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二)= 英语(二)上册+英语(二)下册
自考本科英语(二)的考试教材是分上、下册的,大多数情况下考英语(二)上、下册都会出现在题目中,不过考试时上册考的主要内容很少,只是考一部分简单的语法,故此,上册要不要对考试都没有多大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自考的学员都不有什么看法上册的,自考班的导师也不会给学员定上册的考试教材,只是稍稍讲一下涉及的语法,这些语法在初高中都拥有学到过的,看其他语法书也可的。而下册才是考试的重点,下册的主要内容考得比较细,把重点放在下册,要运用英语(二)不会难。
上册要不要都无这里说的了,假设你英语语法学得还好,我建议你就没有必要购买上册的英语书,要是想学习一下语法,看大多数情况下的语法书完全就能够了。
英语(一)是自考专科必考科目标名称,对应自考考试教材《大学英语(上册)》。其实就是常说的说要考专科,要学习《大学英语(上册)》。英语(二)是自考本科必考科目标名称,对应自考考试教材《大学英语(上册)》和《大学英语(下册)》。
同理要考本科,要学习《大学英语(上册)》和《大学英语(下册)》。再说得明白一点,英语(一)考一本书,英语(二)考两本书。
假设您期望通过学习新概念英语来提升您的英语水平,既然如此那,新版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新版包含了更现代的英语语法和词汇,更贴合现代英语的标准。
假设您期望通过学习新概念英语来提升您的智慧和思维能力,既然如此那,智慧版可能更合适您。智慧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帮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
在选择新概念英语智慧版(New Concept English: Intelligent Edition)和新版(New Edition)时,请考虑以下几点:
1. 考试教材内容:比较两者的考试教材内容,了解它们的更新程度和覆盖范围。新版的主要内容可能会包含一部分新的词汇、短语和语法知识,以适需要前的语言趋势。
2. 考试教材难度:考虑您的英语水平,选择合适您现目前水平的考试教材。新概念英语智慧版和新版的难度可能带来一定不一样,选择适合的考试教材有助于您更有效地学习。
3. 教学资源:比较两者的教学资源,涵盖音频、视频、PPT等。选择资源丰富、质量非常高的考试教材,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
4. 学习方式:考虑您的学习习惯和方式,选择合适您的考试教材。新概念英语智慧版和新版可能提供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和练习,选择合适您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
5. 参考建议:请参考已经使用过新概念英语智慧版和新版的学生或老师的建议,了解他们的使用感受和推荐。
综合多方面因素慎重考虑清楚上面说的因素,您可以选择合适您的新概念英语智慧版或新版。在学习途中,请保持耐心和毅力,结合实践和练习,一步一步提升英语水平。
新概念第二册一共有96篇文章。分四个阶段进行能力提高。不同阶段24篇文章。
第一阶段单词量为一百字左右,比较简单,把几种常见时态都在第一册基础上进行夯实学习。
第二阶段约120字文章,启动有非常多从句产生。
第三第四阶段,内容比较深,字数约在140~160。为阅读能力打下很好基础。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一共有九十六篇课文,新概念第二册一共分成四个部分,难度系数逐次递增,第一个唯有初一阶段的水平,第二个初二阶段或者初三阶段的水平,第三个高一阶段的水平,第四个高二阶段或者高三阶段的水平。很合适中学阶段的考生学习。
共四册,第一册144课,程度到初一初二第二册96课,程度比高三少简单一点第三册60课,我没考过CET,不太了解难度第四册48课,合适为出国做准备新概念是很好的考试教材~~~~
英语(二)大约是自学考试全部非英语专业的课程中最难通过的一门课程。不少学员连续多次参与考试,成绩都不太好。而且,最让人左右为难、欲罢不可以的就是每一次考试都是50多分。努力学习了半年,结果考试成绩比上次不是相差无几、就是甚至还低几分。这真是让人伤透脑筋。笔者觉得要学好英语(二),需处理好以下哪些方面的关系问题: 一、应该处理好英语(二)这门课的学习任务与考试要求的关系问题根据现行的公共英语自学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英语(二)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并熟悉英语基础知识,初步具备阅读大多数情况下性的英语专业书刊和资料的能力。详细要求请看下方具体内容:1.语音:能拼读国际音标和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基本准确。在考试中,虽然不考语音题,但具备一定的语音基础知识反而学好英语(二)的基础。 实质上学习途中,学生可以不要求发音准确,不要求英国音还是美国音的区别,不要求读或说的流畅动听,但会读会说反而一定不可以缺少的。不然,整个学习将是十分艰难的,也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考试成绩也必将大打折扣。因为这个原因自考学生在语音学习方面应该做到会读单词和课文,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理想的结果和标准类似于中央电视4 台的专题采访中那些专家学者的英语:发音不准,但能顺利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笔者不提倡学生在英语(二)的学习中从听录音或者练习口语人手,相反,应该根据教学大纲,从朗读课文入手。将语音放在课文学习中提升。 2.词汇:英语(二)涵盖英语单词约3800个(这当中中学阶段所学词汇1600个),词组约750 个,阅读量为50000 余词。要求能流利地读出并说出词的语法特点(词类和形态变化),而且,要能说出汉语词义,对比较经常会用到的词要能英汉互译,拼写正确并记住固定搭配。除开这点还需要了解基本的构词规则,记住经常会用到前缀、后缀的意义并能按照他们猜测词性和词义。这个任务说起来依然不会难,但是,因为自考学生工作任务重、家庭责任大、学习时间少等原因,要进行这样的词汇量,基本上是难于上青天。 第一,应该仔细学习课文,使词汇学习有一个基本的系统性。应该把单词的记忆放在一定的有意义的情景中,特别是课文中进行记忆可能是英语学习最迅捷、经济、有效的办法。尤其是某些很难记忆的单词,如diabetes,anaesthetica,toxicity等词,独自记忆超级难,也没有多少意义,因为它们使用率很低,就更应该放在课文的详细语境中理解;要把记忆生词和学习课文结合起来,在课文中记单词,而且,要使记单词为学课文服务,而不是相反。离开课文记单词超级难记住,记住了也容易忘记,而且,还不会用。外面不少单词记忆法基本上都具有这个问题。 其次,应该通过做基础语法练习和阅读练习来夯实和加强基本词汇和经常会用到词组的练习。 再次,在单词记忆中运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一切单词记忆方式,如词缀联想法、语境联想法、还有市面上各自不同的名目繁多的记忆法,实际上质都在于通过各自不同的联想,有部分甚至是人为的、“虚假的”联想来提高词汇的系统性,以此达到比较快地记忆单词的目标)。 最后,需要在考考试试卷的练习中夯实和提升词汇的应用能力(考题练习不是目标,甚至也不是重要手段,但针对学好这门课既通过本次考试来说,反而必要的手段)。 3.语法:英语(二)的学习要求学生对英语语法的整个体系(词法和句法)有比较清晰的概念,掌握并熟悉词形变化规则,了解词和词组在句子中的作用、句子和分句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在阅读和汉译英中实质上运用。实际上质在于一个系统性。在自考学生这一点就显得特别重要。有了系统性,各自不同的零乱的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反到是会变得简单起来,也容易记忆了。达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有三个:一是教师讲得清晰明了。语法知识仅单的依据学生自学是比较困难的,但讲得太多似乎也没有必要,而且,学生也很难接受。二是学生的理解需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这是不言而语的。三是要有对应的配套练习。仅单的依据书本上的练习是不够的,而且,难度似乎也和考试有距离,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困难。因为英语(二)课文的难度很大,而且,考试为学业考试,笔者在教学中直接采取课文中的原句子做语法练习,获取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语法和词汇肯定是相互促进的,不可偏废。学习语法肯定是为了提高词汇地运用能力,而词汇的学习和记忆又反过来促进着语法的理解和应用。4.阅读能力: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并熟悉初步的阅读技能,能读懂和刚才学考试教材最后一册课文难度大小相当的大多数情况下性材料。阅读生词不能超出总词数3 %的材料,阅读速度要达到70词/分钟,理解正确率在70% 以上。针对英语(二)学员来说,单词经常是阅读中的一大拦路虎。然而,这个问题经常是个“伪问题”。 第一,假设对一部分基础的单词不理解,那才是真正的单词不懂,不过这也就让学习英语(二) 成为不可能。然而,基础单词的累积不可以完全靠英语(二)的学习来处理。 其次,专业词汇假设不认识,那是正常的,因为有部分专业名词针对本民族语言阅读者来说也一样是不熟悉的,只不过本民族语言的形式更容易接受一点罢了。同时,假设是汉语的专业词汇,既然如此那,因为汉字的象形结构或形声结构等,则让理解方便一点,但仍然是模棱两可的。比如,英美人士理解thalidomide 和我们没啥两样;同样,我们理解“萨立多胺”也只是清楚怎么念罢了。 再者,很难的单词在上文和下文中会有对应的解释,或者我们可以通过上文和下文来猜测其大约的意义,至少可以判断其词性、褒贬、肯定与否定等等意义。有部分词你不认识它,但依然不会影响你对整个文章段落的理解,有哪些紧要呢?5.翻译能力:大纲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将和刚才学考试教材最后一册课文难度大小相当的材料译成汉语,译文正确通顺,同时能把结构不太复杂的句子译成英语。针对英语(二)学员来说,英译汉就相对容易,因为只要将意思基本弄通后面,完全就能够“自由创作”了。而汉译英就很难了,因为“单词不认识”。事实上这不出意外的情况大概也是个“伪问题”。 第一、汉译英的主要内容主要考书本上的主要内容,而且,多数是带有重要短语的句子,只需要在课文学习途中将这种类型句子加以重视,应该不成问题。 第二、汉译英的句子可以用学员自己,说,只要结构正确,同样可以得满分。未必非要按课本原文翻译。 第三、针对考试来说,翻译评分的重点在于结构。只要结构正确,特别是重要短语和语法点正确,很小一部分单词的错误对评分影响不是很大。 上面说的五个方面,除了语音暂时不进行考试之外,其他都属于考试范围;但核心仍然一言以蔽之:基础。 二、应该处理好课本上下册当中的关系问题英语(二)的考试内容覆盖上下两本书,在每次学习的时候不可偏废。上册更偏重于基础语法知识的学习和夯实,下册则更偏重于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检验,两者应该结合起来才可以满足英语(二)的考试要求,没有偏重哪一本之说。这里说的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划分也是相对的,唯有总体的难度之分。 三、应该处理好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关系问题英语(二)是门公共课,其特点是实践性很强,检验学习好坏的标准是应用能力。自学者不可以满足于对语言情况的书面理解。一定要通过非常多的、反复的实践,特别是针对考试的综合性练习,达到熟练掌握并熟悉的目标。限于整版内容,在这里不便展开论述。 四、应该处理好学业考试和水平考试当中的关系问题水平考试根据设定的标准考察参加本次考试者的语言能力,以此决定其是不是适应以后某一任务,不管他们从前学过没有或学了多少,也不考虑是如何学的,其出题不以某一考试教材为依据。和英语(二)对等的水平考试是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3 或大学英语等级考试CETS―4.学业课的学习和考试都是紧跟着课本进行的,它是用来考察学习者完成某一教学大纲或考试教材的情况,因为这个原因考试出题都是以教学大纲或考试教材为依据的。英语(二)课程考试也差不多属于学业考试。详细说来,占卷面满分一半的考试试卷所用的句子是按照考试教材中产生的句子编写的。其余的考试试卷所用句子虽然不是引自考试教材,但他们的选择也是严格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和考试教材的范围进行的。因为这个原因,英语(二)的学习和准备工作应自始至终紧跟考试教材进行,仔细学习一遍考试教材,通过本次考试则不会成很大问题。相反,总是离开考试教材搞学习资料,搞这里说的冲刺突击学习,则时常让自己花更多的时间但得不到应该获得的效果。但是因为学员基础水平差,故此在教师详细指导下,选择一套精心准备的一对一辅导材料并进行仔细的练习是通过本次考试必不或缺的。 五、应该处理好自学与社会助学的关系问题英语(二)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除非基础很好,不然完全靠自学要运用考试是很难的。针对相当大一部分学员来说,选择一家良好的社会助学机构,选择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是学好英语(二)并通过本次考试的必要条件。但是,学生自己的努力是内因是根本条件。外因只可以通过内因起作用。相比较来说,英语(二)要比其它课程难于通过。因为这个原因,学员在学习和学习途中一定要相对地集中精力和时间,做好充分准备,打一场冲刺突击仗、歼灭仗.
以上就是本文自考本科英语(二)教材到底是哪本啊啊啊啊,自考英语二的教材有用吗?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xueli/202309112158619.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考试科目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zhuanshengben/kaoshikemu/)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自考本科英语(二)教材到底是哪本啊啊啊啊,自考英语二的教材有用吗?和考试科目的相关信息。
本文主要针对自考本科英语(二)教材到底是哪本啊啊啊啊,自考英语二的教材有用吗?和自考英语二新版教材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自考本科英语(二)教材到底是哪本啊啊啊啊有一个初步认识,...
2023-09-11
本文主要针对工程管理考研难度高吗,本科是工程管理考研最好是什么和工程管理专业读研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工程管理考研难度高吗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
2023-09-11
本文主要针对安徽哪个学校专升本率高,安徽升本科的大专有哪些和安徽容易专升本的专科学校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安徽哪个学校专升本率高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
2023-09-11
本文主要针对2023年专升本河南省省控线上哪查,2023年河南专升本建档立卡报名人数和河南专升本教育大厅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2023年专升本河南省省控线上哪查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
2023-09-11
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物专业的要学哪些课程,大学生物学哪些课程好和大学生物专业课程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大学生物专业的要学哪些课程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
2023-09-11