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又名小姑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东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南与江西彭泽县仅一江之隔,西南与庐山隔江相望 是万里长江的绝胜,江上第一奇景,被益为长江绝岛与彭泽县的龙宫洞、湖口的石钟山、鄱阳湖的大孤山(鞋山)相距只几十里。
小孤山,原是长江中一座石屿,启动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古人传说大禹治水,至此刻石记功,秦始皇东巡,勒中流砥柱于石上。
小孤山以独立无依而得名。山形似古代妇女上的发髻,山体奇特秀美,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如撞钟,北观啸天龙。
小孤山山周里许,高达一百余米。山上竹木郁郁葱葱,山下江水滔滔滚滚。海潮至此,不复而上,故有“海门第一关”的说法 。
小孤山地形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后在这里设过烽火台和炮台,元代红巾军与余阙,明代朱元璋与陈友谅,王守仁与朱宸濠,清彭玉麟与太平军,均在这里地对垒交锋,遂有安庆门户“楚塞吴关”的说法。
小孤山自上而下,历365级石阶,迂回曲折,沿途可览一天门、龙而洞、弥陀阁、先月楼、圣母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 、御诗碑诸景。上东山险峰,可俯看郎君山与一滴泉。绕山麓行,看海眼,拦江石,龙角石,古生物化石诸景,美不胜收。历代帝王将相、文臣墨客登山有诗词楹联数百篇,大多数仍存供赏。
山上启秀寺是佛教名山之一,唐高僧马道一创立。北宋改名惠济庙,祀海神祖。妈祖系福建莆田湄洲屿人。父名林愿,宋初官都巡检。妈祖名林默,生于宋隆元年(906年)三月二十三日酉时,十五岁成道,二十八岁升天。传说妈祖云游长江,觅小孤山这块宝地,化身溺水江中,被当地渔民詹公三在挣中捞起,安于山上,威灵显应,香火旺盛。历代皇封天妃、圣母等登峰造极之位。
小孤山系妈祖的行宫,小孤山石刻被安徽人民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孤山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启秀寺为安徽重点寺庙。
是的,指洞庭湖。顾况《小孤山》鉴赏古庙枫林江水边,寒鸦接饭雁横天。
大孤山远小孤出,月照洞庭归客船。
这首诗句句写景,意境淡远,情调悠然。读起来,就好象自己也乘着一叶扁舟,随着诗人的指点,在欣赏着长江两岸的景致,并生发出对家乡的思念一样。
诗的开端,以“古庙枫林江水边”七个字勾画出一幅江水悠悠、枫林飒飒的画面。
“古庙”、“枫林”、“江水”这三组意象组合在一起,有大笔的涂抹,有轻笔的点染,导致了一种谐调悠远的境界。
接下去,诗人视线一转,仿佛是无意中发现了枫林鸟巢中已经在哺母的寒鸦(听别人说,寒鸦能反哺其母,故又称慈乌、孝乌)和碧空中一行行南飞的征雁,便把它们写人了诗篇: “寒鸦接饭雁横天”。
粗给人的印象,这一句纯然是写景,但细加品味,又不难发现,寒鸦哺母、大雁南飞这两个情节中具有一种象征的意味和暗示的作用。
它使人联想起母子间的缱绻深情,联想起温暖甜蜜的家乡,以此暗逗出结句中“归客船”的“归”意,隐隐流露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大孤山远小孤出,月照洞庭归客船”是全诗的落脚点。
原来诗人乘舟顺江而下,目标依然不会在于观赏长江风光,而是要归还家乡。
这里,诗人以“归”为线索,把大孤山、小孤山、明月、洞庭湖、小船这些不一样的景物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用墨很淡,意味却很浓。
大孤山,在江西九江东南鄱阳湖之中,四面洪涛,一峰独峙; 小孤山在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南,屹立江中,与大孤山遥遥相对。
这一“远”一“出”,只此两字,就把小船顺流而下的变动表现出来,导致一种流动感、空间感,同时也赋予了大孤、小孤人的感情、人的生命,仿佛它们在追逐着向诗人表示着亲近与问候一样。
最后“月照洞庭归客船”是一笔补叙,点明自己是在夜晚由洞庭湖出发,沿长江经大孤而到小孤的。
这一句只画了一轮明月、洞庭湖水和一叶小船这三种景物作为收束,画中一天一水,有动有静,不但揭示了月夜的宁静清寥,也把诗人伫立船头、思归之情油然而,生的情境传达出来。
这首诗寥寥数语,写得语淡意淡,似乎只是把几组互不相干的意象组合在了一起,但它的好处却也已经在这里。
那就是看似平平写出,信手拈来,实质上“一切景语皆情语”,意蕴隽永,耐人回味。
主要内容:
(1)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
(2)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
(3)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4)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 主旨: 本篇文章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情。
主要内容:
(1)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
(2)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
(3)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4)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主旨:本篇文章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情。
原文:
《过小孤山大孤山》
宋代:陆游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罢了。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这里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不一样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从而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建立庙宇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这里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翻译: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依次设置了不少(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肯定是这当中之一。
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的洞穴,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
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
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故此,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全部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可以和小孤山相比。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假设再增多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相互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
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
船过澎浪矶,就算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约因为这个原因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实际上并非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概一里远。
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隐没了踪迹。
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就看到)有一只健美的老鹰已经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很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不少老鹰。
次日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缆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理解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
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反而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
(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可以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目前是定江军。
岸上的土是红色的,像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
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这当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可以行,实质上用了四天半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扩展资料:
整体赏析:
这篇散文一共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至“‘得尽所历妙’也”是写烽火矶的奇异景色。“八月一日,过烽火矾”是按日记的形式,着就对烽火矾略作考释是南朝时,“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而形成的一处报警设施。
然后对烽火矾的情况,极力加以描绘。从舟中远望,只是“突兀罢了”的江边岩石。而近观则是“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针对“迥异”的特点,作者选取这当中一矶石,着意加以特写:“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这几句话,把矶石超凡出彩之状,都鲜明地描绘出来了。
它的样子挺拔突出,上面缠绕希“丹藤翠蔓”,形状象是精装的屏风。至此已从整体概貌和详细描摩两方面,写出了烽火矶的奇异景色,但作者仍嫌不够,又巧借杜诗,进一步补充描绘形象。那天是风平浪静,“舟行颇迟”,可以认真观赏沿岸风光。
主景是写小孤山与大孤山,针对烽火矶寥寥数笔带过,恰似拉开画展的序幕,让大家去“回帆觊赏延,佳处领其要”。
第二段,从“过澎浪矶”至“山有栖鹘甚多”是写小孤山的峭拔秀丽。“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是沿着作者的船行游踪,继续往前写,不自觉的过渡到描写小孤山。
小孤山在江西彭泽县北的大江中,因为语言讹转,以“孤”为“姑”,山上有神女祠,祠庙对彭郎矶,故有小姑嫁彭郎的传说。小孤山在宋时属于舒州宿松县。陆游针对小孤山的描写,开笔就说:“小孤山属舒州宿松县”。
当时江防要塞都是戒备森严,在小孤山也有驻守的军队。第一用类比法,将“皆名天下”的江中独山,如镇江的金山、焦山,南京的落星山进行比较,“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山比”,这个问题就更衬托出小孤山胜过大多数情况下的名山,突出其“峭拔秀丽”的特点。
进一步由远及近,作详细的描述。从数十里之外向小孤山望去,只见它是“碧峰峰然孤起,上千云霄”。这几句是说山的峭拔。
然后又由远及近,“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这几句是说山的秀丽。正因为山势的峭拔秀丽,故此,作者说它是“信造化之尤物也”。极尽爱悦赞赏之词,反映了行舟时观景的实感。作者舍舟登山观赏,“但祠宇极于荒残”。
祠宇荒残的原因,正与上文“有戍兵”相呼应。兵荒马乱的年月,没有人再去修庙建祠。山上不但有祠宇,还有庙堂,“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说了祠与庙,又对其相关诸事,略加说明考释,那就是南宋抗金名将张浚,从湖湘回来时途经小孤山,“尝加营葺”,还“有碑载其事”。写完了小孤山之胜,又将笔锋一转,再写澎浪矶之景。澎浪矶在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靠近长江南岸,与北岸的小孤山隔江相望。
澎浪矶,为江边一巨型石矶,因为“无风亦浪涌”,矶便由此而得名。澎浪矶,又因小姑山之故,转名为彭郎矾。彭郎与小姑,宛然是伉俪一对,前人便将二者当中赋予爱情故事,让现实的胜境更充满神话色彩,千百年来留下了不少优秀诗文。
他是以小孤山为立足点,大镜头地选取了江山旷境:“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潆,鸥鹭灭没。”这几句宛若泼墨画,艺术地再现了江上广阔情况的朦胧美。这样的朦胧美,第一使作者自己陶醉了,他觉得是“极登临之胜”,因而流连忘返,“徙依久之而归”。
最后还捕捉了一个“俊鹘搏水禽”的镜头,说它“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此段撤写是回应前文“冬夏晴雨,姿态万变”,补写傍晚雨中小孤山景色,让前面的解读文字更为详细形象化。
前面重在写“秀”,后面重在写“壮”,二者相映成趣,读之可以从中领略江山胜概,激发大家对祖国壮美多娇的江山秀色,出现无比热爱的感情。结旬还用庙祝之言,说“山有栖鹘甚多”,以验证作者的目睹壮观。由景及人,文字充满了生机。
第三段,从“二日早”至结尾是写大孤山的雄伟壮奇。仍是从时间启动,但针对地址位置,则是从动中来表现的。
在离开小孤山,舟行未到二十里的地方,“忽风云腾涌”,明显的,天气出现了急剧变化,一场暴风雨不出意外的情况大概马上就要降临,作者只好命船家“急系缆”。经过风云变幻,天又“俄复开霁”,恢复正常的状况,于是便解缆更行。
这是一个小的插曲,给人一种惊心动魄之感,提高了文章的真实性。马上从天气写到湖面,船行至鄱阳湖口时,第一便是“四望无际”的空旷情况。
对大孤山的描写是用陪衬的方法,更显示了它的雄伟壮奇。先说它“状类西梁”,即是将大孤山与西梁山合说。西梁山在安徽和县境内,山势非常雄伟壮奇,与当涂县的东梁山隔江对峙,二山合称天门。
再与小孤山比较,说大孤山“虽不拟小姑之秀丽”,但相形之下,亦各有千秋。小孤山之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沙洲葭苇”,显得特别秀丽,大孤山“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显得格外壮奇。秀丽与壮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真是气概非凡,算得上山河胜迹。
大孤山景色,只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一个轮廓。对予大孤山下的水情,文章进行了一番描述。长江至湖口分一支为南江,长江水浊,南江水清,合处不乱,亦可谓大孤山下之一奇景。
此段作者还说出了一个生活小常识,即长江水浊,汲用之时,要“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至此大孤山之景已都写完,下面又以一段行程,作为段落的小结。他的行程是“晚抵江州”,对江州情况略作讲解。尤其是江“岸土赤而壁立”的特点,亦可谓一胜景。
又再“泊湓浦”,这个方向“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是湓浦有南江特点,虽是轻轻点上一笔,与全文十分谐调,浑然形成一体。作者是七月二十六日离开池州,历经舒州境内,江西水域,八月二日晚抵达江州,共六日行程七百里,至此结束本段,使全文告一段落。
这篇散文写作上的文章造诣雅洁,优美动人,在艺术上亦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特色,堪与历代山水记游文字媲美。
这篇散文的写景记游完全遵守旅游时间顺序和舟行踪迹来写的,先写烽火矶,着重描写小孤山和大孤山,最后以行程段落为小结,线索分明,条理了解,有着“散而不乱”的艺术效果,读者可以按照其所写,进行一次引人入胜的壮游。
写景,作者很成功地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方式。写小孤山,先写“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继而陡转,说其他山的“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这个问题就更能突现小孤山的秀美。
写大孤山的雄伟壮奇,则是以小孤山之秀丽对比映衬,这样两山的奇异风姿,就了解地展目前读者的眼前。
这篇散文是作者的旅游日记,他只是根据自己的所闻所见随意表达,没有一些一毫雕章缕句的痕迹。
因为不加修饰的信手写来,有部分地方尚有粗糙之感,比如末段结尾,纯是行程日期的记述,文字依然不会典雅。正因为他是无意求工,全文就显得异常的质朴,读之有着特殊的亲切感,使人从中领略到一种自然美。
对比、比喻,议论,引用。
以上就是本文小孤山指的是什么,过小孤山大孤山主要内容及主旨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kuaiji/202308292124538.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注册会计师资料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CPA/xuexiziliao/)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小孤山指的是什么,过小孤山大孤山主要内容及主旨和注册会计师资料的相关信息。
本文主要针对小孤山指的是什么,过小孤山大孤山主要内容及主旨和过大孤山小孤山知识点总结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小孤山指的是什么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
2023-08-29
本文主要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年审是什么时候,河南四方会计师事务所怎么样啊和河南昊会计师事务所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会计师事务所年审是什么时候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
2023-08-29
本文主要针对求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具体获奖情,广东海洋大学代码多少号和中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二等奖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求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具体获奖情有一个...
2023-08-26
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毕业学会计能听懂吗,初中毕业学会计怎么样会不会很麻烦以后找工作和初中毕业学会计难吗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初中毕业学会计能听懂吗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
2023-08-26
本文主要针对护师考试带的东西,护士考编需要买什么书和护士证考试资料有哪些书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护师考试带的东西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
202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