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捷列夫公式的意义,沙俄时代的科学成就有哪些
门捷列夫公式的意义?
门捷列夫公式就是用来计算燃料热值的经验公式。计算热值的经验公式很多,其中以门捷列夫公式较好,为通用,能够得到较准确的结果,它适用于所有的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使用门捷列夫公式的必要条件是知道燃料的元素组成。门捷列夫公式是。
Q低=81C+246H—26(O—S)—6W千卡/公斤
式中Q低——燃料的低热值,千卡/公斤;
C、H、O、S、W——分别为燃料中的碳、氢、氧、硫,水分的百分含量。
气体燃料的低热值一般可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Q低=30.2 CO+28.2 H2+85.5 CH4+141C2H4++55.3H2S(千卡/标米。)
式中,CO、H2、CH4、C2H4、H2S分别为这些气体成分在该气体燃料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数
沙俄时代的科学成就?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1765),质量守恒的发现者——
帕夫努季·利沃维奇·切比雪夫(1821~1894),数学家,炮兵专家,贝尔特兰公式证明人——
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1849~1936),条件反射理论的发现者——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836~1907),元素周期表——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化学元素周期表性质?
一、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二周期元素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氮元素+5(氟无正价,氧无高正价),其他周期元素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都由碳族-4递增到-1。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高正价、低负价均相同。(ⅥA、ⅦA、0族除外)
二、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副族熔点在VIB族达到高,以后依次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副族不规则)
三、元素的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扩展资料: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每个化学研究室的墙上都必备一张元素周期表,可以说这是化学研究历史上重要的一份研究成果,没有之一。它的创建要归功于俄国化学家迪米特里·门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方方正正,排列井然有序,世间所有元素之间的规律是如此简单明了。但绘出这样一份简单的表格,背后是多少科学家数十年夜以继日的心血。
门捷列夫在先前多位科学家对各类化学元素不断研究发现的基础上,1869年3月份,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写在卡片上,并根据化学和物理性质将它们进行排列。把化学研究当作“打扑克”一样的游戏,这让多年从事化学研究的老专家们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科学往往就是这么“简单”而有趣。物理世界的电、磁场、力,它们之间的联系仅仅是几个简单的公式;同样,化学世界上百种元素,全被门捷列夫这一张周期表“安排得明明白白”:每一纵列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每一横列从左至右元素的反应规律依次递变。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它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二、元素命名:
元素周期表后几位元素经常是以Uu开头的,其实这只是一种临时命名规则,叫IUPAC元素系统命名法。在这种命名法中,会为未发现元素和已发现但尚未正式命名的元素取一个临时西方文字名称并规定一个代用元素符号,使用拉丁文数字头以该元素之原子序来命名。
此规则简单易懂且使用方便,而且它解决了对新发现元素抢先命名的恶性竞争问题,使为新元素的命名有了依据。如ununquadium便是由un(一)- un(一)- quad(四)- ium(元素)四个字根组合而成,表示“元素114号”。
元素114命名为flerovium(Fl),以纪念苏联原子物理学家乔治·弗洛伊洛夫(Georgy Flyorov,1913-1990);而ununhexium便是由un(一)- un(一)- hex(六)- ium(元素)四个字根组合而成,表示“元素116号”。元素116名为livermorium (Lv),以实验室所在地利弗莫尔市为名。
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2、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3、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规律一般是,同一主族,从上到下,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同一层元素,从左到右,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
元素从左往右和从上往下的性质,如电负性的变化,半径,序数,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如果还有其他的性质,清都列出来,
元素周期表的性质
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7 个横行,叫周期。第1 周期被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被称为不完全周期。元素周期表中有18 中有7个主族
2、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3、主族元素化合价:高正价=外层电数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8种元素。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个编号,大小恰好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内电子数目,这个编号称为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小的排行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性质有明显的规律性,科学家们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将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长周期(4、5、6)和不完全周期(7)。共有16个族,又分为7个主族(ⅠA-ⅦA),7个副族(ⅠB-ⅦB),一个第Ⅷ族,一个零族。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也显示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零族元素除外)。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获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同一族中,由上而下,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重大,科学家正是用此来寻找新型元素及化合物。
同主族(从上到下)
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
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单质还原性增强,氧化性减弱
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同周期(从左到右)稀有气体除外,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F2O例外)
宇航理论的奠基人?
奠定宇航理论基础的是俄国科学家是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 1903年,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这本现代航天史上划时代的著作。
齐奥尔科夫斯基是现代宇宙航行学的奠基人。他先论证了利用火箭进行星际交通、制造人造地球卫星和近地轨道站的可能性,指出发展宇航和制造火箭的合理途径,找到了火箭和液体发动机结构的一系列重要工程技术解决方案。
他有一句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1857年9月17日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生于俄国伊热夫斯科耶镇。童年因听觉几乎完全丧失辍学,14岁以后主要靠自学,读完中学和大学数理课程。1880年开始在卡卢加省博罗夫斯克县立学校任教并开始研究工作。研究课题有:金属气球(飞艇)、流线型飞机、气垫火车和星际火箭的基本原理等。
1903年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喷气运动理论著作《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提出了液体推进剂火箭的构思和原理图,并推导出在不考虑空气动力和地球引力的理想情况下,计算火箭在发动机工作期间获得速度增量的公式,为研究火箭和液体火箭发动机奠定了理论基础。
齐奥尔科夫斯基在宇宙航行理论方面的建树是多方面的,当今宇宙航行的一些基本问题,他几乎都有涉猎。
188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在《外层空间》一书中首先从理论上证明,行星际空间为绝对真空状态,火箭可以在空间真空环境中工作,因为它自带氧化剂,燃料燃烧不需要外界供给氧。同时,它的反作用推进原理在真空中仍然有效。因此,火箭可以作为宇宙航行的动力。
1885年,他在一本科幻小说中提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
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用火箭推进器探索宇宙》论文,文中提出火箭公式,从理论上证明:火箭的速度与火箭发动机的喷气速度成正比;火箭自身的结构质量越小,火箭所获得的速度越高。这个公式后来被称为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也被誉为宇宙航行第一公式,它为宇宙航行奠定了理论基础。齐奥尔科夫斯基还指出,液氢液氧是理想的推进剂。在当时的工业技术水平上,他还指出,单级火箭达不到宇宙速度,必须用多级火箭接力的办法才能进入宇宙空间。
1911年和1912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又提出有关载人宇宙飞行的一系列设想,例如,到其他星球上去必须经过真空区,载人宇宙飞船必须携带空气;飞船上必须有密封座舱;座舱中的空气必须不断净化,才能为乘客提供新鲜空气;飞船返回时利用地球大气刹车;建立轮胎形空间住宅,用自旋产生人造重力;用动物和植物组成生物循环链,建立密闭生态系统,为人提供食物和氧气。他还推导和论述了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失重条件下的运动规律,研究了失重和超重对人体的影响。
1924年,他在《宇宙飞船》一文中具体地设想了一种纺锤形飞船,除动力装置和密闭生态系统外,还提出了现今太空机动器的设想。他设想乘员走出密封座舱后,可利用“宇宙枪”喷出气体的反作用力在太空真空中漫游。
齐奥尔科夫斯基还预言太阳的光能可以作为推动宇宙飞船的动力,因而提出太阳帆的设想。
齐奥尔科夫斯基一生写下了730多篇论著,70岁以后,他还写了《进入宇宙空间的火箭》、《宇宙火箭推进的列车》、《航天员和火箭飞机加速升空》、《火箭燃烧》和《火箭的大速度》等多部著作。
齐奥尔科夫斯基对宇宙航行理论的这些贡献是其意志和智慧的结晶。
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年生于俄国梁赞一个贫寒的家庭。10岁那年一场严重的猩红热病,夺去了他两耳的听力,无法继续上学,只好由母亲指导他读书写字。但第二年母亲又去世了,他靠坚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课程。16岁那年,他执意上大学,但没有一个学校肯收这个没有中学文凭的聋子。他只身来到遥远的莫斯科,寄住在一家好心的穷人家中,在图书馆中自学大学课程。父亲每月只能给他寄来十几个卢布。这点钱远不够火食费,但他还要挤出钱来买书籍和实验用品,有时连续二三天不吃东西,常常饿得昏了过去。
父亲将他接回家后,他好不容易才被录用为中学数学教师。在业余时间里,他全力进行宇宙航行理论的研究和实验。然而,他常常不被人们所理解,认为他是一个“怪人”他用科幻小说的形式宣传宇宙航行知识,被权贵们斥为“异端邪说”。一家杂志发表一幅漫画,讽刺他头顶地、脚朝天,腋下夹着大大小小的星球,挖苦他是“一个无名之辈,无聊文人”,斥责他“企图把青少年引向邪路”。但他顶着各种奚落和打击,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己的事业。
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他的研究成果才开始得到门捷列夫和斯托列托夫等著名学者的赏识。为了帮他在莫斯科找到一份工作,要他把自已的研究资料和实验模型寄去。但邻居的一场大火,使他的全部研究成果化为了灰烬。不过,他毫不灰心,重新积累资料,并写成论文。可是没有人肯为他出版。他想自己把论文印出来,又没有钱。
齐奥尔科夫斯基有着彻底研究问题的良好习惯,从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一次,他在物理学中学到,每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存在。他在学习这一定律时,并不只是停留在定律本身,而是浮想联翩。他想到,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运行的离心力与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地球始终在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然后,他又进一步大胆设想,如果地球发生灾变,变成了碎片,碎片将会怎么样?经过思考,他认定地球碎片的引力中心仍然会继续保持在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这样,他就首先抓住了“引力中心不变定律”。这个定律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一样,是解决宇宙航行问题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
另一次,他在看完一本叫做《作为星际航行工具的火箭原理》的小册子后,发现书中有许多概念是错误的,于是便对火箭原理进行系统研究,这就导致了著名的火箭公式的提出,为宇宙航行理论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齐奥尔科夫斯基在宇宙航行理论方面的建树是多方面的,当今宇宙航行的一些基本问题,他几乎都有涉猎。
原苏联著名的科学家,宇航科技的奠基者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1935),这位被称为苏联宇航之父的火箭飞船专家发表出版的关于探索星云征服太空的科幻小说也令人大开眼界、大为惊叹。他的科幻代表作有《在月球上》、《宇宙的召唤》、《地球之外》等,西方的空间科学学者也诚服地称他为“预言人类太空殖民的先知”。
电磁学发展史中的典型事例?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自然科学发展史是研究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依据历史事实,通过对科学发展历史过程的分析来总结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揭示其规律。
在漫长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近代曾出现了三次严重的危机,并由此也带来了三次重大的突破,从而推动自然科学向前进一步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在西方,通过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喜帕恰斯、托勒密等人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具理论色彩,又是提出理论模型多的一门学科。
同时,天文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种田靠天、畜牧靠天、航海靠天、观测时间也靠天,这就必然会有力推动天文学的发展。
然而,天文学在当时又是一门十分敏感的学科。
在天文学领域,两种宇宙观,新旧思想的斗争十分激烈。
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还别有用心地为托勒密的地心说披上了一层神密的面纱。
硬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证明了上帝的智慧,上帝把人派到地上来统治万物,就一定让人类的住所?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
这种荒唐说法被当作权威加以崇信之后,托勒密的学说就成为不可怀疑的结果而严重阻碍着天文科学的进步。
然而,地心说基础上产生的儒略历在325年被确定为基督教的历法后,它的微小误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同观测资料大相径庭。
葡萄牙一位亲王的船长曾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事都和他说的相反。”托勒密体系的错误日益暴露,人们急需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当时,文艺复兴正蓬勃开展,它不仅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适应时代要求,他从1506年开始,在弗洛恩堡一所教堂的阁楼上对天象仔细观察了30年,从而创立了一种天文学的新理论--日心说。
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
日心说的提出恢复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是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辉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但从宏观上看,科学发展是落在生产技术的后面。
例如,钟表在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但人们并不懂得由哪些因素决定着钟表运动的周期;在战争发射了无数的子弹和炮弹,却搞不清怎样才能把弹道计算出来,命中率如何提高。
从微观上看,古典力学的发展比较完善。
在天体力学中,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1632年,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论述了牛顿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这些定律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把天上的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之中。
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
但这一时期其他学科还很落后,主要是在收集材料,积累经验,进行分门别类的初步整理。
例如,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就曾致力于对植物的分类,他写了《自然系统》一书,使杂乱无章的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形成了完整的系统。
在化学领域,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他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
德国科学家斯塔尔提提出燃素说来解释化学反应,燃素说作为化学的理论成果统治了化学界近100年。科学的发展不是凭空进行,而是必须以已有的科学成果为发展的起点。
当时已有的天文学数学知识为力学的发展创造了前提,而力学发展较完善的状况又促成了哲学史上机械自然观的形成。因为,从人的认识规律来看,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从认识简单事物进而深化认识复杂事物的,认识机械运动是科学认识的第一任务。在科学认识第一阶段,暂时把事物看成彼此无关的固定不变的东西进行研究是可以理解的,一旦科学家们把一切高级复杂运动都简单类比为机械运动,并且把力学中的外力照搬过来,就变成了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机械外因论。他们认为,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只是在空间上扩张,展现其多样性,而在时间上没有变化,没有发展的历史。不变的行星一定始终不变地绕着不变的太阳运行,由于它不承认物质的发展,不能回答自然界的一切从何而来,后只能搬用神的创造力来解释,自然科学又回到了神学之中。1755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出版了《宇宙发展史概论》,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星云假说。康德的星云假说能较好解释太阳系的某些现象。他认为,太阳系以及一切恒星都是由原始星云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下逐渐聚集而成的。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有生有死,而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恩格斯1875年为《自然辩证法》写的一篇导言中,给予康德的星云假说极高的评价。说它“包含着一切继续前进的起点。”因为既然地球是随着太阳系的形成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那么,地球上的万物山川、动物和植物,自然也有它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如果立即沿着这个方向坚决地继续研究下去,那么,自然科学现在就会进步得多。”康德的星云假说有力冲击了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是继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后的又一次科学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这也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不过,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许多技术发明大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以及康德的星云假说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不过,康德的星云假说一开始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19世纪,由于自然科学不断揭示出自然过程的辨证性质,才终在哲学领域敲响了形而上学的丧钟。19世纪是科学时代的开始。在天文学领域,科学家们开始论及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在地质学领域,英国的地质学家赖尔提出地质渐变理论。在生物学领域,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相继被发现。在化学领域,原子-分子论被科学肯定;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并成为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人;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律的图表和《元素属性和原子量的关系》的论文。在文中,门捷列夫预言了十一种未知元素的存在,并在以后被一一证实。十九世纪重大的科学成就是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在19世纪之前,人们基本上认为电与磁是两种不同现象,但人们也发现两者之间可能会存在某种联系,因为水手们不止一次看到,打雷时罗盘上的磁针会发生偏转。1820年7月,丹麦教授奥斯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与磁的相互作用,他指出磁针的指向同电流的方向有关。这说明自然界除了沿物体中心线起作用的力以外,还存在着旋转力,而这种旋转力是牛顿力学所无法解释的,这样,一门新学科??电磁学诞生了。奥斯特的发现震动了物理学界,科学家们纷纷做各种实验,力求搞清电与磁的关系。法国的安培提出了电动力学理论。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ɡ 苡?831年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1845年他还发现了“磁光效应”,播下了电、磁、光统一理论的种子。但法拉弟的学说都是用直观的形式表达的,缺少精确的数学语言。后来,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克服了这一缺点,他于1865年根据库仑定律、安培力公式、电磁感应定律等经验规律,运用矢量分析的数学手段,提出了真空中的电磁场方程。以后,麦克斯韦又推导出电磁场的波动方程,还从波动方程中推论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刚好等于光速,并预言光也是一种电磁波。这就把电、磁、光统一起来了,这是继牛顿力学以后又一次对自然规律的理论性概括和综合。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电磁波的存在。利用赫兹的发现,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俄国的波波夫先后分别实现了无线电的传播和接受,使有线电报逐渐发展成为无线电通讯。所有这些电器设备都需要大量的电,这远远不是微弱的电池所能提供的。1866年,第一台自激式发电机问世使电流强度大大提高。70年代,欧洲开始进入电力时代。80年代还建成了中心发电站,并解决了远距离输电问题。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继蒸汽机之后近代史上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电磁学的发展为这次科技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被迅速应用于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蓬勃兴起。19世纪,自然科学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物理学中一切基本问题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都已基本上得到解决,科学家们给牛顿力学本来解释不了的电磁现象虚构了一个物质承担者--以太。把电磁现象归结为以太的机械运动,他们认为整个物理世界都可以归结为绝对不可分的原子和绝对禁止的以太这两种物质始原。正当古典物理学达到顶峰,人们陶醉于“尽善尽美”的境界时,却出人意料发生了一系列震惊整个物理学界的重大事件。首先是迈克耳逊和莫雷为了寻找地球相对于绝对静止的以太运动进行了著名的以太漂移实验,但实验结果却同古典理论的预测相反;在对比热和热辐射的研究中又出现了“紫外灾难”等古典理论不可克服的矛盾。古典物理学再次受到严重的挑战,第三次面临重大的危机。十九世纪未,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能穿透金属板使底片感光的X射线。不久,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现象。居里夫妇受贝克勒尔启发,发现了钋、镭的放射性,并在艰苦的条件下提炼出辐射强度比铀强200万倍的镭元素。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电子和元素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使人们的认识得以深入到原子的内部,这就为量子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量子论是反映微观粒子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与此同时,在对电磁效应和时空关系的研究中相对论产生了。相对论将力学和电磁学理论以及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联系了起来。这是继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学以后的又一次物理学史上的大综合。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促成20世纪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理论基础。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科技发展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成就。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技术发明大都是延长人的四肢与感官功能,解放人的体力,而电子计算机却是延长了人的脑的功能。它开始替代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物化并放大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现在更是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群体化、社会化、高速化的趋势和特征异常明显,我们随时可能面临新的危机,新的挑战,只要我们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科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 上一篇:船的速度公式,顺水和逆水航行的公式是什么
- 下一篇:没有了
-
门捷列夫公式的意义,沙俄时代的科学成就有哪些
门捷列夫公式的意义? 门捷列夫公式就是用来计算燃料热值的经验公式。计算热值的经验公式很多,其中以门捷列夫公式较好,为通用,能够得到较准确的结果,它适用于所有的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使用门捷列夫公式的必要条...
2022-09-15
-
船的速度公式,顺水和逆水航行的公式是什么
船的速度公式? “流水行船”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 (1) 船顺水的速度=船本身的速度+水的速度 (2) 船逆水的速度=船本身的速度-水的速度 1、一般公式: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
2022-09-15
-
tb是多大内存,苹果1tb是多少内存
tb是多大内存? 1、1TB=1024GB。1TB,是一种电子储存单位,它高于GB,小于PB。当前主要用于计算机的储存、大型数据的储存等等。 2、TB可以指:Terabyte,一种资讯计量单位,现今通常在标示网络硬盘总容量,或具有大容量的储存媒介...
2022-09-15
-
梦幻西游炼妖合宠教学,梦幻西游手游平民怎么合宠
梦幻西游炼妖合宠教学? 合宠方法:我们需要两只宠物,分别放在左右两侧后就可以进行合成了,合成后我们会获得左右中随机一只宠物。 合成要求:非野生宠物,也就是宝宝,等级无限制 合宠结果:宠物类型为原宠物二选一,...
2022-09-15
-
功率是指有用功还是总功,电学总功公式是什么
功率是指有用功还是总功? 公式“P=W/S” 应当是P=W/t 。 P=W/t 是一个基本公式,它表示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做的功。 如果知道有用功(W有)和做功时间t,则P有=W有/t; 如果知道总功(W总)和做功时间t,则P总=W总/t。 公式“P=W/S”...
202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