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当前位置: > 学历 > 高中 > 分数线 >

侍卫相公叔痤为中庶的意思,公叔痤时期的魏王

时间:2023-01-30 12:46来源:华宇考试网收集整理作者:分数线
资料下载
侍卫相公叔痤为中庶的意思

侍卫相公叔痤为中庶的意思?

这句说的是商鞅。

商鞅出身于卫国公族,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据说他后来投奔秦国时就带上李悝所撰的《法经》,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

后来,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原话为”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意思是“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这句话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时魏王叫?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姬姓,魏氏,名罃,出生于魏国安邑,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代国君

其实就是常说的《孟子》里面被孟子怼的那个梁惠王。

商鞅卫鞅公孙鞅的名称由来?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真得是公孙氏吗?他究竟是姓姬,还是姓卫?

1、公孙鞅

《资治通鉴·第二卷·周显王八年》记载:“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商鞅在《资治通鉴》中出场时的名字是“卫公孙鞅”。“公孙”真得代表“公孙氏”吗?

《史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路史》记载:“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

《会注考证》里说,“《大戴礼·五帝德》无‘姓公孙’三字,未详史公所本”,又引用崔述的说话,“公孙者,公之孙(公侯之孙)也”,觉得公孙不是姓,也不是黄帝的姓。

这说明,“黄帝姓公孙”一说存在争议。

《通志》记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的说法。或跟黄帝姓公孙,因以为氏。”

黄帝25个儿子,得其姓者14人,这当中,并没有公孙一姓。“或跟黄帝姓公孙,因以为氏”一说也有疑义。

按照《广韵》的记载:“封公后面,皆自称公孙”。

在春秋时期,不少诸侯国君的儿子,被成为“公子XX”。如,公子小白、公子虔、公子卬等,这些“公子”的儿子,被称为“公孙XX”。

其实就是常说的说,“公孙”既不是商鞅的姓、也不是商鞅的氏,而是表达商鞅拥有卫国国君的血统。

在全部“公孙”的后代中,有很多人以公孙为姓,故此后世姓公孙的人,并不是是哪一族一氏的后裔,而是代表先祖曾是某一位诸侯国君。

商鞅究竟姓什么?

2、卫鞅、姬鞅

按《资治通鉴》记载:“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

其实就是常说的说,商鞅是某一个卫国国君的后代。庶孙是对比嫡孙来说,指国君妾媵所生之子及其后裔。那么商鞅的姓、氏应该和卫国的国君一样。

卫国第一代国君是康叔封,姬姓,卫氏,名封,又名康叔、卫叔封。

周文王姬昌的正妃是太姒,来自有莘氏是夏禹的后代,生有10个儿子: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郕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冉季载。

姬封是周文王姬昌的嫡九子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弟。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夯实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还有先贤后代,姬封初的封国是康国,故称姬封为康叔或康叔封。

周公旦平定殷商故土的叛乱后面,在原来武庚统治的地区建立了卫国,将平叛有功的姬封改封为卫国国君,故姬封又称卫康叔。

根据“以国为氏”的惯例,姬封初应为康氏,改封为卫国国君后,应该改成卫氏。

商鞅作为卫国国君的后裔,肯定是姬姓、卫氏。因为这个原因,称呼商鞅为卫鞅、姬鞅都是可以的。但是姬鞅这一称呼貌似没有见到史书记载,未知其详,推算预测于当时的称谓习惯相关,其他姬姓封国的国君,也很少以姬姓称名于世。

3、商君

《资治通鉴·第二卷·周显王二十九年》:“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

西周和春秋时期,按“天子建国,诸侯立家”的分封制度,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然后“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这样就建立起来了一个完整的、等级分明的封建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天子称王,诸侯称君。虽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但是他针对各个诸侯国并没有直接统治权,不可以干涉诸侯国的国内事务。同样的,各诸侯国的国君也不可以直接干涉各卿大夫封邑内的事务。

进入战国时代后面,分封制度渐渐崩溃。各国国君都倾向于采用集权制,加强了针对国内的统治。

这一时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封爵形式。受封的人对封地不可以再拥有独立的统治权,只可以收取封地内的税赋,换言之,对封地唯有经济权力,而无政治权力,有的情况下甚至都不可以世袭封地,受封者死后封地随即被国家收回。

这样的新的封爵形式,既不一样于西周春秋时期的诸侯,也不一样于那时的卿大夫。这一时期,不少国君都相继称王,王已经不可以再是天子的专用称谓,“君”也再是国君的专用称谓,于是就用“君”这个字来指代这样的新的封爵形式,那就是战国时期的封君制度,它和西周春秋时期的五等爵是不一样的。

公元前346年,“卫更贬号曰侯,服属三晋。”

公元前320年,“卫更贬号曰君”。

按《资治通鉴》的记载,公元前346年卫国国君把自己的称号降到侯爵,服属于三晋。公元前320年,卫国国君再次降低自己的称号到“君”。这个时候的“君”已经不可以再是一国之君,不可以再对封地拥有独立的统治权,只是代表了封地的赋税罢了。

商君肯定是这样的一种低于侯爵的爵位封号。

4、商鞅

商鞅的称呼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提到:“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至今治强。”

商鞅亡于公元前338年,时隔100年后面,李斯作为后人,称卫鞅为商鞅,就是让人明白,这个商鞅就是“受封商於十五邑”的卫鞅是一种对历史人物的简化称谓。

卫鞅受封是公元前340年的事情,在《资治通鉴》第二卷中,公元前350年和公元前348年,曾两次称卫鞅为“商鞅”,这个时候,商鞅还没有受封,应该称呼卫鞅更准确。

商鞅,名鞅,姓姬,卫氏,战国时期卫国人是某位卫国国君的孙子,因为这个原因又为公孙氏,入秦后因军功被封于商,故此,又为商氏。先秦时期,一个有多个氏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是,姓唯有一个,而且,不变。商鞅出生时,卫国已经衰弱,基本上是魏国的附庸。而且魏国也常常干涉卫国国君的废立。战国时期,卫国仅剩下了濮阳一地。秦灭魏国后,把卫国迁到了野王,濮阳为秦东郡的一些,但是,秦始皇没有灭卫国。公元前209年,其实就是常说的秦二世元年(卫君角21年),秦二世废卫君角为家人(普通百姓),卫国灭亡。

商鞅虽然身为卫国的公族,但是,卫国弱小,因为这个原因商鞅到了魏国谋求发展,投在魏相公叔痤的门下为中庶子。

商鞅师从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学习法家之学。

他的才可以深得公叔痤的欣赏,临死前向魏惠王推荐了他。但是,魏惠王没有采纳他的荐议。

时值秦国的秦孝公刚即位,向列国公布了求贤榜,商鞅西入秦。

商鞅通过了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晋见了秦孝公。

不久秦孝公采纳了他的建议,进行变法。

后来商鞅也屡建军功,被封于商邑,因为这个原因号称商君。不过,商鞅也得罪了一部分人,涵盖公子驷,其实就是常说的后来的秦惠文王。公子驷继位后,以谋反的罪名族灭了商鞅全家。不过,商鞅的措施并没因为这个原因被废除。

商鞅本名叫公孙鞅,因为他是卫国人,故此,又叫卫鞅,后又被秦孝公封于商於之地,又称商鞅。

商鞅是战国时代秦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商鞅是卫国人,原名为公孙鞅和卫鞅。后来,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改变了秦国积贫积弱的状态,秦孝公觉得秦国的一步一步富强,与商鞅坚定不移的推行变法有密切的联系,为了肯定商鞅对秦国的奉献,秦孝公15城邑给商鞅,以示对他的奖励。就古人的姓氏来说,有多重含义,例如以商鞅作为例子。秦惠文王时期,商鞅被秦惠文王以极刑处死,并且杀害了商鞅全家,按说商鞅是没有后人的,但是,因为商鞅以前有封地,故此,在商鞅封地内的后人,就有商姓一说。古人的姓有标志居住地的含义,古人针对名字来说,大多数情况下是氏加名字。黄帝姓公孙,但是,因为黄帝以前居住在姬水,故此,黄帝以姬为氏,又称姬轩。商鞅又名卫鞅,这当中的含义差不多的,商鞅在卫国出生和长大,根据古人名字的叫法,商鞅又称作卫鞅。古人针对姓和氏分的很了解,例如,商鞅,姓公孙,氏为卫,随着时间的发展,大家渐渐融合了姓和氏的概念,成为了姓氏这一说法。

商鞅在卫国生活,因为受到魏国政治家和改革家李悝的影响,商鞅对法家思想出现了浓厚兴趣,随即从卫国来到了魏国,在魏国宰相公孙痤的门下担任管家一职。公孙痤去世后,商鞅觉得自己在魏国没有施展抱负的空间,就来到了秦国。后来,商鞅受到秦孝公的赏识,任命他为左庶长,商鞅变法成功,因为这个原因能落在自己身上封地,秦孝公尊称他为商君。

公叔痤和魏武侯的关系?

公叔痤是魏武侯的相国

公叔痤是宗室吗?

是宗室

公叔痤(?―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公叔痤在田文(注:这个方向指战国时魏国国相田文,非孟尝君田文)死后担任魏国相国,并娶魏国公主为妻。

公叔痤有知人之明,但为国家利益考虑得相对少一部分,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得多一部分。他排挤吴起是出于保全相位的需,并非不清楚吴起对魏国的重要性。荐举公孙鞅是直到病重才提出。

赵鞅是商鞅吗﹖?

赵鞅不是商鞅。赵鞅和商鞅没相关系。赵鞅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出身晋国的赵氏家族。而商鞅是战国时期的卫国人,有叫卫鞅,原名叫公孙鞅。后来成为魏国丞相公叔痤的门客。公叔痤死后,商鞅进入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启动主持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

不是

赵鞅(?-前476年),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

晋昭公时,公族弱,大夫势力强,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为改革,为后世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首开先河。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还有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西南)。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

商鞅原名公孙鞅,出身卫国,又称卫鞅。后入秦,封地为商,又称商鞅。SO这没都名字里好像都没有赵鞅。。。赵鞅,嬴姓,赵氏,原名名鞅,后名志父,谥号简。时人尊称其赵孟,史书中多称之赵简子,亦称赵简主初步鉴定是两个人。

    分数线热门资讯

  • 侍卫相公叔痤为中庶的意思,公叔痤时期的魏王

    侍卫相公叔痤为中庶的意思? 这句说的是商鞅。 商鞅出身于卫国公族,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据说他后来投奔秦国时就带上李悝所撰的《法经》,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 后来,商鞅...

    2023-01-30

  • 山西高考成绩有人查出来了吗山西职高高考成绩出来了吗

    山西高中毕业考试成绩有人查出来了吗? 即高中毕业考试的成绩在七月十。九号就已经出了。 山西职高高中毕业考试成绩出来了吗? 山西职高高中毕业考试成绩已经出来了,考得都很好,快去查吧。 2023山西整个省高中毕业考试...

    2023-01-30

  • 西餐厅面试英语口语,mpa复试英语口语

    西餐厅面试英语口语? Accepting a reservation 接受预订 Dialogue: W: Good morning Italian restaurant. How may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 上午好,意大利餐厅,我能帮到您什么? G: Yes, I’d like to reserve a table for tonight. 我想今晚在这订张桌子。 W: Cer...

    2023-01-29

  • 24届什么时候高考高考是什么时候几月几号

    24届具体是什么时候高中毕业考试? 二零二四届高一肯定是在2027年高中毕业考试。高中的学习任务比初中的学习任务要重不少。因为高中的学习内容要比初中的学习内容更多,而且,比初中更复杂的多。假设初中的学习强调记忆,...

    2023-01-29

  • 湖南师范大学还有一个校区在那里呀那里的专,湖南农业大学食

    湖南师范大学还有一个校区在那里呀,那里的专业有哪些? 1.湖南师范大学还有一个分校区叫做“咸嘉湖校区”,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的学生都全部在那边校区上课休学的。专业有临床医学,口腔学等医学方向专业。 2.湖南师范大...

    202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