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的例子治理的例子家兴喜事多11月10日中央文明

治理的例子?
家兴喜事多。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发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扬州连续四届蝉联这一桂冠。前不久,扬州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同时揭牌,市县乡三级实体化指挥中心都建成,标志着市级统筹、县级统抓、乡级统办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社会治理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根基,文明城市则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反映。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这一喜人成绩的背后,可以看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精细精益的“扬州工”。
故事1
“顶级大脑”解开小区“老大难”
广陵区古城东关街道彩衣街是“扬州”盐商文化游的网红打卡地。彩衣苑小区门前有9家商铺,从事餐饮、旅馆、足疗等经营,游客如织、生意火爆。过去,商铺门前光鲜,后墙脚经常污水满溢,居民意见很大。
小问题、小矛盾,街道就可以搞定。但沿街商铺水电管网安全隐患治理难题,牵涉到市、区多个方面,街道实在有心无力。
“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这个‘顶级大脑’帮忙,市区各个条块积极支持,仅15天时间,就彻底处理了彩衣街商铺这个老大难问题。”上一天,东关街道办事处主任崔淼连连点赞。
【故事背后】 一网究竟“兜”起民生大小事
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长期以来都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顽症。如何对症下药,根治病症?
今年3月26日,在防疫获取阶段性成果之际,扬州市委、市政府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了市县乡村四级干部6300多人参与的超大规模会议,向全市发出了动员令-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全面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筑牢奠定经济社会优质发展底板。
扬州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领导小组双组长,下设10个专项工作组牵头逐步递次推动。
动员大会后50天,全市在广陵区召开现场逐步递次推动会,督促推动相关任务提高落地落细。10月份,召开全市乡镇(街道)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现场会,建构起市域社会治理市县乡三级指挥体系的“顶级大脑”。
扬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成勇说,“顶级大脑”反映在指挥体系上,既上下贯通,又左右联通,形成了“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系统评单”的闭环工作机制,达到了“一网究竟”,“兜”起民生大小事。
故事2
从发现问题到处理问题仅7个小时
生态科技新城泰安镇芒稻村的老李夫妇,早年失独。前不久,李老太中风,使用家中老式蹲便器,很不方便。
10月19日上午10时许,芒稻村网格员顾俊走访了解了这一情况,通过手机平台使用电脑或手机在线上传信息至生态科技新城指挥中心,并在“严重程度”这一栏标注“紧急”。一刻钟后,泰安镇指挥中心收到了区里转来的工单,马上转交给该镇社会事业局。当天下午5点,回传指挥中心的图片显示,新的坐便器已经安装结束。
从发现问题到处理问题,仅用了7个小时。
【故事背后】 “一根针”能牵动“千条线”
失独老人蹲便器改坐便器的温情故事,见证了乡镇机构调整后的迅速响应机制。
今年以来,扬州部署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力度大的一次机构调整,将镇街职责划分为统筹协调、党群、经济(生态)发展、社会事业、社会治理、审批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等7大模块。一个方面通过推行“一办七局”新模式强镇扩权;另外一个方面,以县为单位出台镇街审批服务清单和行政执法清单,全市共赋予镇街186项行政审批服务权和567项行政处罚权。借助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张网,形成了镇管“平日”、县管“难事”、市管“重要事项”的三级“闭环”迅速响应机制。
街道社区也可以指挥区级职能部门,过去各位考生想都不敢想。目前,乡镇(街道)对派驻机构和人员的考评权重超越百分之50。改革以来,上级职能部门闻讯而动下基层,不仅“随喊随到,有求必应”,而且,“事不完,人不走”。邗江区双桥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新华感慨道:现目前基层的“一根针”,能牵动上面的“千条线”。
故事3
老小区有了“别墅区”感觉
位于广陵区古城汶河街道龙头关社区的秦淮花苑小区,10月份启动安装“智慧安防系统”,人脸识别系统、一键呼叫等“黑科技”一应俱全,外来人员进门得预约。居民李大爷自豪地说:“机关民警送来新科技,老小区有了别墅区的感觉。”
“部门报到”就是要到基层一线、到群众身边处理问题。公安、文旅、城管等部门机关工作人员下沉社区,用“网格+创新服务”解开老城区“疑难杂症”,在基层走出“顶级足音”。
汶河街道党工委书记钟蕾感叹:“街乡的‘哨子’吹响了,‘部门报到’的步子勤快了,难题有人帮着处理了,群众也从‘站着看’变成了‘跟着干’。”
【故事背后】 有权管事、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今年以来,扬州将基层迫切需而且,可以有效承接的服务管理权限下放,构建扁平高效、简约精干的基层组织体系;推动条块力量下沉,优先在公共服务、综合执法一线配齐配强人员,做到权随事转、人随事走、钱随事拨,让基层干部有奔头、有劲头、有干头。
到基层光荣,在一线出众,正成为不少机关干部的选择。扬州广陵区汶河街道荷花池社区党委书记曹霞因为在防疫阻击战中工作突出,被“火线”提拔。她说:“我要一辈子扎根社区!”
“基层干部和社区工作者是社会治理的‘底板’,唯有把基层队伍建强了、稳住了,基层治理才可以只需要花一半的时间就能够完成一倍的效果。”7月1日,央视《晚间新闻》栏目这样点赞扬州。10月3日,央视《新闻联播》再次集中扬州利用三级智能指挥平台“守护”市民游客健康安全的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成果。
社会工作者取证班
四大网课班次,高效学习
高端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