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率计算公式,营业利润计算公式口诀
净利润率计算公式?
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一、净利润率又称销售净利率,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扣除所有成本、费用和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率。
二、计算公式
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 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 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注: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率。
利润计算公式口诀?
1.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企业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实现的净利润-本期提取的盈余公积-本期给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
首先一定要要记住“基本每股收益”,在此基础上再来理解稀释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
企业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时,才要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潜在普通股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派发股票股利、配售股票等。这些情形如果投资人一行权,那会导致普通股的股数会增加。当然实际当中比如说可转换公司债券为例,后行不行权,是否能将债券转换为股份,在发行时是不确定的。但是,要注意,我们在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要假设这些
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发行时就已经行权了
。在此假设下,相对于基本每股收益而言,再来看对于基本每股收益公式的影响。
1、可转换公司债券。按照假设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时就转换为了普通股,那还会有利息吗?当然没有了。既然没有利息支出,那分子的净利润会增加、同时由于已转股分母的普通股的股数会增加。也既分子和分母都要调整。
2、认股权证、股份期权、派发股票股利、配售股票。按假设已行权,对于分子的净利润没有影响,但会使普通股股数增加,相对于基本每股收益的公式只要调整分母就可以了。
再举个例子:
某上市公司2012年7月1日按面值发行年利率3%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10000万元,期限5年,利息每年末支付一次,发行结束1年后可以转换股票,转换价格为每股5元,即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1元面值的普通股20股。2012年该公司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0万元,2012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0000万股,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率为25%。
假设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之间的分拆,且债券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
(1)计算2012年基本每股收益;
(2)如果具有稀释性,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1)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000/40000=0.75(元)
(2)前面一直在说要在基本每股收益公式的基础上去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那先看分子的。分子原是30000但假设发行时已转股了,那就不会有债券利息支出,净利润会增加,会增加多少呢?用面值10000乘以利率3%么,不对。要知道净利润是税后利润,所以利息也应转化为税后利息,应是10000*3%*(1-25%)。实际到此时还有个问题,是12年7月1日发行的,到年末是6个月。所以分子的终结果是:30000+10000*3%* *(1-25%)
再看分母。分母原是40000,但假设已转股,股数会增加,增加多少呢?题中已知: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1元面值的普通股20股,应是增加:面值10000/100*20(面值一共是10000,有多少个100元?应是10000/100=100个100元,每一个100元转为普通股20股,所以是转换为100*20股),完了么,当然还没完,要知道分母是加权平均数,而由于是7月1日发行的到年末是半年,所以还要乘以权重6/12。所以分母终结果=40000+10000/100*20* 。
稀释每股收益={30000+10000*3%*6/12*(1-25%)}/{40000+10000/100*20*6/12}=0.73
利润怎么算计算公式?
利润的计算公式: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企业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实现的净利润-本期提取的盈余公积-本期给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部分来说,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有较大的自主权,受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