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古诗注音版,咏是整体认读音节吗怎么读

咏柳古诗注音版?
咏柳拼音版读音注释:
bì yù zhuāng chéng yī shù gāo , wàn tiáo chuí xià lǜ sī tāo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ù zhī xì yè shuí cái chū ? èr yuè chūn fēng sì jiǎn dāo 。
不了解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清楚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咏柳赏析:
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这里的“碧玉”肯定是有两层含义: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相关,“碧”和下句的“绿”是相互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大家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这当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不自觉的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的妙龄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大家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奇,比较受欢迎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结历次经验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整体印象,再写到柳条,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地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
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这当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咏柳
[ 唐 ] 贺知章
bìyùzhuāngchéngyíshùgāo
碧玉妆成一树高,
wàntiáochuíxiàlǜsītāo
万条垂下绿丝绦。
bùzhīxìyèshuícáichū
不了解细叶谁裁出,
èryuèchūnfēngsìjiǎndāo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是整体认读音节吗?
咏,拼音:yong三声,咏柳,咏梅,咏叹调,咏不是整体认读音节是属于双拼音节。
整体认读音节大多数情况下是指添加一个韵母后读音仍和声母一样(或者添加一个声母后读音仍和韵母一样)的音节(yuan比较特殊),其实就是常说的指不需要拼读即直接认读的音节,故此,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读出。
整体认读音节有16个,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