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陈述语气
1.“有以”、“无以”,分别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没有用来……的办法”。
2.“带来一定”、“无所”,分别译为“……有……”、“……没有……”。
3.“何以”,表示询问行为所凭借的方法、方式,译为“凭什么”、“依据什么”。
4.“……故此,……”,表示因素或凭借,译为“……的因素”或“……的方式(按照)”、“用来”等。
5.“以为”、“以……为”,译为“觉得”、“把……当作……”、“用……做……”。
6.“比及”,译为“等到……时”。
二、表判断语气
1.“唯(顾、直)……耳”,译为“只是……罢了”。
2.“……之谓……”、“其……之谓也”、“其……之谓……”,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个问题就叫……啊”。前面加语气副词“其”,翻译时可加上“大约……吧”,表商量、推算预测的语气。
3.“不亦……乎”,译为“不是……吗”。
三、表委婉推算预测语气
1.“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
2.“其……乎”,译为“大约……吧”。
3.“无乃……乎”、“毋乃……乎”,译为“恐怕……吧”、“只怕……吧”。
四、表疑问语气
1.“如何”、“若何”、“奈何”,分别译为“怎么”、“怎么样”、“咋办,应该如何处理”。
2.“如……何”、“奈……何”、“若……何”,表示对事情不了解该如何处置、对付,译为“对……怎么样”、“对……该咋办,应该如何处理呢”。
3.“何……为”、“何(奚)以……为”,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
4.“何以……耶”,译为“怎么能……呢”。
五、表反问语气
1.“岂……哉(欤、乎、乎哉)”,译为“难道……吗”、“怎么……呢”。
2.“庸……乎”、“其庸……乎”,译为“难道……吗”、“哪里……呢”。
3.“况……乎”,译为“何况……呢”。
4.“其……乎”,译为“难道……吗”。
5.“何……哉”,译为“怎么……呢”。
6.“安得……也哉”,译为“怎么可以……呢”。
7.“何……之有”,译为“有哪些……呢”。
8.“况……欤”,译为“何况……呢”。
六、表感叹语气
1.“何其”、“一何”,译为“多么”、“何等”。
2.“亦……哉”,译为“也……啊”。
七、表选择语气
“与使……毋宁”、“与其……宁”、“与其……孰若”,译为“与其……不如……”。
八、表比较语气
“……孰与……”、“……与……孰……”,译为“与……相比,谁……”。
文言文阅读从二十四史中选。
大多会进行改写。诗歌欣赏,大多从《唐诗鉴赏辞典》中选 。词的欣赏,大多从《宋词鉴赏辞典》中选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可以没马蹄。爱湖东行不够,绿杨阴里白沙堤。
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可以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的时候直挂云帆济沧海。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非常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可以,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什么时候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可以,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敦颐《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故此,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以此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以此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故此,为圣,愚人之故此,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这里说的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了解,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就可以清楚的知道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可以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没有必要不如师,师没有必要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罢了。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荀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然也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促使其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可以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韩愈) ,岳阳楼记(范仲淹),六国论(苏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行路难(李白), 春望(杜甫),泊秦淮(杜牧) ,无题(李商隐) ,虞美人(李煜)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高中毕业考试文言文出自之前的文学作品,以《史记》,《春秋》,《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战国策》居多,大多数情况下是课文的延伸,当然也会结合当年的时候事来选择文言文。
1、孔子语录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了解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了解为不了解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高中毕业考试文言文八大句式详解? 一、表陈述语气 1.“有以”、“无以”,分别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没有用来……的办法”。 2.“带来一定”、“无所”,分别译为“……有……”、“……没有……”。 3.“何以...
2023-02-24
北京户口高中毕业考试要多少分能通过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北大? 清华大学在北京的低录取成绩: 理科:694分(语文:114,数学:144,外语:148,综合:288) 文科:677分(语文:127,数学:147,外语:145,综...
2023-02-24
2023河北高中毕业考试满分多少? 满分750 共4科 英语:150 数学:150 语文:150 综合(分文理)共300 河北高中毕业考试人员数量? 河北整个省报名参与 普通高中毕业考试的有43.13万人,参与对口招生的有2.8万人,总人员数...
2023-02-24
如何查询过程中考被哪所学校录取? 步骤1 以郑州作为例子,在浏览器中搜索“郑州教育信息网”,找到官网。 步骤2 打开到官方网站首页,选择上方“中招”。 步骤3 打开到中招专题页,选择上方“录取查询”。 步骤4 打开到中...
2023-02-24
高中毕业考试英语听力分值? 高中毕业考试英语的听力分值是占30分的。 高中毕业考试是我们人生当中一次大型的考试,而英语是我们全部科目当中重要,要优先集中精力的一门科目之一,因为它的满分是150分是很占有比例重...
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