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格尔泰
他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是我们国内现代蒙古语言研究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也是我们国内当代著名教育家是高等院校蒙古语言文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奠基人。他,就是蒙古语言学泰斗清格尔泰。
学理工的搞起了语言学研究
1924年,清格尔泰出生在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中旗(今赤峰市宁城县),幼年曾在家乡的蒙文私塾受到良好的教育。
1941年,清格尔泰赴东京留学。白天,他在为内蒙古留学生具体安排的特设预科班学习,晚上去东京有名的补习学校补习数学和英语。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清格尔泰考入了东京工业大学。
1945年,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清格尔泰结束了4年的留学生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其时,乌兰夫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在赤峰办起了内蒙古自治学院。21岁的清格尔泰因为既懂蒙古语又懂汉语,就被选派去讲授蒙古语文课。
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清格尔泰转到新成立的内蒙古军政大学任教,讲授蒙文课、政治课等。在相关领导的支持下,他还建立了内蒙古历史上第一个蒙古语文研究室。

清格尔泰的著作
1949年,清格尔泰被调往内蒙古日报社书刊组工作,在蒙古文编辑部任编辑,兼任新闻干部训练班的教育科长。在这里这个时间段,他赴呼伦贝尔盟进行过语言调查,还完成了《蒙文文法》一书。这是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也是我们国内第一部简明蒙古语语法考试教材,受到蒙古语文工作者欢迎。后来,《蒙文文法》英文版分别在香港、纽约出版。
其实就是常说的从这个时期启动,清格尔泰的人生轨迹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他对蒙古语言学出现了浓厚的兴趣,启动投入到蒙古语言学研究领域。
组织建设蒙古语言文学系

内蒙古大学成立,清格尔泰被调到内蒙古大学参加筹建蒙古语言文学系
1957年8月末,清格尔泰收到邀请,到已经在筹备的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工作。
当时,内蒙古大学其他各系都得到了北京大学等高校的支援,而蒙古语言文学系在我们国内属于首创,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清格尔泰只可以白手起家。
为了处理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清格尔泰等人想出了种种办法。除了从蒙古国请来两名专家外,还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员的积极性,从当时的考生中物色后备力量,定向培养,一步一步建立了一支教学科研队伍。
经过多年的艰苦工作,清格尔泰带着的科研队伍编写出了《现代蒙古语》《蒙古文学史》,编译了《语言学概论》和《文学概论》等高水平的蒙古语言文学专业重点考试教材。这当中,《现代蒙古语》出版后受到广泛重视,被觉得是上世纪60年代中国蒙古语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清格尔泰在教学领域辛勤工作,他把巨大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工作之中。他曾讲授《现代蒙古语》《语言学概论》《语音学》《语言调查》等重点课程。他学识渊博,讲起课来幽默风趣,常常和学生一起讨论,从不“满堂灌”,听过他课的学生都说“是一种享受”。
从1962年起,清格尔泰启动招收研究生,1983年启动招收博士研究生。他先后详细指导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5名,为自治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少数民族干部。有的学生,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
在清格尔泰的带着下,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学科渐渐成长壮大起来,发展成为“蒙古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和“蒙古语言文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在清格尔泰的建议下,1962年,内蒙古大学建立了蒙古语文研究室,1982年扩建为蒙古语文研究所。他倡导建立蒙古文学研究所和蒙古文化研究所,并积极参与了蒙古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
清格尔泰很重视资料建设工作和研究手段的更新。上世纪80年代初,电子计算机启动应用于各项工作中。蒙古语文研究所当时没有这方面的经费,清格尔泰就把在日本讲学这个时间段省吃俭用节省下的100万日元,为蒙古语文研究所购买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后面,他把《蒙古秘史》等蒙古语资料输入这台计算机,为研究生撰写论文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一生研究成果斐然
1962年至1977年,清格尔泰主持了《蒙汉词典》的编撰工作。这部词典收词约5万条是迄今收词多的蒙古语词典。
辽代使用的契丹文字失传几百年后,上世纪23年代在赤峰市巴林右旗被发现。一部分学者研究识别了这当中一部分字的意义,但是,其读音没办法清楚。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清格尔泰任组长,内蒙古大学与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共同组织建设了契丹文字研究小组,联合攻关契丹文字。他们的研究成果《契丹小字研究》一经发表,就导致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契丹小字研究》1985年以专著的形式出版,取得了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多年来,清格尔泰共出版专著、编著1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往年年12月,由中国蒙古学学会设立的中国蒙古学研究的高奖项“中国蒙古学奖”第一次颁奖,清格尔泰成为取得这一奖项的早的一位学者。
往年年10月,清格尔泰的家乡宁城县成立了用他的名字命名的蒙古语言文化基金会-内蒙古清格尔泰蒙古语言文化基金会(以下简称清基会)。清基会成立之初,清格尔泰即捐款20万元。

清格尔泰将自己积攒的40万元捐给内蒙古清格尔泰蒙古语言文化基金会。在现场,宁城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向清格尔泰赠送民族服装
往年年7月,清格尔泰将获奖的30万元及自己积攒的10万元,总和是40万元再次捐赠给清基会,以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民族人才。他还将自己搜集到的2500册珍稀藏书,捐赠给清基会。
格尔泰是常州机械有限公司于往年年01月06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王玉,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机械部件、车辆配件、五金件、模具、农机配件的制造、加工;自营和代理各种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但国家限制要求公司经营或不允许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等。
清格尔泰,蒙古族.出生于1924年6月.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中集(今赤峰市宁城县)人。是中国蒙古族著名的语言学家,蒙古语言研究开拓者和奠基人.曾任内蒙古大学教授在其一生中对蒙汉文化,交流蒙古语的研究和发展.现代蒙古语的进步有着卓越的奉献,其著作远销小海外.而清格尔泰教授自己也多次取得国际各自不同的荣誉。
江苏无锡市江阴市历史名人有:缪昌期、阎应元、蒋新松、上官云珠、缪荃孙、刘天华、胡山源、李应升、吴仁宝、蒋春霖、季之昌、周淑禧、徐经等,但著名的是刘半农和徐霞客。
刘半农,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刘天华,原名刘寿椿,江苏江阴市澄江镇西横街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从小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
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称公子札,是一位与江阴历史渊源相关的古代贤人。
徐霞客 (1586~1641)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人。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
这么跟你说吧,江阴的历史人物有:吴良。
吴良是明朝著名的开国名将,他从小生性刚直,与弟弟吴祯两人都十分勇敢,在投奔了朱元璋后面,常常以潜水的方法去侦查敌军的情况
徐霞客:(1587-4641),地理学家、旅行家。著有《徐霞客游记》。
杨名时:(1661-1737),字宾实,号凝斋,江南江阴人。康熙三十年进士。
赵曦明:(1704-1787),字敬夫,号瞰江山人。撰有《桑梓见闻录》、《颜氏家训注》等。
赵宗藻:(1931-),版画家。先后深造念书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南京大学美术系。曾任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副院长,现为中国版画协会副主席。
上官云珠:(1923年3月2日-1968年11月23日),女,名均荤,字超群,小名亚弟,又名韦亚君。著名话剧演员、电影演员。
缪荃孙:(1844年9月20日—1923年12月22日),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自称艺风老人,“身经十六省,著书数百卷”的大学者,中国近代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誉称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
徐宏祖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和探险家。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赣入湘,从攸县进入今衡东县境,历时55天,先后游历了今衡阳市所辖的衡东、衡山、南岳、衡阳、衡南、常宁、祁东、耒阳各县(市)区,三进衡州府,饱览了衡州境内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观,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记。他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一笔宝贵的史料。
曹鹏:(1925年?-),著名音乐指挥家。曾任上海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
邓传鼎(甲三):邓传楷长兄。安庆鸳鸶桥安徽高等农业学校校长。
邓传楷(阿楷):民国元年七月廿六日生于江阴石子街。国立暨南大学法学士,驻西雅图助理领事,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文学士,历任国立英士大学校长,台湾教育厅长,中国奥委会主席,中华民国教育部次长,中央考查纪律委员会主任,铨叙部长,远东区童军主席,华侨协会总会监事长,世界邓氏宗亲总会理事长、江阴县旅台同乡会理事长、江苏长江两岸旅台县市敦睦联谊会永远荣誉会长。获抗战成功勋章、景星勋章、一等实践奖章、美国高荣誉奖铜豹奖、世界铜狼奖。《景印江阴县志》主要发起人之一,亲自题封面、第二编撰、出资人。1999年1月3日病逝台北。
邓传鑫(贡三):邓传楷堂兄,民国政府法官、县长,安徽、台湾民政厅主任秘书,安徽政府设计考查委员。1968.1.为《景印江阴县志》编撰、出资人。著《安全教导》1959版。
邓传镛(韵和):邓传楷堂弟,民国政府江阴澄江镇镇长。1968.1.为《景印江阴县志》编撰、出资人。
邓之莹:1968.1.为《景印江阴县志》编撰、出资人。
邓之杰(镜澄):邓传鼎长子。民国时期上海毛纺厂老板,香港当选太平爵士是全国工商界十大巨头之一。
邓之达:邓传鼎幼子,1968.1.为《景印江阴县志》编撰、出资人。
邓之鑂:1933.12.4.生于江阴,邓传楷长子。1956.台中市省立农学院毕业,1957.到台湾省土地银行总行工作;1959.夏赴美国纽约,华人餐馆工作;1961.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麦迪逊总校区数理统计研究院非直线性估计专业双重硕士,1964.毕业后在美国氰氨化学公司做数理统计研究工作;1985.退休在纽约独资经营两家中式餐馆;1992.父身体虚弱,就放弃美国事业返台陪父亲,台湾省嘉义私立大同商业专科学校教授兼教中国海专。1999.8.中国海事商业专科学校董事长兼环球书局董事长、青柳日本怀石料理餐饮公司董事长、中华两岸文教工商事业促进会副理事长、世界邓氏宗亲总会理事长、江阴县旅台同乡会总干事、江苏长江两岸旅台县市敦睦联谊会长,往年.4.23.华侨协会总会常务理事。
邓之嘉:邓传楷幺子,邓之鑂胞弟;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统计超博士,IBM高级行政主管;夫人楚传菁,《中央日报》前董事长、中国新闻学会理事长楚崧秋之长女。
邓之浩:邓传鑫三子,考试院会计主任,行政院卫生署会计主任。1968.1.为《景印江阴县志》编撰、出资人。
邓萱庆:邓传楷孙,邓之鑂次子,美国圣塔芭芭拉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国文学系教授。
顾铭洪:(1939年1月21日-),水稻遗传育种学家。1981年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Kansas State University,Manhattan)遗传系留学,1983年11月放弃攻读博士学位回国。曾任扬州大学校长。
顾明远:(1929-),中国教育理论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胡山源,(1897年9月16日-1988年1月1日),原名胡三元,作家、文学翻译家。曾参加创立'''弥洒社'''。任职于上海师大中文系。主要作品有散文《睡》,长篇小说《散花寺》、《三年》、《龙女》、《罔两》,回忆录《坎坷的一生》、《文坛管窥》等。早年作品有短篇小说《虹》等;译作《莎士比亚译传》、《欧亨利短篇小说集》、《日本和日自己》等;编著《古今茶事》、《古今酒事》、《幽默笔记》、《小说综论》、《文艺综论》等。
蒋春霖:(1818-1868),字鹿潭,江阴城内蒋家巷人,词人。曾为官东台富安场盐大使,一生落拓。蒋春霖早年为诗,以《东淘杂诗》20首为著;中年一意为词,负盛名,晚年编集名《水云楼词》。近人谭献(1828-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曾辑选清人词为《箧中词》6卷,续4卷。)《箧中词》中分词为“才人之词”、“学人之词”、“词人之词”,而蒋春霖正是词人之词的代表。又说:“《水云楼词》,固清商变徵之声,而流别甚正,家数颇大,与成容若(纳兰性德)项莲生(项鸿祚),二百年中,分鼎三足。”后为情事而投水自杀。后人刻遗诗,题为《水云楼剩稿》。
巨赞:(1908-1984)法师,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著名佛学家。1931年经'''太虚大师'''(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1890年1月8日),1947年3月17日圆寂于上海玉佛寺直指轩,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近代著名高僧。讲解,从杭州灵隐寺'''却非方丈'''(俗名萧来德,字木旺,清同治癸酉年(1873年)生于泰宁县石辋村,辛亥革命时离家参与北伐军,后因不忍目睹沙场惨杀,而在杭州灵隐寺出家为僧,民国23年(1930年)接慧明法师方丈之职,曾因战事避居上海,民国37年(1948年)在灵隐寺圆寂。)披剃出家,取法名传戒,字定慧,后改名巨赞。抗战时期,巨赞曾在湖南组织南岳佛道教救难协会和佛教青年服务团。多次应邀赴台湾省、澳门、香港讲学。1949年为改革佛教上书毛泽东及各民主党派。9月巨赞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10月1日参与开国大典。1952年参加筹建中国佛教协会,后一直担任副会长,兼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他精通佛典,通晓英、日、俄、德和梵文,晚年攻习法语,在海内外各佛学刊物上发表上百篇论文。1983年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84年4月9日(一说7日)于北京圆寂。他是我们国内“现代新佛学”奠基人、新中国佛教创始人之一。巨赞法师一生著述颇多,惜现大多已散佚无闻,只江苏古籍出版社结集《巨赞文集》出版。
李应升:字仲达。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南康推官。出无辜十九人于死,置大猾数人重辟。士民服其公廉,为之谣曰:“前林后李,清和无比。”天启二年,征授御史,后因杨涟劾忠贤,工部主事曹钦程劾应升护法东林,遂削籍。六年三月,假李实劾周起元疏,入应升名。遂逮下诏狱,酷掠,坐赃三千。寻于闰六月二日毙之,年甫三十四。崇祯初,赠太仆卿,录一子。福王时,追谥忠毅。著有《落落斋集》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原名刘寿彰,后改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字半农,号曲庵。笔名有寒星、范奴冬等。现代著名诗人、杂文家和语言学者。1925年秋启动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主要著作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汇集的民歌集)、《半农杂文》、《半农杂文二集》,语言学著作《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比较请音学概论》等。1923年9月,时在英国伦敦的刘半农写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著名情诗,首创了“她”字,并首次将“她”字入诗。
刘天华:(1895年2月4日-1932年6月8日)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刘天华也是第一个采取近代记谱法编辑了京戏曲谱《梅兰芳歌曲谱》,除开这点他筹组了“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音乐杂志》,均在社会上出现的巨大的影响,其它还有未完成的《佛曲谱》、《安次县吵子会乐谱》及其一部分写作及翻译文章等。
刘北茂:长兄'''刘半农'''、二兄'''刘天华''',作曲家、二胡演奏家。
刘育熙:(1938年10月-)刘北茂之子,小提琴演奏家。曾师从马思聪,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1962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留校任教。1963年全国第一次小提琴比赛获奖,并在中南海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独奏,为中国小提琴家唯一获此殊荣者。刘育熙曾在著名的香榭丽舍剧院举行了独奏音乐会,成为登上这座欧洲古典音乐殿堂的早的一位中国音乐家。他也是第一个登上法国高等音乐学府的中国教授。他在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匈牙利、泰国等国举行独奏音乐会六十余场,获空前成功,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国际电台作专访,并向世界各国播出。他被称为“有资格继承法国小提琴学派的传人”。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陆文圭:字子方,由宋入元的诗文作者。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之曰墙东先生。元延佑年间开科设举,陆文圭于延佑七年(1323年)省(江浙行省)第二名(上一次应举是第六名)。朝廷多次招聘他,皆不往。年八十五而卒。著有《墙东类稿》二十卷。传其精通医道。
吕斯百:(1905~1973),油画家。初入东南大学艺术系,得徐悲鸿赏识,并于1928年被推荐赴法国留学,初在里昂高等美术专科学校,1931年入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曾游历西欧各国,考察美术。1934年回国,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后出任系主任。1949年后,先后任兰州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兼系主任,全国第四届政协委员,省第二、三届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他的油画长于风景、静物,早年作品笔触稳健有力,色彩纯化雅致,注重画面整体的真实性。回国后题材扩大,注重生活气息,风格愈发成熟。50年代居兰州时所画多西北风景,意境深沉,情调独特,乡土气息浓厚。有《吕斯百画集》。
缪昌期:(1562-1626),直隶江阴人(一说张家港市),字当时,又字又元,号西溪,谥号文贞,万历41年(1623年)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东林党早期人物,与徐霞客关系密切,其孙女嫁与徐霞客长子。因为东林党首领首领杨涟代草弹劾魏忠贤的上疏而遭后者的忌恨,后因汪文言案而被捕入狱惨死在狱中。著有《从野堂存稿》8卷、《周易九鼎》16卷、《四书九鼎》14卷、《缪氏家训》等。
缪荃孙:(1844年9月20日—1923年12月22日),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自称艺风老人,“身经十六省,著书数百卷”的大学者,中国近代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誉称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他与王壬秋、张季直、赵尔巽并称为清末民初四大才子。著有《艺风堂藏书记》、《艺风堂金石文字目》、《艺风堂文集》等。
缪铨生:(1938年11月-),原镇江师专校长,现为宿迁学院副院长。1963年调国家核工业部从事核武器研究工作,参与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工作,取得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荣誉证书。
庞培:(1962年12月-),本名王芳。1985年发表小说处女作。1987年发表诗歌。1997年出版第一本书:诗文集《低语》。其他出版物:《乡村肖像》(1998);《五种回忆》(1999);《忧郁之书》(往年);《瞎子阿炳》(往年);《旅馆》(往年);《帕米尔花》(往年)。 取得1995年首届“刘丽安”诗歌奖,1997年“柔刚”诗歌奖。
钱振标:(1895-1928),又名钱正表,字球仰,号山青泉。1924年,受到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毛泽东和部长胡汉民接见并讲解参与国民党。1925年4月,钱振标在丹阳由恽代英讲解参与共产党。5月,受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派遣,去西北冯玉祥的国民军做政治工作。秋,随国民军第一军第二师去甘肃,宣传孙中山三大政策同时,还秘密宣传马列主义思想。1927年,钱振标回到南方,与党中央派到江苏恢复省委工作的王若飞获取联系,担任临时省委委员、农运特派员。10月10日,中共江阴县委成立,钱振标担任县委书记,组织建设农民革命军,兼任总司令,领导后塍、南沙等地的农民暴动。1928年8月,钱任京沪特委军委书记兼江阴县委书记。10月18日下午,在常州大成旅馆参与京沪特委会议时被捕。11月25日,在君山南麓陆家坟场英勇就义。
上官云珠:(1923年3月2日-1968年11月23日),女,名均荤,字超群,小名亚弟,又名韦亚君。著名话剧演员、电影演员。民国29年(1940年)考入华光戏剧学校习话剧,继人新华影业公司演员训练班学习,改用艺名上官云珠(当时的著名导演卜万苍为其取的艺名)。民国30年(1941年)启动演艺生涯,首演话剧《雷雨》(饰丫鬟四凤)取得成功,后进入电影行业,主演的代表作有《天堂春梦》、《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丽人行》、《期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香飘万里》、《枯木逢春》、《血碑》、《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1952年,在全国第一届优秀电影评比中,《乌鸦与麻雀》获金质奖,受到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文化大革命”这个时间段受到迫害,因不堪忍受折磨于1968年11月23日凌晨3时跳楼自杀。
沈本瑛:早年曾在江阴华通纱厂工作,1948年与妻子朱绍贤去香港,涉足图书出版业,现任香港出版总会副会长、香港图书文具业商会(有限公司)会长,其后与香港著名人士何启东先生的孙女何妙君女生结婚。曾任香港非常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
沈鹏:(1931-),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编辑出版家。斋名介居。往年创作书法作品15000件以上,这当中为图书报刊、展览题专题贺还有题写匾额1000件以上。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亚运会五洲大酒店等重要场所表达巨幅。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顾问还有《中国书画》主编。兼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理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顾问、炎黄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书法之友》杂志名誉主席等职。被列入各自不同的名人传记与辞书,涵盖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纂的《世界名人辞典》还有《国际传记辞典》等。
孙民治:(1938年9月11日-),1956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今首都体育学院),1959年上海体育学院篮球研究生毕业。历任教于北京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今首都体育学院),任副教授、教授、院长。现任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
吴文藻:(1923年12月20日-1985年9月24日),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1923年考入清华学堂,1923年赴美国留学,进入达特默斯学院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后又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并荣获了校方颁发的“近十年内优秀的外国留学生”奖状。1929年6月与冰心(谢冰心)结婚,任燕京大学教授。1938年在云南大学任教,1939年创立社会学系,1940年在国防高委员会参事室工作。1953年任民族学院教授。1959年后从事编译工作。1979年被聘为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著名学者费孝通、林耀华、黄华节、瞿同组、黄迪、李有义、陈永龄均曾师从吴文藻先生。1985年病逝。经冰心努力,中央民族大学从1996年启动设立吴文藻文化人类学奖学金以奖励后进。吴文藻先生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早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
吴文治:(1927-),著名的唐代研究学者。1949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国文系,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现为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柳宗元研究会会长,韩愈研究会第一副会长。
夏敬渠:(1705-1787),撰有《野叟曝言》、《浣玉轩集》等。
徐尔灏:(1923年-1970年7月12日),气象学家。曾任南京大学教授兼气象系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国家科委气象组副组长。是中国大气物理学的奠基人。
徐霞客:(1587-4641),地理学家、旅行家。著有《徐霞客游记》。
杨名时:(1661-1737),字宾实,号凝斋,江南江阴人。康熙三十年进士。深为李光地所器重,从之受经学。后授翰林院检讨。四十一年督顺天学政,寻迁侍读。康熙四十四年,任满,命河工效力。后因父母丧,而丁忧守制。五十一年,服除,候补。五十三年,直南书房,后充陕西考官,五十六年授直隶巡道。五十八年迁贵州布政使,五十九年擢云南巡抚。雍正三年擢兵部尚书,改授云贵总督,仍管巡抚事。四年,转吏部尚书,仍以总督管巡抚。后因事遭罪,宽免,留云南待后命。清高宗即位,召诣京师。乾隆元年,赐礼部尚书衔,兼领国子监祭酒,兼直上书房、南书房。二年,卒,赠太子太傅,入贤良祠,赐谥文定。
俞敏洪:(1962年10月-)。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91年辞职离开北京大学,1993年创办华宇考试网。现任华宇考试网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总裁。入选《亚洲周刊》“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0位人”
张曼筠:(1901-1975)女,上海书画家张筱楼的次女,曾深造念书于北京师范大学,擅画。1928年初与李公仆在上海结婚,婚后追随李公朴奔走抗日救亡,积极参与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1日晚与其夫李公朴看电影回家途中,李公朴遇刺,第二天不治而亡。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我们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全国妇联执委、民盟中央委员兼办公厅主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5年12月病逝于北京。
赵曦明:(1704-1787),字敬夫,号瞰江山人。撰有《桑梓见闻录》、《颜氏家训注》等。
赵宗藻:(1931-),版画家。先后深造念书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南京大学美术系。曾任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副院长,现为中国版画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四季春》、《乡干集会》、《黄山松》、水印木刻《黄山》组画等,《黄山松》获第七届挪威国际版画双年展银奖。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图书馆、莫斯科东方文化博物馆、悉尼美术馆等收藏。出版有《赵宗藻作品选集》。市内有赵宗藻艺术馆。
祝丹卿:(1871年6月11日-1939年6月13日),名廷华,号毅丞。光绪二十九年(1923年)中进士,选为吏部文选司主事,仅半年便以祖母病乞归。辛亥革命前参与同盟会,民国元年(1923年)夏,江阴同盟会分部成立,任分部部长。早前曾参加筹建利用纱厂(今江阴利用棉纺针织集团,为江苏早创办的纱厂之一)。民国六年协纂《民国江阴县续志》,民国十四年(1925年)创建征存学院(今征存中学)。曾出资收集整理本邑诗作,其墨迹多有流传,今市内中山公园题额及孙中山先生纪念塔碑文都是其所书。民国二十六年避居苏北泰州。1939年5月其母病故,因悲哀过度于6月13日去世。
朱佛定(文黼、黻廷):1889年2月15日生于江阴城内高巷,邓传楷之姑父。苏州高等学堂毕业,钦命奖给举人,授职中书科中书,升入京都大学堂(曩日北京大学)就读,旋留学法国巴黎第五大学、法学硕士,瑞士日内瓦大学、法学博士,历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施肇基代表秘书,驻美国大使馆二等秘书,外交部通商司长,中国赴欧美日政治考察团秘书,上海法政大学教务长,广西大学教务长、校长,安徽秘书长、代省主席、安徽抗战史料征集民政厅长、台湾省私立大同商业专科学校董事会首届董事,江阴旅台同乡会长,《景印江阴县志》主要发起人之一,亲自作序、第一编撰、出资人。1981年7月逝世台湾省,夀93岁。
朱坚章:1928年生于江阴,朱佛定侄子,为国内知名政治学、法学学者、教育家。复旦大学毕业,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法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进修。长时间任教政大政治系和外交系,作育英才很多,现在全球华人新闻界的高层和外交圈的“政大帮”不少都是他的门生。历任讲师、副教授、系主任、政大政治研究所教授兼所长、法学院长、教务长;中国政治学会理、监事;国民党青年工作会兼任委员、党务顾问等职。国家建设研究班成员。蒋经国盛邀任国民党中央组织工作会副主任。中山大学中山学术研究所首任所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教授兼法学院长。国会观察基金会员。中华民国通识教育学会监事。东吴大学“百年来海峡两岸民族主义的发展与反省学术研讨会”主持人。两岸三地“西方现代性与中国社会文化”学术研讨会主持。往年年7月19日上午病逝台大医院,遗嘱:“遗体赠与台大医院,供教学解剖之用,务请不要举行任何仪式,避免烦扰朋友”。单身未婚,堂姐夫空军总司令陈衣凡上将。
朱穆之:(1923年12月25日-),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语系。曾任新华社总社部社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小组组长。
[编辑本段]江阴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曹鹤荪:(1923年9月15日-1998年10月29日),空气动力学家。
曹湘洪:(1945年6月28日-),石油化工专家,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任中国石化高级副总裁。
承淡安:(原名澹庵,1899年8月8日-1957年7月10日),近代针灸学家。
方成:(1938年8月10日-),天体物理学家。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蒋新松:(1931年8月3日-1997年3月30日),机器人、工业控制专家。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
刘半农的原名叫刘寿彭,为了迎合大众,他学其他作者给自己取了一部分很俗艳的笔名,例如寒星、半侬、翻瑞奴等等。这当中,“半侬”这个笔名用得顺手。1923年,刘半农碰见一个给他三颗痣的男人-陈独秀。
陈独秀点燃了他心中的革命之火,让他意识到:以前“新鸳鸯蝴蝶派”的风花月雪实在太low了,给《新青年》这样的刊物写稿才有意义!
于是,刘半农和过去告别,加入了陈独秀这个阵营,写各自不同的革出题材的文章,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
为了表达决心,他抛弃了之前那些迎合大众的笔名,给自己定了一个正式笔名“半农”。
此后余生,“刘半农”一直作为他的正式名字使用。
今天给各位考生讲一个很“秀”的人。
他是深情专一的丈夫,他是慈爱亲切的父亲,他是耿直纯真的朋友,他是用于开拓的研究者,他是铁骨铮铮的乱世文人。
他不是陈独秀考生,他叫刘半农。
广告征骂,被骂到懵逼
不少有思想的文人都拥有收藏癖,刘半农的格外有特色。
因为他是研究语言的,故此,他在报刊中发文征集歌谣。
短短60天,他就收到全国各省市地区的1100多首歌谣,他进行筛选后面发表在《北京大学日刊》的专栏里。
征集歌谣很正常吧?他还在《晨报》上刊登启事,征集全国各省市地区骂人,。
赵元任一看到征集启事,就奔向刘半农宿舍,用湖南、四川、安徽等地方言“骂”刘半农,他会的方言实在多,故此,骂了好久。不愧是掌握并熟悉了33种方言的男人,吵架绝对不会输!
然后周作人也来了,用绍兴话把刘半农“骂”了一通。
刘半农去授课,学生们纷纷用家乡话“骂”刘半农,什么宁波话、广东话啦都被感受了一遍。
刘半农去拜访章太炎先生,章太炎决定秀一波,他用汉代的骂人语言“骂”他,骂完还仔细解释出处。这还没完,他又用唐朝的骂人语言“骂”他,并解释出处。章太炎学识渊博,骂出了上下五千年,同去拜访的人见此情形抓紧告辞。
爱较真,爱抬杠,仍然是个好男孩
实际上在骂人方面,刘半农也很厉害。
他是一个爱较真的人,碰见看不惯的就抬杠。他还针对写了一首《抬杠》诗。
闻说杠堪抬,没有人不抬杠。
有杠一定要抬,不抬何用杠。
抬自犹他抬,杠还是我杠。
请看抬杠人,人亦抬其杠。
创办《世界日报》的成舍我先生找刘半农约稿,刘半农说:“我写的都是骂人的,你敢登吗?”
成舍我说:“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
于是,刘半农写了一篇《南无阿弥陀佛戴传贤》,通篇都在骂当时的考试院院长戴传贤(即戴季陶),嘲讽他只念佛不做事。
果不其然,这篇文章致使《世界日报·副刊》停办3天。
但成舍我毫不在意,甚至邀请他去做主编。
成名以前,谁还没个黑历史呢
刘半农虽然很厉害,却也有过一段非主流的过往。
1923年夏天,刘半农投了一篇小说给《中华小说界》,然后就加入了这本刊物背后的流派-“新鸳鸯蝴蝶派”。
这个流派的画风,各位考生可以参考一下比较火的男频、女频互联网小说,这当中的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社会小说等等都很受市民欢迎。
刘半农的原名叫刘寿彭,为了迎合大众,他学其他作者给自己取了一部分很俗艳的笔名,例如寒星、半侬、翻瑞奴等等。这当中,“半侬”这个笔名用得顺手。
1923年,刘半农碰见一个给他三颗痣的男人-陈独秀。
陈独秀点燃了他心中的革命之火,让他意识到:以前“新鸳鸯蝴蝶派”的风花月雪实在太low了,给《新青年》这样的刊物写稿才有意义!
于是,刘半农和过去告别,加入了陈独秀这个阵营,写各自不同的革出题材的文章,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
为了表达决心,他抛弃了之前那些迎合大众的笔名,给自己定了一个正式笔名“半农”。
此后余生,“刘半农”一直作为他的正式名字使用。
改笔名时,刘半农的内心一定是这样想的:我去!我以前取的都是什么奇葩笔名?如此浓烈的洗剪吹风,如此非主流?黑历史啊黑历史,抓紧改掉,免得以后被嘲笑。
就像目前的人看到自己早期的QQ昵称和签名,一定也是这样想的。
文坛戏精的“双簧戏”
刘半农一边在北大教书,一边给《新青年》写稿,这期间他的思想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从支持旧文学转向推崇新文学。
思想转变后面,他将自己和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并称为《新青年》的四大“台柱”。至于为啥没有鲁迅先生,我也不清楚哇。
为了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青年》的编辑们决定搞炒作,把自己推上热搜。于是,他们自导自演了一场“双簧戏”。
第一,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文,编造了身份和经历,有意或恶意维护旧文学,批判新文学。
他也真是个狠人,批判的主要内容非常长,刀刀见血。不仅骂刘半农,还把鲁迅、沈尹默这些人全骂了一遍。这卖力程度,谁能相信他是友军啊?!
然后,刘半农以“记者”身份,发了一篇《复王敬轩书》来对垒。他也是个狠人,字数超越钱玄同那篇的10倍,把钱玄同“刀刀见血”的批判逐条驳斥了。
因为这篇长文写得很精彩,故此,不少学者和青年学生们都被圈粉了。
万万没想到,钱玄同的假身份居然吸引到真爱粉。有一个自称“崇拜王敬轩先生者”的人,主动给陈独秀写信,说那个(刘半农假扮的)“记者”太狠了,讨论真理可以,但他的文章居然有辱骂(钱玄同假扮的)“王敬轩”,这很过分呐。
陈独秀也是个狠人,直接发表了一篇《答崇拜王敬轩者》,言辞犀利,说不明真理的人不要瞎评论而歪曲“自由讨论真理”的实质。
“双簧戏”果然把话题炒热了,后面相继有维护旧文学的人出来说话。后来,连“桐城派”大佬林纾都被炸出来了。
然而这场论战已经影响了很多青年,林老先生再有才华也阻拦不了历史的步伐。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影响大的一点,肯定是为中国造了“她(tā)”字。
实际上这个字古代就有了,读作jiě,同“姐”,刘半农赋予了“她”新的读音和意义。
在古语中,大多数情况下用“之”表示宾语的第三人称。
白话文兴起后,就用“他”作为第三人称代词,不仅指男人,还能指女人乃至一切事物。
后来,外国作品被翻译成中文,没有汉字表示“she”,故此,“she”常被翻译成“他女”、“那女的”。这么看怎么尴尬呀!
五四运动前后,鲁迅等人写文章时用“伊”字来指女性,仍然有点儿奇怪。
刘半农第一提出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马上导致了激烈的讨论。
不少人表示反对,这当中有篇署名“寒冰”的文章《这是刘半农的错》觉得刘半农多此一举,还有意或恶意列举了不少很难反驳的例子。
同时也有不少人支持,例如孙祖基发表文章《她字的研究》,对刘半农的研究做了不少补充。
然后“寒冰”再次出场,发表文章《驳她字的研究》。
对这一,刘半农表示出直接而坦荡的反驳。
虽然争议持续性,但“她”字的问题被更多人特别要注意关注和讨论,也算好事一桩。
反正已经造了一个“她”,刘半农一思考,又造了一个“牠(即它)”。如此,各自不同的第三人称齐全了。
实际上“它”也是从古代就有,原本指虫,后来指蛇。
自己造的字,当然要自己先示范使用。
刘半农创作了一首白话诗《教我如何不想她》,很优美动人。
然后,他的考生学员赵元任为之谱曲,这首诗就变成了当年的霸屏金曲。
“她”字地运用,也越来越普遍。
打油诗极端爱好者
有关这首诗歌,还有一个小故事: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在北京女子文理学院教书,因为学生们喜欢,她就带着学生们唱《教我如何不想她》。
后来,刘半农被任命为该校校长,这群小粉丝都很激动,跑过去一看,刘半农真人居然是一个穿蓝布袍子的老头,太幻灭了。
见此情形,刘半农作了一首打油诗:
教我如何不想他,请来共饮一杯茶。
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好看的皮囊千篇全部,自黑的打油诗如开美颜啊!
我都被这首打油诗圈粉啦!
是的,刘半农既喜欢自黑,又喜欢写打油诗。
遥想当年,他碰见不仔细学习的学生,就把他们的错别字编成打油诗。为了鼓励好学生,他又把学生的精彩作业编成打油诗。
因为超爱打油诗,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桐花芝豆堂”,因为梧桐、花生、芝麻、大豆都可以榨油。
有一次,画家王悦之给刘半农花了一幅画像,刘半农很高兴,就写了一首诗《自题画像》来自黑。尾句是“蓝布大衫偏窃喜,笑看猴子沐而冠”。是不是黑得很猛?
后来胡适看到这首诗,就写了一首《和半农的 〈自题画像〉》,也黑得比较厉害,“方头真博士,小胖似儒医”。
针对胡适的“小胖”的说法,刘半农也毫不在意。
反正都自黑了很多次,还怕这一回吗?
假设当年的历史课本告诉我,刘半农是这么有趣的人,我的成绩会不会好一点?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清宣统三年(1923年)曾参与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23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民国六年(1923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学教育授,并参加《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民国九年(1923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民国十年(1923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5年取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刘半农名复,字半农,字大多数情况下是长辈起的,故此,叫半农。
刘半农,名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是“五四”时代文学革命运动中的一员勇将是近现代史上我们国内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我们国内早期摄影艺术理论家。早年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后旅欧留学,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一生著作甚丰,所作新诗多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语言通俗。
刘半农因为他的字叫半农。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刘复,字半农,号曲庵。祖籍江阴南沙(今属张家港市),出生于江阴城内西横街。语言学家。
11岁至本城翰墨林小学读书,15岁入常州府中学堂深造念书。宣统三年(1923年),回翰墨林小学任教,并与吴研因等《江阴杂志》。
民国元年(1923年)2月在上海任开明剧社、《中华新报》特约编译员,发表过《玉簪花》、《髯侠0记》等小说。
民国6年参与新文化运动,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主张白话文。同年,受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出任北大预科国文教员,提倡白话文,反对八股程式,重视实用。发表《应用文教授》、《中国文法通论》及《学徒苦》、《卖萝卜人》、《叫我如何不想她》等白话文和诗;并征集歌谣几千首,整理发表140多首,开创研究民间文艺先河。
民国8年4月,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委会会员,起草《国语统一进行方式案》,提出改国文为国语及编纂辞典主张。翌年5月,被选为国语辞典委员会委员,9月被派往英国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主攻实验语言学。
以上就是本文格尔泰什么意思,江阴历史人物辞典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xueli/202307151845183.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理科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gaozhong/like/)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格尔泰什么意思,江阴历史人物辞典和理科的相关信息。
格尔泰什么意思? 清格尔泰 他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是我们国内现代蒙古语言研究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也是我们国内当代著名教育家是高等院校蒙古语言文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奠基人。他,就是蒙古语言学泰斗清格尔泰。 学理工...
2023-07-15
单招志愿填写方式技巧? 详细操作步骤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1.在线登录当地招生考试官方网站,在“单招”栏目下找到征集志愿专栏; 2.进入填写页面后,应该先认真阅读填写注意事项和填写说明,保证自己了解操作流程,不要填...
2023-07-15
西电十大冷门专业是什么? 科技英语、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证、英语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美学、宗教学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电”、两电一邮成员。国家一级...
2023-07-15
本文主要针对英语三级忘记填ab卷了有事吗,2023年高考忘记填ab卷怎么办呢和高考忘记填ab卷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英语三级忘记填ab卷了有事吗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
2023-07-15
湖北高中毕业考试志愿填写规则? 填写时间:大多数情况下在高中毕业考试成绩发布后一周内,由省招生委员会确定。 分类填写:湖北高中毕业考试的志愿填写分为本科录取志愿和专科录取志愿。学员可以按照自己的成绩水平和...
202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