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700 :哈尔滨东
开点:06:30
到达车站:绥芬河
到点:12:10
历时:05:40
硬座:72
:K7195 香坊
开点:14:28
到达车站:绥芬河
到点:20:43
历时:06:15
硬座:38
:K7193 :哈尔滨
开点:22:33
到达车站:绥芬河
到点:06:03
历时:07:30
硬座:41
2727 哈尔滨东
开点:23:07
到达车站:绥芬河
到点:06:33
历时:07:26
硬座:63
:K700 :哈尔滨东开点:06:30到达车站:绥芬河到点:12:10历时:05:40硬座:72:K7195 香坊开点:14:28到达车站:绥芬河到点:20:43历时:06:15硬座:38:K7193 :哈尔滨开点:22:33到达车站:绥芬河到点:06:03历时:07:30硬座:412727 哈尔滨东开点:23:07到达车站:绥芬河到点:06:33历时:07:26硬座:63
绥芬河和黑河是两个地方。绥芬河和黑河都属于黑龙江。黑河市是黑龙江地级市,隔江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州府布拉格维申斯克相邻。绥芬河是县级市,2023年成为黑龙江省直管县试点,部分权利与地级市同级,部分政务仍受牡丹江管辖。曾经隶属于牡丹江市。绥芬河对岸是波格拉尼奇内。
缓芬河和黑河是两个地方,但同数黑龙江,缓芬河是在黑龙江江边的下游,黑河是黑龙江畔的上游,同数黑龙江的口岸城市,两地大约上千公里,同数对俄罗斯出口的重要城市之一,两城对我们国内进出口贸易获取重要意义,但这两个城市是两个地方。
都是黑龙江的边境口岸,但是,完全是两个不一样方位的市县。黑河位于黑龙江北部,于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隔岸而居。绥芬河市在黑龙江东部,和俄罗斯的哪个城市相邻,我也不清楚。因为我不熟悉绥芬河。
两条
1.滨洲线 由哈尔滨经大庆、富拉尔基、海拉尔,到达满洲里,全长930余公里,与俄罗斯的外贝加尔接轨。办理国际旅客联运和国际铁路货物联运,还有中俄问联运货物对外交接手续,并进行旅客的出入境检查。2.滨绥线 由哈尔滨经尚志、牡丹江到达绥芬河,全长540余公里,和俄罗斯的远东铁路接轨。馁芬河站办理与俄罗斯货物进出口运输。
辽东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现今仍是满族人民集居的地方。在辽东很多的满族姓氏中,满族集居地人民一般将佟、关、马、索、赫、富、那、郎八个满族姓氏,推崇为陈满洲著姓,同时又故将他俗称谓“满洲八大姓”。
然而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而历史上,他们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查寻辽东满洲八大姓的姓氏起源和演变是研究满族社会发展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是满族谱牒学研究中不可缺乏的项目,它将会针对满族早期的社会诸方面状况提供有力的历史依据。
仅就上面说的因由,本篇文章将辽东满族望族中的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过程,做一探析,并请方家斧正。满族的姓氏在历史长河中,演变频繁。“满洲虽始有定性,后皆指名为姓。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在近代冠、改汉字姓中,同样也是如此。《养吉斋丛录》记有: “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皆以名之第一字称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满语,或用汉文;用汉文,将用二字,不准用三字,以与满语混也。”从上面说的记载中可以看得出来,清代中后期满族各氏族在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途中,产生了极不规范的趋势。这样的趋势的产生,连封建清王朝的高统治者乾隆皇帝也感到震惊,不可以不下达请看下方具体内容谕旨:“八旗满洲、蒙古有姓氏,乃近几年既久,多有弃置本姓沿汉习者。即如牛呼纽氏,或变称为郎姓,就算指上一字为称,亦当曰牛,岂可直呼为郎,同于汉姓乎?姓氏者,乃满洲之根本,所关甚为紧要。今若不整饬,因循之久,必将各本姓遗忘,不复有知者。”然而统治阶级的震惊与整饬,其实并没有起到任何束缚满族各姓氏冠汉字姓与改汉字姓的作用,甚至在皇室宗族内部,不规范的冠以汉字姓的事例也在产生。清太祖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后裔,满姓为爱新觉罗,但是在这一时期,有一族支竟取汉字溥字为姓,一直沿用至今。在这样的不规范的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的民族文化融合中,辽东满洲八大姓也在上面说的前提下,分别由原来的满洲姓氏分别冠用和改用了汉字姓,姓氏为:佟、关、马、索、赫、富、那、郎沿用至今。
1.佟姓宗族。佛满洲佟姓氏族成员遍布辽东每一区域。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很多村堡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一姓是为发音相同异字,皆源出佟佳。佟佳清初为姓氏佟佳氏。有关清初佟佳氏,《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对佟佳氏成员佟养正做了请看下方具体内容记载: “佟养正,镶黄旗人,世居佟家地方。其祖达尔汉图墨图于明时,同东旺、王肇州、索胜格等,往来近边贸易,遂寓居开原,继迁抚顺。”在史料记载中,明末清初佟姓为佟佳氏是以地名佟佳为姓氏的,而其氏族成员多有进入明边进行贸易之人。作为以地为氏是明代女真人冠用姓氏的一大特点,他们是处于持续性地迁徙及渔猎采集生活中的需求,而以栖居地为姓氏的,诸如觉尔察氏、章佳氏、索绰罗氏等都是如此。但这些姓氏是出现在->明代的女真姓氏,其以地为氏的范畴近似于今日的佟家村,章家堡等近代以姓命名的地名相仿佛。但是这些自明代以后故此,姓氏命名的地名,其所用姓氏并不是是他们氏族的原始姓氏。 在明代中期之前,据朝鲜《龙飞御天歌》记载:“女真中有夹温一姓”。经史料查证,夹温是远在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同样也是夹谷姓氏的谐音。夹谷是金代一个很大的女真人著姓。《金史·列传》中有十数位夹谷姓氏之人载人传记之中。如:“夹谷清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桓笃人也。姿壮雄伟,善骑射。皇统八年,袭祖驶达猛安”。 “夹谷衡,本名阿里布,山东西路猛安益打把谋克人也。大定十三年,创设女直进士举,衡中第四人,补东平府教授。”有关夹谷这一姓氏, 《金史·国语》注释为:“夹谷曰仝”。仝与佟、童是汉字中的发音相同异字,又同为夹谷姓而演变为朝鲜史料中所载的夹温姓氏。这一姓氏历史上,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先世应用过,史料亦有记载,如“依兰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童凡察、童叫场、佟塔失、佟努尔哈赤”等。从上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今日建州女真人的后裔,冠用汉字姓的佟、童及仝姓,均是出自金代的女真夹谷姓氏。
2.关姓宗族。满族关氏是由清前女真姓氏瓜尔佳氏而改用汉字姓演变的一个姓氏。满语kor,汉译为“馆”, “阁”之意,亦可译为:“住所”之意。瓜尔佳氏氏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很多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宗族改用汉字姓关姓是于清代中期以后改用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早在清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启动创业之时,今日满族关姓的先世瓜尔佳氏成员即投身在后金政权的一统大业之中。后金时期,氏族中不少成员为有清一代的开国元勋。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封为辅政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早在1588年与父索尔果一道,亲率所属苏完瓜尔佳部五百户归附。费英东在后金政权初创时期,勇猛善战,屡立战功,被授于一等大臣。除开这点尚有图赖、刚林等很多瓜尔佳氏族成员成为有清一代重臣,并以卓著的业绩而名垂青史。
瓜尔佳氏是以地域而命名的姓氏,这一姓氏的应用,由明伊始直至清初。瓜尔佳氏部分史料亦有称之为哈尔佳者,但二者当中只是谐音上的变化。远在明代之前,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是由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古里甲姓氏演变为瓜尔佳姓氏的。其姓氏演变,已在清代乾隆年间钦定修撰的《满洲源流考》中得到证实。古里甲姓氏在金代史料中屡有记载,《金史·列传》第四十九记有: “古里甲石伦,隆安人,以武举登第。”从金、元时期的姓氏古里甲到明清之际的姓氏瓜尔佳,明显从读音上就可以发现是由音移变化而形成的。但是在金代,古里甲作为女真人的氏族大姓,《金史·国语》注释为:“古里甲曰汪”,即译汉字姓为汪姓。追溯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历史上初生活在黑龙江及松花江中下游各位地区,此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部族数经迁徙,而分居在东北各地。但作为瓜尔佳部族的原始居住地,据清史学者李林先生考证,“原是辽代五国部辖地,金代改称胡里改部,即今日黑龙江依兰县境内”。而今日辽东的瓜尔佳氏后裔,则是南迁中迁至辽东的,氏族后裔所用的瓜尔佳姓氏是于迁徙居住中,以地为氏而形成的姓氏。由古里甲至瓜尔佳音移上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历史上,辽东关姓宗族的姓氏演变应为:金、元时期,古里甲(汉译汪姓);明、清初,瓜尔佳;清代中后期至今,关。而关姓则属于改用汉字姓所用的一个姓氏。
3.马姓宗族。满族马姓在辽东地区分为汉军旗人和满洲旗人两个不一样的血缘集团。因为两个不一样的血缘集团冠汉字姓一样,又同居住生活在辽东地区,故此,极容易出现源流上的混淆。汉军旗人马姓是指清代中前期投归、降俘和其他原因而加入满族民族共同体的原汉族马姓氏族。他们在加人满族民族共同体编入汉军八旗后,也和满洲八旗各氏族一样,撰修族谱,并在族谱撰修途中,故将他马氏姓氏之中加一“佳”字,形成马佳氏,使世人很难区别谁是女真人后裔,谁是中原汉族人的后裔。 满洲八旗中女真人后裔的马姓宗族,清代前期,他们的氏族姓氏为马佳氏。是以地名命姓氏的一个宗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记有:“马佳,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绥芬、马佳及各地方”。在人物传记上,史料对马佳氏的先世多有记述。“赫东额,镶黄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国初,赫东额同亲弟尼马禅率满洲五十五户来归。” “罗尔机,正红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其子罗多理原任护军校。”由此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满洲八旗中的马佳氏氏族是清代中期以后冠汉字姓马姓的一个氏族。他们冠姓时是在原女真姓氏马佳的称谓中,取其头一字马字为姓而形成了形似汉姓的马姓姓氏。 在满族社会发展史上,马佳氏只是清代中前期至明代的马姓氏族先世的姓氏,并已从有关的史料中得到佐证是出自地域而冠之姓氏,对这一,《马佳氏谱书》亦有记载: “我马佳氏发源自于满洲马佳地方,世居嘉理库城。”可是,在这里之前,史料记载中并没有产生马佳氏这一姓氏,据《马佳氏谱书》族源记述:“原夫我远祖,所自出实与费莫氏之先,都是一源。会遭家难,播迁于嘉理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马佳、费莫实为同族”。从上面说的记载中可以看得出来,历史上女真人马佳氏这一姓氏的产生是由宗族遭受灾难而拨出一支择地另居后出现的。这一支的原姓氏应是金、元时期的费莫氏。费莫氏据《满洲源流考》记载:“旧时称作裴满氏。”《金史·国语》记有: “裴满曰麻。”即金代的女真裴满姓氏,汉译为麻姓。这样,金以后,今日辽东满族马姓宗族的姓氏演变为:金、元时期裴满氏(汉译麻姓);元末明初费莫氏;明至清代中期之前演变为马佳氏;清代中期以后音移冠用汉字姓马姓。
4.索姓宗族。满族索氏是于清代后期而冠用的汉字姓。此前,宗族的满族姓氏为索绰罗氏。《索绰罗氏谱书》记载,其氏族“原居长白山一带,在康熙年间分迁至辽东岫岩、兴京一带”。然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却又记载为:“索绰络氏,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辉发及各地方。”辽东地区索氏的先人松果托(松吾突),清初史料多有记载: “松果托,满洲镶红旗人,世居辉发地方,国初来归。以闲散白身身份随军入关。至山东,梯攻临清城,第一个登城,授骑都尉。定鼎燕京时,从征山海关,击败大顺军马步兵二十万众,叙功加一云骑尉,三 遇恩诏加至一等轻车都尉。此后,其子孙相继承袭数世。”按照史料所记载,辽东索绰罗氏的先世原为海西女真人,他们随海西女真人的数次迁徙,由松花江流域来到辉发河流域。 “国初来归”并人建州女真的详细时间应是1623年,努尔哈赤统一扈伦四部收复辉发部时归来的。他们氏族在迁徙前原居住地在松花江下游,即明代呕罕河卫、肥河卫、兀者卫等地是于明代中期定居在辉发河流域的。并在这一时期以地为氏,冠称索绰罗氏的。 据《满族宗谱研究》一书考证,索绰罗氏在明代中期定居辉发河流域之前,其先世为黑龙江尼玛察人,而原居住在“肥河卫、呕罕河卫的女真人为益得里氏”,益得里氏与尼玛察氏同宗。尼玛察在女真语中是尼玛哈的转音。尼玛哈在金代属于女真尼庞古部,其姓氏为尼忙古氏,金代译汉字姓为鱼。需要指出的是,远在金代的尼忙古汉译为鱼,今日的满语尼玛哈nimaha,汉译也为鱼,语意上没有变化。结合上面说的,索绰罗氏族的姓氏演变,由金代起,先后沿用了尼忙古氏、尼玛哈氏、益得里氏、索绰罗氏,而后以多音节姓氏的第一字索字冠用了汉字姓,沿用 至今。 5.赫姓宗族。赫氏是辽东地区的满族著姓之一,他与何氏同是由满族姓氏赫舍里氏取其头一字冠注汉字姓演变而来,两者当中为发音相同异字。赫舍里氏宗族分居辽东各地,氏族中存藏有记事全面的宗族谱书。谱书中对其氏族的迁徙、源流均做了翔实地记述。 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初年冠用汉字赫姓的。在这里之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 “赫舍里,原系河名,因以为姓。”赫舍里这一姓氏是氏族在由原始居住地迁徙后而以河名冠用的姓氏。赫舍里氏的先世,历史上生活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金代归胡里改路。元末明初之际赫舍里氏先世随其他姓氏的建州女真人一道,启动了迁徙。迁徙中,他们先后迁徙到缓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后定居在苏子河、浑河流域。 赫舍里氏氏族定居苏子河、浑河流域后,在清前为后金政权的缔造,氏族成员做出了杰出的奉献。 “硕色巴克什,正黄旗人,穆瑚禄都督第七子,特赫纳之孙也。国初偕其弟希福巴克什来归,太祖高皇帝以硕色兼通满、汉及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命在文馆行走。其子索尼,亦兼通满、汉、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由头等侍卫授吏部启心郎。三年考绩,所任称职,授骑都尉,随大军征讨,所向有功。”,清前赫舍里氏从其迁徙的历史记载中可以得知,这一姓氏是于明初而冠用的。在这里以前,他们的先世应追属为金代女真纥石烈部人。在元末明初的迁徙中,其部族分居在今延边布尔哈河、汤旺河、陇乌河流域。金代纥石烈部族人,姓氏为纥石烈氏是以部为姓的。纥石烈氏,译汉姓为高姓。纥石烈一姓,《金史·列传》记载:“纥石烈恒端,西南路忽伦宋割猛克人,袭兄银术谋克。泰和伐宋,充行军万户,破宋军两千于蔡州,加宜武将军。自寿州渡淮,败宋步骑一万五千于鹞子岭,遂克安丰军。” 从金代史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女真纥石烈氏早在金代就已是一个族众繁多的氏族,并因为族众巨大,远在赫舍里氏宗族冠用赫舍里这一姓氏之前,即有其他族支纥石烈氏中冠用新的姓氏分离出来,由纥石烈氏冠用汉译高姓的一支,即是这样分离出去的。至此,今日辽东满族赫氏宗族的姓氏演变分别是:金、元时期,纥石烈氏(译汉字姓为高姓);元末明初至清代中期,赫舍里氏;清代后期至今,赫氏。
6.富姓宗族。今日辽东地区满族中的富氏与傅氏,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与傅二者当中,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产生的发音相同异字。满族富察氏是清代道光末年,仿效汉族文化习俗,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字姓。 早在明代中期之前,今日富氏的先人在迁徙中,曾经居住在今日吉林伊通县境内的阿什河、斡泯河流域。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有: “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族众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 查寻富察氏宗族在明代之前的迁徙足迹,他们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氏族在随着历史上女真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而一步一步南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迁徙途中遗留下多处氏族居住过的遗址,在宗族谱书中所记注的蜚悠城即是这当中的一处。 远在金、元时期,富察氏的氏族姓氏为蒲察氏,并为金代的女真大姓,同样也是金代的望族。《金史·列传》中记载了十数位蒲察氏族中成员的传记。“蒲察琦,本名阿怜,字宗卿,棣州阳信人,试补刑部掾。” “蒲察鼎寿,本名和尚,上京曷速河人,钦怀皇后父也。赋性沉厚有明鉴,通契丹、汉字,长于吏事。”蒲察氏在金代,据《金史,国语》注释: “蒲察曰李”,即汉语译为李姓。由此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今日辽东满族富姓(傅姓)的姓氏演变,从金代起即出现音移变化,而没有出现译意上的变化,所以,形成了由蒲察氏-富察氏-富(傅)氏的都演变过程。
7.那姓宗族。那姓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 那姓这一姓氏出自于音移的多音节满族姓氏纳拉氏。纳拉氏是以历史上氏族的居住地纳拉河流域,以河名冠用姓氏的。纳拉氏虽为满洲著姓,但是在明代氏族却散居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史料对纳拉这一姓氏的记载为:“虽为一姓,各自为族”。这样,史料的记载就证实了明代纳拉氏姓的女真人,并不是同一宗族。 辽东的那氏满族宗族是以氏族宗谱中所载,以一世祖纳齐布为祖先的纳拉氏后裔,即明代中后期的哈达、乌拉两部纳拉氏氏族。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在海西女真其他部中的纳拉氏氏族,与此部纳拉氏氏族,并无血缘关系连带。如辉发部纳拉氏在辽东《纳拉氏谱书》中故将他姓氏的冠用业已说明。“辉发部先世,原系黑龙江东海岸窝集部尼玛察地人。本姓依克得里氏。其始祖昂古理、兴济理二人,自黑龙江载木植主获利,移迁于察鲁居焉!察鲁地有扈伦国纳拉姓噶杨阿、图莫图二人平素结好深厚,俱由察鲁移居张地,四人聚约修睦,昂古理、兴济理因附其姓。宰七牛祭天,改姓纳拉。叶赫部先世系蒙古人,姓出默特,始祖兴恳达尔汉,奉明国成祖皇帝之命,率其部民兵等,卫守东省开原界此北围场,遂灭扈伦国。张地所居的纳拉姓部寨屯村,因据其姓。” 从上面说的资料记载中,民间纳拉氏存藏的史料已将纳拉氏的宗族血缘关系阐述了解,即海西女真四部中,辉发与叶赫两部的纳拉姓氏族,与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氏族先人,不属同宗。由史料记载中可以得知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先世,原居住地为黑龙江中下游,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进行了两次规模很大的迁徙,于明末迁至兴京地区。 明代时期的纳拉氏氏族姓氏是由音移变化而来的。这一姓是纳兰出现的音移变化。在这里以前,金、元时期女真的纳兰姓氏为纳刺姓,部名为纳喝。纳喝部在历史上曾居住在今吉林叶赫河流域。而在金代,纳刺氏的女真姓氏汉译过来为康姓。由此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今日辽东满族那氏的姓氏演变,长期以来都是沿用原始姓氏音移的方法演变下来,直至清代中期冠汉字姓至今。
8.郎姓宗族。郎氏满族宗族是由满族姓氏纽祜禄氏而冠用的汉字姓,他们冠用汉字姓的初时间据其氏族谱所载为清代乾隆年间。郎姓姓氏是由纽祜禄满语niohe,汉译为狼而演变为郎,用作姓氏的。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 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在清一代,纽祜禄氏氏族成员, “仕官很难枚举”,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即是纽祜禄氏的氏族成员。 纽祜禄氏宗族是先期进入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由原始居住地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历经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而来到佛阿拉地区。这当中,史料记载中的长白山地区仅是他们氏族在南迁中的一处中间居住地。 金代,纽祜禄氏的姓氏为女奚烈氏,据《金史·国语》记载: “女奚烈日郎”,即女真语汉译为郎姓。在清代官修史料《满洲源流考》中记有:“纽祜禄氏旧作女奚烈氏”。由上面说的记载中可见,今日郎姓的姓氏,在历史上没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样,出现过很多的变化,而是自金代起即汉译为郎姓。远在金代,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记载,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又,“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门,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金代,因为女奚烈宗族巨大,朝廷对女奚烈宗族组织建设的弟子军以宗族姓氏 予以命名。 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日,只由女奚烈氏在明初演变为纽祜禄氏,再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冠用了郎姓这一姓氏。 清代中期之前满族的姓氏,除沿袭了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外,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所载录的满洲姓氏,大多数采取了以地为氏的冠姓方法,在现居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也没有超越这样的范畴。 在满族氏族沿用金、元时期的姓氏途中,因为在历史各个时期受到社会环境发展的诸方面因素影响,基本上都原始姓氏出现了谐音变化。这些变化的本质是和刚才处社会自然环境息息有关的。女真人的原始姓氏大多是复合音节的女真语词组,在女真语言持续性发展完善的历史途中,其语音也在一步一步出现变化。至清代初期,因为受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语音变化程度更为加剧。但变化的结局,仅仅反映在语言音节的谐音上,并没有在语言实质上出现变化。反映在对照金代有史记载的女真姓氏上,各姓虽说自金以后的历史岁月中,多有随地命姓而脱离原氏族姓氏 者,诸如八姓中的佟佳、瓜尔佳、马佳、索绰罗、赫舍里、富察、纳拉及纽祜禄氏,但这些以地为姓的姓氏多有和原始姓氏谐音相沿之处。 在女真人以地为氏的命姓中,尚有部分满族宗族,因为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将本支的姓氏从满语中汉译过来,加以沿用。这种类型汉译的姓氏,早在金代即已产生,并一直发展着。由金代女真姓氏中译成的仝姓,古里甲译成的汪姓,裴满姓译成的麻姓,纥石烈姓译成的高姓,蒲察姓译成的李姓,都证实了这一点。 辽东满族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是满族人民社会发展的肯定结果。从金、元时期起,满族先世姓氏在历史不一样时期的变化及宗族内部血缘集团出现的裂变而产生的新的姓氏上看,满族及其先世在姓氏上的演变过程错综复杂。早在金、元时期,清皇室的先世一直为夹谷姓,泽译仝姓,而至明末却冠用了爱新觉罗这一姓氏。马佳氏的先世由甫亦莫氏改称费莫氏,此后又以地为氏冠用马佳为姓。以此使部分姓氏的产生,出现了随意不规范化趋势。在清代中期以后满族各氏族汉字姓和改汉字姓中,这样的趋势发展的更为复杂,更为不规范。纽祜禄氏各支在冠汉姓时,其姓 氏早在金代就已汉译为郎姓,而在这一时期,有的族支却改用汉字纽字为姓,还有的改汉字牛字为姓。索绰罗氏除以原姓第一音节索为姓外,部分族支改用汉字曹字为姓,诸如这种类型甚多。 在满族姓氏演变途中,随名姓也对满族姓氏演变曾经导致了不少障碍。随名姓氏使大家一时没办法剖视其姓氏的历史本来面目。如:纳拉氏中的辉发部纳拉姓的随姓问题(前文已略述),假设不通过民间谱书资料进行佐证是没办法查寻这一姓氏源流的。在清代中前期,因为满族民族共同体处于鼎盛发展时期,至使不少中原汉人和其他民族成员加入到满族民族共同体中。部分汉人被编人到汉军八旗之中。这部分汉军八旗氏族,有的在编撰宗族谱书时,有意的将本宗族的姓氏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加以称谓。如李姓改称为李佳氏,康姓改称为康佳氏,马姓改称为马佳氏,连明代降将尚可喜在修谱时,也会本宗族的姓氏改称为沙各达哈拉。满族民族共同体中的汉军八旗部分宗族,除在这一时期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外,不少宗族在先世源流上也加以附会,多将自己的先世溯为女真氏族成员,使世人很难辨别其姓氏的缘尾。 综合上面所说得出所述,在辽东满族人民集居的区域,因为地域不一样,历史上姓氏演变称谓不一样,而所泛指的满洲八大姓氏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有的地方将佟、关、马、索、叶、富、那、郎列为八姓。还有的地方将叶姓换成齐姓加入到八姓之中称谓。然而本篇文章所提及的八个姓氏是辽东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姓氏,同样也是由金代女真人后裔而形成的八个满族宗族是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他们可以直接涉猎于满族先世的渔猎采集及迁徙生活,揭示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后反映民族文化融合的肯定历史结果。
绥芬河从我们国内流入俄罗斯境内冰窑河、小石河。的河源在中国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县、汪清县交界,从汪清县东部,流经黑龙江牡丹江市绥芬河市、东宁市的辖区内流入俄罗斯境内,在海参崴汇入日本东海。
绥芬河位于黑龙江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4°23,东经131°9,东与俄罗斯远东发达的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7.5公里,绥芬河市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中国通往日本海的陆路贸易口岸之一。
海参崴
绥 芬河,独流入日本东海河流。河源在中国吉林珲春县、汪清县交界。从汪清县东部,流经东宁市的辖区内流入俄罗斯境内,在海参崴汇入日本东海。绥芬河全长443千米,这当中在中国境内为258千米。俄罗斯境内河段长185公里(这当中有界河2公里)。
绥芬河在历史上有不一样的名称:唐代称“来宾水”,金代称“恤品水”,明代称“率宾江”,清代称“绥芬河”,“率宾、恤品、绥芬均称满语“锥子”之意。只不过是不一样的汉字注音。因其曲折迂回,穿行于崇山密林之中,故而得名。
绥芬河流域面积17 321平方千米,这当中在中国境内为10 059平方千米。河流含沙量少,水质清澈。落差大,水流湍急。绥芬河还以产滩头鱼闻名。绥芬河年平均封冻天数唯有126天,因而绥芬河流域的东宁县有“小江南”的说法,绥芬河流域的旅游开发价值极高。绥芬河的重要支流瑚布图河名称来源自于满语,即“无沙”的意思。
绥芬河国门景区。
绥芬河国门景区位于黑龙江大的对俄陆路口岸—绥芬河市公路口岸是中国境内唯一纵跨国境入口通道的景区,也是中国国门唯一集三代国门于一体的景区。
第三代国门位于景区的正中心,主体建筑分九层,在50米高空极目远眺,这边是祖国的秀丽河山,那边是广袤的俄罗斯土地。
海参崴离中国珲春市近。珲春市,隶属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吉林东部,延边州东南,被赋予地级市政府管理权限是吉林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市。
政区以珲春岭为界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哈桑区接壤,西南以图们江为界与朝鲜罗先市相邻,北部以老爷岭为界与汪清县毗连,西北角与图们市相连,东北与黑龙江东宁市相邻。
绥芬河。
绥芬河位于黑龙江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4°,23,东经131°9,东与俄罗斯远东发达的滨海边疆接壤,边境线长27.5公里。绥芬河市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中国通往日本海的陆路贸易口岸之一。
离海参崴近的是中国的缓芬河市。仅不到23O公里,海参崴是俄罗斯远东大的城市,大的港口,发达的地区,华人也不少。
海参崴离我们国内的绥芬河很近,唯有二百多公里。海参崴之前是属于中国的土地,在清朝时,因为落后,被俄罗斯强占至今。
清朝名字海参崴(wai),被割让当时的沙俄,俄语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被割让前应属于吉林范围,距离中国近的城市是吉林珲春市。
海参崴离中国的珲春市近,有180公里,和中国隔江而望,那里曾经是中国的领土,1860年被沙皇俄国抢走,目前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母港。
海参崴在俄罗斯的东部,面临太平洋是个港口城市,远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离中国的吉林延吉市的直线距离近,
以上就是本文哈尔滨火车站一缓芬河都有那几趟车次,绥芬河和黑河是两个地方吗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gongwuyuan/202307191893955.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辽宁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skzhaokaogg/liaoning/)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哈尔滨火车站一缓芬河都有那几趟车次,绥芬河和黑河是两个地方吗和辽宁的相关信息。
哈尔滨火车站一缓芬河都拥有那几趟车次? :K700 :哈尔滨东 开点:06:30 到达车站:绥芬河 到点:12:10 历时:05:40 硬座:72 :K7195 香坊 开点:14:28 到达车站:绥芬河 到点:20:43 历时:06:15 硬座:38 :K7193 :哈尔滨 开点:22:33 到达车站:绥芬河 到点:06:...
2023-07-19
本文主要针对浮梁有哪几个小学,你知道江西景德镇市有哪几所小学吗英语和浮梁三小遴选结果公告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浮梁有哪几个小学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
2023-07-19
图书馆编外人员是做什么的?还有待遇怎样呢? 因工作需,目前校内外公开招聘编制外人员5名,录用的校外人员以劳务派遣形式进行用工管理。 一、 工作岗位 图书管理。 二、基本条件及应聘要求 (1)本科或者以上学历; (2)...
2023-07-19
本文主要针对2023年湖北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公务员遴选第二名有希望吗和2017年湖北遴选笔试成绩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2023年湖北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
2023-07-19
2023年威海教师招聘是统考还是非统考啊? 1、按照2023年的威海教师招聘是参与了山东的统考 2、故此预估2023威海教师招聘应该还是统考,具体内容以公告信息为准 我想问一下2023年威海参与省统考吗? 历年威海教师编制考试内容都...
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