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和视距公式,雷达视距的基本公式 3.57

高度和视距公式?
地理视距是目标或来自光源的光当只受地球曲率、大气折射、目标或灯标的海拔高度和观察者的眼高限制时,理论上能被观察者看到的大距离。地理视距由目标或灯标的海拔高度和观察者的眼高、地球曲率、大气折射原因决定。
地理视距由目标或灯标的海拔高度和观察者的眼高、地球曲率、大气折射原因决定。
计算公式: d=2.078(√H+√h)
d-地理视距(n mile);
H-目标或灯标的海拔高度;
h-观察者的眼高
无线电通信视距传播距离计算公式为:
视距传播距离=4.12×(√发射天线高度+√接收天线高度)。
雷达视距的基本公式?
雷达视距公式:D=4.12*(sqrt(h1)+sqrt(h2))
这当中D是雷达的探测距离(km),h1是敌方高度(m),h2是我方雷达高度(m)。可见,为了探测的远,就得把我方的雷达摆得更高。故此,为什么现代战舰在重心允许的情况下都尽可能把雷达放得更高,有部分甚至直接把雷达放在桅杆顶上。那就是为了尽量增大对低空还有海面目标的探测距离。
视觉距离计算公式?
天气晴朗时,一个人能看到大海的远距离S(单位:km)可用公式S的平方=16.88h来估计,这当中h是眼睛离海平面的高度(单位:m).假设一个人站在岸边观察,当眼睛离海平面的高度是1.5m时,能看到25.32KM.
假设登上一个观望台,当眼睛离海平面的高度是35m时,能看到590.80KM
人的视力各有不一样,正常人的视力,明视距离为25cm,4km以外的景物不易看到,在大于500m时,对景物存在模糊的形象,距离缩短到250~270m时,能看清景物的轮廓,如要花木种类的识别则要缩短到几十米之内。
人的视力范围有一定限度,在空中看到一架战斗机的平均距离是8千米左右,这是天气晴朗时的平均值。有雾、雨天、黄昏时候,能见度很差,看见的距离要大为减小。而且,每个人的视力差别很大,有的飞行员可以在20千米以外看到飞机,有的近到8千米也看不见。除开这点还与飞机大小有很大关系,针对轰炸机可以看得远一部分。的肉眼还有一个特点,假设已看到飞机,一直盯住让飞机渐渐飞远则可以在10多千米后才看不见。相反,在天空中找飞机,有的时候,已飞到5千米距离还没有找到。8千米现在是一个大多数情况下公认(并无明文规定)的数值。
一双正常的眼睛,其视距可达到无限远。晚上你能看见距地球38万千米的月亮,甚至远达亿万光年的星星,就是明证。但肉眼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差异很大。据测试,视力正常的人,其分辨率约为二千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举个例子,你站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距离国旗400米外的毛主席纪念堂旁边,假设能看见直径20厘米的旗杆顶部,那你的眼睛分辨率为二千分之一。这样,当你乘坐飞机,在10千米高空俯瞰地面,就可以清晰地看见宽度5米以上的铁路、公路还有长城.
可视距离=像素(PX)点间距(mm)×1000/1000 好视距=点间距×1700 如P10的屏,好视距=10mm×1700=17000mm=17m
视距测量水平距离计算公式?
视距测量计算公式
F=h/L
视距测量计算公式:F=h/L。视距测量是利用水准仪的望远镜内十字丝分划板上的视距丝在视距尺(水准尺)上读数,按照光学和几何学原理,同时测定仪器到地面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式。br水准仪(英文:level)是建立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的仪器。原理为按照水准测量原理测量地面点间高差。主要部件有望远镜、管水准器(或补偿器)、垂直轴、基座、脚螺旋。按结构分为微倾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又称电子水准仪)。按精度分为精密水准仪和普通水准仪。
答:视距测量水平距离计算公式为:水平距离,等于,尺间隔乘,乘常数,再乘竖直角余弦的平方。即:D二L×1O0XCOS∝xC0S∝。
式中:水平距离D,等于尺间隔L(上絲读数一下絲读数),乘乘常数100,再乘坚直角∝余弦的平方。(竖直角由经偉仪读出)。(余弦值由计算机读岀)。
地球视距?
以地球为圆心,地球半径R,在地球上的两点,高度分别是h和h1,把(R+h)和(R+h1)两点连线,和地球弧面相切得切线叫做视距!不要以为是眼睛看到的就叫视距。
地球曲率视距公式:R=R1+R2。地球曲率就是曲线的弯曲程度,假设在曲面上,可以指定某个方向的曲率。曲率愈大,某点在某一方向上的曲率越大。这个用地球做参照物便是指地球半径的倒数,即1/6371千米。
曲线是微分几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直观上,曲线可看成空间质点运动的轨迹。微分几何就是利用微积分来研究几何的学科。为了可以应用微积分的知识,我们不可以考虑一切曲线,甚至不可以考虑连续曲线,因为连续未必可微。
这个问题就要我们考虑可微曲线。
地理视距是目标或来自光源的光当只受地球曲率、大气折射、目标或灯标的海拔高度和观察者的眼高限制时,理论上能被观察者看到的大距离。地理视距由目标或灯标的海拔高度和观察者的眼高、地球曲率、大气折射原因决定。
地理视距由目标或灯标的海拔高度和观察者的眼高、地球曲率、大气折射原因决定。
计算公式: d=2.078(√H+√h)
d-地理视距(n mile);
H-目标或灯标的海拔高度;
h-观察者的眼高
地球半径64O0公里,绕太阳公转,转一周为一年。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24小时。
三四等水准测量中需读取的数据是?
三四等水准测量中需读取以下数据:
1.后尺上、下丝读数,中丝读数。
2.前尺上、下丝读数,中丝读数。
3.前、后尺上、下丝读数以取得前、后尺距仪器的距离,并要求前后视距总体相等。
4.前、后尺中丝读数以取得两点间的高差。
三、四等水准测量中,上、下丝读数之差乘以100得到水准仪到水准尺当中的距离,单位是“米”。 计算公式:视距=(上丝读数-下丝读数)×100,单位是“米”。
地球曲率不一样高度视距计算公式?
地球曲率视距公式:R=R1+R2。地球曲率就是曲线的弯曲程度,假设在曲面上,可以指定某个方向的曲率。曲率愈大,某点在某一方向上的曲率越大。这个用地球做参照物便是指地球半径的倒数,即1/6371千米。
曲线是微分几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直观上,曲线可看成空间质点运动的轨迹。微分几何就是利用微积分来研究几何的学科。为了可以应用微积分的知识,我们不可以考虑一切曲线,甚至不可以考虑连续曲线,因为连续未必可微。这个问题就要我们考虑可微曲线。
行车视距公式?
1、会车视距由3个部分组成:双方驾驶员反应时间所行驶的距离,双方汽车的制动距离,安全距离。其计算式为:SH=(V1V2)t\\/3.6(t1t2\\/2)(V1V2)\\/3.6V12\\/(254φi1)V22\\/(25φ-i2)S0式中:SH-会车视距(m);
2、V1、V2-在同一坡道上的上坡车和下坡车的车速(km\\/h);V12、V22-分别是V1和V2的平方;i1、i2-在同一坡道上的上坡坡度和下坡坡度;φ-轮胎与路面间的纵向摩阻系数;t-反应时间,取2.5s;t1-制动装置反应时间;t2-制动减速度上升时间;S0-安全距离。设两车车速一样,同一坡道上的坡度值一样,反应时间一样,计算结果大概是停车视距的两倍;
3、因为这个原因。规定会车视距的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二、三、四级公路在工程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采用分道行驶的地段,不采取会车视距,而采取停车视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