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电算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会计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推动者是谁提出的

我们国内会计电算化是从具体是什么时候启动的?
我们国内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启动,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现在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在这近20年的发展途中,已获取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一阶段尝试阶段(1982年之前)。第二阶段自发发展阶段(1983年—1988年)。第三阶段稳步发展阶段(1989年-1996年)。第四阶段会计软件发展阶段(1996年以后)。
我们国内已初步形成了会计电算化软件产业,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面向会计电算化应用人员的培训可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大多数会计人员要运用培训,掌握并熟悉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部分会计人员要运用高级培训,可以对计算机系统环境进行大多数情况下维护,对会计软件进行参数设置,还有对会计核算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利用。
启动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们国内,“会计电算化”一词早是于1981年8月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的,当时将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会计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推动者是谁?
1981年8月,由一汽和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讨论会在长春召开,在本次讨论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当时财政部会计制度司杨纪琬司长出席了本次讨论会,他是我们国内会计信息化改革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