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花木兰电影的比较,中西方电影的差异

中西方花木兰电影的比较?
1、参军理由不一样
中国《木兰辞》中突出的是中华文化一直推崇的“孝”,“百善孝为先”的观念使花放弃女性的身份,扮演一名保家卫国的热血男儿。
而西方电影《花木兰》中,除为了解救困境中的父亲外,更突出的是花自我意识,这是一种西方的观念。不屑“三从四德”和当时这里说的的“妇道”的花木兰在当时基本上算是离经叛道,从另一个的视角来看,花参军更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探索和觉醒。

2、对祖先(过世的人)的态度不一样
中国人的血脉中一直存在着对祖先的崇拜和敬重,针对已经过世的人也会表现出庄重的态度,这是我们的文化。
西方文化中针对祖先的态度依然不会像中国文化那般严肃是一种乐观并无过多禁忌的态度,换句话来说,这是中西文化上如何看待死亡的差异。
3、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一样
个人主义长期以来都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内容,从文艺复兴启动这样的突出个人价值的思想便成为西方文化主要的部分之一。
中西方电影票差异?
中国影片喜欢拍人情世故,西方电影爱拍人性和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