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中的各科学教育材都是人教版。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拥有这个版本的考试教材,也是相当大一部分学校所用的考试教材,全国通用人教版考试教材的省份主要有安徽、四川、云南、湖南、北京、贵州、湖北、广东、广西等。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
安徽2020年高中考试教材应该都是人教版本。
“人教版”大多数情况下是就教科书意义来说的是对比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来说的。如长春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长春版”、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粤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沪教版”。
可见这里说的“人教”指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这里说的“版”指的是教科书版本,并不是“出版社”的“版”。
英语为译林版,其余各科都为人教版,数学为人教A版
语文、英语、物理、生物、历史、政治、地理都是人教版,数学是北师大版,化学是山东科技版。
.1、苏教版小学考试教材使用范围: 合肥合肥市 合肥巢湖市 合肥庐江县 芜湖无为县 蚌埠禹会区 蚌埠怀远县 蚌埠固镇县 蚌埠五河县 铜陵铜官山区 池州贵池区 马鞍山和县 马鞍山含山县 滁州滁州市区 滁州琅琊区 滁州南谯区 滁州天长市 滁州明光市 滁州全椒县 滁州来安县 滁州定远县 滁州凤阳县
2、北师大版小学考试教材使用范围: 安庆安庆市区 安庆迎江区 安庆大观区 安庆宜秀区 安庆桐城市 六安六安市区 六安金安区 六安裕安区 六安寿县 六安霍山县 六安霍邱县 阜阳颖州区 阜阳颖东区 阜阳颖泉区 阜阳界首市 阜阳临泉县 阜阳颖上县 阜阳阜南县 阜阳太和县 毫州利辛县 毫州涡阳县
3、人教版小学考试教材使用范围: 合肥肥西县 合肥肥东县 合肥长丰县 芜湖镜湖区 芜湖鸠江区 芜湖弋江区 芜湖三山区 芜湖芜湖县 芜湖南陵县 淮南淮南市区 淮南田家庵区 淮南大通区 淮南谢家集区 淮南八公山区 淮南潘集区 淮南凤台县 安庆宿松县 安庆枞阳县 安庆怀宁县 铜陵铜陵县 黄山屯溪区 黄山黄山区 黄山徽州区 黄山歙县 宣城宣州区 宣城宁国市 宣城广德县 宣城泾县 马鞍山雨山区 马鞍山博望区 马鞍山当涂县 淮北相山区 淮北杜集区 淮北烈山区 淮北濉溪县 毫州谯城区
一.春秋三杰: 介子推、伍子胥、管仲
介子推: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介子推的出身过往经历见诸文献的极少。
春秋时候,晋国出现内乱,晋献公宠信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由是引发一系列变乱。

明末清初中华三杰庞振坤
提要:明末清初中华三杰庞振坤,庞振坤,清朝河南邓州人氏(现邓州裴营乡柳林)。其才华横溢,曾考了头名状

庞振坤,
清朝河南邓州人氏(现邓州裴营乡柳林)。
其才华横溢,曾考了头名状元。
雍正皇帝作了一个梦,权臣石文英百般附会,无缘无故伤害了两条人命,与此事毫无关系的初生婴儿庞振坤也险些遇难。尽管他才华横溢,考了个头名状元,却被贬到了边疆小县。
这一切,皆因雍正帝那场恶梦所致。庞振坤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凭着他的聪明才智,于笑骂声中惩奸。有“中州才子”之誉。
明末清初,中原庞振坤与北疆阿凡提,南疆徐文长并称中华三杰。
庞振坤性格秉性耿直、愤世嫉俗,常以嘲弄官宦、鞭挞豪强为乐事。因其才智过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计,官府拿他也无可奈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庞振坤留下了不少儿熟能详的智慧故事。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一期考生中为突出的三个人物,当时的排列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三人。前两人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而贺衷寒则有一个转变的
为了找到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的方式,蒋百里、蔡锷、张孝准三人踏上了远赴日本的求学之路。彼时的他们可能没有想到,本次归来,他们已经焕然一新。
蒋百里、蔡锷、张孝准都是中国优秀的留学生,他们三个人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日本士官学校。尽管身为中国人远在异国他乡,可是蒋百里、蔡锷、张孝准三人却依然有着让其他人刮目相看的能力。
屈原小传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早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产生,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出现了深远影响。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三.汉初三杰: 张良、萧何、韩信
张良小传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为汉初城父(安徽亳州)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夯实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张良先祖原为韩国颍川郡贵族其祖三代为韩丞相本姓韩。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古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秦末农民起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申徒。以韩申徒之职率军帮助平定关中,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刘邦脱离险境;灞上分封时“为汉王请汉中地”。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这个时间段,“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萧何小传
萧何(前252年3.20—前193年7.8),汉族,西汉初期政治家。
萧何出生于秦泗水郡丰邑县(今江苏丰县)东护城河西岸,现萧何宅遗址尚存。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并熟悉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获取楚汉战争成功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萧何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夯实后方,持续性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萧何慧眼识才,力荐韩信,韩信率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续胜出,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了天下。高帝十一年(前196年)萧何又帮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韩信小传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 秦末参与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 没有取得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 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马上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可以。平定了魏国, 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 后面,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第二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 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 故将他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大家对其的评价。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
四.蜀汉三杰:诸葛亮、关羽、张飞
诸葛亮小传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达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自不同的不一样因素而失败,后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可以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关羽小传
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张飞小传
张飞(?-221年),字翼德 ,幽州涿郡(今河北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没有人敢逼近,刘备因为这个原因得避免难。
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建安二十年(215年),张飞在宕渠击败魏国名将张郃。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被其部将范强、张达所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自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五.六朝三杰:
指在中国绘画史上六朝时期的三位著名画家,即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位各位考生
顾恺之小传
顾恺之(348— 409 )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各位考生”。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蓬勃发展和进步夯实了基础。
陆探微小传
陆探微,生卒年不详,汉族,吴(今江苏苏州一带)人。南朝宋明帝时宫廷画家,中国早的画圣。在中国画史上,据传他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他把东汉张芝的草书体运用到绘画上,可惜今已难再见到他的画迹。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载有他的画达七十余件,题材十分广泛,从圣贤图绘、佛像人物至飞禽走兽,无一不精。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陆”;连谢赫的《古画品录》中也对他推崇备至。他是江南苏州一带早的杰出画家之一。
张僧繇小传
张僧繇,生卒年不详,南朝梁吴中(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吴兴人。梁天监中为武陵王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相关他的传说。他不仅长于人物画,而且,能画山水禽兽,还会塑像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美术家。对绘画有独特创造,画山水不以笔墨勾勒,史称“没骨山水”,自成一家。
六.唐代三杰:宋璟 、张说 、源乾曜
宋璟小传:
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 。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考中进士,授上党县尉,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开元十七年(729年),拜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五,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先后历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唐殇帝、唐玄宗五朝,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张说小传
张说(yuè)(667年-731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
张说早年参与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加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后来,张说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后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张说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时,持节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后又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升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学士,并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
张说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因为这个原因受到弹劾,被免去中书令,后被迫致仕。不久,张说被起复,先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
源乾曜小传
源乾曜(?-731年),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人,唐朝宰相,北魏太尉源贺后面,刑部尚书源直心之子。
源乾曜进士出身,历任江南道巡察使、谏议大夫、梁州都督等职,716年(开元四年),拜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不久与姚崇被一同免官,改任京兆尹,四年后复任宰相,不久升任侍中,后又因针对封禅泰山的问题与时任宰相张说出现矛盾被夺去实权。
源乾曜任相这个时间段,张嘉贞、李元纮等人先后掌握并熟悉权力,但是,源乾曜在重要问题上从不发表意见。729年(开元十七年),源乾曜被罢去侍中之职,后任太子少傅,封安阳郡公,两年后病逝于长安,追赠幽州大都督。
七.宋末三杰: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
张世杰小传
张世杰(?—公元1279年),涿州范阳(今属河北范阳)人。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后兵败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
陆秀夫小传
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四岁。
文天祥小传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八.明初三杰: 刘基、李善长、徐达
刘基小传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道家、政治家、文学家,与章溢、宋濂、叶琛并称为四先生。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特别是他向朱元璋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升提出,非伯温也)的九字方针非常经典,后来在新中国的外交关系维护中被毛泽东使用的出神入化。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各位考生”。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李善长小传
李善长(1314~1390),明朝开国丞相,字百室,定远(今属安徽)人。少时有智计,习法家著作,推断时事,多带来一定中。元朝至正十四年(1354),投朱元璋幕下,掌书记。劝朱元璋效法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的做法,以成帝业,于是,被任为参谋,参预机画,主持馈饷,倍受信用。他擅长于调护诸将,因材用人,促使其各得其所。朱元璋任太平兴国翼大元帅,以李善长为元帅府都事,从克集庆(今江苏南京)。朱元璋任江浙行中书省平章,以为参议,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他裁决。后枢密院改成大都督府,善长兼领大都督府司马,升任行省参知政事。二十七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以李善长为右相国。他娴于辞令,明习故事,处理政务,裁决如流,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调兵转饷无乏,恢复制钱,榷淮盐,立茶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1367),论功被封为宣国公。吴改官制,尚左,故李善长由右相国改称左相国,居百官之首。
徐达小传
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永丰乡人,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一生骁勇有谋,善治军,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1352年参与红巾军,后成为朱元璋手下的一员大将。他有勇有谋,备受朱元璋器重。1368年徐达率军北伐,攻克大都,灭亡元朝。1370年,被封为魏国公,奉命镇守北平。
九.西湖三杰:岳飞、于谦和张苍水
岳飞小传
岳飞(1103—1141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其祖世代务农。家贫,力学,从小喜读《左传》和孙武、吴起的兵书。后从军,屡破金军,以恢复中原为已任。历官荆湖东路安抚都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一年(1141年),大败金兀术,进军至朱仙镇(在今开封南四十五里),大河南北闻风响应。正要乘胜前进,收复北方失地之时,宋高宗赵构采取秦桧奸计,一日之内发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后被解除兵权,以“莫须有”罪名赐死,至宋孝宗即位才得昭雪。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赐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鄂王,理宗年间改谥忠武。在杭州西湖北山栖霞岭麓埋葬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 岳飞生活在民族矛盾非常尖锐时代,所作诗文,充满抗金复国的坚强决心和激烈昂扬之感情,历来为人所珍视。这些作品,大都散见其孙岳珂所撰《金陀粹编》中。其词仅存三首,却广为传诵。其传详细内容查看《宋史》卷三百六十五,有《岳忠武王集》。
于谦小传
于谦(1398—1457年),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全都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杭州西湖 南山三台山脚下有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墓。
张苍水小传
张煌言(1620-1664),汉族,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南明儒将、文学家、民族英雄。崇祯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
为人刚正不阿,能文能武,立志报国济民。他的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其诗质朴悲壮,充分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但诗文著作大半散佚,今有《张苍水集》行世,内收《冰槎集》、《奇零草》、《北征录》等。死后葬于杭州西湖畔。
十.进京三杰:
即清朝晚期四大徽班进京的三大领袖人物,分别是:程长庚1811-1880(徽派),余三胜1802-1866(汉派),张二奎1813-1860(京派)
程长庚小传
程长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潜山县人。清代徽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程长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同治、光绪年间,任三庆班主,同仁尊称其大老板。历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
在北京剧第一代人物中,与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为“三鼎甲”之首。程长庚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奉献,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等。
余三胜小传
余三胜(1802—1866),原名开龙,字起云,湖北罗田县天堂寨七娘山村上余湾人。幼学汉戏,工老生,后改唱京剧。清嘉庆末年赴天津加入“群雅轩”票房。道光初年入北京,隶“春台班”,至道光中期,蜚声梨园是国粹“京剧”创始人之一。
余精文墨,善口才,文武兼长,富于创新。在徽调汉剧合流形成京剧的途中,首将汉调皮簧和徽调皮簧相结合,并吸收昆曲梆子的演唱特点,创作皮簧唱腔;又揉西皮、二簧、“花腔”为一体,创制二簧反调。在念白上,将汉调基本语音与京、徽语音相结合。擅长于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把青衣小腔溶于老生唱腔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为后辈所仿效。《都门杂咏》有诗云:“时尚黄腔似喊雷,当年昆弋话无媒,而今倚重余三胜,年少争传张二奎”。天津第一代泥塑匠张明山塑造余三胜饰《黄鹤楼》中刘备泥塑一座,被京剧界尊为“祖师爷”。
张二奎小传
张二奎(1814-1864),原名士元,字子英。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为京剧早期老三杰之一,与程长庚、余三胜齐名,号称京剧三鼎甲,一时声名在程、余之上。惜舞台生命不长,出生:1814年,嘉庆十九年(甲戌);逝世:1864年,同治三年(甲子)。
张二奎清道光时任都水司经承,因酷爱京剧,被上司撤职。24岁启动下海,创立了奎派。张二奎唱以京音为主,代表剧目有:《金水桥》、《打金砖》、《回笼鸽》、《取荥阳》、《五雷阵》及《四郎探母》等。
张二奎出生地历来说法不一。在清末及民国时期的一部分梨园资料上,就已经有一说是北京人,一说是天津人,还有一说是浙江人,但大多数人觉得他是直隶衡水人。
在他的家乡,流传着他的不少和戏剧相关的故事。这个村子自古有演戏的传统,嗜戏如命,清末就有赵喜顺等人成立的戏班,还涌现了享誉冀鲁两省的民间胡器艺人赵庆章。到了建国初,村子里面成立了大众剧团,排演了《小女婿》、《柳树井》、《豆汁记》等多部戏剧。1958年,这个村子为刚成立的衡水评剧团输送了七八名骨干艺术人才。这样的尚戏之风确实同张二奎有深厚渊源。
因为张二奎这颗梨园巨星时间太早陨落,有关他的史料和传说比与其同时代的余三胜、程长庚少很多,但值得肯定的是,他热爱戏剧事业,因之而失去功名,又因之而获取巨大成就,他代表衡水人为京剧艺术的形成做出了突出奉献。现目前,余三胜、程长庚都拥有传记传世,而唯独与他们同领风骚的张二奎没有,必须说是一种遗憾。
十一.晚清三杰:
分别指的是清道光年间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的政治家、战略家曾国藩;剿灭陕甘回乱、攻灭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的军事家、政治家左宗棠;参加洋务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政治家李鸿章
曾国藩小传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从小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织建设湘军,力压完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出现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具体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基本上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左宗棠小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曾深造念书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关注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经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还有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
左宗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后人又辑有《左宗棠全集》
李鸿章小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 ,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其一生中参加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涵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署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不过,现代对李鸿章尚存争议。
十二.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
王士珍小传
王士珍(1861年8月19日-1930年7月1日),直隶(今河北)正定人,字聘卿,号冠儒,北洋三杰之首,他凭借过人的才智和卓越的政绩,得到袁世凯的喜爱,先后担任军政要职,直至陆军部长、总参谋长和北洋总理。1918年,王士珍退出政坛,隐居北京,1926年5月任京师临时治安会长、京师救济联合会会长等职。1930年7月,王士珍患肝癌,卒于北京,享年70岁。
段祺瑞小传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故此,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质上掌权者。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出现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自己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
号称“六不总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冯国璋小传
冯国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人, [1] 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冯国璋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冯国璋任中央练兵处任军学司正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司令。其为人亦首亦尾,但聪明好学、勤奋刻苦。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后曾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又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总司令,他均未上任。并联合五将军发出逼迫袁世凯取消帝制的通电。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国璋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后黎元洪与段祺瑞爆发“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总统,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民国七年(1918年)8月13日,冯国璋通电辞去副总统,于民国八年(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民国八年(1919年)10月,冯国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
十三.黄埔三杰: 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
蒋先云小传
蒋先云(1902—1927),湖南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在很多有名无名的英雄烈士中,那威名赫赫、战功赫赫的蒋先云,他是红透了黄埔的一期高才生,以卓越的才可以,成了国共两党合作与交往的桥梁。在承上启下,出谋定计,沟通信息和促进团结合作,发挥过无可代替的作用。
蒋先云,1919年参与“五四运动”,1921年相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1922年与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安源工人大罢工;同年12月领导水口山矿工罢工;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政治部秘书,;1925年在周恩来领导下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同年参与两次东征;中山舰事件后退出国民党;北伐战争启动后任总司令部秘书,1927年任湖北工人纠察总队队长,5月28日在河南临颍英勇牺牲,后被追赠为中将军衔。
陈赓小传
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1952年,毛泽东主席点将陈赓筹建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中央特科重要领导人之一。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与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
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终年58岁。
贺衷寒小传
贺衷寒(1900-1972),湖南岳阳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曾筹组孙文主义学会并担任黄埔考生会书记长,后任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处中将处长,长时间主掌国民政府情报系统,被称为复兴社四大台柱之一。
抗战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政治部秘书长,1950年于台湾省接任交通部长,1954年辞职,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1961年后,任国民党中央设计考查委员会主任委员行政院政务委员、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等职;1972年去世。
五四运动时,加入董必武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以中国劳工代表参与苏联召开的东方民族会议。
十四.龙潭三杰:指钱壮飞、李克农、胡底
钱壮飞小传
钱壮飞(1895年—1935年),浙江湖州人,中共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之一。1915年考入北京医科针对学校,1919年毕业后在医院工作;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到上海,入上海无线电管理处任职;1929年底,打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任徐恩曾的机要秘书;1931年4月25日,钱壮飞及时将顾顺章叛变的绝密消息告知中央,为保卫中共中央机关的安全做出了重要奉献;后进入中央苏区,历任中革军委政治保卫局局长等重要职务;1934年10月参与长征,遵义会议后被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1935年4月牺牲(一说失踪)。
2009年9月14日,钱壮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奉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李克农小传
李克农(1899.9.15~1962.2.9),汉族,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个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军工作部部长;参与长征后,任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抗战时,在国民党统治区帮助周恩来、叶剑英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外交部副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情报部部长。1953年起,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62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
李克农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在长时间的革命生涯中,他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重要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奉献。
胡底小传
胡底(1905年3月10日-1935),原名胡百昌,又名胡北风,安徽舒城县干汊河镇人。幼年读私塾,后入城关植民小学和合肥省立第一中学读书。1919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时间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30年在天津主持“长城通讯社”,与李克农、钱壮飞战斗在敌人要害部门。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按照地,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国家政治保卫局侦察部部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野战司令部特派员、国家政治保卫局红军工作部执行部部长。作为中共中央特科卓越的情报员,打进国民党中央党部党务调查科。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龙潭虎穴,传递出非常多敌人的机密情报。被周恩来给予“龙潭三杰”的赞誉。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惨遭张国焘杀害。
十五.唐诗三杰:李白、杜甫王维
李白小传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来说,“李白词”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杜甫小传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很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也还是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说世时名声依然不会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篇文章学都出现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王维小传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的说法 [1]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窗体顶端
十六.十大一门三杰:
1. 蒙骜、蒙武、蒙恬
他们祖孙三代为秦国平定四方、吞并六国、夯实边疆,厥功甚伟。蒙骜为蒙恬祖父,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曾经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恬父蒙武也以副将身份随王翦破楚并生擒楚王,也算是战功赫赫。蒙恬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高行政长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威振匈奴数十年。
2. 项燕、项梁、项羽
项羽和叔父项梁,都是楚将项燕的子孙,楚国大将项燕是在秦灭楚时代的抗战英雄,在楚国半壁江山沦陷危机关头,项燕曾经力压完胜一度击败秦国大将李信,可惜在秦的倾国攻击下,已经精疲力竭的楚国后还是灭亡了。项燕也被秦将王翦所杀害。但秦楚之战是秦统一战争中惨烈艰苦的大战,有坚韧顽强性格的楚国遗民不甘心国家的灭亡,发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复仇呐喊。后来项梁和项羽起义,西楚霸王项羽以他杰出的军事才干和超人勇气破釜沉舟,后灭秦。
3. 班固、班昭、班超
他们是东汉大文学家班彪的孩子,班固和其妹班昭修订了《前汉书》,这部书是我们国内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得很好的一部,大家称赞它言赅事备,与《史记》齐名。班固和班昭还有一个兄弟是班超,我们目前经常会用到的两个成语“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他的口语演化而成,反映出他的智勇过人,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远侯,拜西域都护,扬汉威直至中亚细亚三十年之久。
4. 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中,曹氏三父子独自就占据三席。一门两帝,文治武功领一代。“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说的正是一代枭雄魏武帝曹操,他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渐渐统一中国北部。曹丕乃曹操次子,三国魏国建立者、文学家。曹操死后,他袭位为魏王,不久代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他爱好文学,代表作《燕歌行》是中国诗歌史上早的一首七言诗,其所著《典论·论文》是我们国内较早的文学批评著作。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自就占据八斗”,所说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就是曹植,他的《七步诗》早已妇孺皆知。他在五言诗的蓬勃发展和进步上有突出功绩,以《洛神赋》特别著名。
5. 孙坚、孙策、孙权
与曹操三父子同时的江东孙氏也是满门英才。孙坚,春秋名将孙武后面,勇猛刚毅,胆略过人,曾大破黄巾军和董卓军。孙策是孙坚长子,英勇善战,少年英雄。孙权兼父兄之烈,知人善任,终使江东集团独霸一方,与魏蜀成鼎立之势。曹操曾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6.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司马懿,史书云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他是三国中唯一能与诸葛亮放在同一队列进行比较的能臣,也是魏国灭蜀的功臣。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可以征善战。比起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三父子,司马氏是具有绝对性优势。
7. 张载、张协、张亢
西晋太康、元康时期名作家有三张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之说,这当中三张指的就是张载、张协、张亢。他们诗歌偏重技巧,讲究词藻,开创“太康体”。
8. 苏洵、苏轼、苏辙
古龙所言: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历史上确有此等盛事,不过不是一家人。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晏几道和曾巩,合称七进士,而三探花说的正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他们个个才高八斗,唐宋八各位考生独揽三席,以苏轼成就高,乃一代文豪。后人对其父子不吝赞美与羡慕之词,“苏洵、苏轼、苏辙,两代三人,衣钵文采垂千古”,“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各位考生”。
9.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明代后期,文坛突兀诞生了一个新的文学派别,给文坛带来了生机,那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公安”派。这个文学派以提倡“性灵”著称,其领袖是出生于今荆州市公安县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史称“公安三袁”。他们都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继唐宋古文运动后面,又树起了一面文学革新运动的旗帜。他们的成就不单单是文学成果,也是思想成果,对以后几百年的历史乃至五四文化运动都出现了积极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像三袁这样的一母所生三兄弟能同时期跃登大雅之林,又在哲学思想、政治倾向、文学观点、创作风格,还有性情、气质方面高度的和谐完全一样是绝无仅仅只有的。
10.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
三姐妹对中国近代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三人虽为一母所生,却性格秉性不一样,后也决定了她们的命运。宋霭龄嫁给了山西首富孔祥熙,宋庆龄嫁给了国父孙中山,而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正好应了“霭龄爱财,美龄爱权,庆龄爱国”的说法
以上就是本文安徽省高中各科是什么版本的,无为小学数学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的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jianzhugc/202307211913578.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土建中级职称电子书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tujianzhongjizhicheng/dianzishu/)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安徽省高中各科是什么版本的,无为小学数学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的和土建中级职称电子书的相关信息。
本文主要针对安徽省高中各科是什么版本的,无为小学数学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的和利辛县的小学教材版本是怎样的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安徽省高中各科是什么版本的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
2023-07-21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教科书哪里有卖,上海有买教科书的地方吗在哪和上海宝山哪里卖小学教材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小学教科书哪里有卖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
2023-07-21
本文主要针对贵州黔东南小学数学教材什么版本,贵州省2023年新教材版本是什么和2018贵州各地区小学教材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贵州黔东南小学数学教材什么版本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
2023-07-21
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托班都要另课本费吗小班的复习教案有哪些和拖班上学期教材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幼儿园托班都要另课本费吗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
2023-07-20
本文主要针对法硕教材,专硕法学教材推荐和中南大学法学硕士指定教材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法硕教材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容,也可以通过...
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