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孤山小孤山》选自陆游的日记体游记《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当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现四川奉节县)通判,由故乡山阴(现浙江绍兴市)出发赴任。途中以日记记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这两则日记,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今江西彭泽县北)和大孤山(今江西九江市东南)时所写的两则日记。内容除记述山川形胜、民情风俗外,还涉及一部分传闻轶事、诗文掌故,并曲折地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之情。因为文章是日记体,故此,写来依然不会刻意求工,而是在质朴随意的记录中,自然形成了清新淳朴而又浑厚蕴藉的意境,很值得认真玩味。
文章共分三段,分别记录了过烽火矶、小孤山、大孤山时的见闻和感受。
第一段写过烽火矶。这一些,作者抓住了自己在不一样方位对景物的不一样感受,真切地传达出烽火矶景物的特点。启动,作者觉得烽火矶不过是南朝“列置烽燧”处之一,似乎没有多少游兴。后来“自舟中望山”,所见也不过“突兀罢了”,但抛锚停船于矶旁,却一下子发现了妙处。作者先概写临江矶石形状和色彩的突出之处,又把一个特写镜头对准了那一块如“宝装屏风”的大石,写其“杰然特起”的形态,写其“丹藤翠蔓,罗络其上”的特殊风采。在饱览江山秀色以后,作者意识到是因为风静舟慢、加上深秋以后水位下降,故此,见到这一番美景,于是联想起杜甫的诗句,感叹唯有慢行详细认真阅读,才可以领略景物的妙处。这一段,陆游用平平的开头引出一段胜景,让大家跟他一起享受意外的惊喜发现,并通过这一发现,悟出一个带有哲理的观景方式。
第二段写游小孤山。假设说写烽火矶是将观察的镜头由远及近摇来,给人由平到奇的感觉,既然如此那,写游小孤山,反而先声夺人,一开头就拿它与“皆名天下”的金山、焦山、落星等“江中独山”相比,写其“峭拔秀丽”超越诸山。又从远近变化、季节、气候变化的的视角,讲解其“愈近愈秀”、“姿态万变”的详细特点,得出“信造化之尤物”的结论。马上笔锋转到对庙宇的讲解上来,写祠宇荒残,不可以“与江山相发挥”,又简略讲解了庙的方位、匾额、神祗,顺带还交代了修庙轶事,讲解了澎浪别祠,再联想起前人诗句,纠偏了传说者的谬误,这一笔笔写来,看似随意点染,却已将小孤山的特点渲染出来,导致了一种秀丽悠远而略带孤寂的氛围。作了如许铺垫,作者才直接写到自己“晚泊沙夹”,“以小艇游庙中”的情景。在“烟雨空濛,鸥鹭灭没”之中,作者久久地留连徘徊,那江山胜景、那荒残的庙宇、那有关小姑的传说、那一两声悲壮的鹘鸣,在一派烟雨之中,组成了一幅苍劲悲凉、意味深长的画面,一种含蓄隽永的意境深深感动着读者。这一些,作者熔江山景物、历史掌故、民间传说和自己的感受为一炉,看似随意写来,却笔笔紧跟小孤山,写出了一种特殊的气氛,曲折地传达了作者的无限心事和感慨。
第三段写过大孤山,晚抵江州。这一段,作者把大孤山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中去描写,又择要讲解了江州的地理沿革情况和景物特点。启动,作者通过自己八月二日早晨的行止情况,讲解了江上忽而风云腾涌,忽而开霁放晴的天气变化,马上又借李白“开帆入天镜”的诗句,写出彭蠡口一带江面的辽阔,这才将大孤山放入画面,故将他与西梁小孤二山比较,简洁地勾勒出它“状类西梁”而“四际渺弥”“望之如浮水面”的特点。最后,又讲解了这一带江水清浊分野,“合处如引绳,不相乱”的奇景。这样,虽然真正落在大孤山上的笔墨很少,但大孤山的雄姿,也还是在一个辽阔的背景中被衬托出来。写晚抵江州,作者随手记下了当地地名、区划、管辖情况的历史变化,又描写了“岸土赤而壁立”和湓浦水清“不与江水乱”的景物特点,最后总结六天来的行程,对用四天半时间逆流行驶七百里的成绩流露出满意的心情。这一段虽然有两层意思,却一气呵成,节奏比较明快。
这篇游记的三段景物描写虽然各具特色,富有变化,但行文的朴实真切、自然流畅反而完全一样的,显示出一种笔到意随、朴实浑厚、耐人寻味的风格。
一词多义
1)过
过小孤山大孤山 经过
无乃尔是过欤 经过
过秦论 指出过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过错
今公子故过之 拜访
2)幸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幸亏
幸可广问讯 期望
妇女无所幸 宠幸
3)信
信造化之尤物也 确实
低眉信手续续弹 随意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忠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伸”,伸长
4)临
三面临江,倒影水中 接近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从高处向低处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来到
未尝不临文嗟悼 面对
3.词类活用
1)如宝装屏风名词作状语,用宝石
2)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名词作动词,下雨
3)掠江东南去 名词作状语,往东南
4)岸土赤而壁立 名词作状语,像墙壁一样地
5)上干云霄 名词作状语,向上
6)晚泊沙夹 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把控掌握句式
1.判断句
此山当是其一也
信造化之尤物也
东坡先生这里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2.状语后置句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3.省略句
及抛江(吾)过其下
复以小艇游(于)庙中
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节度)
其间一日阻(于)风不行
4.被动句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一员猛士。
诗歌开篇即用比喻,将小孤山所身处环境比作“海门关”,突出其地势之险要。颔联“砥柱”一词运用典故,又照应诗题,而且,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
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诗人身似孤臣,时处末世,亦不忘报效国家之情。
请详细分析文章是什么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的
1、课文《过小孤山大孤山》文章是什么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
答: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2、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取的是什么写景顺序?
答:由远及近。
小孤山位于安徽
小孤山又名小姑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东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南与江西彭泽县仅一江之隔,西南与庐山隔江相望 是万里长江的绝胜,江上第一奇景,被益为长江绝岛与彭泽县的龙宫洞、湖口的石钟山、鄱阳湖的大孤山(鞋山)相距只几十里。小孤山,原是长江中一座石屿,启动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古人传说大禹治水,至此刻石记功,秦始皇东巡,勒中流砥柱于石上。小孤山以独立无依而得名。山形似古代妇女上的发髻,山体奇特秀美
大孤山位于辽宁丹东市东港市孤山镇,国家4A级景区是辽东著名风景区之一,也是东北现存的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
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的独立山峰。
由来:
渺,最早出现在傳抄古文。从水,眇(miǎo)声。本义为水面辽阔。后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渺”字。
形容词
水面辽阔
(of an expanse of water)vast
浩渺、渺冥
四际渺弥。-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遥远;邈远;渺茫
remote;vague
渺茫、渺莽
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前赤壁赋》
微小;藐小
small;insignificant
渺无影响(没有一点儿踪影)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前赤壁赋》
以上就是本文过小孤山到大孤山讲解,小孤山大孤山的翻译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gongwuyuan/202308262120380.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公务员考试资料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shengkao/gongwuyuankaoshiziliao/)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过小孤山到大孤山讲解,小孤山大孤山的翻译和公务员考试资料的相关信息。
本文主要针对过小孤山到大孤山讲解,小孤山大孤山的翻译和过小孤山大孤山译文及知识点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过小孤山到大孤山讲解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
2023-08-26
本文主要针对URL是什么,url指的是什么手术和url有哪两种表示方法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URL是什么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容,也可以通过阅览本...
2023-08-26
本文主要针对1000万+10万等于多少读作,1000000读作多少和1加到100000简便方法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1000万+10万等于多少读作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
2023-08-25
本文主要针对审计学与统计学的区别,审计学和统计学的紧密联系和审计学统计学是什么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审计学与统计学的区别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
2023-08-25
本文主要针对省考各个岗位面试内容一样吗,公务员面试各个岗位题目一样吗和公务员面试部分岗位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省考各个岗位面试内容一样吗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