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陶校长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陶行知的四颗糖出自哪本书

陶行知陶校长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可以看得出来陶校长是个负责人,聪慧机警的人。《难忘的小诗》课文记叙了陶行知校长巧妙地用小诗教育学生,使学生们相亲相爱的故事。反映了陶行知别具一格的教育方法,教育我们要与考生团结友爱,相互帮。
从《陶校长的这首小诗》这篇短文中,可以看得出来陶校长是一个学识渊博,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的人。
陶行知的四颗糖出自哪本书?
陶行知文集
陶行知的“四颗糖果”
内容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学校念书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考生。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已经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马上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马上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考生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那名男生已经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先生以出其不意的奖励感化教育,轻而易举的功破了学生的心理,圆满的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想要教育一个人第一要培养平等的心态,宽容的胸怀,对事不对人,设喻服其心。凌驾他人对立斥责仅仅会出现相反的效果,教育孩子更是如此,逆反心理就是这样积累而成的。故此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法,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不少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具有更多的激励。 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明德小学是哪个学校分校?
钟家村小学(是四新学校的分校)学校名定为钟家村明德小学, 5月31日交付, 9月1日开学。占地23897㎡,总建筑面积约26601㎡,这当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6638㎡,小学规划总班数30个班。学校环境优雅,未来设施先进。6月1号到10号左右开展家长代表游园。
明德小学是钟家村小学高品质打造的小学,不是挂牌是全面管理。教师由钟小和钟寄调配,统一教学机制。陶校长(女)是钟寄的常务校长,也是整个明德校区的负责人。
三年级上册语文在陶校长的小诗里不动声色的意思是什么?
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
陶行知是智育还是德育?
德育。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在教学上开创了一个时代。陶行知受中国古代儒学思想的影响,及近代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创办了晓庄师范、育才学校等多所学校,他的德育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其间的逻辑构成和思考的维度也是很值得我们研究。在德育观念持续性创新的今天,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自始至终是一盏明灯,对各位教育引导工作者起到很好的详细指导作用。 一、道德的形成需训练 道德形成离不开实践。陶行知指出,嘴来说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行所为却不可以合乎道德标准,无形无影当中,把道德与行为一分为二,若想除去这样的弊端,非给学生种种机会,练习道德的行为不可。比如,我们在平常教育引导工作中,要求学生讲卫生,不乱扔纸屑,老师讲了多遍,但还是有人随手乱扔,如让学生搞几次捡废纸活动,学生乱扔废纸的情况就得到根本消除。故此在德育实践中,我们应将口头式的道德灌输模式向道德实践模式转变。因为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实践活动中能动的达到的,而且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是促进社会道德需求转变为学生自己品德的基础。 二、学生自治是道德与行为结合的有效途径 陶行知指出,我们为学生做的事情越多,可能越是害了学生,因为为人不管怎样精细周到,总不如人之自为。我们老师做学生工作时,事无巨细,明察秋毫,明辨是非,批评、表扬可谓负责,但学生感到苦恼,甚至出现不协作等消极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觉得:上帝造人是很公平的,一个人总是有缺陷和优点,作为老师应充分发掘学生藏在地下的金子。作为医生,轻易宣判患者得了癌症,这不是他的本事,而肯定是如何治疗;同样,老师的工作也不只是一门心思地管学生。我记得曾有一个报道,一个学生做作文,写到自己恨的是谁,不是别人,正是老师,老师让我们做这个、做那个,轻而易举地批评这批评那。可见,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发展人,完善人,也许扼杀人,轻则阻碍其发展,重则要受到直接的报复。 陶行知觉得,我们道德的发展,全靠碰见困难问题时,有自己处理的机会,碰见了一个问题自己可以想办法处理它,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处理得越多,则经验愈丰富,若是别人代我处理问题,纵然暂时结束,经验却被人拿去了,故此,在保育主义之下,只可以出现缺少经验的学生,若想经验丰富,一定要自己处理问题的责任。 魏书生大师在如何让学生自治上作出了模范,他在班级中设立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养花的花长,生火炉的炉长,养鱼的鱼长,让班规校规与学生管理自己,管理他人相结合,学生不但是在魏书生常常外出的情况下管好自己,而且,提升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多了责任感。 三、品行养成之要素是一举一动前所下的判断 陶行知指出,我们问题之中大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一举一动前下明白的判断,教育者不是查房间,管请假,记大过,发奖品就算了事,他们大责任是引导学生参加现代人生切要的生活,于一举一动前能下明白的判断。 陶行知针对学生中产生的一部分问题,编了一部分诗,以提升学生认识,以此提升学生的判断力。有部分考生来到育才学校,把之前的坏毛病也带来了,他们张嘴就是骂人,抬手就是打人,陶行知见后就写了一首《骂人》为题的小诗送给那些考生,并且在晨会上给全校考生念了这首诗,“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只是借别人的嘴巴骂自己。”小诗明白晓畅而有趣,考生们听了哈哈大笑。笑声刚落,随时有考生高声和道“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只是借别人的手打自己”。考生们又是一阵笑,陶校长也连声称好,以后,考生们再有打人骂人的,旁边马上就可以有人朗诵《骂人》《打人》。良好舆论的形成,对考生们的行为起着自觉的监督作用。考生们以后再也不骂人,打人了。 四、纪律是一种责任 陶行知不仅要求学生遵循纪律,还需要清楚为什么要遵循它,并把它内化为自己的责任。陶行知觉得,学校的章程就是学校的法律,违反学校的章程是藐视学校的法律。违背学校法律的人,虽然他的身份是学生,但其实他是一个犯人。他觉得学生的位置是高贵的,当学生是荣耀的,假设做出类似偷窃之类的事,不单是行为不轨的问题,而且,也太看轻自己的身份了。他还指出,做学生的今天对自己不负责任,怎么能期望他以后能尽职呢?社会上的腐败分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或是遗传不良,或是家庭教育不良,或是教师教育不良,这样的人进入社会后,一举手都会危害国家社会。
陶行知语文方面的名著?
陶行知是一位集大众诗人、大众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于一身的行动理论家。他的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作品《陶校长的演讲》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考试教材第九册。《自立立人歌》四首中前两首入选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考试教材第十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