,现萧何宅遗址尚存。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并熟悉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获取楚汉战争成功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萧何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夯实后方,持续性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萧何慧眼识才,力荐韩信,韩信率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续胜出,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了天下。高帝十一年(前196年)萧何又帮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韩信小传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 秦末参与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 没有取得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 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马上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可以。平定了魏国, 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 后面,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第二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 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 故将他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大家对其的评价。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

四.蜀汉三杰:诸葛亮、关羽、张飞

诸葛亮小传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达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自不同的不一样原因而失败,后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可以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关羽小传

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张飞小传

张飞(?-221年),字翼德 ,幽州涿郡(今河北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没有人敢逼近,刘备因为这个原因得避免难。

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建安二十年(215年),张飞在宕渠击败魏国名将张郃。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被其部将范强、张达所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自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五.六朝三杰:

指在中国绘画史上六朝时期的三位著名画家,即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位各位考生

顾恺之小传

顾恺之(348— 409 )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各位考生”。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陆探微小传

陆探微,生卒年不详,汉族,吴(今江苏苏州一带)人。南朝宋明帝时宫廷画家,中国早的画圣。在中国画史上,据传他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他把东汉张芝的草书体运用到绘画上,可惜今已难再见到他的画迹。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载有他的画达七十余件,题材十分广泛,从圣贤图绘、佛像人物至飞禽走兽,无一不精。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陆”;连谢赫的《古画品录》中也对他推崇备至。他是江南苏州一带早的杰出画家之一。

张僧繇小传

张僧繇,生卒年不详,南朝梁吴中(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吴兴人。梁天监中为武陵王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相关他的传说。他不仅长于人物画,而且,能画山水禽兽,还会塑像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美术家。对绘画有独特创造,画山水不以笔墨勾勒,史称“没骨山水”,自成一家。

六.唐代三杰:宋璟 、张说 、源乾曜

宋璟小传:

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 。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考中进士,授上党县尉,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开元十七年(729年),拜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五,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先后历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唐殇帝、唐玄宗五朝,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张说小传

张说(yuè)(667年-731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

张说早年参与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加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后来,张说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后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张说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时,持节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后又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升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学士,并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

张说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因为这个原因受到弹劾,被免去中书令,后被迫致仕。不久,张说被起复,先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

源乾曜小传

源乾曜(?-731年),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人,唐朝宰相,北魏太尉源贺后面,刑部尚书源直心之子。

源乾曜进士出身,历任江南道巡察使、谏议大夫、梁州都督等职,716年(开元四年),拜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不久与姚崇被一同免官,改任京兆尹,四年后复任宰相,不久升任侍中,后又因针对封禅泰山的问题与时任宰相张说出现矛盾被夺去实权。

源乾曜任相这个时间段,张嘉贞、李元纮等人先后掌握并熟悉权力,但是,源乾曜在重要问题上从不发表意见。729年(开元十七年),源乾曜被罢去侍中之职,后任太子少傅,封安阳郡公,两年后病逝于长安,追赠幽州大都督。

七.宋末三杰: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

张世杰小传

张世杰(?—公元1279年),涿州范阳(今属河北范阳)人。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后兵败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

陆秀夫小传

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四岁。

文天祥小传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八.明初三杰: 刘基、李善长、徐达

刘基小传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道家、政治家、文学家,与章溢、宋濂、叶琛并称为四先生。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特别是他向朱元璋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升提出,非伯温也)的九字方针非常经典,后来在新中国的外交关系维护中被毛泽东使用的出神入化。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各位考生”。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李善长小传

李善长(1314~1390),明朝开国丞相,字百室,定远(今属安徽)人。少时有智计,习法家著作,推断时事,多带来一定中。元朝至正十四年(1354),投朱元璋幕下,掌书记。劝朱元璋效法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的做法,以成帝业,于是,被任为参谋,参预机画,主持馈饷,倍受信用。他擅长于调护诸将,因材用人,促使其各得其所。朱元璋任太平兴国翼大元帅,以李善长为元帅府都事,从克集庆(今江苏南京)。朱元璋任江浙行中书省平章,以为参议,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他裁决。后枢密院改成大都督府,善长兼领大都督府司马,升任行省参知政事。二十七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以李善长为右相国。他娴于辞令,明习故事,处理政务,裁决如流,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调兵转饷无乏,恢复制钱,榷淮盐,立茶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1367),论功被封为宣国公。吴改官制,尚左,故李善长由右相国改称左相国,居百官之首。

徐达小传

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永丰乡人,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一生骁勇有谋,善治军,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1352年参与红巾军,后成为朱元璋手下的一员大将。他有勇有谋,备受朱元璋器重。1368年徐达率军北伐,攻克大都,灭亡元朝。1370年,被封为魏国公,奉命镇守北平。

九.西湖三杰:岳飞、于谦和张苍水

岳飞小传

岳飞(1103—1141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其祖世代务农。家贫,力学,从小喜读《左传》和孙武、吴起的兵书。后从军,屡破金军,以恢复中原为已任。历官荆湖东路安抚都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一年(1141年),大败金兀术,进军至朱仙镇(在今开封南四十五里),大河南北闻风响应。正要乘胜前进,收复北方失地之时,宋高宗赵构采取秦桧奸计,一日之内发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后被解除兵权,以“莫须有”罪名赐死,至宋孝宗即位才得昭雪。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赐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鄂王,理宗年间改谥忠武。在杭州西湖北山栖霞岭麓埋葬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 岳飞生活在民族矛盾非常尖锐时代,所作诗文,充满抗金复国的坚强决心和激烈昂扬之感情,历来为人所珍视。这些作品,大都散见其孙岳珂所撰《金陀粹编》中。其词仅存三首,却广为传诵。其传详细内容查看《宋史》卷三百六十五,有《岳忠武王集》。

于谦小传

于谦(1398—1457年),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全都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杭州西湖 南山三台山脚下有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墓。

张苍水小传

张煌言(1620-1664),汉族,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南明儒将、文学家、民族英雄。崇祯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

为人刚正不阿,能文能武,立志报国济民。他的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其诗质朴悲壮,充分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但诗文著作大半散佚,今有《张苍水集》行世,内收《冰槎集》、《奇零草》、《北征录》等。死后葬于杭州西湖畔。

十.进京三杰:

即清朝晚期四大徽班进京的三大领袖人物,分别是:程长庚1811-1880(徽派),余三胜1802-1866(汉派),张二奎1813-1860(京派)

程长庚小传

程长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潜山县人。清代徽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程长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同治、光绪年间,任三庆班主,同仁尊称其大老板。历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

在北京剧第一代人物中,与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为“三鼎甲”之首。程长庚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奉献,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等。

余三胜小传

余三胜(1802—1866),原名开龙,字起云,湖北罗田县天堂寨七娘山村上余湾人。幼学汉戏,工老生,后改唱京剧。清嘉庆末年赴天津加入“群雅轩”票房。道光初年入北京,隶“春台班”,至道光中期,蜚声梨园是国粹“京剧”创始人之一。

余精文墨,善口才,文武兼长,富于创新。在徽调汉剧合流形成京剧的途中,首将汉调皮簧和徽调皮簧相结合,并吸收昆曲梆子的演唱特点,创作皮簧唱腔;又揉西皮、二簧、“花腔”为一体,创制二簧反调。在念白上,将汉调基本语音与京、徽语音相结合。擅长于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把青衣小腔溶于老生唱腔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为后辈所仿效。《都门杂咏》有诗云:“时尚黄腔似喊雷,当年昆弋话无媒,而今倚重余三胜,年少争传张二奎”。天津第一代泥塑匠张明山塑造余三胜饰《黄鹤楼》中刘备泥塑一座,被京剧界尊为“祖师爷”。

张二奎小传

张二奎(1814-1864),原名士元,字子英。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为京剧早期老三杰之一,与程长庚、余三胜齐名,号称京剧三鼎甲,一时声名在程、余之上。惜舞台生命不长,出生:1814年,嘉庆十九年(甲戌);逝世:1864年,同治三年(甲子)。

张二奎清道光时任都水司经承,因酷爱京剧,被上司撤职。24岁启动下海,创立了奎派。张二奎唱以京音为主,代表剧目有:《金水桥》、《打金砖》、《回笼鸽》、《取荥阳》、《五雷阵》及《四郎探母》等。

张二奎出生地历来说法不一。在清末及民国时期的一部分梨园资料上,就已经有一说是北京人,一说是天津人,还有一说是浙江人,但大多数人觉得他是直隶衡水人。

在他的家乡,流传着他的不少和戏剧相关的故事。这个村子自古有演戏的传统,嗜戏如命,清末就有赵喜顺等人成立的戏班,还涌现了享誉冀鲁两省的民间胡器艺人赵庆章。到了建国初,村子里面成立了大众剧团,排演了《小女婿》、《柳树井》、《豆汁记》等多部戏剧。1958年,这个村子为刚成立的衡水评剧团输送了七八名骨干艺术人才。这样的尚戏之风确实同张二奎有深厚渊源。

因为张二奎这颗梨园巨星时间太早陨落,有关他的史料和传说比与其同时代的余三胜、程长庚少很多,但值得肯定的是,他热爱戏剧事业,因之而失去功名,又因之而获取巨大成就,他代表衡水人为京剧艺术的形成做出了突出奉献。现目前,余三胜、程长庚都拥有传记传世,而唯独与他们同领风骚的张二奎没有,必须说是一种遗憾。

十一.晚清三杰:

分别指的是清道光年间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的政治家、战略家曾国藩;剿灭陕甘回乱、攻灭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的军事家、政治家左宗棠;参加洋务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政治家李鸿章

曾国藩小传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从小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织建设湘军,力压完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出现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具体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基本上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左宗棠小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曾深造念书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关注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经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还有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

左宗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后人又辑有《左宗棠全集》

李鸿章小传

李鸿章(18 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 ,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其一生中参加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涵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署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不过,现代对李鸿章尚存争议。

十二.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

王士珍小传

王士珍(1861年8月19日-1930年7月1日),直隶(今河北)正定人,字聘卿,号冠儒,北洋三杰之首,他凭借过人的才智和卓越的政绩,得到袁世凯的喜爱,先后担任军政要职,直至陆军部长、总参谋长和北洋总理。1918年,王士珍退出政坛,隐居北京,1926年5月任京师临时治安会长、京师救济联合会会长等职。1930年7月,王士珍患肝癌,卒于北京,享年70岁。

段祺瑞小传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故此,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质上掌权者。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出现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自己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

号称“六不总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冯国璋小传

冯国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人, [1] 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冯国璋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冯国璋任中央练兵处任军学司正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司令。其为人亦首亦尾,但聪明好学、勤奋刻苦。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后曾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又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总司令,他均未上任。并联合五将军发出逼迫袁世凯取消帝制的通电。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国璋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后黎元洪与段祺瑞爆发“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总统,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民国七年(1918年)8月13日,冯国璋通电辞去副总统,于民国八年(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民国八年(1919年)10月,冯国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

十三.黄埔三杰: 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

蒋先云小传

蒋先云(1902—1927),湖南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在很多有名无名的英雄烈士中,那威名赫赫、战功赫赫的蒋先云,他是红透了黄埔的一期高才生,以卓越的才可以,成了国共两党合作与交往的桥梁。在承上启下,出谋定计,沟通信息和促进团结合作,发挥过无可代替的作用。

蒋先云,1919年参与“五四运动”,1921年相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1922年与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安源工人大罢工;同年12月领导水口山矿工罢工;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政治部秘书,;1925年在周恩来领导下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同年参与两次东征;中山舰事件后退出国民党;北伐战争启动后任总司令部秘书,1927年任湖北工人纠察总队队长,5月28日在河南临颍英勇牺牲,后被追赠为中将军衔。

陈赓小传

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1952年,毛泽东主席点将陈赓筹建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中央特科重要领导人之一。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与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

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终年58岁。

贺衷寒小传

贺衷寒(1900-1972),湖南岳阳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曾筹组孙文主义学会并担任黄埔考生会书记长,后任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处中将处长,长时间主掌国民政府情报系统,被称为复兴社四大台柱之一。

抗战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政治部秘书长,1950年于台湾省接任交通部长,1954年辞职,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1961年后,任国民党中央设计考查委员会主任委员行政院政务委员、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等职;1972年去世。

五四运动时,加入董必武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以中国劳工代表参与苏联召开的东方民族会议。

十四.龙潭三杰:指钱壮飞、李克农、胡底

钱壮飞小传

钱壮飞(1895年—1935年),浙江湖州人,中共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之一。1915年考入北京医科针对学校,1919年毕业后在医院工作;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到上海,入上海无线电管理处任职;1929年底,打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任徐恩曾的机要秘书;1931年4月25日,钱壮飞及时将顾顺章叛变的绝密消息告知中央,为保卫中共中央机关的安全做出了重要奉献;后进入中央苏区,历任中革军委政治保卫局局长等重要职务;1934年10月参与长征,遵义会议后被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1935年4月牺牲(一说失踪)。

9月14日,钱壮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奉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李克农小传

李克农(1899.9.15~1962.2.9),汉族,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个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军工作部部长;参与长征后,任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抗战时,在国民党统治区帮助周恩来、叶剑英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外交部副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情报部部长。1953年起,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62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

李克农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在长时间的革命生涯中,他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重要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奉献。

胡底小传

胡底(1905年3月10日-1935),原名胡百昌,又名胡北风,安徽舒城县干汊河镇人。幼年读私塾,后入城关植民小学和合肥省立第一中学读书。1919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时间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30年在天津主持“长城通讯社”,与李克农、钱壮飞战斗在敌人要害部门。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按照地,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国家政治保卫局侦察部部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野战司令部特派员、国家政治保卫局红军工作部执行部部长。作为中共中央特科卓越的情报员,打进国民党中央党部党务调查科。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龙潭虎穴,传递出非常多敌人的机密情报。被周恩来给予“龙潭三杰”的赞誉。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惨遭张国焘杀害。

十五.唐诗三杰:李白、杜甫王维

李白小传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来说,“李白词”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杜甫小传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很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也还是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说世时名声依然不会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篇文章学都出现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王维小传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的说法 [1]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窗体顶端

十六.十大一门三杰:

1. 蒙骜、蒙武、蒙恬

他们祖孙三代为秦国平定四方、吞并六国、夯实边疆,厥功甚伟。蒙骜为蒙恬祖父,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曾经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恬父蒙武也以副将身份随王翦破楚并生擒楚王,也算是战功赫赫。蒙恬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高行政长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威振匈奴数十年。

2. 项燕、项梁、项羽

项羽和叔父项梁,都是楚将项燕的子孙,楚国大将项燕是在秦灭楚时代的抗战英雄,在楚国半壁江山沦陷危机关头,项燕曾经力压完胜一度击败秦国大将李信,可惜在秦的倾国攻击下,已经精疲力竭的楚国后还是灭亡了。项燕也被秦将王翦所杀害。但秦楚之战是秦统一战争中惨烈艰苦的大战,有坚韧顽强性格的楚国遗民不甘心国家的灭亡,发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复仇呐喊。后来项梁和项羽起义,西楚霸王项羽以他杰出的军事才干和超人勇气破釜沉舟,后灭秦。

3. 班固、班昭、班超

他们是东汉大文学家班彪的孩子,班固和其妹班昭修订了《前汉书》,这部书是我们国内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得很好的一部,大家称赞它言赅事备,与《史记》齐名。班固和班昭还有一个兄弟是班超,我们目前经常会用到的两个成语“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他的口语演化而成,反映出他的智勇过人,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远侯,拜西域都护,扬汉威直至中亚细亚三十年之久。

4. 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中,曹氏三父子独自就占据三席。一门两帝,文治武功领一代。“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说的正是一代枭雄魏武帝曹操,他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渐渐统一中国北部。曹丕乃曹操次子,三国魏国建立者、文学家。曹操死后,他袭位为魏王,不久代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他爱好文学,代表作《燕歌行》是中国诗歌史上早的一首七言诗,其所著《典论·论文》是我们国内较早的文学批评著作。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自就占据八斗”,所说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就是曹植,他的《七步诗》早已妇孺皆知。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突出功绩,以《洛神赋》特别著名。

5. 孙坚、孙策、孙权

与曹操三父子同时的江东孙氏也是满门英才。孙坚,春秋名将孙武后面,勇猛刚毅,胆略过人,曾大破黄巾军和董卓军。孙策是孙坚长子,英勇善战,少年英雄。孙权兼父兄之烈,知人善任,终使江东集团独霸一方,与魏蜀成鼎立之势。曹操曾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6.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司马懿,史书云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他是三国中唯一能与诸葛亮放在同一队列进行比较的能臣,也是魏国灭蜀的功臣。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可以征善战。比起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三父子,司马氏是具有绝对性优势。

7. 张载、张协、张亢

西晋太康、元康时期名作家有三张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之说,这当中三张指的就是张载、张协、张亢。他们诗歌偏重技巧,讲究词藻,开创“太康体”。

8. 苏洵、苏轼、苏辙

古龙所言: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历史上确有此等盛事,不过不是一家人。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晏几道和曾巩,合称七进士,而三探花说的正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他们个个才高八斗,唐宋八各位考生独揽三席,以苏轼成就高,乃一代文豪。后人对其父子不吝赞美与羡慕之词,“苏洵、苏轼、苏辙,两代三人,衣钵文采垂千古”,“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各位考生”。

9.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明代后期,文坛突兀诞生了一个新的文学派别,给文坛带来了生机,那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公安”派。这个文学派以提倡“性灵”著称,其领袖是出生于今荆州市公安县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史称“公安三袁”。他们都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继唐宋古文运动后面,又树起了一面文学革新运动的旗帜。他们的成就不单单是文学成果,也是思想成果,对以后几百年的历史乃至五四文化运动都出现了积极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像三袁这样的一母所生三兄弟能同时期跃登大雅之林,又在哲学思想、政治倾向、文学观点、创作风格,还有性情、气质方面高度的和谐完全一样是绝无仅仅只有的。

10.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

三姐妹对中国近代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三人虽为一母所生,却性格秉性不一样,后也决定了她们的命运。宋霭龄嫁给了山西首富孔祥熙,宋庆龄嫁给了国父孙中山,而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正好应了“霭龄爱财,美龄爱权,庆龄爱国”的说法

注册会计师考试资料下载

华宇考试网CPA注会免费资料下载

    百度云网盘资料 CPA注会视频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相关推荐:

注册会计师培训班-辅导课程

注册会计视频课程

>>注册会计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

注册会计视频课程

>>注册会计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

TAG标签:

   中华三杰的来历       春秋三杰是谁   

(编辑:华宇考试网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税法科目热门资讯

  • 中华三杰的来历,春秋三杰是谁

    中华三杰的来历? 一.春秋三杰: 介子推、伍子胥、管仲 介子推: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介子推...

    2022-11-10

  • 加盐会计网上课程怎么样,中华会计网买的课件只能听一年吗

    加盐会计网络在线课程怎么样? 加盐会计培训还可以。尚德加盐会计是为各自不同的会计职业考试定制的辅导学习软件,考生注册在线登录就可以领取免费课程资料,一线名师在线授课,回顾2023考试数据,线上直播答疑,弄了解...

    2022-11-10

  • 2023贵州省考需要看什么书,2022年虎年开门红

    2023贵州考需看什么书? 公务员省考十库全书课件清单: 1、 贵州考《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应知应会黄金公式》 2、 贵州考《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新思维》 3、 贵州考《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重要内容及...

    2022-11-10

  • 苏州科技大学会计专业好就业吗,苏州科技大学的二本专业有哪

    苏州科技大学会计专业好就业吗? 苏州科技大学会计专业是按照社会需求经教育部批准新增设的专业,学习这个专业就业前景十分看好。全社会每一个企事业单位,每一所学校医院,涵盖党政机关都一定要有会计从业人员,各种银...

    2022-11-10

  •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什么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途中需履行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三种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承办业务的途中,未能履行合同条款,或者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严,或出于有意或恶意没有按专业标...

    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