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的意思,意境有哪些特点

意境的意思?
意境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ì jìng。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刚才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动欣赏者(读者或观众)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 的同时,对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广义来说,涵盖作者和欣赏者两方面。前者由作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水平决定,有真与假、有与无、大与小、深与浅之别,后者因欣赏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不一样而有大小和深浅之分。
基本含义
“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想研究的重要问题。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非常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途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或: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假设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产生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文艺理论界对“境界”说的阐述虽然众说纷纭,为轩为轾,但有一个地方却出人意外,那就是大部分评论者都把“境界”和“意境”等同起来。称之为“文学形象”、“作品中的世界”。这样的看法无疑是片面的。
“境界”一词作为大多数情况下习惯用法,如云“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此这里说的境界,便当是泛指作品中的一种抽象界域来说者。又如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此这里说的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自不同的不一样的阶段来说者。又如云“‘明月照积雪’‘大江日夜流’‘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这个方向之这里说的境界便当是指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来说者。
引证解释
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很难明确言传、详细把控掌握的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
意境[ yì jìng ]
【解释】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情况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意境3个特点的例子?
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解答性。
1、哲理性是至境意象的实质特点。
如波德莱尔的《天鹅》。诗人虽然写的是天鹅,但我们想到的是人类的处境。波德莱尔对人类命运的诗意沉思浓缩到了天鹅这一形象上,促使其成为表意之象。
2、象征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
如里尔克的《豹》。表面看来,描写了关在笼子中豹子的客观形象,诗人通过豹子这一形象隐喻人类需要承担的生存困境。
3、荒诞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点。
如贝克特的《等着戈多》,描写两个流浪汉在无望着等着戈多。
4、解答性是文学象征的审美特点。
如北岛的诗歌《迷途》。
形容古诗意境的词语有什么?
简短优美,有意境的古诗词有:
一、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释义: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得出来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二、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唯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三、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释义: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可以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释义: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五、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释义:全部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全部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自己独立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情况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1个步骤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标。 意境与意象在实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有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请看下方具体内容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带来一定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其实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古诗词常见的意象、意境 ●草木类: 1.梅花-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为这个原因,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不仅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经常会用到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大多数情况下的品质。 明代徐谓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了解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这些东西画面也更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出,禅放花木深。”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B.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例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5.草-随事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 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7.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苏轼《水龙吟》“详细认真阅读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8.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柳”各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B“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9.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10.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直失意者 白居易《长恨歌》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就渲染了唐明皇“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孤寂哀愁。 ●动物类 11.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宋〉陆游。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诗人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以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北宋晏殊《清平乐》这里是鸿雁传书。 12.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鸣蝉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此外因为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后面,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为这个原因,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是没有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13.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 1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唐李商隐也在《锦瑟》中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来抒写诗人内心极度的哀怨。 15.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借酒表达了深厚的强烈的依依惜别之情。 16.捣衣(捣练)-寒夜捣衣,寄予征人-战争停止,离妇思人-忧国忧民、征人离妇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气象地理类 17.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8.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谊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五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 19.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徐再思的《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秋日的意象来诉说离情。 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关注。”借秋天描写开阔壮观之景。 20.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 月-连接古今,连接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这个时候,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往事知多少。”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目前“春花秋月”时间之流中。
意景和意境的区别?
意景和意境内涵不一样
1、意景
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但因为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断而写入的,故此,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这些东西形象便不可以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我们把这样的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通称为“意象”。
2、意境
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完全一样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出现是超越于详细意象之外,需通过联想和想象才可以达到的境界。而且,我们说意境时只是针对少数优秀的文学作品来说的,不是全部的文学作品都可以出现意境。
意景就是所描写的意境,其实就是常说的想要表现的感情。 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用哀景衬托哀情或用乐景写乐情。属正衬。 意境反向则以哀景衬托乐情或用乐景衬托哀情。属反衬。
有什么词语有意境?
有意境的词语有:莺歌燕舞 晓风残月 仙露明珠 春光明媚 钟鼎山林 暗香疏影 满园春色 云山雾罩 草长莺飞 傲霜斗雪 春意盎然 流水桃花 亭亭玉立 万紫千红 红袖添香 一衣带水 江山如画 傍花随柳 柳暗花明 暮云春树 傲雪欺霜
1. 晓风残月 [ xiǎo fēng cán yuè ]
【释义】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也指歌妓的清唱。
2. 春光明媚 [ chūn guāng míng mèi ]
【释义】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3. 草长莺飞[ cǎo zhǎng yīng fēi ]
【释义】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4. 万紫千红 [ wàn zǐ qiān hóng ]
【释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5. 江山如画 [ jiāng shān rú huà ]
【释义】山川、河流美如画卷。 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