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有什么?为了帮助儿科主治了解,华宇儿科主治医师考试网为大家整理如下:
1.肠黏膜损伤①各种病因所致低氧血症引起机体防御性反射,肠系膜血管强烈收缩,肠管血流量减少至正常的35~50%,致肠黏膜缺血性损伤;②新生儿有肺动脉高压时,血流可分流注入未闭的卵圆孔,或动脉导管未闭有左向右分流,均影响体循环血量,导致灌注减少;③红细胞增多症或早产儿血液浓缩,心排出量减少,肠黏膜微循环障碍;④高渗乳汁〔>460mmol/L〕及高渗性药液等均可直接损伤未成熟的肠黏膜而致病。
2.感染病原可为肠内过度繁殖的菌群,如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艰难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沙门菌、绿脓杆菌等;病毒或真菌也可引起本病。病原菌可直接侵入已遭受缺氧缺血等损伤的肠黏膜而致病,细菌产生的内毒素也可激活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协同诱发肠道病变。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医药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医药卫生职称免费资料下载
注册免费领取学习资料 名师培训辅导教学课程
医药卫生考试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