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计算单位成本,单位成本指数怎么计算的

怎么计算单位成本?
单位成本等于总成本除以产品数量。
以工业企业作为例子,第一将生产费用分配计入各自不同的产品,其次将各自不同的产品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当中分配,后将完工产品生产费用除以完工产品数量,就是单位成本了。
产品成本详细计算方式要考虑生产工艺和管理要求。
1、假设以销售产品数量为单位,其单位成本为:销售总成本/销售数量;
2、假设以生产数量为单位,其单位成本为:生产总成本/生产数量;
3、假设要计算销售成本单位卖价(元)的成本:销售总成本/销售收入。单位成本=产品总成本/该产品入库数=(直接人工、材料等等直接成本+管理员工资、设备折旧摊销等等间接成本)/产品总数(不涵盖未完工产品)。期末大多数情况下都存在没有完工的在产品,故此,上面说的成本都应该按完工程度在产成品与在产品当中分配,后确定出产成品的总成本,除以这样的规格产品的数量,就得到单位成本。
单位成本指数怎么计算?
单位成本指数是本期单位成本指标除以上期单位成本指标乘以百分之百。单位成本指数大于百分之100说明成本上升,等于百分之100,说明成本不变,小于百分之100,说明成本下降。比如,某厂电机单位成本本期为99元,上期为100元。本期电机单位成本指数为99元÷100元*百分之100=99%,成本下降一个百分点。
什么叫做用人单位成本?
我的答案什么叫做用人单位成本是;
人力成本计算公式是:人工成本=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
人力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的阶段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者而支付的全部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总和。人力成本不等于工资和奖金,例如:企业给员工支付1000元的工资,既然如此那,人力成本绝不会是这直接的1000元,还有其它的间接费用。
商品定价计算公式?
经常会用到的有三种公式
1. 成本加成定价法
商品单位价格=商品价格成本*(1+商品加价率)
2.倒扣法
商品单位价格=商品价格成本*(1-商品毛利率)
3.目标利润定价法
商品单位价格=总成本*(1+目标目标率)/预估销售数量
依照不一样的导向有不一样的产品定价方式,定价方式是企业为达到其定价目标所采用的详细方式。
定价分类
可以归纳为成本导向、需求导向和竞争导向三类。
成本导向定价法
以营销产品的成本为主要依据制定价格的方式统称为成本导向定价法,这是简单、应用相当广泛的一种定价方式。
1、总成本定价法:成本加成,目标利润
(一) 成本加成定价法(cost-plus pricing),即按产品单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毛利定出销售价。
其计算公式为:P=c×(1+r)
P—商品的单价
c—商品的单位总成本
r—商品的加成率
(二)目标利润定价法是按照企业总成本和预期销售量,确定一个目标利润率,并从而作为定价的标准。
其计算公式为:单位商品价格=总成本×(1+目标利润率)/ 预估销量
2、边际成本定价法
3、盈亏平衡定价,考虑到销售额变化后,成本也在出现变化,这样的方式是运用损益平衡原理实行的一种保本定价法。
其公式是: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单位变化成本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1—单位变化成本率
需求导向定价法
需求导向定价法是指按照市场需求状况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感觉差异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式。
它涵盖以下三种
(一)认识和了解导向定价法是按照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产品价值的主观评判来制定价格的一种定价方式。
(二)逆向定价法,它是指依据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后销售价格,考虑中间商的成本及正常利润后,逆向推测预计出中间商的批发价和生产企业的出产价格。
可以通过公式计算价格:出厂价格=市场可零售价格×(1—批零差率)×(1—进销差率)
(三)习惯定价法是根据市场长时间以来行成的习惯价格定价。
竞争导向定价法 (Competitive Bidding/competition-orientated pricing)
竞争导向定价法解读
竞争导向定价法是企业通过研究竞争对手的生产条件、服务状况、价格水平等原因,依据自己的竞争实力,参考成本和供求状况来确定商品价格。以市场上竞争者的类似产品的价格作为本企业产品定价的参照系的一种定价方式。这样的定价方式主要有3方面特点。竞争导向定价主要涵盖随行就市定价法、产品差别定价法和密封投标定价法。
竞争导向定价法的几种方法
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上,企业通过研究竞争对手的生产条件、服务状况、价格水平等原因,依据自己的竞争实力,参考成本和供求状况来确定商品价格。这样的定价方式就是一般所说的竞争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主要涵盖:
1、随行就市定价法:在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任何一家企业都没办法凭借自己的实力而在市场上获取绝对的优势,为了不要竞争非常是价格竞争带来的损失,大多数企业都采取随行就市定价法,马上就要本企业某产品价格保持在市场平均价格水平上,利用这样的价格来取得平均报酬。除开这点采取随行就市定价法,企业就没有必要去全面了解消费者对不一样价差的反应,也不会导致价格波动。
2、产品差别定价法:产品差别定价法是指企业通过不一样营销努力,使同种同质的产品在消费者心里培养起不一样的产品形象,进一步按照自己特点,选取低于或高于竞争者的价格作为本企业产品价格。因为这个原因,产品差别定价法是一种进攻性的定价方式。
3、密封投标定价法:在国内外,不少大宗商品、原材料、成套设备和建筑工程项目标买卖和承包、还有出售小型企业等,时常采取发包人招标、承包人投标的方法来选择承包者,确定后承包价格。大多数情况下来说,招标方唯有一个,处于相对垄断地位,而投标方有多个,处于相互竞争地位。标的物的价格由参加投标的各个企业在相互独立的条件下来确定。在买方招标的全部投标者中,报价低的投标者一般中标,它的报价就是承包价格。这样一种竞争性的定价方式就称密封投标定价法。
固定成本,平均成本,总成本,边际成本当中的换算?
总成本-总可变成本=固定成本 TC-TVC=TFC
(总可变成本+固定总成本)/总产量=总平均成本 (TVC+TFC)/TQ= AC 即:总成本/总产量
边际成本为每增多一单位产量时想增多的成本 MC=△TC/△Q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总产量 AFC=TC/Q
平都可以变成本=可变成本/总产量 AVC=AC/Q
MC(边际成本)、AC(平均成本)、AVC(平都可以变成本)AFC(平都可以变成本)曲线关系
(1) MC、AC、AVC三条曲线是U形且MC交AC于低点;MC交AVC于低点
(2)AFC是反函数,自始至终处于下降趋势
一、短时间成本曲线当中的关系
(1)总成本与边际成本:
TC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是MC,MC0、MC=0、MC0,TC分别表现递减、小值、递增
(2)总成本与平均成本
TC曲线上任一点和原点的连线的斜率是AC,当AC达到期大时,TC和原点的连线正好也是TC的切线。
(3)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MCAC时,AC递减增;MCAC时,AC递增;MC=AC,AP获取小值
二、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
MC曲线和AC曲线都是U型的,导致这样的形状的因素都是因为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的递减或递增,但这两种成本的经济涵义和几何涵义不一样,MC曲线反映的是TC曲线上的各点切线的斜率。而AC曲线则是TC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故此,MC曲线比AC曲线更早到达低点。MC曲线与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低点上。
在这一点,MC=AC,就是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左,AC在MC之上,AC一直递减,AC>MC,就是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
在这一点之右,AC在MC之下,AC一直递增,AC<MC,即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AC是随MC的变化而变化的,当MC下降到一个更低点时,对应的AC也要跟着下降,但它同前面非常高水平计算平均值,因为这个原因就理所当然大于MC,以至当MC到达低点以后转而递增,在其没有达到到平均值时,AC仍在MC之上,并且AC仍继续递减,直到与递增的MC相交,AC才到达低点,而后转向递增。
而过这一点后面,情况相反,AC还是随MC的变化而变化,当MC上升到一个更高点时,对应的AC也要跟着上升,但它同前面很低水平计算平均,因为这个原因就理所当然小于MC,即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1、总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变化规律。
总成本TC是产量的函数,因为没有考虑固定成本这一原因,总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表达产品产量为零时,TC为零,随着产量的增多,总成本也对应增多,总成本曲线的形状主要决计划于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其实就是常说的边际成本率。
平均成本(AC)是每单位产品的成本,等于总成本与产品产量的比值。其实就是常说的:AC=TC/Q=f(Q)/Q。在几何意义上AC是TC曲
线上的任一点与原点O的连线的斜率。AC曲线形状为U型,表达平都可以变成本随产量增多先递减后递增,其成U型的因素也是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的
2、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
大多数情况下来说,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是:初在产量启动增多时因为各自不同的生产要素的效率没有取得充分发挥,因为这个原因,产量很小。随着生产的进行,生产要素利用率增大,产量的增长速度大于成本的增长速度,故此,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多而递减。当产量增多到相对的程度时,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边际成本又随产量的增多而增多。假设不考虑初的短暂情况,那么它的变化规律主要表现在针对是:边际成本先是随产量增多而减少,当产量增多到相对的程度时,就随产量增多
而增多,因为这个原因,边际成本曲线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总成本TC=固定成本+可变成本TVC
平均成本AC=总成本TC/数量Q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数量Q
平都可以变成本AVC=可变成本TVC/数量Q
边际成本MC=△TC/△Q=d总成本TC/dQ
1、短时间总成本=短时间固定成本+短时间可变成本
2、短时间平均成本=短时间平均固定成本+短时间平都可以变成本
3、短时间平均固定成本=短时间固定成本 / 产量,短时间平都可以变成本=短时间平均成本 / 产量 短时间边际成本=Δ短时间总成本 / Δ产量
4、短时间边际成本=短时间平均成本时,短时间平均成本小 短时间边际成本=短时间平都可以变成本时,短时间平都可以变成本小
5、短时间边际成本下降时,短时间总成本以递减速率增多;短时间边际成本上升时,短时间总成本以递增速率增多
平均成本:从名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就是总成本求个平均 计算公式: AC=TC/Q 平均成本是指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成本耗费的平均水平。
平均成本总是针对一定的产品或劳务来说的。一定时期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平均成本的变化,时常反映一定范围内成本管理整体水平的变化。不一样时期的平均成本可能会有很大变化,通过比较分析,能了解成本变化的整体水平和为深入分析指明方向。
成本价计算公式?
成本价=单位产品成本+加成额
=单位产品成本*(1+加成率)
这当中
成本加成率=加成内容/有关成本。
卖出成本价计算公式:股票成本价=(全部买入股票的成交金额+全部买卖交易手续费-平仓卖出股票的成交金额)/剩下的股票数量。
持续性买入成本价计算公式=(每一次买入股票的成本之和+交易费用)/股票数量。
总成本指数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Iq=∑p0q1/∑p0q0。单位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p1q1/∑p0q1。总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q=∑p1q1/∑p0q0。劳动生产率总指数计算公式:劳动生产率=∑v1t1/v0t0(v是指劳动生产率,t是指平均职工人员数量)。
一、产量总指数计算公式
1、产量总指数计算公式:Iq=∑p0q1/∑p0q0。
2、单位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p1q1/∑p0q1。
3、总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q=∑p1q1/∑p0q0。
4、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v1t1/v0t0(v:劳动生产率;t:平均职工人员数量)。
5、假设月末某种产品一些未完工,一些完工,这时归集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费用总额,要采用一定程度上的分配方式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当中进行分配,才可以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总成本指数的计算公式是,总成本指数=报告期总成本÷基期总成本x百分之100。反映总成本变化的指标。通过总成本指数计算可以了解总成本的变化幅度和变化方向。总成本指数大于百分之100为总成本上升,总成本指数小于百分之100为总成本下降。比如。
某丆 总成本为1150万元, 总成本为1200万元,该厂 总成本指数=1150万元÷1200万元❌百分之100=95.83%,95.83-1=-4.17%总成本降低4.17%。
总成本指数=报告期总成本-基期总成本
产品成本指数的编制
记各自不同的产品的产量为q,单位成本为p 。则都可比产品(即基期实质上生产过且计算期仍在生产的产品)的综合成本指数一般采取派氏公式来编制:
P_p=\\frac{\\sum p_1q_1}{\\sum p_0q_1}
该指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差可以表示,因为单位成本水平的降低(或提升),让计算期所生产的那些产品的成本总额节约(或超支)了多少。
类似地,在对成本水平开展计划管理的场合,还可以编制对应的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指数,用以检查相关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其编制方式可以采取派氏公式:
P_p=\\frac{\\sum p_1q_1}{p_nq_1}
这当中,pn为计划规定的单位成本水平。该指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差,基本上明计划执行途中所节约或超支的成本总额。
品成本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指标指数? 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指数是用来说明社会经济情况质量,内涵变化情况的指数。如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等。指数体系中,总成本指数=单位成本指数×产量指数
单位成本指数是质量指标指数,产量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

>>二级建造师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
- 怎么计算单位成本,计算成本的公式有哪些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