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历史由来及风情风貌,湖北省的来历

湖北的历史由来及风情风貌?
湖北,简称鄂,省会武汉,地处我们国内的中部地区,东边是安徽,南边是江西、湖南,西边是重庆,西北边是陕西,北边是河南,整个省土地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截至 末,常住人口5927万人。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说法,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现有湖泊755个,湖泊水面面积合计2706.851平方公里。
夏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
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产生很多小国,春春秋战国时,湖北属楚国。
秦朝时期,湖北大部属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些属汉中、南阳、长沙、黔中和九江郡。
西汉时期,湖北大部属荆州刺史部,东汉时期,沿置南郡、南阳郡、江夏郡还有汉中郡、庐江郡等。
三国时期,魏、蜀、吴争夺荆州,后魏、吴分置江夏郡、武昌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长沙郡、襄阳郡、南阳郡、南乡郡、义阳郡、魏兴郡、新城郡、上庸郡等。
两晋时期,湖北大部仍属荆州之江夏、襄阳、南郡、建平、宜都、义阳、南乡、南阳、上庸、新城还有南平、长沙、天门、武陵、魏兴等郡,启动侨置州、郡、县。
南北朝时期,湖北主要属南朝范围,仍设州、郡、县,侨置州、郡、县增多,变更频繁,建制紊乱。
隋朝时期,先撤销侨置州、郡、县,后又恢复。今湖北除西北部分和东部一隅外,超过百分之80属荆州,统领南郡、夷陵、竟陵、沔阳、清江、襄阳、舂陵、汉江、安陆、永安、江夏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江夏郡曾一度改称鄂州,治江夏,后来鄂州又成为治所。今湖北简称鄂即源自于此。
唐朝时期,全国分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湖北西部为山南东道,东部为淮南道,东南部为江南西道,西南部为黔中道。
五代十国时期,湖北境内的襄、均、房、随、郢、复、安七州一直属于五代,黄、蕲、鄂三州初属吴,后属南唐;黄、蕲二州复又归后周。江陵地区的南平国建都江陵,据荆、归、峡三州;施州属蜀。
宋朝时期,在湖北中部设荆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占湖北大多数地区;北部设京西南路,东部约以长江为界,北部属淮南西路,南部属江西南路,西部的施州属夔州路;鄂西南为羁縻州。
元朝时期,湖北地区,长江以南属湖广行省,长江以北属河南行省,西北部一隅属陕西行省,西部夔州路、羁縻州属四川行省。
明朝时期,湖北属于湖广布政使司,有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德安府、荆州府、襄阳府、郧阳府。
清朝时期,湖广分治,大体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布政使司;北为湖北布政使司,定为湖北,省会武昌。是为湖北建省之始,省名从此确立并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湖北整体区划变化不大。
1949年5月,湖北人民政府成立。
截至 末,湖北共辖13个地级行政区,涵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分别是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还有4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涵盖3个县级市、1个林区,分别是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
湖北,简称鄂,省会武汉,地处我们国内的中部地区,东边是安徽,南边是江西、湖南,西边是重庆,西北边是陕西,北边是河南,整个省土地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截至 末,常住人口5927万人。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说法,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现有湖泊755个,湖泊水面面积合计2706.851平方公里。
湖北的由来是什么?
湖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处华中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 清朝康熙三年,湖广分治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布政使司;北为湖北布政使司,定为湖北,是为湖北建省之始,省名从此确立并沿用至今,那就是地名的由来。
湖北文化简史?
湖北历史源远流长。夏商(公元前21世纪-前11世纪)之前,南方民族长时间在这里劳动和生活。春秋时(前770-前476年),国土主需要在今湖南、湖北地区的楚国在南方诸国中为强盛。战国时(前475-前221年),南方诸国统一于楚。公元前221年,统一的秦朝分天下为四十郡,湖北大部属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些属汉中、南阳、长沙和黔中等郡。西汉划天下为十三部(州),湖北以汉水为界,西为南郡,东为江夏,均隶属于荆州。三国时,吴魏分治湖北,都称荆州。经两晋至南北朝,刘宋置荆州、郢州,又侨置雍州,萧齐继承了刘宋建制。梁以后建制紊乱,至隋统一,仍称荆州,一度称鄂州,故湖北简称鄂。
唐分全国为十二道,湖北属淮南、山南及江南道;嗣又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一些隶属淮南道、黔中道。宋分全国为十五路,湖北有三十多县属荆湖北路,湖北之名早时间是在此;有十九县属京西南路,另数县分属淮南西路、夔州路。元朝除中央称中书省外,分全国为十一个中书省,简称行省。湖北长江以北属河南行省,以南属湖广行省。明朝改制,全国设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湖北属湖广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分治,大体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北为湖北是为湖北建省之始。湖北当时领有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宜昌、施南等十府。
民国初废除府、州建制,省下设江汉、襄阳、荆南、施鹤等四道,共辖69县。后废道存县。此后除少数县间有拆、并外,大多数情况下无变化。1932年、1936年,又先后将69县分属11个、8个行政督察区。另,汉口有的时候,为省辖市,有的时候,为非常市。
湖北的地理资料(要突出湖北的一个主要特点)?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因在洞庭湖以北而得名,居东经108°21ˊ~116°07ˊ,北纬29°05ˊ~33°20ˊ当中。 湖北东连安徽,南界湖南、江西,西部与重庆接壤,北接河南,西北和陕西毗邻,东西长约740.6公里,南北宽约470.2公里,版图面积约18.5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95%。湖北地处中国地貌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为西高东低,西、北、东三面环山,外高、内低,向南敞开,形成一个不完整的盆地。大巴山脉在本省境内的人流高度聚集—神农顶的海拔3105.4米,为华中人流高度聚集,有“华中屋脊”的说法。 湖北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按照海拔高度、形态特点,整个省地貌可划分为平原、岗地、丘陵、山地4种类型,分别占19.87%、13.16%、22.59%和44.38%(《湖北土地利用整体规划》修编办公室,1998)。湖北地处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北段,北部接近我们国内北亚热带的北界,南跨越中亚热带的北界。处于我们国内东部季风气候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光能充裕、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等特点。因为境内地形结构复杂,致使地区气候差异很大,形成一部分各具特点的小气候区域(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撰委员会,1995)。湖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属于湿润带,局部地区甚至属于多雨地带。因而河流水源补给充裕,境内以长江、汉江为骨干,接纳了省内干余条中小河流。长江从重庆巫山县入境,浩荡东流,横贯整个省,至黄梅县出境长达1061公里。汉江自陕西蜀河口入境,由西北向东南斜贯省内,于汉口汇入长江,省境长878公里,是湖北第2大河流。省内河长在5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共有1193条,总长度达35130公里,通航里程10000余公里。整个省水资源数量较为富裕,但因受水气来源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地区分布不均,各地丰歉程度不一。 湖北成土的不自觉的理和生物气候条件复杂、成土母质各种多样,因而土壤类型繁多,表现出南北过渡地区特点。整个省土壤分可分为11个土类,土属137个,土种455个。 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整个省除高山地区外,大多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裕,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整个省大多数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厘米2 。多年平均实质上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多,为2023—2150小时;鄂西南少,为1100—1400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多,冬季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整个省年平均气温15-17℃,大多数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温度多变,秋季温度下降快速。一年之中,1月冷,大多数地区平均气温2-4℃;7月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高气温可达40℃以上。整个省无霜期在230-300天当中。 各地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当中。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多达1400—1600毫米,鄂西北少为800—1000毫米。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多数情况下是夏季多,冬季少,整个省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当中,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当中。6月10号到20号左右至7月10号到20号左右雨量多,强度大是湖北的梅雨期。
湖北是什么城市的美称?
湖北(简称“鄂”)是中国省级行政区,故此,不可以单指它是什么城市的美称。
湖北因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省会位于武汉,地处中国中部,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
湖北也被称为“千湖之省”,其地理位置中国中部,长江中游,那些星罗棋布的湖泊像散落的珍珠,被交错的河流编织成湖北旅游引人入胜的水乡泽国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组成了湖北旅游的主要内容。
湖北的又称是鄂。湖北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湖北武汉市的美称主要有“大武汉”“江城”“九省通衢”“东方芝加哥”。这当中,“大武汉”的美称主要源自于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武汉应略如纽约、伦敦之大”这一说法。湖北是鱼米之乡,山清水秀。
湖北是一个。有山,有水,有树,人多地方宽广的好地方,向宜昌有三峡大坝。真好玩。向武汉。是湖北的首都。上襄阳。是中国的古都文明城市,像荆州都是古都城市宜城是农业为主成市随州也是有山有水都是好地方,还有十堰大山里还有野人,你们说一说湖北地方好不好。
湖北是鱼米之乡,山清水秀
大武汉美丽城市,游山游水风景,大武汉美
湖北的特点?
1、湖北文化特点,湖北是先秦时期楚国的地域,早在先秦时期,这里的文明已经相当繁荣,楚地制作的青铜器、丝织与刺绣、漆器已经达到了相当精美的程度,带有鲜明楚文化特点的哲学、艺术还有宗教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备。
2、湖北饮食特点,湖北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鄂菜以“水产为本,鱼鲜为主”的特色,以团头鲂、鮰、 鳜、鳡、鲫、青鱼、鳝、乌鳢、春鱼、甲鱼等10大名贵淡水鱼作为烹饪原料,拥有数百种风味鱼菜,几十种风味鱼席。
3、湖北物产特点,咸宁市桂花乡,以盛产桂花著称湖北,这里生长有金桂、银桂和丹桂等几种桂花,非常多的桂花除带来浓烈的芬芳外,大家把它用来腌制糖桂花,为食品、糕点带来原料。
4、湖北民俗风情特点,生活在湖北的土家族,因武陵山而益增其勇,而武陵山又因土家族而愈显其灵,真这里说的物华天宝而人杰地灵。
湖北文学特点,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湖北位于中国中部,有平原也有山地,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东西长约740千米,南北宽约470千米。整个省国土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94%。东端是黄梅县,西端是利川市,南端是来凤县,北端是郧西县。湖北因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
湖北特点?
一,湖北饮食特色:湖北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鄂菜湖北民俗风情特色:生活在湖北的土家族,因武陵山而益增其勇,而武陵山又因土家族而愈显其灵,真这里说的物华天宝而人杰地灵。
二,湖北文学特色: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几十种风味鱼席。
1.湖北同胞被迫继承了“九头鸟”的性格,但同样也继承了“九头鸟”的品质,那股超乎寻常的生命力和意志力,那种不怕苦不怕险的精神,义无反顾,涅槃重生。2.优点:个高、腿长,身材不错。气质谈吐远胜于湖北其他地区女子,比较有品味,大方,活泼开朗,精明,轻易。
湖北人的性格聪明、擅长于创新、多变、洒脱。
湖北这个地方,历史上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各位考生熟知的《三国演义》,主要的舞台就在湖北。可能正因如此,看尽历史兴衰、殊死搏斗的湖北人,练就了这里说的“权谋”(好听是聪明,难听是阴险)的性格。不这样,他们没法生存。
而也是古时楚国封地的湖北,和湖南人一样,都爱吃辣,都拥有必争拼搏的精神。但与湖南人不一样的是,湖北人多少受了武当山道家思想的熏染,追求洒脱,强调顺势,发现走不通就不走了,较灵活。
尽管作为湖北代表的武汉,其上市公司的数量仅仅略低于闪闪发光的上海,但自1985年以后,湖北的发展相对滞后了,目前大家常常用“醒得早、起得晚、走得慢”来形容湖北经济发展的现状,现目前的湖北人在心态上也有部分失落-南方发财、北方当官、西部大开发沾不上边、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又落在东北,不管哪一桩都没自己什么事。但是在《中国生意经》中,仍要请众看官特别要注意关注这可能“鸣将惊人”的湖北佬。
从历史上来看,湖北是“九省通衢”之地,汉口在明清时曾是全国物资的主要集散地,故此,说湖北人的经商意识是有传统的。清道光年间的《汉口竹枝词》中就有一句:“此地压根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
那么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浸染在商业文化之中,且又有“九头鸟”聪明的湖北人,就是形成不了如明清时期享誉全国的“徽商”、“晋商”、“潮商”等大商帮呢?明清十大商帮没有“鄂商”的踪影,目前又是上海、浙江、广东的商人出风头。这里面蹊跷值得探寻。
擅长于创新却也善变 贯于短线操作仅能小胜一如“九头鸟”的封号,湖北商人脑子活,有创新意识,有人甚至觉得武汉人的市场感不亚于温州人和犹太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