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的计算公式,电位的定义公式
电位的计算公式?
电位又称电势,计算公式是指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的某一点所具有的电势能。电位是电能的强度因素,它的大小取决于电势零点的选取,其数值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通常,选取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这时,其数值等于电荷从该处经过任意路径移动到无穷远处所做的功(人为假定无穷远处的势能为零)与电荷量的比值。 电势常用的符号为U 或φ,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用V表示,是voltage的缩写)。
什么是电位?它的公式是什么?(请举例)?
电势也被称为电位。静电场的标势称为电势,或称为静电势。在电场中,某点电荷的电势能跟它所带的电荷量(与正负有关,计算时将电势能和电荷的正负都带入即可判断该点电势大小及正负)之比,叫做这点的电势(也可称电位),通常用φ来表示。电势是从能量角度上描述电场的物理量。(电场强度则是从力的角度描述电场)。电势差能在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当电势差相当大时,空气等绝缘体也会变为导体)。
1、如果是和电路相关,则先设定参考节点(即该点电位=0),然后根据具体电路列写kcl、kvl方程,解出每个节点的电位,即可求出任两点的电位差了.
2、如果是和功相联系,则用u=w/q,q为电荷,W为电荷在电场中从a点到b点的电场力做的功.
电位和pH的转换公式是什么?
pH 越小,表示溶液里的氢离子浓度越大,氢离子属于氧化剂,氢离子浓度的上升会让电极电位上升。 pH =3时 E1=0.0438V=43.8mV;pH =n时,E2= 0.0133V=13.3mV。可以列式 : (E1-E2)÷ (n-3)=电极斜率 n= [(43.8-13.3)÷ 58]+3=3.53
静息电位平衡电位公式?
静息电位平衡电位:
细胞内K浓度和带负电的蛋白质浓度都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和Cl浓度大于细胞内),但因为静息时细胞膜只对K有相对较高的通透性,K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到细胞外,而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离子不能透出细胞,阻碍K外流。于是K离子外移造成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外正内负的状态一方面可随K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K外移形成的外正内负将阻碍K的外移。后达到一种K外移(因浓度差)和阻碍K外移(因电位差)相平衡的状态,这是的膜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其数值EK受该离子膜内外浓度比决定,可通过Nernst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R是通用气体常数,T是绝对温度,Z是离子价,F是Faraday常数,[K]o和[K]i分别代表膜外和膜内K的浓度。同理,Na的平衡电位也可以通过这条公式计算得出。在模式生物枪乌贼神经细胞膜两侧,K的平衡电位约为—75mV,Na的平衡电位约为+55mV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电化学平衡电位公式?
E=E0(0.059/2)lg[CSn(IIII)/CSn(II)]=E0=014V
一点电荷对另一点的电位公式?
点电荷电势公式是φ=ε/q。静电场的标势称为电势,或称为静电势。在电场中,某点电荷的电势能跟它所带的电荷量之比,叫做这点的电势。公式中W表示电源力将正电荷从负极移动到正极时所做的功,单位是焦耳;q表示电荷,单位是库伦(c);大写字母E表示电动势,单位为伏特。
有关电压的所有公式?
电压公式计算公式有:U=IR。电压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用符号V表示。1伏特等于对每1库仑的电荷做了1焦耳的功,即1V=1J/C
电压公式计算公式有:U=IR。电压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用符号V表示。1伏特等于对每1库仑的电荷做了1焦耳的功,即1V=1J/C
电压(voltage),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做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
电压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V,简称伏),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此概念与水位高低所造成的水压相似。需要指出的是,电压一词一般只用于电路当中,电势差和电位差则普遍应用于一切电现象当中。
电压是推动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之所以能够在导线中流动,也是因为在电流中有着高电势和低电势之间的差别。
1、欧姆定律:
I=U/R
U:电压,V;
R:电阻,Ω;
I:电流,A;
2、全电路欧姆定律:
I=E/(R+r)
I:电流,A;
E:电源电动势,V;
r:电源内阻,Ω;
R:负载电阻,Ω
3、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上电压之和
U=U1+U2+…Un
4、并联电路,总电压与各电压相等
U=U1=U2=U3=…=Un
5、负载的功率
纯电阻有功功率 P=UI → P=U2/R(式中2为平方)
U:电压,V;
I:电流,A;
P:有功功率,W。
1、欧姆定律:
I=U/R
U:电压,V;
R:电阻,Ω;
I:电流,A;
2、全电路欧姆定律:
I=E/(R+r)
I:电流,A;
E:电源电动势,V;
r:电源内阻,Ω;
R:负载电阻,Ω
3、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上电压之和
U=U1+U2+…Un
4、并联电路,总电压与各电压相等
U=U1=U2=U3=…=Un
5、负载的功率
纯电阻有功功率 P=UI → P=U2/R(式中2为平方)
U:电压,V;
I:电流,A;
P:有功功率,W;
纯电感无功功率 Q=U2/Xl(式中2为平方)
Q:无功功率,V;
Xl:电感感抗,Ω
纯电容无功功率 Q=U2/Xc(式中2为平方)
Q:无功功率,V;
Xc:电容容抗,Ω
6、电功(电能)
W=UIt
W:电功,j;
U:电压,V;
I:电流,A;
t:时间,s
电势的决定式怎么推导?
Φa=KQ/ra ,由真空中孤立点电荷Q周围的电势决定(取无穷远为0电势)。
电场中某一点电势φ等于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在这一点的电势能Ep与q的比值,即φa=Epa/q。
注意:电量的正负要代入得。
在电场中,某点电荷的电势能跟它所带的电荷量(与正负有关,计算时将电势能和电荷的正负都带入即可判断该点电势大小及正负)之比,叫做这点的电势(也可称电位),通常用φ来表示。电势是从能量角度上描述电场的物理量。
扩展资料:
单位正电荷由电场中某点A移到参考点O(即零势能点,一般取无限远处或者大地为零势能点)时电场力做的功与其所带电量的比值。
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具的电势能跟它的所带的电荷量之比是一个常数,它是一个与电荷本身无关的物理量,它与电荷存在与否无关,是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物理量。
电荷周围产生的静电场的电势差与电势的公式与推导: 对于一个正点电荷带电量为Q,在它的周围有向外辐射的电场。
任取一条电场线,在上面任取一点A距厂源电荷为r,在A点放置一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使它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电场线移动一个很小的位移△x.由于这个位移极小,所以认为电场力在这段位移上没有改变,得φ=KQ(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