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仪怎么计算,水准仪测量高程怎么算前视后视

水准仪怎么计算?
水准仪高程的计算公式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1、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 (高差法) ;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
2、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 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等高法)。 水准仪(英文:level)是建立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的仪器。原理为按照水准测量原理测量地面点间高差。主要部件有望远镜、管水准器(或补偿器)、垂直轴、基座、脚螺旋。
按结构分为微倾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又称电子水准仪)。按精度分为精密水准仪和普通水准仪。
水准仪测量高程怎么算?
1.可以按照等式后视读数+后视高程=前视读数+前视高程计算。
2.先使用塔尺放已知点,用水准仪测得后视点读数,然后再使用塔尺放未知点测得前视点读数,按照以上等式可得前视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后视高程,计算出未知点高程,计算比较简单。
用水准仪测量出已知水准点与未知的当中的高差以此计算出未知的高程。
设已知点的高程为H0,已知点与未知点当中的高差为h,则未知的高程为H=H0+h。
而h大多数情况下是用水准仪来完成的。以四等水准作为例子说明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第一在已知水准点和尺垫上分别立尺,水准仪架设在两点当中,分别读取读数a、b。本站的高差为hi=a-b,依次重复该作业直指未知点(所测水准点),将这些高差累计则求得h。
水准仪高程的计算公式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1、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 (高差法) ;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
2、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 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等高法)。
水准测量口诀?
水准仪计算公式请看下方具体内容:1、计算公式:两点高差=后视一前视。2、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高差法);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3、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 H ; H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等高法)。
水准仪(英文: level )是建立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的仪器。原理为按照水准测量原理测量地面点间高差。主要部件有望远镜、管水准器(或补偿器)、垂直轴、基座、脚螺旋。按结构分为微倾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又称电子水准仪)。
计算公式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1、计算公式:两点高差=后视一前视
2、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高差法);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
水准仪转点公式怎么计算?
水准仪测出的后视读数-前视读数就是2点当中的高差,+基准点的高程,就是该点的高程。 基准点的高程是国家给定的高程点,测量就是以国家给定的高程点为准。 那就按相对高程,井盖为0.00来测量就是 相对高程就是不按国家高程,而是把井盖作为参照物,以井盖为0.00,比井盖高的为正标高,比井盖低的为负标高。
例如井盖的读数是3.1,另外一点(B)的读数为4,那就是B点比井盖低0.9,相对标高-0.9 。
转点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假设多次转站,公式还差不多,只是目前的第一站的前视点变成第二站的后视点。
“加后视减前视”,你的是不是首次架仪器测量渠道底点A读数为0240,尺子移动到转点读数为0130,然后尺子不动进行第二次架设仪器,读转点读数0145,尺子立在渠道底点B读数为0280,假设是这样0240和0145是后视,0130和0280是前视,B点高程=A点高程+0.240-0.130+0.145-0.280。 DS03水准仪是一款真正的高精密级光学水准仪,其各项技术指标都满足国标《水准仪GB 101562023》中高端系列仪器的要求。 可以应用于国家一等水准测量及地震水准测量,建筑工程测量,变形及沉降监测,矿山测量, 大型机器安装,工具加工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等。 ●水准网测量 / ●变形监测、地面沉降的监测 / ●工业测量 / ●隧道和矿山测量 / ●地形测量 水准线路测量 区域水准测量、水准 网测量、等高线测量 / ●道路和铁路施工放样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高程放样
高程测量你要把控掌握好“高差”这个重要,只要你能准确的计算出高差,既然如此那,一切就迎刃而解。假设你别的没问题,那我就简单给你说一下。你转了一个点,然后用这个点进行其他测量。既然如此那,你第一可以计算出转点的高程,把它作为一已知水准点在计算。步骤请看下方具体内容:后视高程+后视读数-前视(+后视读数-前视........)=前视高程(你要测的那点高程)。说的有点罗嗦,慢慢理解。
这当中:后视读书-前视读数=高差。高程=后视水准点高程+高差(有正负之分的)
水准仪上下丝计算距离公式?
用水准仪测距很不准确,详细的方式是上、下丝读数之差*100(cm化为m)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s2精度大多数情况下不小于0.1m
它的原理是利用上下丝的固定距离经过放大倍率在塔尺上的投影距离而大概计算仪器与塔尺间的距离
水准仪往返测量的计算公式?
高程的计算有两种方式
1 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 (高差法)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
2 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 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等高法)
水准仪的误差怎么样算?
水准仪器的误差来源是因为仪器的垂直轴和水平轴不垂直的原因导致的(称i角),每一台水准仪都拥有误差,但是,只要误差在一定范围之内,就不影响测量精度,故此,水准仪出测前,要进行i角检查,检查结果不大于3㎜,完全就能够了。假设大于这个误差还要进行i角改正了。故此,说水准仪的误差是用检测数据来计算的。
存在误差,则有请看下方具体内容公式:第一个水准点的高程 + 第一测站的高差 + …… + 第n-1测站的高差 = 第n个水准点的高程二、考虑误差后,公式请看下方具体内容:第一个水准点的高程 + (第一测站的高差 + 第一测站的误差 ) + …… + (第n-1测站的高差 + 第n-1测站的误差) = 第n个水准点的高程 + n-1个测站的误差总和三、平差的目标就是要消除第二个公式全部的误差,使第二个公式变为第一个公式, 这只是从理论上消除,为的是让工作顺利进行,但实质上的误差依然不会消除。平差的方式是:在第二个公式等号右边减去“n-1个测站的误差总和”,等号左边每个测站减去“‘n-1个测站的误差总和’的n分之一”,请看下方具体内容所示: 第一个水准点的高程 + (第一测站的高差 + 第一测站的误差 - (n-1个测站的误差总和)/n) + …… + (第n-1测站的高差 + 第n-1测站的误差 - (n-1个测站的误差总和)/n) = 第n个水准点的高程 + n-1个测站的误差总和 - n-1个测站的误差总和既第一个水准点的高程 + (第一测站的高差 + 第一测站的误差 - (n-1个测站的误差总和)/n) + …… + (第n-1测站的高差 + 第n-1测站的误差 - (n-1个测站的误差总和)/n) = 第n个水准点的高程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是,严格意义讲,每测站的平差量不应该简单的把误差总和取平均值,肯定是测站距离越大,平差数越大,上面说的公式只是一个简单的算法,我个人觉得,只要精度允许,用上面说的公式还是可以用的,因为施工测量的精度掌握并熟悉不全在水准点的测设上,水准点再精,实质上施工时不精也是没用的。施工精度参见各规范,水准点的测设满足规范就可以,不需要精益求精,施工讲究的是精度和速度并重,不可偏向一边,重要在于平衡,够用就好。更多水准仪信息,请查看:- 。、。
http://www.jcyq.net/news/show/4877/
水准仪的后视和前视怎么区别?计算公式是什么?
水准仪的后视前视是这样规定水准测量根据测区范围和水准点的分布选择的水准路线形式向前行进。大多数情况下从一个已知水准点出发沿着选定路线前进。立在已知点上水准标尺称为后视点a读数为a1,前进方向立在转点上水准标尺称为前视点ZD1,读数为b1。则两点当中高差为h=a1- b1。即两点当中高差总是后视点读数减去前视点读数。
水准仪的后视和前视的区别是后视就是已知点,前视就是被测的未知点,转点是已知点和未知点没办法通视的情况下,找第三个点来先测出第三点的高程后(第三点一定要与被测点通视)再测以前不可以通视的点。
计算公式:两点高差=后视-前视。
扩展资料:
使用注意事项
操作要点
在未知两点间,摆开三脚架,从仪器箱取出水准仪安放在三脚架上,利用三个机座螺丝调平,使圆气泡居中,跟着调平管水准器。
水平制动手轮是调平的,在水平镜内通过三角棱镜反射,水平重合,就是水平。将望远镜对准未知点(1)上的塔尺,再次调平管水平器重合,读出塔尺的读数(后视),把望远镜旋转到未知点(2)的塔尺,调整管水平器,读出塔尺的读数(前视),记到记录本上。
校正方式
将仪器摆在两固定点中间,标出两点的水平线,称为a、b线,移动仪器到固定点一端,标出两点的水平线,称为a’、b ’。
计算假设a-b≠a’-b ’时,将望远镜横丝对准偏差一半的数值。用校针将水准仪的上下螺钉调整,使管水平泡吻合为止。重复以上做法,直到相等为止。
保养与维修
1.水准仪是精密的光学仪器,正确合理使用和保管对仪器精度和寿命有很大的作用
2.不要阳光直晒,不许可证随便拆卸仪器
3.仪器有故障,由熟悉仪器结构者或修理部修理
4.每个微调都应轻轻转动,不要使劲过大。镜片、光学片不准用手触片
5.每一次使用完后,应对仪器擦干净,保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