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三父子分别是谁,福建历史十大名将

苏东坡三父子分别是谁?
苏轼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字明允,北宋文学家。他擅长于散文,特别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在谱学领域也有巨大奉献,他创造了现代修谱方式之一的苏氏谱例,影响巨大,时至今日也还是是不少地方和姓氏的修谱例子。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苏辙,字子由,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各位考生之一。

有关信息
苏轼从小聪慧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作文落笔惊人。父亲担心他锋芒太露,不刻苦耐劳,取名“轼”。因为针对一辆车来说,车轮、车辐、车盖、车轸都各有用途,缺一不可。而车轼则似乎是作用不大,有不有都无所谓。
可是,一辆车假设缺了“轼”,也就不可以称为完整的车了。“轼”是车前横木,这根“横木”有的时候,过于张扬显露,这是苏轼的性格。苏洵怕他才高遭妒,故此,取字为“子瞻”,意思是要他瞻前顾后,小心点。
苏辙性格温良,处事谨严,父亲对他比较放心,取名“辙”,字“子由”,意思是让他跟着别人走。虽然“辙”不像“轼”那样引人注目,却也不易遭人嫉恨,故此,苏辙活得比苏轼安稳。
由此可见,苏洵的慈父式教子方法不是偶然想出的,而是来自于他对孩子了解,并且通达人性,不扭曲孩子的天性和个性。他因势利导,适度控制,张扬者任他为“轼”,沉稳者随他为“辙”。
苏东坡父子三人同为北宋文学各位考生,分别是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辄。他们的先祖可追溯到唐时名相苏颋,后来举家迁移四川眉山,灵山秀水孕育父子三人的杰出才华。
指的是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 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被称为“三苏”,并列为唐宋八各位考生。
福建历史上四大名将?
早的一位:郑成功
郑成功,原名森、幼名福松,字大木,号明俨,南安石井人,明天启四年(1624)七月十四日生于日本平户市千里滨。成功11岁时曾依塾师“洒扫应对进退”为题作文,写下“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也”的惊人之句作应对,其后苦读经史兵法,习练剑术骑射,15岁考中廪生,21岁入南京国子监,拜名儒钱谦益为师,师为取字大木。清顺治三年(1646)六月,清军进逼福建,成功对隆武帝表忠心说“臣受国恩,义无反顾,定以死报效陛下”,并献上抗清条陈,建议“据险抗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朱聿键深为赏识,即封成功为忠孝伯,拜御营中军都督,挂招讨大将军印。
第二位:施琅
施琅,字尊候,号琢公,清初著名将领。施琅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高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加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因为“施琅背郑降清”,施琅是一个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争议的历史人物,大家对他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存在分歧。
第三位:洪承畴
洪承畴,别名洪彦演、洪亨九,明末清初将领,曾任兵部尚书、太傅、少师等职位。洪承畴曾经围剿明末农民起义军有功、建议清朝采用明朝典章制度、快速稳定南方;降清后顺治帝对洪承畴十分器重,清军占领江南后,洪承畴采用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建议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倡导儒家学说,举荐明朝官吏。1665年,洪承畴卒于都门私邸,享年七十三岁,谥号文襄。
第四位:李光地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泉州安溪湖头人。开漳先锋,辅胜将军李伯瑶后面。其祖系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渡东村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进翰林,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为官这个时间段,政绩显著,奉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明末以来,战争频仍,-尖锐,朝政腐败,水利失修,水患频繁。至康熙亲政,把“平三藩”、整治河务和漕运列为第一办理的大事。
1.陈文龙
陈文龙是福建 兴化(今福建莆田)人是南宋抗元名将。年少时好学,后通过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进士,因德才兼备,深得皇帝喜爱,在抗元战争中屡建奇功,一度官至宰相。后因怒骂奸臣贾似道而被贬,陈文龙一下台,南宋兵败如山倒,守将纷纷弃城而逃。不可以已,贾似道重新启用陈文龙。
陈文龙上任后,轻而易举地平定了漳浦、兴化叛乱,立马打了几场胜仗。但陈文龙孤军作战,没有帮手,旁边的守将纷纷投降,唯有陈文龙保持着气节,宁死不降,后变成了孤军。没过多久,陈文龙被部下陷害引诱出城,被抓,在押送杭州途中启动绝食,经杭州谒拜岳飞庙时,气绝而死。
2.俞大猷
俞大猷是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是我们国内明代抗倭名将。可能我们只听过戚继光的戚家军,但实际上抗倭主力还有一个俞家军,他们曾被并称为“俞龙戚虎,证明俞家军不比戚家军差,甚至抗倭功绩还略高于戚继光。俞大猷一生与倭寇做斗争,俞大猷剿灭倭寇,足迹遍及浙、皖、赣、闽、粤五省,一直在抗倭前线,战功累累,倭寇死的他手里的不计其数。
他还凭借自己几十年的战斗经验,先后著成《兵法发微》、《洗海近事》等书籍,为我们国内军事发展上作出了巨大奉献,被誉为“中国海军创始人”。更曾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了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
3.郑成功
郑成功是福建泉州南安人是抗清名将。他是清军攻克南京后,南明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他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与清军进行多次对抗。就算后来他的父亲都劝他投降,郑成功也还是保持着自己的气节,誓死不降。
后面率军开赴台湾省,与荷兰进行了激烈的海战,击败荷兰的驻军,荷兰统帅揆一率残敌五百狼狈退出台湾省。沦陷了三十几年的台湾省,从此重又回到祖国的怀抱,自此郑成功也成为了民族英雄。
4.林则徐
后一个就是我们清末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大人, 他是福建 侯官县人。他当任钦差之时,不惧怕西方列强的胁迫,在广东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在虎门处理。林则徐一直力抗西方入侵,一生都在想办法与西方侵略者做斗争。
他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洋务运动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