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本的公式有哪些,excel表格计算公式大全简单

化学基本的公式有什么?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成绩=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2、物质的量=粒子数/NA
3、物质的量=质量/M
4、物质的量=气体体积/Vm
5、物质的量=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x溶液的体积
6、溶液的稀释:C1V1=C2V2
7、溶液的PH=-lgC(H+)=14+lgC(OH-)
9、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成绩=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经常会用到化学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n与微粒个数N、质量m、气体体积V、物质的量浓度C、反应热H的关系:
n = N/NA = m/M = V/Vm = CV = H/H1(H1是指1mol物质放出的热量)
2、克拉珀珑方程又称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V = nRT
3、溶解度S与溶质质量成绩ω的关系:
ω = S/(100+S) * 百分之100
4、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质量成绩ω的关系:
C= 1000*d*ω/M
5、相关气体摩尔质量的计算:
M = m/M = ρVm = DM2 = m0NA= M1ω1 + M2ω2 + M3ω3 ....
( D指相对密度; m0指一个分子的质量;ω指n% V%)
6、溶液稀释定律:
m1ω1 = m2ω2C1V1 = C2V2
7、密度和相对密度:
ρ = m / V D = ρ1/ρ2 = (M1/M2)
8、 化学反应速率:
ν = C / t = n /(V.t)
9、化学平衡计算:
可逆反应: a A + b B = c C + d D
开始量(mol) a b c d
变化量(mol) mx nx px qx
平衡量(mol) a-mx b-nx c+px d+qx
10、水的离子积:
Kw = C(H+)"C(OH-) =(常温250C时)10-14
注:任何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和OH-都相等。
11、溶液的PH:
C(H+)=10-pH 常温下 PH + POH = 14
12、溶度积Ksp :
以MmAn(s) mMn+(aq) + nAm-(aq)作为例子
Ksp=[c(Mn+)]m"[c(Am-)] n
如AgCl(s) Ag+(aq) + Cl-(aq),Ksp=c(Ag+)"c(Cl-)。
13、化学平衡常数
针对大多数情况下的可逆反应mA(g) + nB(g) pC( g)+qD (g)
K = {[C(C)]p [C(D)]q }/{[C(A)]m [C(B)]n }
祝你学习进步!
excel表格计算公式大全,经常会用到函数大全?
excel表格计算公式大全,经常会用到函数大全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1、 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 "2023/8/30" ,FAL 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居民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2),",MID(E2,13,2))。
4、从输入的居民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居民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5、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 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日间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求和: =SUM(K2:K56)- 对 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7、平均数: =AVERAGE(K2:K56) __对 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8、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从高到底的排序。
9、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F(K2=60," 及格","不及格”"))。
10、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高分。
11、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低分。
力的计算公式及方式?
1.重力计算式: G=mg [G重力(N); m质量(kg); g=9.8牛顿/千克]
2.滑动摩擦力: F=uFN [u摩擦系数; FN正压力(N);F滑动摩擦力(N)]
F=uW [u摩擦系数; W接触面的垂直力(N);F滑动摩擦力(N)]
u=tanQ
3.功的计算式: W=Fs [W功(J焦耳);F力;s距离]
4.功率计算式: P=FV [P功率(w瓦特);F力;V速度]
5.胡克定律: F=k·x [k倔强系数(N/m;x型变量(m);F(N)]
F=-k·x [k弹性系数(N/m);x弹簧伸长量(m);F(N)]
6.应力应变公式:σ=Eε [E弹性模量;σ应力;ε应变]
7.应力计算公式:σ=WA [W拉伸或压缩载荷(N);A截面积(m^2)]
8.F=ma [F力(N);a加速度(s^2/m);m质量(kg)]
单位:(压强)Pa=N/m^2
1.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计;实验室使用弹簧测力计.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出现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出现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3.重力G:因为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在地球上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不规则物体中心可以在物体上可不在物体上.
4.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5.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一样: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一样;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一样.
6.一样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相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耗费时长,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一样)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己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大多数情况下默认为fm≈μFN;
(4)其它具体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详细力提供,也可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自始至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为这个原因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持续性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
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主要还是看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
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
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
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
GMm/(r地+h)2=m4π2(r地+h)/T2
{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可以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一样;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大环绕速度和小发射速度都是7.9km/s
tan经常会用到换算公式?
tan计算公式是tana=y/x,直角三角形之底为x,高为y,斜边为z,底与斜边当中的夹角为a。tan大多数情况下指正切,在Rt△ABC(直角三角形)中,∠C=90°,AB是∠C的对边c,BC是∠A的对边a,AC是∠B的对边b,正切函数就是tanB=b/a,即tanB=AC/BC。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属于初等函数中的超越函数的一类函数。它们的实质是任意角的集合与一个比值的集合的变量当中的映射。一般的三角函数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的,其定义域为整个实数域。另一种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但依然不会完全。现代数学把它们描述成无穷数列的极限和微分方程的解,故将他定义扩展到复数系。
tan30°=√3/3,tan45°=1,tan60°=√3,sin30°=1/2,sin45°=1,sin60°=√3/2,cos30°=√3/2,cos45°=√2/2,cos60°=1/2。设α为任意角,终边一样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tan(2kπ+α)=tanα;
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当中的关系:tan(π+α)=tanα。
两角和正切公式: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45°+30°)
=(tan45°+tan30°)/(1-tan45°·tan30°)
=(1+√3/3)/(1-√3/3)
=2+√3
=tan75°
两角和正切公式: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45°+30°)
=(tan45°+tan30°)/(1-tan45°·tan30°)
=(1+√3/3)/(1-√3/3)
=2+√3
=tan75°
tan经常会用到换算公式?
、tan(2kπ+α)=tanα。
2、tan(π/2-α)=cotα。
3、tan(π+α)=tanα。
4、tan(π/2+α)=-cotα
怎么求效率?
效率的计算方式是用不短的一个时期之内生产的数量除以生产时间。
例如说想要计算工厂生产某一个产品的效率,既然如此那,你可以先衡量一个区间。例如在一个月之内工厂生产了100件商品。既然如此那,它的效率就是100件商品每个月,换算下来就是1200件商品每一年。
1、假设事情有规律可循,要建立流程,假设流程合理,你请别人帮忙,按你的流程帮你做事,可以提升效率。目标假设很难,就得拆分阶段目标,总来说之,学会建立流程,学会求助借力,学会拆分目标。
2、专注于要做的事,不要东一下西一下被不相干的事情吸引,分神了,就“敲打自己”及时恢复专注。“百分百专注30分钟”的效率超越你“三个小时的三心二意”的效率。
3、累了就歇,歇完继续。休息是为了恢复精力,不是为了让你去刷抖音刷任何。
4、给自己养成“后娱乐”的习惯,重要的事做完再娱乐。假设你做的足够有意义,既然如此那,事情完成以后的成就感就够你愉悦的了。
针对加热器来讲:η=Q吸/Q放。
针对热机来讲:η=W功/Q吸。
热效率的含义是:针对特定热能转换装置,其有效输出的能量与输入的能量之比是无量纲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百分比表示。
常见的有发电装置、锅炉装置、发动机装置等,有以下三种定义方式:发电效率,装置效率,循环效率。在锅炉中,大多数情况下不将鼓风机、引风机、炉排运动等小号的能量计入输入能量,而是独自计算和衡量。
效率,就是速度,一份不错的工作不仅要做的好也一定要快速完成,那就是效率的宗旨。
当然求效率的同时也一定要仔细对待仔细完成,要做到有效率,就一定要事先做好工作规划及分类,举例子,我们要炒一个菜,那就一定要先把这道菜的配料备好,这样你炒菜时就不会慌乱手脚,这样做的事情就可以有效率
生产力和效率在生产管理的实质上应用中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
1.生产效率:
当操作者按照本次要求规定的操作方式工作时,他的能力或努力就叫做效率。主要用于考查纯生产能力,不涵盖技术、材料等其他问题导致的产能损失。
2.生产效率的计算公式:
产量:生产部和财务部用实质上入库数量计算生产效率/生产率。
工作效率提升百分比计算公式,现功效,原工效,原工效x百分之100。生产效率的计算公式,产出数量,生产部,财务部在计算生产效率出于生产力时以实质上入库量计。生产效率=标准总工时除以实质上总投入,工时乘以百分之100,标准总工时=标准工时 x实质上产出数。
这里说的的效率,就是指固定时间内,工作量大化!
把你所做的工作每一个步骤分解开来,认真思考研究,那些是必要的,那些可以优化,那些可以省略!
必要的留下,优化的可以减少步骤或者时间,还有实质上操作中进行验证,这样,不短的一个时期后,你自然会有进步,效率自然会提高!
效率的公式是:
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3、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公共部门的效率涵盖两方面:
一是生产效率,它指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
二是配置效率它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不是可以满足利害关系人的不一样偏好。
影响原因:
1、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不仅指劳动实质上操作技术,而且,也涵盖劳动者接受新生产技术手段,适应新工艺流程的能力。
2、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科学技术越发展,其成果运用于生产越普遍,就越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3、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等的好坏,对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重要作用。
4、生产资料的规模与效能,对劳动生产率有决定性作用。主要指劳动工具有效使用程度,对原材料和动力燃料等利用程度。
这里说的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如,努力提升工作效率。效率是衡量一个单位优劣的重要标准,努力提升工作效率是每个单位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如何求效率,其实就是常说的怎么提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应该从以下哪些方面去进行。
笫一,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组织优秀的领导班子。
笫二,严挌管理,仔细考查。
第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各位职工积极性。
效率的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效率是指在给定投入和技术等条件下、效果是好地使用资源以满足设定的愿望和需的评价方法。效率也分为不少种,例如机械效率(mechanical efficiency)、热效率(thermal efficiency)等。效率与做功的快慢没有直接关系。
生产效率公式
1.1 标准工时:指在正常情况下,从零件到成品直接影响成品完成的有效动作时间,其包含直接工时与间接工时。即加工每件(套)产品的全部工位有效作业时间的总和。制定方式:对现有各个工位(熟练工人)全部的有效工作时间进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定,把全部组成产品的加工工位的工时,考虑车间生产的均衡程度、环境对工人的影响、还有工人的疲劳生产信息等原因后,计算得到标准工时。
备注:
直接工时:指直接作业的人员作业工时;
间接工时:指对现场直接作业工人进行必需的管理和辅助作业的人员,按照现车间管理组织的特点,车间除主任和直接作业人员外出现的工时;
1.2 标准人力:指在设定的产量目标前提下,按照标准工时和实质上生产状况,生产单位所配置的合理的人力数量。
1.3 生产效率:
实质上产量×标准工时
实质上人力×8.00小时-挡产工时+加班工时
备注:
实质上产量:生产部、财务计算生产效率/生产力时以实质上入库量计算;
挡产工时:因外部门或受客观条件影响导致停线或返工工时;
加班工时:为增多产量而延长的工作时间;
医院会计经常会用到的计算公式?
医院有效产出指一个系统的产出目标单位(数量/产值)的速率,如一个时间单位内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或产值,按照不一样系统的不一样绩效指标,设定有效产出的计算单位。计算公式为:有效产出=医院从病人和医保机构收到的实质上收入—需付给供应商的药品和医用耗材消耗的费用。
有效产出是一种速率,就是说,在一个时间段内,两种医疗服务的有效产出速率决定很小一部分的产值,而很小一部分的获利则主要还是看其有效产出的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