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龄怎么算出来的,SVI计算公式

污泥龄怎么算出来的?
污泥龄有两种计算公式:
第一种:曝气池有效容积*污泥浓度/24*每小时排泥量*回流污泥浓度(排泥浓度也一样)
第二种:曝气池有效容积*污泥浓度/(24*每小时排泥量*回流污泥浓度+日出水量*出水ss浓度) 大多数情况下采取第一种,第二种二沉池每天带走的污泥量可以忽视的
svi计算公式和方式?
svi:污泥体积指数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标。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
对应的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
即:
svi=混合液30min静沉后污泥容积(ml)/污泥干重(g)
,即svi=sv30/mlss。
因为这个原因,需控制svi(设定值为y),通过测定现有sv30(假定为x),回流污泥sv30为z,回流污泥量为q,则q=v*(y-x)/z。
污泥比重定义?
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 湿污泥重量等于污泥所含水分重量与干固体重量之和。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泥重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值。干固体物质涵盖有机物(即挥发性固体)和无机物(即灰分)。确定湿污泥比重和干污泥比重,针对浓缩池的设计、污泥运输及后续处理,都拥有实用价值。 经综合简化后,湿污泥比重(γ)和干污泥比重(γs)的计算公式分别是: γ=(100γs )/[γs p+(100-p)] 或γ=25000/[250p+(100-p)(100+1.5pV)] γs=250/(100+1.5pV) 式中: γ:湿污泥比重; γs:污泥中干固体物质平均比重,即干污泥比重; p:湿污泥含水率,%; pV:污泥中有机物含量,%;
TS含固率计算公式?
污泥含固率其实就是常说的污泥固体含量,其实就是常说的下面的总固体TS
TS、VS、SS、VSS的测定
1.(总固体、挥发性总固体)的测定
1. 先将洗净灼烧至恒重(600℃条件下大概60min)的坩埚称重G1;
2. 用量移液管量取10ml污泥,放入坩埚,将坩埚放入105℃的烘箱中烘烤24小时后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然后称重G2;
3. 将坩埚放入600℃的马弗炉中灼烧2小时,取出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G3;
4. 用G2-G1除以污泥的体积得到污泥的TS;
5. 用G2-G3除以污泥的体积得到污泥的VS。
2.悬浮固体、挥发性悬浮固体的测定
1. 先将洗净灼烧的坩埚称重G1;
2. 用移液管取10ml污泥,放入离心管中,放入离心机中以5000rpm离心5分钟;
3. 倒出上清液,将管中污泥取出放入坩埚,用蒸馏水冲洗,冲洗水倒入坩埚,将坩埚放入105℃的烘箱中烘烤24小时后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然后称重G4;
4. 将坩埚放入600℃的马弗炉中灼烧2小时,取出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G5;
5. 用G4-G1除以污泥的体积得到污泥的SS;
6. 用G4-G5除以污泥的体积得到污泥的VSS。
污泥含固率计算方式:先取一定重量的污泥,在105℃烘干2小时。剩下来的是含固率(干重/初始重量),含水率=1-含固率。污泥含固率指某一混合物中固体成分含量的百分比。
生化污泥怎么计算?
回流污泥量可用下式计算:μ=0.47e0.098×[N/]×[DO/]当低温度T=15℃、出水NH3-N=5.0mg/L、DO=2.0mg/L、K0=1.3时,μ=0.28d-1,θ=1/μ=3.6d,安全系数取2.5,则设计污泥龄为9.0d。为保证污泥稳定,确定污泥龄为25d,μ=0.04d-1。
污泥的比重是多少?
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湿污泥重量等于污泥所含水分重量与干固体重量之和。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泥重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值。
干固体物质涵盖有机物(即挥发性固体)和无机物(即灰分)。确定湿污泥比重和干污泥比重,针对浓缩池的设计、污泥运输及后续处理,都拥有实用价值。
经综合简化后,湿污泥比重(γ)和干污泥比重(γs)的计算公式分别是:γ=(100γs)/[γsp+(100-p)]或γ=25000/[250p+(100-p)(100+1.5pV)]γs=250/(100+1.5pV)式中:γ:湿污泥比重;γs:污泥中干固体物质平均比重,即干污泥比重;p:湿污泥含水率,%;pV:污泥中有机物含量,%;
污水中表面负荷还有污泥负荷怎么计算?
1.表面负荷
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经常会用到q表示,q=Q/A(即流量与表面积的比值)
2.污泥负荷
曝气池内每公斤活性污泥单位时间负担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公斤数。其计量单位一般以kg/(kg·d)表示。
污泥负荷(Ns)是指单位质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去除的污染物的量。污泥负荷在微生物代谢方面的含义就是F/M比值,单位kgCOD(BOD)/(kg污泥.d) 在污泥增长的不一样阶段,污泥负荷各不一样,净化效果也明显不同,因为这个原因污泥负荷是活性污泥法设计和运行的主要参数之一。大多数情况下来说,污泥负荷在0.3~0.5kg/(kg.d)范围内时,BOD5去除率可达90%以上,SVI为80-150,污泥的吸附性能和沉淀性能都很好。
污泥负荷的计算方式:
Ns=F/M=QS/(VX)
式中
Ns -污泥负荷,kgCOD(BOD)/(kg污泥.d);
Q -每天进水量,m3/d;
S -COD(BOD)浓度,mg/L;
V -曝气池有效容积,m3;
X -污泥浓度,mg/L。
厌氧污泥负荷计算公式?
厌氧反应器中可接种的污泥量与厌氧反应器的类型和大小直接有关。以广泛使用的第三代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作为例子,厌氧污泥的大接种量约为IC反应器有效容积的50-55%,而其他类型厌氧反应器的污泥接种量相对较小,可处理的大有机负荷也很低。
当厌氧反应器需生物开始时,假设待处理的有机负荷小于反应器的大处理负荷,可以按照待处理有机物总量计算对应的厌氧污泥接种量,而不是完全接种,以此降低厌氧污泥的购买成本。
既然如此那,应该接种多少厌氧污泥呢?需了解污泥负荷的基本概念:污泥负荷是指每天每单位质量的有效厌氧污泥所施加的有机物量,以千克SCOD为单位,计算公式为:
式中:q为厌氧反应器日处理量。
SCOD是SCOD废水的集中地。
VS是厌氧反应器中厌氧污泥的总挥发性固体。
以IC反应器作为例子,针对产甲烷活性正常的厌氧污泥,污泥负荷的好范围一般为0.2-0.4kgSCOD/kgVS.d,大污泥负荷不应高于0.55kgscod/kgvs.d,当然不一样行业、不一样水质会有不一样的好和大负荷范围。
假设能在厌氧反应器生物开始前确定待处理的废水量和对应的废水SCOD浓度,并能理解上面说的污泥负荷的概念,则可选择适合的污泥负荷,并通过上面说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待接种的厌氧污泥量。
除开这点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假设采取厌氧颗粒污泥进行接种,则接种后会有少量颗粒污泥被泵送破碎,在后续的生物开始途中会从厌氧反应器中流失。按照经验,流失量约为接种量的5%。在计算厌氧污泥的接种量时,有必要考虑这样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