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公司的财务不能相互对接吗,分公司会计科目如何并入总公司会计科目

两个公司的财务不可以相互对接吗?
公司财务是不是对接第三方,要看工作需。假设工作需,财务会对接第三方的;假设不是工作需,或者事情与财务无关,财务就没有什么必要对接第三方。财务的法定工作是核算与监督,不是天天联系第三方的。
两个公司合并,可以把财务交给合并的一方。
两个公司合作,不要交出自己公司的财务。
各自的财务要各自处理。别把自己的财务搞丢了。
各自报税,需有各自的财务报表,需有自己的税务申报。
自己的财务自己做。
分公司会计科目如何并入总公司?
分公司会计科目并入总公司分两种情况,总公司不是上市公司。采用汇总会计报表,既然如此那,就简单些分公司会计科目直接并入总公司会计科目中就可以。
假设总公司是上市公司,既母子公司相关联关系。既然如此那,分公司会计科目与总公司账簿中有重复的部分就要做会计凭证调正过来。
集团公司怎么做合并报表?
做并表底稿,先把各公司数据填上,得合计数,然后填调整抵销分录,用分类汇总功能取各报表科目合计数,然后填入底稿就可以。
子公司是集团公司,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是采取子公司的合并报表还是很小一部分报表
简单起见,当然是直接采取子公司的集团合并报表,实务中财务人员的首选。
假设用子公司的很小一部分报表,还得把孙公司的报表重新合并一次,浪费时间而且,没有任何实质上意义。
假设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中,所指的少数股东是母公司所属的其他单位,当然需把该部分少数股东权益转销,假设是母公司系统外的少数股东也还是需保留。
当然不是简单的合并,这个一句话说不知道,给你个模板吧,好好研究一下,但愿能帮到你:
XX集团公司
二零XX年XXX月
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方式
一、内部权益性投资及其收益的抵销
(一)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
1、抵销分录
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以上四项应等于子公司全部者权益合计)
合并价差 (借或贷、差额)
贷:长时间股权投资 (母公司长时间投资账面值)
少数股东权益 (子公司全部者权益合计×少数股权%)
2、合并价差
(1)出现因素:因为母公司在证券市场上通过第三者获取子公司股份,支付给第三者的价款高于或低于发行该股份的发行价。
(2)合并价差的计算
合并价差=母公司内部权益性投资-被投资子公司全部者权益合计×母公司在子公司的投资比例=股权投资差额。
(3)报表列示:合并价差属于“长时间股权投资”项目标调整项目,在合并报表中应独自列示于“长时间股权投资”项下。
3、少数股东权益
(1)含义:反映除母公司以外的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中的权益,表示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全部者权益中所拥有的份额。
(2)少数股东权益的计算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全部者权益合计×(1-母公司在子公司持股比例)
(3)报表列示:在“负债”类项目与“全部者权益”类当中单列一类反映。
【例题一】母公司拥有子公司百分之80的股份,年末母公司“长时间股权投资—对子公司投资”帐面值为28000元,子公司全部者权益项目请看下方具体内容:实收资本 26000元、资本公积4000元、盈余公积2023元、未分配利润1000元。
借:实收资本 26000
资本公积 4000
盈余公积 2023
未分配利润 1000
合并价差 1600
贷:长时间股权投资 28000
少数股东权益 6600
(二)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
1、抵销原理
(1)子公司本期净利润已涵盖在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少数股东本期收益,合并报表本质性是将子公司的本期净利润还原为收入、成本费用处理,既然如此那,一定要将会针对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予以抵销。
(2)因为采取权益法核算,子公司的期初未分配利润已涵盖在母公司的长时间股权投资及期初未分配利润(或其他全部者权益)帐上,应予抵销。
(3)因为合并利润分配表是在整个企业集团的的视角,反映对母公司股东的利润分配情况,而子公司的利润在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及利润分配中已带来一定反映,因为这个原因子公司的利润分配各项目数目金额一定要予以抵销。
2、抵销分录及公式
∵子公司本期净利润+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本期已分配利润+子公司年末未分配利润
∴抵销分录:
借:投资收益 (子公司本年净利润×母公司投资%)
少数股东损益 (子公司本年净利润×(1-母%))
年初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 (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数)
应付利润 (子公司应付利润数)
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暂时还没有分配利润数)
说明:
(1)期初未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未分配利润在子公司的利润分配表中找。
(2)“投资收益”
A、在子公司“投资收益-对××子公司”项目中找。
B、计算得出。
3、 盈余公积的调整
(1)原理
A、通过上面说的抵销分录,已将子公司本期计提的盈余公积都冲销,但依据我们国内《公司法》相关规定,盈余公积由单个公司按本期达到的税后利润计提。
B、通过调整提取盈余公积的抵销分录后,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盈余公积”项目反映母公司盈余公积帐面值和其在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中所占的份额。
同时合并利润分配表中,“提取盈余公积”项目反映了母公司盈余公积帐面值和其在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中所占的份额。
C、调整分录基本上等同于将母公司一些未分配利润转作盈余公积,而不是将子公司未分配利润转作盈余公积,因为子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已都被抵销了。
(2)调整分录
A、调整当期盈余公积
借:提取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子公司当年提取盈余公积数×母%)
B、调整之前年盈余公积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到上年止子公司累计提取盈余公积数×母%)
(三)内部权益性投资和投资收益的抵销的综合举例
【例题二】×1年母公司“长时间股权投资-对A子公司投资“期初帐面值为45000元,占A公司百分之80的股份,A公司期初帐面值请看下方具体内容:实收资本35000元、资本公积15000元,当年A公司达到净利润10000元,提取盈余公积1000元,应付股东利润2023元。
×2年A公司达到净利润10000元,提取盈余公积1000元,应付股东利润2023元。
×1年:
(1) 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
借:实收资本 35000
资本公积 15000
盈余公积 1000
未分配利润 7000
合并价差 5000
贷: 长时间股权投资 51400
少数股东权益 11600
说明:
A、“长时间股权投资”期末数=45000+(10000×80%)-(2023×80%)=51400元。
B、“盈余公积”期末数=1000元。 (子公司)
C、“未分配利润”期末数=10000-1000-2023=7000元。
D、合并价差=51400-(35000+15000+1000+7000)×百分之80=5000元。
E、少数股东权益=(35000+15000+1000+7000)×百分之20=11600元。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
(2) 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8000
少数股东损益 2023
贷:提取盈余公积 1000
应付利润 2023
未分配利润 7000
(3) 调整提取盈余公积
借:提取盈余公积 800
贷:盈余公积 800
注意: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数×母公司投资比例。
×2年
(1) 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
借:实收资本 35000
资本公积 15000
盈余公积 2023
未分配利润 14000
合并价差 5000
贷:长时间股权投资 57800
少数股东权益 13200
说明:
A、“长时间股权投资”期末数=51400+(10000×百分之80)-(2023×百分之80)=57800元。
B、“盈余公积”期末数=1000+1000=2023元。(子公司)
C、“未分配利润”期末数=7000+(10000-2023-2023)=14000元。
D、少数股东权益= 11600+10000×(1-百分之80)-(2023×百分之20)=13200元。
E、合并价差=(57800+13200)-(35000+15000+2023+14000)=5000元。
(2)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7000
投资收益 8000
少数股东损益 2023
贷:提取盈余公积 1000
应付利润 2023
未分配利润 14000
(3) 调整提取盈余公积
借:提取盈余公积 800
贷:盈余公积 800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800
贷:盈余公积 800
非常注意:
A、 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数×母公司投资比例。
B、 不要忘记调整之前年盈余公积。
二、内部应收应付帐款及坏帐准备的抵销
(一)内部应收应付帐款的抵销
借:应付帐款
贷:应收帐款
说明:这笔业务在以后年没必要编制递延抵销分录。
(二)坏帐准备的抵销
借:坏帐准备 (期末内部应收帐款计提的坏帐准备余额)
贷:管理费用 (借或贷、差额)
年初未分配利润 (期初内部应收帐款计坏帐准备余额)
说明:本抵销分录公式适用于当年及之前年坏帐准备的抵销。
【例题三】某集团公司自1991年启动用备抵法核算坏帐,且1991-1994年间内部未出现坏帐,相关资料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年份 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 计提坏帐比例
1991 10000 5‰
1992 15000 5‰
1993 10000 3‰
1994 12023 3‰
1991年:
借:坏帐准备 50
贷:管理费用 50
1992年:
借:坏帐准备 75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50
管理费用 25
说明:
(1)坏帐准备=当年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当年计提比例=15000×5‰=75元
(2)年初未分配利润=上期期末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上年计提比例=10000×5‰=50元
(3)管理费用为轧差数=75-50=25元。
1993年:
借:坏帐准备 30
管理费用 45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75
说明:
(1)坏帐准备=当年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当年计提比例=10000×3‰=30元
(2)年初未分配利润=上期期末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上年计提比例=15000×5‰=75元
管理费用为轧差数=75-30=45元
1994年
借:坏帐准备 36
管理费用 6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30
说明:
(1)坏帐准备=当年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当年计提比例=12023×3‰=36元
(2)年初未分配利润=上期期末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上年计提比例=10000×3‰=30元
(3)管理费用为轧差数=36-30=6元。
(三)其他债权债务的抵销
1、内部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的抵销
借:应付票据
贷:应收票据
2、内部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的抵销
借:预收账款
贷:预付账款
3、内部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的抵销
借:应付股利
贷:应收股利
4、内部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的抵销
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应收款
注意:以上1—4项抵销分录每一年年末应按照各帐户余额编制,并不是只编制出现当年。
5、内部销售的抵销
(1)内部购入当期都达到销售
借:产品销售收入
贷:产品销售成本
(2)内部购入当期部分达到销售
借:产品销售收入
贷:产品销售成本
贷:存货 (内部销售形成期末存货×销售公司内部销售毛利率)
(3)连续抵销
A 抵销上年时,视作上年没有形成销售部分当年都达到销售。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贷:存货
B 抵销当年分录同上。
附:合并工作底稿表格
合并财务报表通俗理解 给各位考生分享! 不收藏 绝对吃大亏!
母公司和子公司当中出现的业务放在整个企业集团的的视角看,实质上基本上等同于企业内部资产的转移,没有出现损益,而在各自的财务报表中分别确认了损益;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该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将相关项目标影响予以抵销。
第一总结一下常见的母子公司当中的内部抵销事项
(一)与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时间股权投资项目直接相关的抵销处理
1、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时间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全部者权益项目标调整和抵销
2、母公司内部投资收益与子公司期初、期末未分配利润及利润分配项目标抵销
(二)与企业集团内部债权债务项目相关的抵销处理
1、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投资;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
2、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抵销
(三)与企业集团内部购销业务相关的抵销处理
1、内部商品交易:内部销售收入与存货中涵盖的未达到内部利润的抵销
2、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内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摊销中包含的未达到内部利润的抵销
(四)与上面说的业务有关的减值准备的抵销
因内部购销和内部利润致使坏账准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时间股权投资等计提减值准备的抵销
下面分项目分析调整分录的编制
一、内部投资的抵销
(一)母公司的长时间股权投资与子公司全部者权益的抵销
1、对子公司的很小一部分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长时间股权投资有两种类型,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获取的子公司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获取的子公司。
针对第一种情况不用将子公司的很小一部分财务报表调整为公允价值反映的财务报表,只抵销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就可以。
针对第二种情况即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获取的子公司应该以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时间股权投资。
调整步骤涵盖:
(1)以合并日为基础确认被合并方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和合并商誉。
注意调整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
(2)按权益法对被投资方净利润作出调整,按调整后的净利润确认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投资收益差额
借:长时间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3)收到现金股利
借:投资收益
贷:长时间股权投资
(4)子公司除净损益外的全部者权益的其他变化
借(或贷):长时间股权投资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长时间股权投资与子公司全部者权益的抵销处理
从企业集团整体来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时间股权投资基本上等同于母公司将资本划拨下属核算单位,不导致集团资产、负债和全部者权益的增减变化。
针对母公司来说,一个方面反映为其他资产的减少(例如银行存款)一个方面反映为长时间股权投资的增多,简化的会计分录就是:
借:长时间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针对子公司来说,一个方面增多资产、一个方面作为实收资本,在存续这个时间段还涉及股东权益的增减变化,简化的会计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
贷:全部者权益(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因为这个原因,要抵销母、子公司相关长时间股权投资这一事项的影响,只
借:子公司全部者权益
贷:长时间股权投资
这样处理,有两个问题:
(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股未必是百分之100,假设拥有子公司百分之80的股权,即子公司全部者权益中百分之20部分不是属于母公司,上面说的这一会计分录肯定不平,补上 “少数股东权益”就可以。分录变成:
借:子公司全部者权益
贷:母公司长时间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2)商誉的问题。在初始投资时,母公司的长时间股权投资初始成本未必与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完全一样,假设母公司长时间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大,前期处理是视作商誉,不作调整;假设母公司长时间投资初始成本小,其差额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
因为商誉掺和进来,上面的分录又不平了,贷方金额比借方金额会大,借方将初始确认的商誉添上就可以。
分录就变成:
借:子公司全部者权益
商 誉
贷:母公司长时间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需说明的是,注会教材中的商誉是按年底母公司长时间股权投资经调整后的金额和它应享有的子公司经调整后全部者权益中所占份额挤出来的,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按初始投资时的商誉计算结果一样。
长时间股权投资与子公司全部者权益的抵销处理
借:股本
资本公积—年初
—本年
盈余公积—年初
—本年
未分配利润—年末
商 誉
贷:长时间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说明:全部者权益分年初、本年单列是为了编制全部者权益变化表的需,实质上年初+本年数就是年末数。
(二)母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
子公司持续经营途中的利润按持股比例计算就形成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假设将母子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就没带来一定谓的投资收益,而应将子公司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这个时间段费用默认为母公司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这个时间段费用来看。故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该将会针对子公司长时间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予以抵销。
从子公司的视角看,本年达到利润有三个去向:提取盈余公积、对全部者的分配、未分配利润,这三个部分也要予以抵销。
抵销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全部者的分配
未分配利润
和前面所涉及的问题一样,利润中还有少数股东应享有的部分,借方加上“少数股东权益”;其次,为编制全部者权益变化表,未分配利润应该分解为“年末”、“年初”,也可看做是对长时间股权投资与子公司全部者权益的抵销分录的说明。
调整后面的分录变为: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权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全部者的分配
未分配利润—年末
其次,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情况下,应怎样编制调整分录?
假设 某集团公司编制了涉及长时间股权投资的合并财务报表,这一事件是连续的, 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编制合并报表时按照调整分录把涉及项目标期末余额都进行了调整; 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是按照 母公司、子公司的独自财务报表编制的,它们的期初数并没有按照 编制合并报表时的调整数进行调整,其实就是常说的说我们得到的资料中 期初数和 期末数是不完全一样的,既然如此那,在编制报表前应该把它们调整完全一样。
怎么调呢?
很简单。把 的调整分录照抄下来,只是将涉及利润的部分替换为“未分配利润—年初”。这样调整后的期初、期末余额是完全一样的,再按照本年出现的事项做正常的调整分录就可以。
三、存货内部交易的抵销
这里讨论的问题是买卖双方都将交易资产默认为存货的情况。
(一)当年购入的情况
例:母公司将成本为80万元的存货出售给子公司,价格100万元。母公司确认收入100万元、成本80万元,子公司确认存货100万元。但站在集团整体的视角,集团内部企业当中的商品购销活动基本上等同于企业内部的物资调拨活动,不应该确认收入、成本,也不可以确认存货价值中虚增的20万元,虚增的20万元本质是“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达到内部损益”。
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存货
有哪些变化的情形:
1.假设子公司将存货以110万元的价格将存货都销售出去,有人可能觉得,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达到内部损益已经通过销售行为达到了,应该不需要编制抵销分录,实质上情况如何呢?我们来分别看母、子公司的业务分录:
针对母公司:
借:银行存款 100
贷:营业收入 100
借:营业成本 80
贷:存货 80
针对子公司:
借:存货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借:银行存款 110
贷:营业收入 110
借:营业成本 100
贷:存货 100
将上面说的分录汇总,我们可以看到营业收入为210万元、营业成本为180万元,虽然达到的利润也还是是30万元,但收入、成本与事实不符,多确认了100万元,应该编制的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 100
贷:营业成本 100
2.假设当年购入的存货留一些卖一些呢?
第一假定都出售: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再对留存存货的虚增价值进行抵销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二)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情况
上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抵销的内部购进存货中包含的未达到内部销售损益,对本期的期初未分配利润出现影响。在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第一应该将上期抵销的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达到内部损益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予以抵销,调整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然后再对本期内部购进存货进行抵销处理。
1.将上期抵销的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达到内部销售损益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进行抵销。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期初存货中包含的未达到损益)
贷:存 货
2.本期出现的内部购销活动: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3.期末内部购销的存货中包含的未达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三)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站在集团整体的视角,没有达到销售收入,销售方因销售收入缴纳的所得税在未来这个时间段可以抵减,应该作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分录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假设是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期初应该调整未分配利润,分录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四)考虑存货跌价准备
很小一部分财务报表的存货跌价准备是站在很小一部分公司的视角认定应提或应冲额,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该站在整体的的视角再认定,两个数目金额比较,再来确定应该补提还是应该冲减的数目金额。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假设涉及所得税问题,应该对应将很小一部分公司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进行调整。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要明白子公司和母公司两种的视角的思路转换。例如说针对子公司来说,一项内部交易存货的入账价值为100,从母公司的视角,真实成本为80,假设可变现净值为60,既然如此那,从子公司的视角应该计提减值=100-60=40,母公司的视角应该计提减值=80-60=20,故此,合并报表就应把多计提的减值=40-20=20转回。
甲公司对丁公司只是出现重要影响,这样的情况下甲公司也需编制合并报表吗?
一、甲公司对丁公司只是出现重要影响,这样的情况下甲公司不用编制合并报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自 7月1日起施行) 》第二章 合并范围,第七条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需要以控制为基础予来终确定。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加被投资方的有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本准则所称有关活动是指对被投资方的回报出现重要影响的活动。被投资方的有关活动需要按照详细情况进行判断,一般涵盖商品或劳务的销售和购买、金融资产的管理、资产的购买和处置、研究与开发活动还有融资活动等。
二、控制的详细判断运用
(一)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达母公司可以控制被投资单位,需要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如(1)直接拥有半数以上(2)间接拥有半数以上(3)直接和间接合计拥有半数以上。但是有证据表达母公司不可以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
(二)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但满足下方罗列出来的条件之一的,默认为母公司可以控制被投资单位,但是有证据表达母公司不可以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
1、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当中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
2、按照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3、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
4、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三、全部子公司都应纳入母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母公司需要故将他都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即,只要是由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不论子公司的规模大小、子公司向母公司转移资金能力是不是受到严格限制,也不论子公司的业务性质与母公司或企业集团内其他子公司是不是有显著差别,都需要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四、下方罗列出来的被投资单位不是母公司的子公司,不应该纳入母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1、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原子公司;
2、已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
3、母公司不可以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
4、母公司不可以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是指母公司不可以控制的除上面说的情形以外的其他被投资单位,如联营企业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