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分析的要点,写作文时要对题目进行认真分析这一过程叫做什么

作文分析的要点?
1.中心:是否有离题,是否有根据试题要求来写。
(1)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立意鲜明。
(2)观点明确,好恶立场分明,使人一目了然。
(3)主题直接凸现于内容之中,明了扼要,毫无赘意。
(4)主题严肃,思想高尚,进取心很强。
(5)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
(6)主题含混晦涩,文意含糊不清,写作目标不明确。
(7)虽然也有中心主题,但表达不够充分有力,华而不真实,出现弄虚作假,空而无力。
(8)主题不够严肃,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2.选材:是不是紧跟中心;是不是真实,满足生活实质上;是不是新鲜有趣。
(1)可以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事件的代表性很强。
(2)未能通过小事情反映大道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运用还不够娴熟。
(3)虽述平常事,但分析透彻合理,理性挖掘较深,凸现了事件的实质。
(4)事件虽小,但反映出较深入透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5)从多方面、多的视角选材,充分反映了人物的个性特点,使人物形象丰满。
(6)选材过于通俗,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老题材、老思想,平淡无奇。
(7)虽然选择了生活中具有一定叙写价值的事件,但因为分析不透彻,挖掘不深,事件潜含的道理未能深入透彻地反映。
(8)选材过于老旧、粗俗、简单幼稚,不具有新意,难于深入透彻地反映生活的时候代性、真实性。
3.结构:段落层次是不是了解,过渡是不是自然,开头和结尾是不是照应。
(1)开头
(1)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
(2)文章开头简明扼要,出手不凡,吸引读者。
(3)文章开头新奇,比较受欢迎,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看就可以对人物出现深入透彻的印象。
(4)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点面结合,使文章详细生动,详略得当。
(5)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了解,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结尾
(1)结尾恰到好处地址位置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入透彻,耐人寻味。
(2)以自己的感受开篇,以感受结尾。这样既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3)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4)文章结尾含蓄,既点题,又耐人寻味。
(5)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4.表达:记事文是否有把事情讲了解,写完整;写景文是否有把参观游览顺序写了解;文章要详略得当,重要的人和事情具体写,不重要的地方简单写。
5.语言:句子是不是通顺、准确;是否有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手法;是否有引用俗语、名人名言、诗歌等;标点符号运用是不是合适。
6.表达:字体是不是工整是否有错字;卷面是不是整洁干净。
7.总评
(1)文章的语言很流畅,也写出了老师的感受。
(2)你是老师的知音,期望我们共同切磋,在文学的百花园中采撷芬芳的一束。
(3)你的字迹工整,表达很优美,老师要向你学习。文章选材假设再新奇,比较受欢迎些,肯定会与表达交相辉映。你觉得呢?
(4)对不起,这一段老师没有读明白,你愿意为老师再解释一下吗?谢谢你。
(5)太棒了!你的文章,使读者顿感神清气爽,简直是妙笔生花。语言流畅至极,通感运用特别巧妙。你的笔锋具有征服力和感染力。继续努力,再创辉煌!
写作文时要对试题进行仔细分析这一过程叫做什么?
写作文时对作文的试题仔细分析这一过程叫做审题。
辩证分析作文怎么写?
多的视角原则
不少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为这个原因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的视角去写。
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途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不可以脱离实质上。这样的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出现冷僻且脱离主题、走题的情况。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的视角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合适的推理、引伸。
有关两篇文章分析的作文怎么写?
可先写是哪两篇文章,再写他们的相同的闪光点和不一样的闪光点,其表现的哲理,含意是什么,用了什么表现写法。后可写从中受到什么启示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