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专业需要学习哪些课程,继电保护主要内容是什么

继电保护专业需学习什么课程?
专业基础课:模电、数电、电机学、电路、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专业课: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自动控制理论、微机保护原理、二次回路基础知识、继电器检验方式、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定值整定计算等。我认为好都学会,工作中有用的肯定是三门分析课、微机保护原理和二次回路基础知识。
继电保护主要内容?
继电保护的主要内容:
(1)按被保护对象分类,有输电线保护和主设备保护(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电抗器、电容器等保护)。
(2)按保护功能分类,有短路故障保护和异常运行保护。前者又可分为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后者又可分为过负荷保护、失磁保护、失步保护、低频保护、非全相运行保护等。
(3)按保护装置进行比较和运算处理的信号量分类,有模拟式保护和数字式保护。一切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和集成电路型(运算放大器)保护装置,它们直接反映输入信号的连续模拟量,均属模拟式保护;采取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的保护装置,它们反应的是将模拟量经采样和模/数转换后的离散数字量,这是数字式保护。
(4)按保护动作原理分类,有过电流保护、低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功率方向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纵联保护、瓦斯保护等。
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以探讨其对策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因在其发展途中曾主要使用有触点的继电器来保护电力系统及其元件(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母线等)促使其免遭损害,故此,简称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装置一定要具有正确区分被保护元件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还是出现了故障是保护区内故障还是区外故障的功能。保护装置要达到这一功能,需按照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前后电气物理量变化的特点为基础来构成。
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后,工频电气量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1) 电流增大。 短路时故障点与电源当中的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上的电流将由负荷电流增大至大大超越负荷电流。
(2) 电压降低。当出现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时,系统各点的相间电压或相电压值下降,且越靠近短路点,电压越低。
(3) 电流与电压当中的相位角改变。正常运行时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角,大多数情况下约为20°,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当中的相位角是由线路的阻抗角决定的,大多数情况下为60°~85°,而在保护反方向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当中的相位角则是180°+(60°~85°)。
(4) 测量阻抗出现变化。测量阻抗即测量点(保护安装处)电压与电流之比值。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为负荷阻抗;金属性短路时,测量阻抗转变为线路阻抗,故障后测量阻抗显著减小,而阻抗角增大。
不对称短路时,产生相序分量,如两相及单相接地短路时,产生负序电流和负序电压分量;单相接地时,产生负序和零序电流和电压分量。这些分量在正常运行时是不产生的。
利用短路故障时电气量的变化,便可构成各自不同的原理的继电保护。
除开这点除了上面说的反应工频电气量的保护外,还有反应非工频电气量的保护,如瓦斯保护。
经常会用到保护
传统保护
1、电流保护。多用于配电网中(110kv及以下),分为: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2、距离保护。
3、差动保护。
4、纵联保护。
5、瓦斯保护
新兴保护
根据暂态的保护,如行波保护等。
继电保护有什么内容?
继电保护内容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1)按被保护的对象分类:输电线路保护、发电机保护、变压器保护、电动机保护、母线保护等;
(2)按保护原理分类:电流保护、电压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方向保护、零序保护等;
(3)按保护所反应故障类型分类:相间短路保护、接地故障保护、匝间短路保护、断线保护、失步保护、失磁保护及过励磁保护等;
(4)按继电保护装置的达到技术分类:机电型保护(如电磁型保护和感应型保护)、整流型保护、晶体管型保护、集成电路型保护及微机型保护等;
(5)按保护所起的作用分类:主保护、后备保护、辅助保护等;
继电保护基础知识?
1)什么是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在发、变、配电场所有点多。实际上早的继电保护就是熔断器,这样的靠自己发热来使线路断开的保护器件至今都是常常见到的。
2)什么是继电保护装置?
3)电力系统出现短路可能出现的后果
4)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5)继电保护保护什么?
6)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7)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构成
8)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
9)继电保护的类型
10)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
11)电力设备在运行中可能出现故障和不正常的状态。
(2)电容器组的保护
(3)变压器的保护
(4)异步电动机的保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