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估算法如何计算,pmp进度偏差计算公式

三时估算法如何计算?
三时估计法的计算公式:Te=(To+4Tm+Tp)/6。施工时间分别估算为三种时间即:乐观时间、可能时间、悲观时间。乐观时间为To,可能时间为Tm,悲观时间 为Tp。

三时估计法的含义
三时估计法是在进度计划中确定工作可持续的一种方式。是指施工时间分别估算为三种时间,即乐观时间、可能时间、悲观时间。工作顺利情况下时间为乐观时间To,完成某道工序的可能完成时间为Tm,工作进行不利所耗费时长间为悲观时间Tp。

使用三点估算法做工时估算的主要步骤
(1)专家按照经验,通过三点估算法,确定每个活动工时的乐观估算值,悲观估算值,和可能估算值;
(2)计算各活动工时的希望和方差(希望即贝塔分布计算结果,标准差 = (悲观估计时间-乐观估计时间)/6,方差 = 标准差的平方);
(3)将各活动工时的希望值相加,得出项目总工时的希望值E(Project);

(4)将各活动工时的方差相加,再开平方,得出项目总工时的标准差SE(Project);
(5)按照E(Project)和SE(Project)计算项目标完工可能性:
项目总工时为E(Project) ± SE(Project)的可能性为68%;
项目总工时为E(Project) ± 2*SE(Project)的可能性为95%;
项目总工时为E(Project) ± 3*SE(Project)的可能性为99.7%。
一般使用可能性95%的总工时作为项目总工时。
Te=(To+4Tm+Tp)/6,三时估计法是在进度计划中确定工作可持续的一种方式是指施工时间分别估算为三种时间。
pmp平均工期计算公式?
三点估算
通过考虑估算中的无法确定性和风险,可以提升活动可持续估算的准确性。
这个概念起源于计划评审技术(PERT)。PERT使用三种估算值来界定活动可持续的近似区间:
可能时间(tM)、乐观时间(tO)、悲观时间(tP)、希望可持续(tE)
三角分布tE=(tO+tM+tP)/3
贝塔分布(起源于传统的PERT技术)tE=(tO+4tM+tP)/6【此为经常会用到的三点估算公式】
标准差(SD-Standard Deviation)=(tP-tO)/6
方差:每个活动的标准差的平方,求和,开平方。
贝塔分布标准差计算公式?
三点估算(适用于可持续与成本估算)
β分布:Te=(To+4Tm+Tp)/6;标准差:Δte=(P-O)/6
三角分布:Te=(To+Tm+Tp)/3; 标准差:Δte=(P-O)/3
(To 乐观值、Tm 可能值、Tp 悲观值、Te 预期值)
三点估算法的公式哪里来的?
某公司接到一栋大楼的布线任务,经过分析决定将大楼的四层布线任务分别交给甲、乙、丙、丁四个项目经理,每人负责一层布线任务,每方面积为10000平米。布线任务由同一个施工队施工,该工程队有5个施工组。甲经过测算,预估每个施工组每天可以铺设完成200平米,于是估计任务完成时间为10天,甲带着施工队后经过14天完成任务;乙在施工前咨询了工程队中有经验的成员,经过分析后面估算时间为12天,乙带着施工队后经过13天完成;丙参考了甲、乙施工时的情况,估算施工时间为半个月,丙后用了21天完成任务;丁将前面的这3个施工队的工期代入三点估算公式计算得到估计值为半个月,后丁带着施工队用了半个月完成任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45)。
A.甲采取的是参数估算法,参数估计不准确致使实质上工期与预期有很大偏差
B.乙采取的是专家判断法,实质上工期偏差唯有1天与专家的经验有很大关系
C.丙采取的是类比估算法,因为这种类型工程不合适采取该方式,因为这个原因偏差大
D.丁采取的是三点估算法,工期零偏差是因为该方式是估算工期的好方式
三点估算和贝塔估算区别?
“三点估算法”也称“PERT”法(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cqe),在计算每项活动的工期时都要考虑三种概率:计算悲观的工期、可能的工期、乐观的工期,然后再计算出该活动的希望工期,PERT法计算的是希望工期。
用PERT法计算工期,我们一定要记住下面三个要素(悲观值(Optimistic);可能值(Most likely);乐观值(Pessimistic))。
贝塔值估算:β系数=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有关系数×(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标准差)。重要变量的选择:相关预测这个时间段的长度;收益计量时间间隔。使用历史β值估计权益资本的前提: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收益的周期性。
pmp希望值公式?
挣值计算公式:
进度偏差SV: SV = EV - PV(EV代表已经顺利完成的工作量,PV代表计划完成的工作量)
成本偏差CV:CV = EV - AC(EV代表应支出的预算,AC代表实质上支出的成本)
估计完工费用:EAC = BAC/CPI。
完工尚需费用:ETC = EAC – AC =BAC/CPI – AC = BAC*AC/EV – AC
进度绩效指数:SPI = EV/PV
成本绩效指数:CPI = EV/AC
待完成绩效指数:TCPI=(BAC-EV)/(BAC-AC)
根据典型的偏差计算:ETC = (BAC - EV) / CPI
根据非典型的偏差计算:ETC = BAC - EV
任务完成百分比:PC=EV/BAC
成本消耗百分比:PS=AC/BAC
完工偏差:VAC=BAC-EAC
成本消耗百分比:PS=AC/BAC
EVM希望货币值计算公式:选择项目决策(定量风险分析) EMV=盈利百分比*影响值-风险百分比*影响值
合同计算公式:
成本加奖励合同实质上支付费用=实质上成本+(目标成本-实质上成本)*分摊百分比+目标费用*分摊百分比
购买或租赁分析:设备总价+日维护费*X(天数)=租赁费*X
三点估算(PERT-计划评审技术)
历时希望值估算:T=(O+4M+P)/6
历时标准差估算 Z=(P-O)/6
投资回报周期:NPV计算=每一年节省成本*(表格中的信息之和)-初始成本
折旧率计算
直线折旧=(原值-残值)/预估使用年限
工作量折旧=(原值-残值)/预估总工作量
双倍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1/估计使用年限×100%
第一年折旧额(净残值)=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双倍直线折旧率
第二年启动年折旧额 =(原值-净残值)×双倍直线折旧率
年和法折旧=能够让用年数/使用年数和×(固定资产原值-预估残值)
沟通渠道=N(N-1)/2
项目初期估算方式?
1
经验估算法
经验估算法,由资深的专业人才士依据经验或根本历史数据库资料,对项目标整体预算或子项目预算作粗略的估计。这样的项目预算的数据只是一个参考值,在项目初期用于参考判断是可以的,不可以满足项目执行的要求。
2
类比估算法
类比估算法是按照同一类型项目标实质上支出来估算本项目标预算。同一类型项目可以是历史上的项目实质上案例,也可已经在执行的项目,只要能提供参考。
类比估算项目要考虑到项目标差异,假设选用历史项目要考虑到历史项目与目前项目标变化要素。类比估算法也是粗略计算是不可以满足项目成本执行要求的。
3
参数估算法
参数估算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数据进行换算的一种方式。例如说我们按照房子的面积及装修的档次来估算装修的费用,按照模具的尺寸及模具单价来估算模具的价格。参数估算出的项目成本差不多是比较靠谱的数据,也是经常会用到的方式之一。
4
三点估算法
三点估算法来自于项目管理之计划评审技术,即按照有可能时间、乐观时间与悲观时间进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算。这里说的悲观是指各自不同的不利原因产生的情况下,乐观是指各自不同的期待都满足的情况下。
三点估算法的计算公式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5
结构分析法
成本结构分解法不仅是一种思路,也是一种详细的方式。成本结构分解法跟工作结构分解WBS完全一样,只是从成本的维度进行自上而下的分解,其实就是常说的把成本按模块展开,然后再进行汇总。
6
投标分解法
投标分析法(姑且这么称呼)是通过寻找外部资源与能力进行报价估算的一种方法。例如开发一款产品中要引用一项新材料、新技术,既然如此那,针对这项新材料、新技术我们可能依然不会掌握并熟悉其数据,依然不会能作出价格估算。
可以选择有能力的供方资源进行报价估算,以便完成整个项目预算。

te开头的计算公式?
三点估算(适用于可持续与成本估算)
β分布:Te=(To+4Tm+Tp)/6;标准差:Δte=(P-O)/6
三角分布:Te=(To+Tm+Tp)/3; 标准差:Δte=(P-O)/3
(To 乐观值、Tm 可能值、Tp 悲观值、Te 预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