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作为姓氏时读一声:【tāng】。
部首:三点水。
笔划:6。
“汤”的基本释义:
1、热水:汤雪。赴汤蹈火。扬汤止沸。
2、煮东西的汁液:米汤。参(shēn )汤。
3、烹调后汁非常多的食物:鸡汤。菜汤。清汤。
4、专指温泉(现多用于地名):汤泉(温泉)。汤山(在中国北京)。
5、中药的剂型:汤剂。汤药。
6、姓。
经常会用到词组:
经常会用到词组
汤包、汤匙、汤罐、汤锅、汤壶、汤面、汤婆子、汤勺、汤显祖、汤药、汤圆。
汤作为姓氏怎么读
1、“汤”作为姓氏时读一声:【tāng】。
2、部首:三点水。笔划:6.
3、“汤”的基本释义:热水:汤雪。赴汤蹈火。扬汤止沸。煮东西的汁液:米汤。参(shēn )汤。烹调后汁非常多的食物:鸡汤。菜汤。清汤。专指温泉(现多用于地名):汤泉(温泉)。汤山(在中国北京)。
汤做姓氏读tang,一声。
“汤”作为姓氏时读一声:【tāng】。
部首:三点水。
笔划:6。
“汤”的基本释义:
1、热水:汤雪。赴汤蹈火。扬汤止沸。
2、煮东西的汁液:米汤。参(shēn )汤。
3、烹调后汁非常多的食物:鸡汤。菜汤。清汤。
4、专指温泉(现多用于地名):汤泉(温泉)。汤山(在中国北京)。
5、中药的剂型:汤剂。汤药。
应该念tāng 【汤氏源流】 汤氏系出子姓有二,其始祖都是成汤
汤做姓怎么读汤(tāng)姓,源出有: 源自于子姓,出自夏朝成汤之号,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汤氏其得姓始祖为成汤。夏朝末年,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落首领名契,本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今河南商丘),赐姓子氏。
契传十四世至履,正值夏朝未代夏王桀统治时期。履,字汤,他即位后爱护民众,施行仁政,深受人民拥护,周围一部分小国也慕名前来归附,因之势力快速扩大。
夏朝末期,帝桀为君。夏桀残暴无道,国内每天都变得更动荡不安,诸侯们也不听从他的号令。
汤见其形势,便出现了代夏的雄心。
他顺从民意,持续性积聚力量,启动有计划地讨伐夏桀。
在贤臣伊尹的辅佐下,他先灭掉了商国附近的夏王朝死党葛国,马上经过十一次的出征,逐个灭掉了夏王朝的三个重要同盟附庸国韦国、顾国、昆吾国,成为了当时顶级的诸侯国。
汤在彻底孤立了夏王桀后面,领军一举灭夏王朝,把夏王桀放逐到南巢(今安徽巢湖居巢区)去悔过。
后面,成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王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始称商汤。汤逝世后,被后世谥为“成汤”,历史上尊称为“帝乙”。
在成汤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字“汤”为姓氏者是为河南汤氏,史称汤氏正宗。 该支汤氏正确读音亦作yáng(ㄧㄤˊ),汤氏族人大多尊奉商汤(子履、成汤)为得姓始祖。 源自于子姓,出自西周初期亳国国王汤子偃,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汤子偃:子姓;陕西始平人。著名西周初期亳国国王,生卒年与详细在位时间待考,诸羌始祖、汤氏鼻祖之一。
周公姬旦在二次克商(镇压武庚反叛)后面,封殷商遗贤微子启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负责治理部分商商遗民。
微子启逝世后,传位于弟弟宋微子仲,再传之子宋公稽子稽、宋丁公子申,乃至子偃,时在西周初期。
到了秦厉公嬴利执政时期(公元前476~443年),大举出兵伐渭首,震动湟中,当时唐旄羌、发(亳)羌随羌王卯被迫南出赐支河(今青海境内黄河河曲),西徙数千里进入西藏高原,后面唐旄羌驻牧于藏北羌塘,成为藏族的先民始祖之一。而这里说的发羌,就是亳偃王子偃的嫡裔族人,又称“亳羌”,入藏后定居于雅隆地区,建有“大蕃国”,汉音译为“大亳国”,就是后来在唐朝时期强盛一时的吐蕃民族。
到了唐高宗李治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大蕃国王松赞干布移都拉萨城,并尊偒人之俗,立国于山巅,建立西藏第一个统一国家“吐蕃”,汉史音译为“杜亳”或“杜伯”。西藏的首府富拉萨,在藏语中读“惹萨”,“惹”的藏译为“羊”,“萨”的藏译为“土”,全译就是“羊土”。而羊与汤可通用,土与杜亦可通用,因为这个原因拉萨又称“汤杜”,明显大亳国之都拉萨之名,起源于于陕西杜亳国的唐(汤)杜氏,而汤(唐)氏则成为吐蕃国贵族,吐蕃赞普即称“汤(唐)”。汤(唐)在藏语中译为“千里之王”;而蒙古语称藏族为“汤(唐)古特”,或“汤(唐)兀”、“汤(唐)兀惕”等。因唐与汤发音相同同义,故此,吐蕃唐氏音译即为汤氏。到了隋、唐之时,吐蕃将帅中有著名的汤乞髯、汤忠义、汤没藏等历史名人;在明朝时期的史籍记载中,藏民族中就有汤汤部族,因而汤氏一直为后来的藏族姓氏之一,但今则大多通译为唐氏是受大唐王朝高压政策所至,唯有少数族人一直沿用汤氏至今。 在今藏、羌民族中,多有称汤氏、唐氏者,读音皆作tāng(ㄊㄤ)。 出源自于荡氏,出自春秋时宋国荡姓家族,属于简改姓字为氏。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春秋时期,宋国有荡姓,后去除草字头成汤氏。周武王灭殷商后,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于宋,以奉汤祀。至春秋宋国大臣荡原,任司城,其子公孙寿不愿继父位,由其子子荡意诸继任,后子孙去草头称汤氏。荡侯的子孙为避祸,便去除“荡”字的“草”字头,而改成远祖共工氏的汤姓。对这一,在江苏苏州《汤氏家谱》中记载道:“吾祖宋公子意诸,以祖封邑为荡氏,其子孙因避祸,去草字头为汤氏。”唐朝时期,汤姓族人为避唐太宗的庙号(大唐文武大圣大广孝帝),多改成阳氏。比如吐蕃的大将荡没藏降唐军后,亦改称阳没藏。其实,汤姓族人实在聪明,因为古阳字“阳”与汤字“汤”是同义字。 至于荡氏一族,今已经成为非常罕见的姓氏,除在河南、河北、陕西、福建等省发现有极少几户荡氏族人还在顽强续承古姓以外,其余的荡氏族人均已回复成为汤氏。该支汤氏正确读音作yáng(ㄧㄤˊ),今读作tāng(ㄊㄤ)亦可。 源自于风姓,出自远古太暤(昊)伏羲氏的十个儿子汤,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古人传说,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神人脚印,好奇的华胥就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了解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三国时期学者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氏也,燧人氏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东晋学者王嘉在《拾遗记》中记载:“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暤包牺氏,风氏,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伏羲当年带着族人的主要活动范围,在中国的河南淮阳和山东济宁、曲阜一带,故此,在山东济宁至今仍存有伏羲陵。每一年农历的3月3日,四面八方的华人都集中在那里举行古会,祭祀这位中华民族的文明肇始之祖。传说,当时洪荒,伏羲与妹妹女娲成婚,育有十子。伏羲崇尚太阳,将十子称“旪”,后史也记载为“暘”、“阳”等,分居于汤山(杜县、杜陵,今陕西西安一带),其后裔子孙多以居邑名称为姓氏,世代古人传说至今是很古老的姓氏之一。 该支汤氏正确读音作yáng(ㄧㄤˊ),汤氏族人中至今仍有尊奉伏羲、女娲为得姓始祖者,且不与子姓汤氏合谱。 源自于子姓,出自秦朝时期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后面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了宋国。传至宋国君主偃,自立为王,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占有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间地。传至未代君主子偃,宋国于周郝王姬延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被齐国联合了魏、楚两国攻灭。子偃有一个弟弟叫子昌。到了秦始皇赢政三十五年(公元前2 ),子昌有一个儿子叫子隆,听别人说他学识雅博,后因秦始皇为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封建体制,大兴“焚书坑儒”,乘机剿灭旧诸侯国的残余势力,子隆在其时畏其祸及,遂改子姓为汤氏,其后裔子孙世代古人传说至今。 该支汤氏正确读音亦作yáng(ㄧㄤˊ)。 源自于官位,出自秦朝时期官吏汤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秦、汉时期,宫廷少府设置有汤官令、汤官丞,负责掌管帝王君主的御用糕点。在史籍《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太官主膳食,汤官主饼饵。”到了东汉时期,废黜了汤官令,仅保留了汤官丞。后该官职并入“尚食府”。 在汤官令、汤官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汤官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汤氏,正确读音作tāng(ㄊㄤ)。 源自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官吏汤沐食侯,属于以官爵称号为氏。汤沐食侯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高祖武皇帝陈霸先设置的一种爵位,其地位在开国男爵之下,又在乡亭侯之上,官秩为正七品,基本上等同于今天的市局级干部待遇,主要封赐于王族。在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南朝陈国被隋文帝杨坚所灭后,有汤沐食侯的后裔子孙不敢称陈氏,便以爵号为姓氏,称汤沐氏,后省文分称汤氏、沐氏。 当时隋军士兵虽然残暴,但都不敢对杨氏族人怎么样,因为汤氏的读音就作yáng(ㄧㄤˊ),隋军将士不分,因为这个原因其族人轻易就避过大难。该支汤氏世代古人传说至今。 源自于改姓,出自南唐时期大司空殷崇义,属于避讳改姓为氏。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宋朝时期有人叫汤悦,他本来姓殷。汤悦,原来的姓名叫殷崇义,池州青阳人(今安徽池州青阳)。殷文圭之子。南唐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进士,官至司空,知左右内史事。南唐政权被北宋王朝灭亡后面,殷崇义继续在宋朝为官。到了宋建隆初年(公元960年),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名讳,改姓名为汤悦,其子孙后代皆以汤氏古人传说至今。汤悦后来参加了著名史籍《太平御览》的编修工作。 该支汤氏读音作yáng(ㄧㄤˊ),今读作tāng(ㄊㄤ)亦可。 源自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汤务氏,亦称唐古氏、陶古浑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唐括部,以部为氏,满语为Tanggu Hala,汉义“百”,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县小清河流域)、长白山等地是满族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蒙古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之前就多冠汉姓为汤氏、唐氏、陶氏等。 ⑵.满族汤佳氏,亦称唐佳氏,满语为T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长白山区、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扎克丹(今辽宁抚顺)、萨尔浒(今辽宁抚顺大伙房水库)、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安褚拉库(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汤氏、唐氏。 满族、蒙古族汤氏读音皆作tāng(ㄊㄤ)。 源自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侗族、瑶族、黎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汤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成汉姓汤氏,世代古人传说至今。
“汤”作为姓氏时读一声:【tāng】。
部首:三点水。
笔划:6。
“汤”的基本释义:
1、热水:汤雪。赴汤蹈火。扬汤止沸。
2、煮东西的汁液:米汤。参(shēn )汤。
3、烹调后汁非常多的食物:鸡汤。菜汤。清汤。
4、专指温泉(现多用于地名):汤泉(温泉)。汤山(在中国北京)。
5、中药的剂型:汤剂。汤药。
6、姓。
经常会用到词组:
经常会用到词组
汤包、汤匙、汤罐、汤锅、汤壶、汤面、汤婆子、汤勺、汤显祖、汤药、汤圆。
姓汤的读音是tang,一声。
一共12个,全都列出来:
滕(téng) 、陶(táo) 、汤(tāng) 、谈(tán)、田(tián)、佟(tóng)
谭(tán)、钭(tǒu)、邰(tái)、屠(tú)、通(tōng)、涂(tú)
1、陶姓,中华姓氏之一,距今已有4300多年历史,得姓始祖为上古圣帝之一唐尧,唐尧又称陶唐氏,其后一支便以陶为姓。陶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1位,现目前,在以姓氏人口为依据的百家姓排名中排第83位,人口两百余万。
历史上,陶姓名人辈出,为丰富和灿烂中华文化做出重要奉献,并将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力量。
2、汤姓系承于商汤,故汤姓早发源地当是今河南境内。因为商朝历经七次迁都,故商代汤姓已遍河南、山西、河北及周围一带中原地区。秦汉时期,汤姓尤以河北一带繁衍旺,故在汤姓的发展史上有中山郡及范阳郡两大郡望。
此期亦有汤姓南迁于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史载,汉武帝时,南越归顺,武帝派汤璋于交趾,职刺史。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72位。
以上就是本文“汤”姓的正确读音是什么,汤做姓氏读音shang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xueli/202306061541035.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汉字拼读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hanzipindu/)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汤”姓的正确读音是什么,汤做姓氏读音shang和汉字拼读的相关信息。
“汤”姓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汤”作为姓氏时读一声:【tāng】。 部首:三点水。 笔划:6。 “汤”的基本释义: 1、热水:汤雪。赴汤蹈火。扬汤止沸。 2、煮东西的汁液:米汤。参(shēn )汤。 3、烹调后汁非常多的食物:鸡...
2023-06-06
幼儿声调是几声? 第二声,读音:yòu ér “幼”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经常会用到字)。普通话读音为yòu。“幼”的基本含义为年纪小,初出生的,如幼儿、幼虫;引申含义为小孩儿,如幼教、幼师。 在平日使用中,“幼”...
2023-06-06
一个字不会读猜它读何种方法是什么? 一个字不会读,猜它读什么的方式,第一要看它的上文和下文,时常我们把上文和下文都弄明白了,这个字的大体意思也就可以够了解了。 再一点就是我们国家的汉字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
2023-06-06
农村网格员工作日志怎么写? 网格员是各级根据工作流程和要求,为了促进工作顺利开展,将工作任务分为较小区域,其实就是常说的网格形式,促进工作更好开展。农村网格员工作日志主要涵盖,一是工作时间; 二是工作...
2023-06-06
MAX正确读音是什么? 正确读音是“/mæks/、/mæks/”。 max 完全 美 /mæks/ 英 /mæks/ 词典释义:n.完全;彻底;大限度;非常多;大数。 第三人称单数 maxes 双语例句: 1.The max temperature today is 10˚C.今天的高气温是10摄氏度。...
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