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初三化学元素教案设计有哪些特色,初三化学定量分析题怎么做的

时间:2023-07-20 12:31来源:华宇考试网收集整理作者:初级会计题库app
资料下载
初三化学元素教案设计有哪些特色
本文主要针对初三化学元素教案设计有哪些特色,初三化学定量分析题怎么做的和初三化学教学资源分析等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初三化学元素教案设计有哪些特色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容,也可以通过阅览本文做一个参考了解,希望本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元素教案设计有什么特色?

各位部门领导老师:各位考生好,我说课的主要内容是初中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二《元素》,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设计观念、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七方面讨论一下我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的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以后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把基础知识功底打好所必需的.本课题涵盖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3个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了解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已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因为这个原因本课题就从微观的的视角对它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以此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认识统一起来.因为学生没有同位素的知识,因为这个原因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实质上应用中容易故将他与原子混淆.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序言中,我们曾经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讲解,目前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的的视角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以此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元素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针对“具有一样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很难理解.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另外,前面的这3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很少(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个问题就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掌握并熟悉元素与原子的联系和区别.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一步一步记住一部分常见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按照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有关信息.过程与方式目标:

1.能在掌握并熟悉原子的基础上将会针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对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通过趣味、有效的记忆掌握并熟悉元素符号的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从不一样的视角看待物质的思维方法.2.在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中取得成功的乐趣.3.通过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团队Team意识.四、教学观念设计针对本节课课程特点,在教学方式设计上采用讲授法与详细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等各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的方法.概念教学采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路进行设计,以此在教学中把控掌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教学模式采用和谐教学模式来设计,主要涵盖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自学详细指导,整体感知、检查指导建议,探寻规律、深入探究,回归系统.和谐教学不仅把教学过程当成是一个系统,它把教学内容也当成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考试教材、理解考试教材的途中,及时找到处理某一类问题的方式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升学习的效率.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二)、自学详细指导,整体感知自学考试教材,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元素?2、元素与物质当中存在什么关系?3、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如何?4、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的?5、单质和化合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三)、检查指导建议,探寻规律1、学生讨论:利用讨论让学生领悟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元素种类是不是出现变化?教师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出现改变,而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没有出现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出现变化.2、学生讨论:为什么元素只讲种类,不可以讲个数.教师总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讲种类也可讲个数.举例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可以讲成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3、学生讨论: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元素种类是不是出现变化?教师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出现改变,而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没有出现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出现变化.( 四)、深入探究,回归系统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涵盖教师的指导建议),初步找到了处理这种类型问题的规律和方式,然后运用这一规律和方式进一步理解和分析考试教材,完善和夯实学习的知识和方式.结合本节课特点,我通过默记、朗读、背诵、限时练习,抢答、讨论等形式具体安排练习,使学生对知识应用延伸.六、板书设计:课题2 元 素一、元素1. 定义2. 与原子比较3. 地壳中的含量二、元素符号1. 表达2. 表示意义六、教学反思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唯有在持续性的实践中才会发挥它的作用,因为这个原因在化学教学途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反映了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贯彻了课改的内涵,也反应了《新课程标准》观念,本节课教学后,学生只可以对元素概念有了一个更理性的认识,但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初三化学定量分析题怎么做?

物质的量浓度 化学定量分析常涉及溶液的配制和溶液浓度的计算,利用化学反应进行定量分析的时候,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更为方便.溶质(用字母B表示)的物质的量浓度(molarity)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用符号CB(B是小字)表示,经常会用到单位为mol/L. 含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 mol / L 符号:CB 单位: mol/L或mol/m3 公式(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cB=nB/

V 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质的物质的量(mol)/溶液的体积(L) 注意 :

(1)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 的量或质量因体积的不一样而不一样。

初三化学考点汇总及剖析解读?

初三化学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汇总:空气和氧气

一、空气(物质类别___混合物_)

1. 组成(体积成绩):N2 78%O2 21%稀有气体 0.94%CO2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2、现在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 SO2、 NO2 、 CO 、 可吸入颗粒物 、 臭氧 。二氧化碳带来温室效应,现在暂时未计入污染指数。

二、氧气(化学式O2)

(一)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___比空气略大__,_不易__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 O2的化学性质_比较活泼__,具有_氧化性__是一种经常会用到的氧化剂。

1.支持燃烧

(1)碳燃烧__C + O2 ===== CO2_情况:_空气中发出红光,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磷燃烧___4P + 5O2==== P2O5__情况:发出黄光,放热,出现非常多_白烟

(3)硫燃烧____S + O2==== SO2_ 9情况: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 色火焰_,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燃烧____3Fe + 2O2==== Fe3O4__情况:___空气中出现红热情况,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__,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2.缓慢氧化 金属生锈、食物变质、酿酒等。

(三)制法

1.实验室制法

(1)原理:分解过氧化氢___2_H202 ==== 2 H2O + O2 ____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__KMnO4====_K2MnO4+MnO2 +O2_____

加热分解氯酸钾_2_KClO3 ====_2KCl + 3O2____

(2)步骤(以加热高锰酸钾作为例子)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

(3)收集方式:排水法(______氧气不易溶于水_____)、 __向上排空气法______(O2的密度比空气大)

(4)检验方式:将_带火星的木条____伸入集气瓶_内___,木条复燃,则是O2

(5)验满方式:将袋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______,木条复燃,则是O2已收集满。

2.工业制法 ___分离液态空气_____(__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一样是物理变化_)

三、主要实验

氢气 水

一、氢气(化学式_H2____)

(一)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___比空气小___,_难__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可燃性_2H2 + O2 ==== 2H2O 情况:燃烧出现_淡蓝色_火焰,放热,出现无色小液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可能_爆炸,因为这个原因点燃前一定要_检验纯度.

2.还原性(还原CuO)__CuO + H2 ==== Cu + H2O

二、水(化学式___H2O__)的组成

1.通电分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2H2O ==== 2H2 + O2__

2.情况和结论:正负极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__1:2_,正极出现的气体__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_是_氧气__。负极出现的气体能燃烧,出现淡蓝色_火焰是_氢气。(记作:__正氧负氢__氧一氢二_)

3结论:(1)水是由___氢氧元素__组成的化合物。(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__原子不可分。

三、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水(河水、湖水等)含有__泥沙等不溶性_______杂质和_颜色、气味等可溶性_杂质,属于 混合_物。

2.水的净化方式主要有___沉淀__、_过滤__、_吸附__、__蒸馏__等,这当中净化程度高的是_蒸馏__.

3.为提高沉淀,常加入明矾作絮凝剂,作用是出现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物,促使其易沉降。

4.过滤是分离__不溶性固体__ 和_液体_ 的操作。过滤经常会用到到的仪器有_烧杯、_漏斗_、玻璃棒__和铁架台。过滤后,滤液也还是浑浊的原因有_滤纸破损_、___液体高于滤纸边缘___、仪器不干净等。

5.吸附经常会用到到___活性炭_(具有_吸附性__),作用主要是_脱色除臭。

6.生活中经常会用到__肥皂水_来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浮渣少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是硬水。降低水的硬度方式:生活中_煮沸,实验室蒸馏。

四、主要实验

化学与生活

1、葡萄糖的化学式C6H12O6,葡萄糖氧化方程式 C6H12O6+6O2====6CO2+ 6H2O)

2.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油脂、无机盐和水 。

3、人体中的元素:(1)常量元素:人体中含量超越0.01%的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 O、C、H、N ,含量多的金属元素是 钙元素。

(2)微量元素:人体中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如 铁(Fe)、锌(Zn) 、硒(Se)、碘(I)、氟(F)

4、缺铁会患 贫血 ,缺钙 幼儿、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

缺氟会患 龋齿 ,缺锌会 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碘会 甲状腺肿大 ,维A缺少会 导致夜盲症,维C缺少会 导致坏血病。

5、化合物按照有无碳元素可以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比如:蛋白质、维生素、糖类、油脂、醋酸、甲烷(是简单的有机物,化学式 CH4)、酒精(学名 乙醇、化学式C2H5OH )属于有机化合物,氢氧化钠、硫酸、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钙等属于 无机化合物。

6、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有 羊毛、棉花、麻 、蚕丝、 天然橡胶 ;

三大有机合成有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这当中 合成纤维 涵盖涤纶、锦纶(尼龙)、腈纶。

7、有关棉、羊毛纤维(蚕丝)、合成纤维的区别:

易燃烧,燃烧无气味,灰烬一压就成粉末的是 棉 ,

燃烧时有羽毛烧焦的气味,灰烬成粉末的是 羊毛纤维(蚕丝) ,

燃烧时无烧焦羽毛的气味,灰烬成颗粒的是 合成纤维 。

8、链状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塑性,能反复加工;网状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固性,一经加工成型,受热不可以再熔化。

9、废弃塑料带来了白色污染,对土壤、水、大气导致污染。

燃烧与灭火

1、燃烧的条件是 有可燃物 、 与空气(氧气)接触 、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原理 破坏燃烧条件 。灭火方式 隔绝空气 (氧气)、 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可燃性气体(如 H2 、 CO 、 CH4 )、可燃粉尘(如 面粉 、 煤粉 )、易燃液体的蒸汽(如: 酒精、 汽油 )与空气混合都拥有爆炸的概率。在有上面说的可燃物的地方应 通风 、 严禁烟火 。

3、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用 二氧化碳灭火器 。

4、火灾自救:火势不大,可选择适合的方式和灭火器灭火;火势很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应马上联系 火警电话号码119,并采用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 湿毛巾 捂住口鼻, 蹲下 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5、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 石油 、 天然气 是 不可再生 能源,它们都是混合物。石油的综合利用是 物理变化 ,煤的综合利用是 化学变化 。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 + 2O2 ==== CO2 + 2H2O

6、燃料燃烧不充分,出现 一氧化碳 等;使燃料充分燃烧一般考虑两点:一是燃烧要有足够的 空气 ;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 接触面积

7、形成酸雨的气体有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

8、减少环境污染人类持续性开发新的能源,现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 太阳能、 风能 、核能 、 地热能 、潮汐能等。

9、氢气作为燃料具有以下的优点:本身无毒;燃烧后的产物是 水 ,不污染空气。故此,被觉得是理想的 清洁 高能燃料。因为氢气的 制取成本高和储存困难 作为燃料和化学能源暂时还没有广泛应用。写出氢气和酒精燃烧的方程式2H2 +O2 ==== 2H2O 、

C2H5OH+3O2====2CO2+3H2O

初三化学实验题液面怎么分析?

按照液面上方的气压变化进行认真分析。

假设与U型管左侧相连的容器中的气体被反应掉,使左侧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则U型管中的左侧液面会上升,而右侧液面会下降。反之,假设与U左侧相连的容器中反应出现气体,则U型管中的左侧液面会下降,而右侧液面会上升。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

溶解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过程,当一种物质以细小的粒子形式溶解在溶剂中时,就形成了溶液。在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上,你将学习如何建立一个溶液,还有控制其溶解率的原理。详细的步骤请看下方具体内容:1.将溶剂和溶质以一定程度上的占比相结合,建立一个溶液。2.通过增多或减少溶质量,控制溶解率以达到适合的浓度。3.调节温度以影响溶解过程,主要涵盖平衡温度,冰点温度和热溶解等。4.采取吸收光谱分析,测定溶液的浓度等指标,以便进行精确的控制

中考化学九上九下各占多少比例?

目前不少学校九年级化学,实际上在上学期就已经学完了,九年级,上册与下册各占总数比例例肯定是百分之40与百分之60,有部分地才可以能是百分之30与百分之70。

根据历年中考考试试卷分析,九上占40%,九下占60%。

初级会计职称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免费资料+培训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初级会计职称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以上就是本文初三化学元素教案设计有哪些特色,初三化学定量分析题怎么做的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kuaiji/202307201898146.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初级会计题库app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chujikuaiji/tikuapp/)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初三化学元素教案设计有哪些特色,初三化学定量分析题怎么做的和初级会计题库app的相关信息。

初级会计职称备考资料免费下载

考试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