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普通话读音为kè。“克”的基本含义为可以,如克勤克俭;引申含义为战胜,攻下,如攻克、克复;制伏,如克服、克制。
在平日使用中,“克”也常做动词,表示严格限制要求,如克日、克期。
“克”,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一把石斧,直向一头张着大嘴的猛兽砸去,表示“战胜”的意思。后来相继在金文、楚系简帛、说文中发现,“克”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克 字读:[kè]☆ [释义] ☆ ☆ 可以:~勤~俭。☆ 战胜,攻下:攻~。~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 制伏:~服。~制。~己奉公。以柔~刚。☆ 严格限制要求:~日。~期。~扣。☆ 消化:~食。☆ 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 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同样也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 期望能帮到你!
kè hé kè
“课”,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经常会用到字),普通话读音为kè,早出现在说文时代。“课”的基本含义为教学上的一个阶段,如上课、课时;引申含义为教学的科目,如课程、课表。
在平日使用中,“课”常做动词,表示占卜,如课筒。
“克”,读音为kè,早出现在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克”的基本含义为可以,如克勤克俭;引申含义为战胜,攻下,如攻克、克复;制伏,如克服、克制,在平日使用中,“克”也常做动词,表示严格限制要求,如克日、克期。
课”读音为kè,早出现在说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kè cùn kēi
“克”,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普通话读音为kè,早出现在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克”的基本含义为可以,如克勤克俭;引申含义为战胜,攻下,如攻克、克复;制伏,如克服、克制。
在平日使用中,“克”也常做动词,表示严格限制要求,如克日、克期。
读:jiē揭 jiē基本字义1. 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锅。~幕。2. 使隐瞒的事物显露:~露。~发。~底。~穿。~短。~晓。3. 高举:~竿而起。4. 标示:~橥(zhū)(本是作标记的小木桩,引申为标志。亦作“揭著”)。~示。5. 扛,持。6. 姓。 揭 qì基本字义1. 提起衣裳:~衣涉水。
克[克,读音作kè(ㄎㄜ�A)]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自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周夷王之臣克,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克氏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西周时期,克接受周夷王姬燮命令,圆满地完成了派他到各地巡察的任务,因而周夷王赐给克氏一套青铜器皿,有“�D”、“鼎”、“�B”、“��”等,并命名这当中的青铜乐器“�D”为“克�D”。 鼎,不仅是烹煮荤馐的用具,亦用以反映贵族身份,周礼所制:王九鼎,公七鼎,侯五鼎,伯三鼎,君一鼎;�B,用来温酒和调和酒的浓淡;��是盛酒的容器,也可以用来做盥洗用具。 “克�D”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出土于陕西岐山扶风法门寺任村,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由收藏家张翼购于北京琉璃厂。以后,“克鼎”、“克�B”、“克��”等相继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当中的“克�D”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物是研究周王朝政治制度、经济特色和铸冶技术的重要史料,现在被收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克�D”是当今存世古老的铜�D,其形呈椭圆形是大型单个打击乐器。西周王朝的贵族在宴飨或祭祀时,常将它同编钟、编磬相配合使用。其特点是环钮、平口、器身为椭圆形或合瓦形。�D顶有钮,两旁的扉棱用镂空的夔纹装饰,下连�D侧。�D身饰头部向下夔形龙纹饰,绊带上间以方形乳钉,�D身下部铭有金文十六行七十九字,记述了克的功绩和这口�D的来源。 克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克氏。 第二个渊源:源自于满族,出自古女真族克氏部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满族克音氏、克尔德氏、克叶勒氏、喀尔沁氏、克伊克勒氏、康锡理氏、孔尼喇氏、喀尔库氏、喀克锡理氏、喀喇氏、喀尔拉哈氏、克勒氏、喀尔佳氏、扣恳氏、克尔德氏、克勒德氏、克理特氏、克穆齐特氏、喀尔努克氏、克穆楚特氏、克穆楚氏等氏族部落中,均有取原姓氏首音之谐音汉字“克”为姓氏者,称克氏。 第三个渊源:源自于蒙古族,出自古蒙古族克什克腾氏部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克什克腾氏,以地为氏,世居巴岳特(今嫩江流域北部)等地,后满族中亦有引以为姓氏者。 蒙古族、满族克什克腾氏中,后有取原姓氏首音之谐音汉字“克”为姓氏者,称克氏。 二.迁徙分布: 河北阜城县王盘庄,整个村组有一半人都姓克,阜城县张会头村也有几十户克姓人家,有春字辈、庆字辈、俊字辈、亚字辈、新字辈等。王盘庄大多数人都姓克,可以在该村之外好像就张会头有人姓克。因为这个原因,两村的克氏人感到很孤独和寂寞。历史不详,据传也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 甘肃民乐县有一克家庄,整个村组王氏居多,但都是由克氏改的。民乐县洪水乡也有几百克氏人家集居。居考证是由克家庄搬迁至此的仅存的克氏人家,据传也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有大小两个家谱,但都是后来修订内容不全。现知的有国字辈(民国时期,克辅国、克国、克定国,这是小家谱里的早的一辈)、成字辈、禄字辈、延字辈等,汉族。 河南荥阳市刘河乡分水岭克家台全是克氏,有几十户人家,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唐山知县克复礼因政见不和,隐居于此,现发展到十九世,多分布在河南荥阳、宝丰、项城。少数分布在郑州、乃至山东、黑龙江、上海等。其家谱是1993年在文革前老家谱基础上经后人努力修订成的。
克的解释[kè ]1. 可以:~勤~俭。
2. 战胜,攻下:攻~。
~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
3. 制伏:~服。
~制。
~己奉公。
以柔~刚。
4. 严格限制要求:~日。
~期。
~扣。
5. 消化:~食。
6. 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
7. 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同样也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意思是代表了打架,他是从古文言中翻译过来的意思,在现代生活当中,这个字时常用来形容两个人当中出现了矛盾,并且使用了武力方法处理
意思,分别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1.可以:~勤~俭。
2.战胜,攻下:攻~。
~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
3.制伏:~服。
~制。
~己奉公。
以柔~刚。
4.严格限制要求:~日。
~期。
~扣。
克 拼音: kēi , 笔划: 9 部首: 刂 五笔输入法: 基本解释 :克 kēi 申斥:挨克。
打(人):克架(打架)。克 kè 见“克”(4)。克这个字怎么念? “克”,普通话读音为kè。“克”的基本含义为可以,如克勤克俭;引申含义为战胜,攻下,如攻克、克复;制伏,如克服、克制。 在平日使用中,“克”也常做动词,表示严格限制要求,如克日、克期。 “克...
2023-02-12
现代诗怎么创作? 假设只是喜欢现代诗可以从网络在线找一点基础的东西学学就行,可以当做娱乐随便写写。要是有强烈的创作想法那你就少熟读几百篇现代著名诗,多背一点古诗词,尽可能不要学一部分刻板的规条。 诗本来...
2023-02-12
“吾”怎么念? 吾(拼音:w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经常会用到字) 。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口,五声。吾表示“我”“我的”,作第一人称代词。西周金文中,“吾”多用来表“御”,即捍御、抵御,也用作人...
2023-02-12
研究思路该怎么写? 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国内外有关同一类型课题的研究综述。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 4、如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可写上初期研究成果或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5、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
2023-02-12
一年级晨晚读如何读? 一日之计在于晨,你家孩子有晨读的习惯吗?晨读读什么,怎么读? 孩子刚读一年级时,因为我要上班,每天六点半以前就出门了,故此,早上也没有晨读具体安排。但我们每天晚上都具体安排亲子阅读。...
202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