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华侨中学和莆田十中哪个好,莆田中山中学怎么样

莆田华侨中学和莆田十中哪个好?
莆田华侨中学和莆田十中相比,莆田十中会略强一部分。两个学校虽然说同为福建一级达标高中,但是,莆田十中作为秀屿区的第一高中,不管是行政资源还是生源质量都要更高于莆田华侨中学。
莆田十中这几年招生都是一次招满,去年的统招收录取取分甚至跟莆田六中仅差两分。
我就是莆田十中毕业的,那里学习氛围还行,很少有打架斗殴之类的!故此,是个不错的选择
中山中学怎么样?
您好!这里是莆田中山中学的10届学姐。
中山中学没有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校霸校花、素质、脏话云云的,我想你在莆田市都不会找到没有这一元素的学校,毕竟每个学校总有既然如此那,一部分无聊的人- -
中山的老师还是很负责任的,重要是看你想不想念书,这些外在的环境原因什么的都不是大问题,只要专注于学业,哪个院校都可以。
此外中山的环境确实……比较简陋。。在建新教学楼,可能比较吵。
总而言之,中山欢迎你!
莆田四大名校?
有关莆田四大名校,个人猜测题主问的肯定是初中四大名校,按照近些年的中考成绩,莆田初中四大名校肯定是莆田擢英中学,荔城区中山中学,莆田哲理中学和城厢区南门学校。近这些年,这四个学校差不多包办了莆田一中百分之80以上统招生源。今年,秀屿毓英貌似有赶超趋势。
莆田一中、莆田二中、莆田四中、莆田六中!
莆田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四中学,莆田六中
莆田私立高中排名?
城厢区:哲理中学,私立沟头中学,私立城关中学,励成中学 历城区:励青中学 兴化中学 莆田私立实验中学 银河学校 青瑝中学 南方学校 现代中学
莆田第三中学怎么样?
福建莆田第三中学位于莆田城北、夹漈山下,巩溪水边的涵江区新县镇广宫村。由思想维新的乡人陈国清(清举人)、陈捷标(清举人)、陈圣经(清秀才)等人,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发起创办广山两等小学堂,利用步云书院和一座民房,修建为校舍。公推陈国清任堂长。余祖颐(号肃期清秀才)任监督,胡汶霖(号雨苍清秀才)任舍监。辛亥革命后,后经县府派员视察,选满足条件,才于1921年把广山两等小学堂改成莆田公立广山模范小学校。拨款修建校舍,学制由八年改成六年,委派胡汶霖(雨苍)任校长,教员有陈翼卿(福建法政毕业)、黄万年(福建法政毕业)等。1921年至1928年间,军阀割据,萑苻满地,社会动荡不安,学校濒于停办,后由陈捷标(清举人)组织民团,保卫家乡,学校才得勉强维持正常教学规则和程序。到了1929年9月,莆田县教育局批准把公立广山模范小学改成县立广山小学校。1931年至1932年,两届毕业生参与全县会考,成绩列入乙等第一名。1929年涵江大暴动,校友陈天章(莆田县农村苏维埃政权第一个党支部书记)、蔡文焕发动学生、发动工农,游行示威,张贴革命标语,掀起反霸(反恶霸范少京)高潮。广山小学师生在本次革命斗争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抗日战争(1937年)启动,日本疯狂轰炸沿海地区,莆一中迁往广宫上课。山区一时成为莆田文化中心。莆一中在山区上课时间虽然不长,山区群众却受了前所未有的熏陶,对学习文化的要求每天都变得更迫切。1941年3月,省教育厅批准设立莆田县私立广山初级中学,招收第一届学生80人,分甲乙两班上课。
新民主革命时期,广业是游击区,游击区都设在广宫乡。1949年正月,大洋闽中游击司令部派曾广碧把原设在新县的大队部迁设在广山中学,配合广宫区部筹粮支前,准备迎接解放,游击队陈蒲川同志详细指导区书记陈国双、区干陈海瑞、支部陈国珠与学校联系,负责刻印革命传单,发动学生宣传,鼓励参与革命等工作。1949年3月,伪莆田保安队勾结庄边伪警察所,召集伪军,分三路围攻广宫游击区部和游击大队部,游击队主力抵抗不住,暂时撤出广宫乡,广山中学横遭伪军蹂躏,校舍、课桌、教具都被破坏,遭厄后面,学校濒于停顿状态。1949年9月又启动上课,1950年下半年,蒲川同志当莆田县农会主席,仍兼广山中学董事长(至53年3月接办止), 1953年3月,县人民政府派于运海科长来校办理接办手续,并宣布广山中学改成莆田第三中学。解放后,学生数逐年激增,西天尾、梧塘、萩芦等地的学生都来就学,同时有“49考50”的美誉(一班50人,一个没毕业作为同等学生去投考,结果也被录取),新建、扩建校舍十多座,教学设备也日臻完善,在陈端勇、陈长城校长任内,新增建了“红专楼”一座共8间,平房7间,还有体育室、教师膳厅、礼堂、宿舍等。
文革这个时间段,教育遭殃,教学规则和程序破坏无遗,1966年起,莆三中连续三年没招收新生,1967年3月,图书馆、办公楼(即呈报立案的那一大座楼房)横遭火厄,化为灰烬,1969年公社革委会把学校改称,并呈报县革委会开设高中班,改三、三制为二、二制。1977年恢复莆三中校名。1979—1980年四联校(莆三中、大洋、庄边、白沙山区四所中学的高二毕业生)集中莆三中进行教学,1981年在党的“调整、改革、夯实、提升”的方针指引下,县地上级到校考察,1986年莆三中为山区重点唯一的完全中学。
莆田第三中学,历史久远,培育了很多革命和科技人才,为祖国建设作出了奉献,谱写辉煌的校史。1957年,时任莆田县委书记赵永福就送儿子赵瑞云到莆三中读书,接受革命传统教育。1972年,教育回潮时,学生数达一千五百多人,与莆田交界的福清、仙游、永泰、福州(莆田籍学生)等地的农民子弟均慕名来校深造念书。
5月5日,莆田市人民政府发文同意莆田五中分校正式设立为完中,并冠名为莆田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