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发杀机,战云四飞,倭族趁机,逼我夏宇,留日学子,羁身异域,回望神州,仰天悲愤。既然,已经到了国亡人死之际,便再无投鼠忌器之顾虑,我们应该有破釜沉舟之决心。窃国大盗袁世凯,恢复帝制想要当皇帝,中华民国危在旦夕了;卖国贼袁世凯签定了二十一条,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了。同胞们,共和就要死了,青岛就要丢了,同胞们,你们说,咋办,应该如何处理?-留日学生李大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听到袁世凯签定二十一条的消息后愤慨陈词
2、辛亥革命以来,整个民众的思想早已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海内外齐声倒袁这个情况来看,便是铁证。越是在民族危亡之时,就越应该唤起民众的觉悟,振作民族精神,而且,要把共和的思想灌输给民众,则一定要推翻封建的思想。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我们为了爱国,一定要要救国,倒袁;我们为了我们的中华民族,更一定要要救国,倒袁。-李大钊批判张丰载反对革命的封建思想
3、日本早稻田大学,二次革命失败,流亡日本的陈独秀与留日学生李大钊一见如故,探讨爱国之路:
李大钊:您说,爱国要有立场,爱国不可以打着爱国的旗号,甘愿去当袁世凯的顺民,那按您的意思来说,只要是袁世凯当政,各位考生就不要爱国了?
陈独秀:爱国要有立场,不可以把爱国跟效忠袁世凯混同起来,打着爱国的旗号来掩饰袁世凯的窃国行为。那袁世凯口口声声说他就代表国家,他是在混淆概念。假设爱国没有立场,那么,我们就根本没有理由来打倒袁世凯。
李大钊:我深以为然。我觉得当今的第一要务是启发民众真正的爱国心,眼下中国已经在被西方列强所瓜分,假设各位考生都不爱国,那这个国家就亡了。
陈独秀:守常,我问你,西方列强瓜分中国靠的是什么?
李大钊:船坚炮利啊
陈独秀:非也!你说的那是鸦片战争和甲午海事。目前列强瓜分中国靠的是借债。中国政府,每一年,向西方各国借的外债,占国库收入一半以上。一个没有生产力的国家,只可以靠,以国税铁路为抵押,借债来维持政权。这样的国家有哪些期望?
李大钊: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倒袁,推翻这个腐朽的统治,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陈独秀:非也!靠政治革命可以救中国?中国的问题积重难返,靠换人、换政府能处理吗?
李大钊:那照您这么说,中国岂不是没有出路了?
陈独秀:有!但出路不是老路,唯有找到一条新路,中国才不会亡。
李大钊:何谓老路?
陈独秀:政权更迭,推翻一个旧王朝,建立一个新王朝,循环往复,这是老路。
李大钊:那何为新路呢?
陈独秀:不清楚!-我已经在找。守常,我欣赏你的见识和才华,你愿意跟我一起找吗?
李大钊:为中国找寻一条救国之路,乃是我李大钊毕生所求。我愿意!
陈独秀:好!
4、从日本回国船上,陈独秀与易白沙聊天:
陈独秀:杨度、严复,那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而那个梁士诒一伙,则是没有道德底线的政治流氓,我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叫礼义廉。
易白沙:什么意思?礼义廉?
陈独秀:礼义廉,无耻啊!无耻之极,无耻之尤。
易白沙:仲甫,思想清奇啊!
陈独秀:十多年了,我陈独秀先学康梁,后随中山,致力政治革命,为了革命,东奔西走,九死一生,光日本就去了五次。结果到目前,不还是一事无成吗?中国的事情,光靠政治革命,处理不了根本问题。追根溯源,要换换思路了。
易白沙:你有哪些新思想?
陈独秀:新思想不敢说,我本次回国,打定主意了,二十年不谈政治。
易白沙:不谈政治,你想干什么呀?
陈独秀:脱胎换骨,换人、换脑子。
5、吾辈学生,于国民中尤当负重要之责任,研究精神上之学术者,宜时出其优美之文学,高尚之思潮,助我们国内民精神界之发展;研究物质上之学术者,宜时摅其湛深之思考,施以精巧之应用,谋我们国内军事工艺器械之发达,诚以精神具万能之势力,苟克持之以诚毅,将有伟大之功能事业。根据良知,一念之微明,则曹沫雪辱,勾践复仇,会有其时。-李大钊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宿舍写日记
梁启超早使用“中华民族”
中华本为汉族自称
1902年,在《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梁启超写道:“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出现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这是“中华民族”一词的早使用,从上文和下文来说,梁所说的“中华民族”当指汉族,确切地说,指的是古华夏族和从华夏族发展至今,持续性壮大的汉民族。他在该文中,在“黄帝子孙”一词特别注文指出:“下文省称黄族,向用汉种二字,今以汉乃后起之朝代,不够冒吾族之名,故改用此。”
中华民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取得认定的以汉族为主体的56个民族的统称。
中华民族共涵盖56个民族。除开这个因素不说,也有数个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定的未识别民族。
中华民族的概念,早由梁启超在其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的著作中提出。有关的历史学及人类学理论有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还有许倬云的我者与他者的转化及混合。中华民族这一政治概念在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有着不一样的定义。
古代
“中华”一词产生甚早,起源于于中国古代华夏民族起源自于黄河流域一带,居四方之中,文化、科技发达;历史悠久,因为这个原因称该地为中华,此区后来被称为中原或中国。上古这里说的“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只基本上等同于今陕西大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一带。
在可信的文献中,早产生华夏二字并称的是《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孔颖达疏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华夏族的服饰很美,故作“华”。历史学家觉得华是源自于上古的华胥国(位于陕西西安附近),也有人说“华”是因华山而得名,“夏”是因夏水(汉水)得名。久而久之“中华”便成了中国,华夏等意词。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中华”,原意与中国相通,又与华夏相系。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云:“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纳魏徵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唐律疏议》云:“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又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反元时也曾提倡:“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章炳麟觉得:“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中华民国解》)。这里强调中华一词乃区别文化高下之族的含义。“中华”在历史上曾专指汉族,这是因为中华与华夏一词相关。华夏文化发达,遂以中华自称。
近代
“中华民族”一词早由梁启超提出,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及建立国族的重要概念。 “梁启超,杨度和章太炎等人是较早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先驱。梁启超早使用“中华民族”,但是,梁启超也创造了东方民族一词,他于1899年所撰之《东籍月旦》,中有“日自己十年前,大率翻译西籍,袭用其体例名义,天野为之所著万国历史,其自序乃至谓东方民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梁启超、孙中山等先贤,语中,渐渐产生了“中华民族”的概念,经由初的强调满汉之辨和排满,到梁启超的主张“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到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再到新中国参照苏联民族理论的识别认定活动,后使“中华民族”的概念成为中国56个民族所组成的共同体的代称。
这一概念真正深入人心还需要到抗日战争成功时才后完成,有学者指出这是因为三点原因致使:1、大规模抗战使相当大一部分中国人有了共同的历史命运与集体记忆;2、国共联合与全民族的统一战线使中华民族主义深入人心;3、战争导致的人员迁徙打破了原来的地域隔绝。
现代
中华民族的概念从提出到持续性的引申和发展,在现今文辞用语中已不可以再是单一的中国各民族的代称,而是一个与中国的国家、民族、地域、历史紧密相连的整体的代称。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提到的“中华民族”就是这个概念,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达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中华民族”也是这样一个概念。
从爱国主义的的视角来看,“中华民族”一辞已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征。从感性意义上来讲,肯定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的引申和发展,具有广泛的涵盖意义。同时,现代概念上的中华民族,也是广义上的中国的一个代称。
按照中国的官方文件,中华民族的历史可追源到汉族的神话炎黄起源,而在现代则包含在中国境内非汉族的少数族群(然而,这些民族不是汉民族),有的时候,还延伸涵盖中国境外的海外华人(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中华民族因为这个原因并非纯粹的民族、种族、公民的人群分类概念,而是政治词汇。可能因历史、政治及国族立场不一样,中华民族在族群内涵及地理范围上或有差异。但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题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全都得益于华夏炎黄子孙自始至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样的精神就像是泰山、长城大多数情况下壮丽的雄峙于世界的东方。
以上就是本文觉醒年代经典台词赏析,中华民族的概念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xueli/202307231935128.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三年级下册语文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xiaoxuesannian/yuwenxc/)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觉醒年代经典台词赏析,中华民族的概念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和三年级下册语文的相关信息。
本文主要针对觉醒年代经典台词赏析,中华民族的概念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和杨度经典语句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觉醒年代经典台词赏析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
2023-07-23
丢手绢读音? diū shǒu juàn 丢diū,声母是d,韵母是iū,声声。 手shǒu,声母是sh,韵母是ǒu,声调是三声。 绢juàn,声母是j,韵母是àn,声调是四声。 绢拼音juàn 1、一种薄而坚韧的丝织物。 2、手绢儿。 组词: 1、绢花[juàn huā...
2023-07-23
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美术教案孔雀,雅芳的明星产品是什么和儿童玩色作品图片大全等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幼儿园美术教案孔雀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容...
2023-07-23
本文主要针对树下的小白兔读后感50字,孤独的小螃蟹全书有几个故事名字和中班语言桃树下的小白兔故事等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树下的小白兔读后感50字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
2023-07-23
本文主要针对形容生气发怒的句子,形容生气的句子神态描写和形容发火的语句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形容生气发怒的句子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
202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