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书怎么写格式,公文写作相关知识考什么

倡议书怎么写格式?
在申论科目考试中,公文题基本必考,在各自不同的文种中,倡议书产生的可能性比非常高,倡议书指的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不单单是平日生活,还是机关单位实务,都拥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完整格式:标题、称呼、开头、主体、结尾、发文单位、发文日期等部分。
标题:可直接命名为“倡议书”,或者表达为“有关+事项+文种”的形式
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一定程度上的称呼。
开头:可以阐述背景现状、政策理论、问题因素,及表达目标等。
主体:按照倡议的事情及内容,要说明与之有关的意义价值、倡议做法等等,特别做法要注意详细。
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期望或者写出某种呼吁号召。倡议书大多数情况下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
落款:也就是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公务员考试公文写作知识掌握并熟悉:什么是公文?
公文写作,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又称之为“应用文”,例如,方案、公告、汇报、宣传稿、倡议书等等。针对公文的学习,第一,要明白每一类公文的性质和目标;其次,要掌握并熟悉每类公文的格式由什么部分构成。步知公职考试社区中有不少总结的现成模板,完全可以直接学习。
规范性文书涵盖什么?
(1)按文书的功用和适用范围划分
从文书的功用和适用范围上大体可以分为以下9类。
(1) 党政文书类。这里说的党政文书是指国家规定的正式公文种类。根据1996年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规定》的相关规定,党的机关公文有14 种:决定、决议、指示、意见、公告、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规定、规定、函、会议纪要。根据 8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有13种:命令、决定、公告信息、通告、公告、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2) 规章文书类。该类文书主要涵盖法律、法规、章程、规定、办法、规定、细则及各自不同的制度规程等。
(3) 平日事务类。主要有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公示、述职报告、提案、讲话稿、演讲稿、解说词、典型材料等。
(4) 司法文书类。该类文书主要应用于公安单位、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证单位还有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使用的公务文书。
(5) 经济文书类。常见的有:经济合同、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各种质量检查报告、财经预决算报告、审计索赔求赔书、产品说明书、外贸业务函电、出口货物申请书及许可证、出口货物报单、招标书、投标书、申请保险书、信用证书还有电报、电传、传真、电子邮件等。
(6) 科技文书类。主要涵盖:专利申请书、专利说明书、发明申报书、权利要求书、科技建议书、科技考察报告、项目申请书等。
(7) 外事文书类。主要有:各自不同的外事函电、护照、备忘录、照会、公报、声明、国书、接受书、确认书、协定、条约等。
(8) 礼仪文书类。主要有:各自不同的庆贺书,如贺信、贺电、贺词等;各自不同的致词,如欢迎词、欢送词、祝酒词、答谢词、题词等;各自不同的请柬,如请帖、柬帖、聘书、邀请函等。
(9) 书信文书类。主要有:各自不同的推荐书、求证书、慰问书、决心书、保证书、倡议书、意见书、挑战书、应战书,还有讲解信、证明信、感谢信、表扬信等。
这9类文书,都具有处理公务的性质,因而可以划入公文的范畴,但就规范程式和格式来说,现在唯有党政类文书和规章类的法律、法规还有司法类的部分文书做了严格的相关规定,其他因为缺少程式、格式的规范性,大多数情况下列入应用文的研究范畴。
(2)按文书的来源划分
(1) 收来文书。收文是指外单位制成的,作为传达自己单位的用意,发送到本单位来的公文。比如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还有本单位的上下级单位发送来的公文、其他公司因业务需发来的公文等。
(2) 对外文书。又称对外公文是本单位对外单位发送的公文。比如分公司给总公司的请示、汇报;总公司给各分公司的指示、公告;本公司给兄弟公司发去的函、公告等。
(3) 内部文书。内部文书是指本单位内部使用的文书,比如公司内部使用的公告、工作计划、总结、会议纪要等。
在文书工作中,为了管理方便,收文、发文和内部文书,大多数情况下需分别进行登记。此外这样的划分方式主要是以制成文书的直接目标为依据。在实质上工作中,对某些详细文书来说,这样的划分并非绝对的,如有的时候,内部使用的文书,也需向上级单位报送或备案,或者与其他单位交流;有的时候,收来的文书又向外转发等。
(3)按行文关系划分
行文是指一个单位给另一个单位的发文。行文关系是指发文单位和收文单位当中的关系,其实就是常说的由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所确定的各个相关机构当中的公文授受关系。从收文单位和发文单位当中的工作关系上看,既有相隶属的上下级当中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有不相隶属或平级的关系。因为这个原因,按收发文单位当中这样的不一样的工作关系来划分,可以将公文划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三大类。
(1) 上行文,指下级单位向其所属的上级单位发送的公文,其实就是常说的自下而上的行文。比如:下级单位上报的工作报告、请示等。一般,上行文是下级单位向上级单位汇报工作、反映问题、请示事项、请求工作详细指导等方面的文件。
(2) 下行文,指上级单位对所属下级单位的一种行文,即自下而上的行文。比如,省级人民政府对所属的市人民政府的行文、国家教育部给所属高校的行文、总公司对各分公司的行文。下行文经常会用到的文种有命令、决定、公告、批复等。
(3) 平行文,指平级单位或不相隶属的单位当中的一种行文,其主要文种是函或知照性的公告。比如:国务院各部当中、某省政府与另一个省政府当中、一个省的厅局当中,都是平级关系,彼此当中的行文就是平行文。再如:政府与部队当中、部队与学校当中没有隶属关系,它们当中的行文也是平行文。
(4)按文书的性质和作用划分
按文书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分为:规范性文书、指挥性文书、决断性文书、报请性文书、知照性文书、契约性文书、记录性文书、礼仪性文书、计划性文书等。
(1) 规范性文书。主要指党和国家制定和公布的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公文,同时也涵盖企事业单位制定和公布的一个单位或工作活动的规范和要求。
(2) 指挥性文书。主要是用来领导和指挥工作的文书,如指示、公告等。
(3) 决断性文书。对某一任务事项做出决断,要求相关组织和人员贯彻执行的文书。这种类型文书主要是决定和决议。
(4) 报请性文书。下级单位向上级报告、请示工作,反映情况和要求答复的文书。
(5) 知照性文书。向一定范围公告事项、通报情况、联系工作、发布相关事项和要求,其作用主要是知照情况和意图。如公告、通告、公告信息、通报、函等。通告、公告信息、公报等又可以称为发布性文书。
(6) 契约性文书。企事业单位和相关人员当中为建立契约关系而形成的合同、协议、意向书等。
(7) 记录性文书。用以记录、记载会议情况与会议主要精神,回顾、记载相关活动的文书,主要有会议记录、电话号码记录、大事记、会议纪要等。
(8) 礼仪性文书。为进行交际往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而制作的文书,如请柬、贺信、讣告、悼词等。
(9) 计划性文书。为达到一定目标或完成一定的任务而预先制定的涵盖行动措施、方式、步骤还有时间日程等内容的计划、规划、纲要、方案、具体安排、要点、设想等。
公文标题的五个要素?
一、格式五要素牢牢的记在心里,不能忘了心间
申论公文题中全部的格式问题都涵盖在“格式五要素”中,那五要素都是哪五个呢?
第一是标题,不管什么文种都需有标题,这是基本的格式,而标题常见的写法就是“有关+事由+文种”的类型。故此学员在答题时,除了题干中明确有不用写标题的要求,剩下的情况都需写标题,根据“有关+事由+文种”的形式表达就可以。
是发文对象,其实就是常说的“写给谁的”、“给谁看的”,详细发文对象需按照题干要求来确定。
然后就是文章主体了,根据“开头+主体+结尾”的逻辑来表达要点就可以。
紧紧的跟在后面,差价不是太大产生的就是发文单位,其实就是常说的“我是谁”、“谁写的”,详细发文对象同样需按照题干信息来确定。
后便是发文时间,大多数情况下情况下根据“X年X月X日”表达就可以, 写进考场那天的日期也可。
二、五要素如何做取舍?
掌握并熟悉了格式五要素后面,就到了学员纠结的地方,那就是,如何确定详细格式呢?
第一要按照详细文种来决定,例如报告类文种,只标题+文章主体就可以,不需要写明发文对象和发文单位;倡议书类文种需五要素齐全;演讲稿类文种不用写明发文单位等等。学员在做练习时就要尝试记忆这些文种的详细格式,或把自己放到规定情境中设身处地去考虑一下。
这里我还有一个建议,假设学员没办法决定详细格式,可以尝试把五要素都写上,因为多写、写错是不扣分的。
三、“重内容轻格式”牢牢的记在心里,不能忘了心间
因为公文写作类型多样,故此,学员的特别要注意关注点总是在不一样文种的不一样格式上。然而真正考试当中,要点才是重要,要优先集中精力的部分。格式写错了多其实就是常说的把格式分都扣掉,要点没写到就得不偿失了。故此,学员的备战本次考试重点仍然要放在内容的表达上。
寻物启事和招领启事是什么类型应用文?
二、根据不一样的性质,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大多数情况下性应用文,这种类型应用文有人觉得应涵盖以下几种: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讲解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请来书)、启事、会议记录、读书笔记、说明书、公告等。
2、公文性应用文,这是以党和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名义发出的文件类应用文。如:布告、通告、批复、指示、决定、命令、请示、公函等。这种类型应用文时常庄重严肃,适用于特定的场合。 3、事务性应用文,事务性应用文大多数情况下涵盖请柬、调查报告、规章制度及各自不同的鉴定等,这是在处理平日事务时所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